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光年
》
售價:HK$
79.2
《
面向2035特种加工技术路线图
》
售價:HK$
96.8
《
不可能的戏剧:洛尔迦先锋戏剧三种
》
售價:HK$
60.5
《
清史馆文人群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173.8
《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日本社会心理发展史
》
售價:HK$
86.9
《
康德希望问题研究
》
售價:HK$
107.8
《
十倍创新:企业十倍增长的底层逻辑
》
售價:HK$
85.8
《
艺术家的调色板
》
售價:HK$
184.8
|
編輯推薦: |
从阅读经典中领略阅读的哲思与方法
溯源阅读历史 探讨阅读价值
掌握阅读方法 聚焦阅读之道
书与你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读书 读什么书 怎么读
12位阅读文化专家 精读12本“阅读”经典之作
|
內容簡介: |
阅读,是一段旅程。在这里开启一段与12位阅读文化专家同行的阅读之旅,旅途中不仅可以撷取12本阅读经典之作的精华,领略阅读的哲思与方法,还可以在12位阅读引领者的阅读观里,感受他们因阅读而丰厚立体的文化意识,而他们私享的阅读主题书单,则敞开了古今中外更为宽广的阅读之门。
正是一部部美好经典的存在和一本本阅读之书的指引,铸就了一个个阅读者的精神长廊,个体的阅读之道就此展开。
|
關於作者: |
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
作为首个全国性阅读组织联合机构,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一直致力于联结更多的社会阅读力量,共同服务于全民阅读事业,目前已有正式会员机构147个,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67座城市,会员机构包括各类读书会及阅读推广协会、阅读推广企业、书店、图书馆、媒体公益性阅读推广组织等多种阅读组织形态。自2014年以来共举办七届全国读书会大会及多项全国性联合阅读活动,“书与你——‘阅读’之道系列图书共读”活动为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2021年度“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品牌项目的特别活动,《书与你:阅读之道的12堂课》为该项活动的嘉宾分享内容集结而成。
|
目錄:
|
前 言 / 1
导 语 / 5
从哲思到方法
——关于“阅读”的艺术 / 3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造 / 103
剑宗读书法猜测
——从《书读完了》谈起 / 89
如何读,以及为什么这样读
——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分享 / 6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史
——在《阅读史》中理解阅读的意义 / 41
书是人类的自传
——“为什么读书”及其他 / 25
天下读书人,我读书故我存在
/ 125
让文学之翼栖息在你的精神花园中
——看米兰·昆德拉论小说的不可替代 / 223
做个聪明的读书人
——在网络时代重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 201
愿你在书籍的世界里光芒万丈
——如何把书读成自己的 / 183
经典作为社交货币
——为什么假装读书比假装有钱有害 / 165
读经典,与有趣的灵魂对话
——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走廊 / 145
读后感 / 236
后 记 / 241
|
內容試閱:
|
用经典的美与好,铸就我们的精神长廊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简称“韬奋基金会读联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社会阅读组织集合平台,目前已有147 个正式机构会员,覆盖了全国24 个省市自治区的67 个城市。
自2014 年举办届全国读书会大会始,已成功举办七届全国读书会大会。韬奋基金会读联会一直致力于践行“全民阅读”推广的基本国策,各联盟成员及会员机构历年亦在全国举办多项阅读推广活动。2017 年,韬奋基金会读联会特别推出了“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这一阅读文化主题概念,并以年度全国大型联读活动的形式付诸实施,2017 年4~7 月举办“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迎接香港回归20 周年大型城市阅读接力活动”;2019 年4~12 月举办“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70 城联读活动”。
2021 年,面对全球性的世纪疫情,纷乱不止的信息更替和现实空间的各种阻断,人类的认知界面、生活和工作的内容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迁移,也呈现出极强的不确定性。疫情之下,“全民阅读”呈现出需求更为旺盛的局面,人们希望:从阅读中寻找和凝练精神的支撑,从阅读中获取应变的知识和能量,从阅读中洞察世界的运行规则和秩序,从阅读中照见人类的未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易操作也让每一场共读活动既可以扁平化铺开,又可以直接下沉至每一个角落的读书会和每一位读友。线上共读已成为各阅读组织的方式和读友们的云中慰藉。
