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亚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帝国的兴衰
》
售價:HK$
107.8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
》
售價:HK$
85.8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采煤机智能制造
》
售價:HK$
96.8
《
未来漫游指南:昨日科技与人类未来
》
售價:HK$
97.9
《
新民说·逝去的盛景:宋朝商业文明的兴盛与落幕(上下册)
》
售價:HK$
173.8
《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
售價:HK$
119.9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內容簡介: |
本书介绍了新能源汽车概述,全面论述了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做了深入分析,并着重介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特点和性能优势。本书共分6个模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概述、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充电系统。本书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车型实例进行详细介绍,双色印刷,力图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还配有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实时查看相应的动画或视频,通过本书学习,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
目錄:
|
目录
序
前言
二维码清单
模块一新能源汽车概述
教学导航
相关知识
1.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1.3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分类
1.4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
实训新能源汽车的认识
课程思政“碳达峰碳中和”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模块二电动汽车核心技术
教学导航
相关知识
2.1动力蓄电池
2.2驱动电机
2.3整车控制系统
2.4整车辅助系统技术
实训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认识
课程思政“汽车人”李书福: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模块三纯电动汽车
教学导航
相关知识
3.1纯电动汽车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2纯电动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与布置形式
3.3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
3.4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
3.5电动汽车高压系统
实训新能源汽车有源绝缘电阻检测模块的检测
课程思政从汽车兵到大国工匠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模块四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教学导航
相关知识
4.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4.2燃料电池结构与工作原理
4.3典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
实训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优势的认识
课程思政“中国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之父”万钢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模块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教学导航
相关知识
5.1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5.2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仿真测试
5.3增程式电动汽车
实训3种典型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认识
课程思政全球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汽车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模块六充电系统
教学导航
相关知识
6.1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认识
6.2电动汽车充电
6.3充电设施运营模式及发展趋势
实训新能源汽车充电操作
课程思政“抗疫”中的无人驾驶设备
小结
习题及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新能源汽车正在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向产业化阶段快速推进,使得新能源汽车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的共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改善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减少拥堵、提升社会效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可拉动汽车、电子、通信、服务、社会管理等协同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内燃机汽车造成的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或其他新能源驱动,不消耗或降低了石油能源消耗,更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已经成为现代汽车发展的趋势。
本书基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对接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及能力培养需要,在精准定位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共有6个模块,包括新能源汽车概述、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充电系统。本书对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类型、结构、原理和车型实例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本书双色印刷,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点知识点还配有相应的动画或视频,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实时查看。通过本书学习,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书由严朝勇任主编,黄剑、黄俊刚任副主编。模块一、二由严朝勇编写;模块三由黄剑编写;模块四由李维兴编写;模块五由黄俊刚编写;模块六由李化编写。全书由严朝勇统稿。
由于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较多、来源广泛,特向相关作者表示由衷的谢意。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历史较短,一些关键技术还处于研究中,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会有许多疏漏、错误与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