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测量
》
售價:HK$
74.8
《
世界航母、舰载机图鉴 【日】坂本明
》
售價:HK$
74.8
《
量价关系——透视股票涨跌脉络
》
售價:HK$
74.8
《
创伤与记忆:身体体验疗法如何重塑创伤记忆 [美]彼得·莱文
》
售價:HK$
64.9
《
复原力
》
售價:HK$
75.9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学家滨下武志教授积10年心血完成的力作。
本书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脉络的研究角度、资料采用的丰富程度,以及从时代整体进行把握的视角与方法,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参考价值。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学家滨下武志先生积10年心血完成的力作。与以往西方学者把“欧洲的近代”作为近代社会的代表形态的观点不同,作者提出应该从各个地域自身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其历史本来的发展规律。同时作者对“清朝之衰退”也持异议,认为这一时代的中国经济状况,既将外国事务有机地纳入自身逻辑体系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又与亚洲地域内部密切关联,是充满“活力”的。在本书中,作者从中国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研究入手,通过清末财政与海关、赫德与中国海关、海关与贸易统计和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等问题,对中国地方经济与中央财政的结合与分离、地域经济自律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实际状态作了深入研究,并尝试把这一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时代来把握,通过国内外同时代人的观察、论点和记录来提示其整体面貌。
|
關於作者: |
[日]滨下武志,1943年生,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龙谷大学等大学教授,成为日本汉学界位在东大、京大这两所日本学府中同时任职的双聘教授。此外,先后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滨下武志教授著述宏富,著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等,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
目錄:
|
译者的话
凡例
序——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角度与方法
章 清末财政与海关
节 清末之时代
一 时代的目录学
二 中外交涉论
三 海防自强论
四 西洋、日本对于清末的认识
第二节 清末财政论
一 财政运营
二 中央与地方——关税、厘金、币制
第三节 海关与清末财政
一 经费增大与海关税收
二 借款政策与清末财政
三 财政整理与海关税
第二章 马士与中国海关
节 马士与中国
一 与中国的关系
二 轮船招商局时期(1886年4月—1887年8月)
三 淡水关税时期(1892年5月—1895年6月)
四 龙州、北海、岳州时期(1896年6月—1900年3月)
第二节 马士与上海统计局
一 上海时代(1903年—1907年)
二 海关贸易与H.B.马士
第三节 马士与中国国际收支问题
一 国际收支表与华侨汇款
二 围绕国际收支的论议
第四节 马士的贸易报告——开放口岸与内地市场的关系
一 借款返还与金融市场
二 开放口岸与内地市场
补论 中国海关时代以后的马士
第三章 海关与贸易统计
节 海关的设立与运营
一 海关的位置
二 围绕海关设立的诸问题
第二节 海关统计与统计方法的变迁
一 统计方法
二 统计项目的变迁
三 与统计相关联的项目
第三节 亚洲区域内贸易与中国
一 朝贡、帆船贸易
二 厦门贸易网
第四节 香港与新加坡
一 作为转口港的香港、新加坡
二 香港、新加坡与移民问题
第四章 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
节 亚洲内部市场与中国
一 近代亚洲区域内贸易
二 进出口额停滞与国内条件
第二节 海关与常关——地域市场与地域间关系
一 常关和海关
第三节 常关、海关与通货、金融问题
一 厦门常关与通货、金融问题
二 海关银号与海关两
结论——厘金、地域市场、金融市场圈
附:一 地图
二 中国海关史资料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译者的话
日本东洋史学家滨下武志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积 10 年心血完成(汲古书院1989年出版),中译本90万字。全书由论文篇和资料篇组成,其学术价值也表现为两大方面。
其一,学术研究价值。与以往西方学者把“欧洲的近代”作为近代社会代表形态的观点不同,作者提出应该从各个地域自身的历史过程来研究其历史本来的发展规律,即有必要在研究方向上作出改变。因此,作者对“清朝之衰退\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时代的中国经济状况,既将外国事物有机地纳入自身逻辑体系中并发挥作用,又与亚洲地域内部密切关联,尤其是那些主张洋务和自强的官僚、知识分子、新兴实业家,作为充满活力且不断增大的社会阶层,使世纪之交的清朝充满“活力”。作者以中国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为研究切入点,通过清末财政与海关、马士与中国海关、海关与贸易统计和通商口岸与地域市场等问题,系统展开论述。如:通过地方经济与中央财政的结合与分离、地域经济自律性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研究,对中国实际状态作深入分析;从财政运营理念的变化、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变化、财政整顿与海关税收的增加等方面,将清末经济中的财政与海关税联系起来进行探讨;从中国经济和朝贡贸易、周边华商经济圈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将世纪之交的中国内部及对外经济状态,于历史性、整体性和固有性乃至同时代性中明确地反映出来。
其二,史料价值。作者搜集海关资料十多年,关涉亚、欧、美三十余家图书、资料馆,大量中、英、日文文献和研究论著目录,占全书近半篇幅,成为该书又一大特色。资料分五个层次:
A.海关贸易统计、关税统计、海关统计法。
B.税则(税率):海关、常关、厘金税则。
C.税关手续文书:税关华文文书 、海关及厦门常关手续文书。
D.海关征收记录:镇江关相关资料(镇江关到期征收记录)。
E.资料、文献目录:包括各国对华贸易史、贸易金融、 通货、内地市场(旅行记以及其他)、投资、银行史、企业史、华侨史、交通、运输、通信、会计等诸多内容。
纵观全书,作者尝试把中国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的历史过程作为一个时代来把握,并通过国内外同时代人的观察、论点和记录来揭示其整体面貌。一方面,透过税关业务的具体手续和海关的具体性职能、尤其是曾为海关模型的常关,运用基础统计数字,层层深入,充分论述了作者观点;另一方面,以实证分析为基础,读者亦可据此资料自行比较分析。 因而,本书对中国近代经济史发展脉络的研究角度、资料采用的丰富程度,尤其是独特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对国内外中国近代史者都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译者 高淑娟
2008年元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