2021 年4 月26 日,韬奋基金会读联会在湖南长沙第四届亲子阅读产业峰会上正式发布和启动 “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的第三次大型年度活动:“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百场全国联读活动”,简称“百年百场联读”。在韬奋基金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特别指导下,韬奋基金会读联会于“百年百场联读”活动中,特别重点策划并联合韬奋基金会阅读促进专项基金和得到APP 共同主办了“书与你——‘阅读’之道系列图书共读”公益活动(以下简称“书与你”)。
“书与你”以韬奋基金会读联会会员机构为主体受众,于各会员机构微信群内的微课直播为主要活动形式,意从专业维度进行阅读行为的深度且理性的理解,聚焦“阅读”本身: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人与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深度学习、挖掘、探讨“阅读的价值与意义”。“书与你”精选了12 本中外经典“阅读”主题图书,邀请12 位阅读文化界重磅嘉宾,用一系列的导读、深读、精读、共读方式,溯源阅读历史、探讨阅读价值、掌握阅读方法,厘清一些普遍的阅读困惑和需要清晰直面的“阅读”的本质问题,在共读中建立阅读自信,探寻“阅读”与自我和他者的关系。
2021 年5 月 “书与你”在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融媒体、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澎湃新闻、腾讯新闻、出版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主流媒体和韬奋基金会读联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进行了各类新闻预告宣传,并于2021 年5 月15 日由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先生分享他的作品《阅读的艺术》,开篇引领,直至10 月23 日,韬奋基金会读联会如期为全国会员机构成功举办12 期线上公益共读活动,6 期线下公益沙龙活动(后续6 期因疫情防控终止),分享内容文字回顾也通过新华社客户端的发布完成了在公共领域更大层面的传播。
“书与你”在会员机构内的12 期闭环线上直播,每期参与微信群近160 个,总计直接触达人数近50 万人次。因为共读,我们进行了全国读书会之间的有效联结;因为共读,我们聚焦了深浅适度、角度多样的经典 “阅读”主题图书;因为共读,我们得到了更为开放、宽阔、个性的“阅读”主题书单;因为共读,嘉宾们独特优质的分享内容,让听者尽享精神之美。
“书与你”特别得到了全国阅读推广界的三位领军人物:聂震宁理事长、朱永新副主席和魏玉山院长的大力支持,北、上、广、深不同地域的阅读文化界嘉宾的不同职业背景和专业素养则呈现了多向的纵深内容。一个持续半年的饕餮精神之旅,“书与你”产出了近15 万字有较高质量和持续时效性的深度且精彩的文字内容,各位分享嘉宾依据主讲图书各自展开的“阅读观”,精当、明晰、圆融、丰富:
聂震宁老师从阅读的哲思与方法中探讨“阅读的艺术”,大开大合;
木叶老师在回答“为什么读书”时直言:书是人类的自传,也是每个人的自传;
魏玉山老师在为读友们精心梳理人类 “阅读史”的方方面面时,细微之处提振每一位读者的阅读自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史,而且它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石恢老师针对“为什么这样读”,为我们分享了想象性文学阅读的示范,激情四溢;
黄德海老师作为主讲图书的编者,深入浅出地解读学贯中西的大学者金克木先生一个个关于读书的宝藏级高妙见解,并感慨:金克木先生传达给我们的是经典的所有美和好;
朱永新老师将阅读视为改造中国教育直接也是有效的路径,犀利、现实、有力;
刘忆斯老师在详解“天下读书人”之时,举重若轻地道出平和实在的读书观:读书就是我们的生活,要学会与挑战和困境共存;
蔡辉老师以自身丰富的阅读体验,分享他的感受:读经典并不是因为它是正确的,而是为了和有趣的灵魂对话;
方希老师反讽假装读书的惺惺作态和由此带来的危害:经典如果作为社交货币、如果仅仅用于“知道”,经典的意义又何在?!
麦小麦老师将“书与你”的关系指向为:应该用生命体验和人生阅历把好书一本本纳入我们生命的版图;
陈章鱼老师结合当下,教授大家“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做一个聪敏的读书人,他认为:通过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让自己变成一条知识的河流;
真真老师在谈论小说的不可替代之时,道出:不是小说需要读者,而是读者需要小说……
我们在一个个“阅读”的哲思与“阅读”的方法分享、探讨中,深深地感受到“阅读”之美。活动收官,意犹未尽之时,我们有幸得到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书籍出版社以及12 位分享嘉宾的支持,12期 “书与你”的分享内容继续结集以纸质出版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
让我们在“书与你”中,用经典的美与好,铸就我们的精神长廊。
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
2022 年1 月
从哲思到方法
——关于“阅读”的艺术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我写的一本书——《阅读的艺术》,这部书是2020 年元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之后在北京举行了出版座谈会,请了很多专家来讨论,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紧接着,我们国家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地面店的销售就出现了困难,网络上的销售一直能进行。到了三四月份,网络销售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从网络上的销售和交流情况来看,大家对这部书还是很有兴趣的,因为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全民阅读的推动,那么,全民阅读到底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一些什么样的思考以及具体的实践?我的《阅读的艺术》这本书就从四个方面来给大家谈一谈阅读的问题。
