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演变(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我可以近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
售價:HK$
96.8
《
二十四节气生活美学
》
售價:HK$
74.8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HK$
96.8
《
问物:可触摸的意义
》
售價:HK$
82.5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HK$
79.2
《
世界杂货店:罗伯特·谢克里科幻小说集(新版)
》
售價:HK$
74.8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HK$
60.5
|
編輯推薦: |
铜鼓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华南、西南和东南亚国家的带有神圣、神秘色彩的青铜器,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被一些研究者视为“神器”,本书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和印尼的铜鼓的起源、造型、纹饰及其本土化历程。本书的研究成果证明,铜鼓文化的国际性与地域性特征,是中国-东南亚文化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典型个案。
|
內容簡介: |
铜鼓是中国和东南亚共有的、Z具代表性的一种古老(具有约三千年历史)的民族历史文物,它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各国,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共同载体,绵延至今,渗透到了这一地区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承载着当地民族的宗教信仰、礼仪习俗、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等文化内容。可以说,中国南方(主要是西南和岭南)和东南亚构成了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独特的铜鼓文化圈。本书是一部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研究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各国铜鼓文化的原创性成果。通过东南亚铜鼓文化的调查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东南亚铜鼓文化源于中国西南,通过交流与互相借鉴,在东南亚发展了“新型铜鼓”。交流与互鉴贯穿于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保护、传承和发展了铜鼓文化。
|
關於作者: |
李富强,男,1965年1月生,人类学博士。现任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民族学博士生导师。系“八桂学者”、广西高层次人才、广西优秀专家 、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兼任广西民族工作顾问专家、广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副理事长、广西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广西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民族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
目錄:
|
章 铜鼓研究再出发:重返东南亚
节 铜鼓研究历史回顾:东南亚是初始原点
第二节 铜鼓研究新方略:重返东南亚再出发
第二章 老挝铜鼓文化:源远而流长
节 老挝铜鼓的类型
第二节 老挝铜鼓的历史与族属
第三节 老挝铜鼓文化的现代流传
第三章 越南铜鼓文化:后起而勃发
节 越南铜鼓研究回顾
第二节 越南铜鼓的类型
第三节 越南铜鼓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后起而勃发
第四节 越南铜鼓文化的现状:保护与传承在继续
第四章 泰国铜鼓文化:王权象征犹在
节 泰国铜鼓研究回顾
第二节 泰国铜鼓的类型
第三节 泰国铜鼓的历史与族属
第四节 泰国铜鼓文化现状:国之重器今仍是
第五章 東埔寨铜鼓文化:在高棉文明中闪过
节 柬埔寨铜鼓研究回顾
第二节 柬埔寨铜鼓的类型
第三节 柬埔寨铜鼓的历史与族属
第四节 柬埔寨铜鼓文化之现状:已成追忆
第六章 缅甸铜鼓文化:源于滇越的播化
节 缅甸铜鼓研究回顾
第二节 缅甸铜鼓的类型
第三节 缅甸铜鼓源于滇越
第四节 缅甸铜鼓传承于克伦和克耶
第七章 印度尼西亚铜鼓文化:舶来品与本土化
节 印度尼西亚铜鼓研究回顾
第二节 印度尼西亚铜鼓的数量和分布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铜鼓的类型
第四节 舶来品与本土化:印尼铜鼓的源流与主人
第五节 神圣与世俗:印度尼西亚铜鼓文化的现状
第八章 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节 从中国西南到东南亚: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互鉴而丰富:中国-东南亚铜鼓古代文化的繁荣发展
第三节 互鉴而不息: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
內容試閱:
|
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之谓者, 乃因铜鼓文化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 (云南、 贵州、 广西、 广东、海南、 湖南、 重庆、 四川等 8个省、 自 治区、 直辖市) 和越南、 老挝、 柬埔寨、 缅甸、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及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曾有学者以“铜鼓文化圈” 的概念称之 。 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自 距今3000多年前产生以来, 绵延至今。 但自 中国和东南亚进入现代史以来, 铜鼓文化逐渐式微, 仅在中国南方的壮、 布依、 毛南、 水、 傣、 瑶、 苗、 彝、 佤等少数民族和东 南 亚 的 克 木 (Khmus) 、 克 伦 (Karen) 、 克 耶(Kayahs) 、 纳克拉斯 (Nacrasi) 、 阿布依 (Abui) 、班达尔 (pantar)、 卡波拉 (Kabola) 等族群中得以传承。 一个多世纪以来, 铜鼓文化研究的主导权和中心从西方转移至东方, 中国成为了中国—东南亚铜鼓研究的领军者。 中外学者不仅广泛深入地研究了作为古代历史文化的铜鼓文化, 对传承于中国和东南亚现代各族群的铜鼓文化亦有所调查、 记录和研究。 而在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维护文化多样性愈来愈显紧迫和重要的今天, 对传承于中国和东南亚现代各族群的铜鼓文化进行调查、 记录和研究亦越来越显得紧迫和重要。 以史为鉴, 方可承前启后。 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东南亚铜鼓文化的现代传承, 本文拟对调查、 记录和研究传承于中国和东南亚的活态铜鼓文化的学术史作简要回顾与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