一、《阅读的艺术》写了什么
《阅读的艺术》这部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是“阅读的哲思”、第二部分是“阅读的方法”、第三部分是“阅读的随想”、第四部分是“阅读的笔记”。
(一)阅读的哲思
我先给大家讲一讲“阅读的哲思”,这部分的一些文章在发表以后产生过比较好的影响,比如说《阅读的好时代和坏时代》在2013 年发表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之后我发表过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篇文章也收录到这部书里,它也产生过比较广泛的影响。2018 年,又写了一篇影响比较大的文章叫作《改变:从阅读开始》,还有《年轻人要不要强制读经典》,等等。
这一部分的文章主要讨论阅读与社会的关系、阅读与人生的关系、阅读与我们个人成长的关系,以及阅读的历史所给我们的一些启示。
(二)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中有些文章也产生过比较大的影响,比如《阅读一定有方法》。在我看来,阅读一定要强调方法,有些书是你拿起来就可以读的,因为有口皆碑,但是有些书尽管有口皆碑,到了你这里可能觉得不好看、看不下去、读不完。每个人的心智发育、人生经历、社会见识都不一样,所以读每一本书,事实上是个人在跟作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有的人能谈得通,有的人可能谈不通,所以一定要有方法。
阅读除了方法之外,我还提供一个很重要的意见——《一生熟读几本书》,这也是一篇被大量转载的文章,我建议大家既要博览群书,更要熟读一些书。博览群书,使我们有更好的信息量、有更广博的知识面、有更深的思考;而熟读几本书,则会使你在阅读领域上有重要收获和突破。
比如你能够熟读《红楼梦》,就很了不起,或者你能够熟读《西游记》,也很了得,因为很多人都没读过《西游记》,只记得大闹天宫、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等几个经典段子。事实上,《西游记》里有很多对世俗生活的描写,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观音想拿一个钵扔下去,但又怕钵碎了。《西游记》里很多这样的描写我们都没有看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的是连环画、电视剧。
所以我们还是要熟读一些书,熟读什么书呢?当然要熟读经典,比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熟读一本书,可以说你就成了那本书的半个专家(不能说是一个专家,因为专家就要对它有更深的研究),半个专家就是哪一章哪一节写的哪一个问题,你能够把它复述回来,这是阅读非常重要的一种状态,叫作“阅读回想能力”。
我看到过有的阅读教育专家说,阅读回想能力强、阅读推理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较好,这就证明阅读是有利于学习,还有利于学习力的提高的。
因此,第二部分讲的就是阅读的方法,我建议大家看看这里面收录的一篇《既要听课更要读书》。事实上既要听课,还要听书。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但只是听课,不听书,就是不听原著,那么你听到的都是一些纲领、一些观点、一些结论,你不知道它里面丰富的推理,如果只是听课,你就无法体验到文章的妙处、语言的趣味、表述的艺术。所以我主张大家除了听课,还要听书,更要看书。
为什么要看书呢?看书会使你对文字产生一种直接的美感印象。语言文字本身是具有美感的,尤其是汉字,它本身的象形表意结合得很好,还有会声、会意等。我们汉字的多种审美属性,可以供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产生更好的联想、更好的理解、更多的奇思妙想。另外,我们也不能够变成提笔忘字的人,多看看字,把字看得清楚一点,以后也不会在手机里面输入字的时候,只会用语音输入来交流。“再”和“在”永远都是一个“在”,很多人给我发“再见”,居然写了一个“现在”的“在”,或者“欢迎再来”也是现在的“在”。
我这篇文章事实上更是对大学生说的,现在有些大学生,就是老师讲课,他去上课,听完课以后只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的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但没读过几首《诗经》中的诗。唐诗是唐代的诗歌艺术,是中华文化很灿烂的一个文学阶段,但是唐诗没记住几首,更不要说宋词、明清小说,都没有仔细去读过,于是上完了中国文学史,知道唐诗的特点是什么,但是没有办法谈具体的诗,因为读过的诗太少。
十几年前倡导全民阅读时,谈到大学生阅读的问题,就有著名教授提出,现在大学生不爱读书,读博士很热,读书不怎么热。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说这句话的是我们北大的著名教授陈平原先生,我觉得他说的特别准确。现在北大一个中文系就有几十个学生读书会,有读书会就一定证明他们在读书,因为读书会不可能是假的,三五个同学做一个读书会读《理想国》能够是假的吗?不会,你可以不读书,但是你参加了读书会,就是会好好读的,所以大学生现在读书比以前要好很多。但是现在又有了听书、听课,这很容易又变成了大学那种听课,现在的大学生听了课也要读书,所以我们的广大民众在听了课之后,也要读书的。读书和听课是两个层次,听课告诉我们线路图,读书是让我们具体享受阅读的高妙之处、阅读的趣味所在,是阅读对我们的直接滋养,它不仅仅是一个线路图,更是在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所以既要听课还要读书,这也是这篇文章一个很重要的建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