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全二册)
》
售價:HK$
283.8
《
夺回大脑 如何靠自己走出强迫
》
售價:HK$
65.8
《
夏天,19岁的肖像(青鲤文库)岛田庄司两次入围日本通俗文学奖直木奖的作品 ,同名电影由黄子韬主演!
》
售價:HK$
49.5
《
图解机械工程入门
》
售價:HK$
96.8
《
股市长线法宝(第6版)
》
售價:HK$
140.8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HK$
98.9
《
纯数学教程
》
售價:HK$
85.8
《
威尔士史:历史与身份的演进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在本书中,专注人格障碍研究数十年的拉玛尼博士为身陷与自恋者关系困境的读者提供了非常简洁有效的办法,帮助读者分析和识别自恋型人格特征,以及相处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危险信号,并解释了自恋个人障碍者的行为模式——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为什么TA偏偏会选择你,以及为什么你会感觉如此糟糕。
|
內容簡介: |
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备感受挫,那么一定要及时意识到:不是你不好,而是TA太自恋。有这类人格障碍的人,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而你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供给”来源。没有这些供给,自恋障碍机制就无法运作。TA们利用“供给”激发自己的积极情绪状态,从而将内心深层的不安全感转化成短期内的心理安全。
阅读这本书不需要去费劲参悟心理学理论和大道理,在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和案例中,或许你的心底就已经有了答案。
|
關於作者: |
拉玛尼·德瓦苏拉 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学教授、作家
拉玛尼·德瓦苏拉博士(Dr Ramani Durvasu-la )是美国加州大学的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教授,此外,她还是拥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和多个心理健康协会的专家顾问。
2003年,她被美国大学妇女协会授予“新星学者奖”。2012年,她获得了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杰出教授奖。她在人格障碍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10年的资助。
|
目錄:
|
引 言 产生共鸣了吗?
第 1 章 生存指南 /001
第 2 章 自恋成为新风尚 /013
第 3 章 你的伴侣是自恋者吗? /035
第 4 章 缘何深陷其中? /103
第 5 章 自恋者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143
第 6 章 抛开拯救的幻想 /171
第 7 章 我应该留下来吗? /181
第 8 章 我应该离开吗? /223
第 9 章 人生新篇章 /253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
內容試閱:
|
蝎子和天鹅 河的这边生活着一只蝎子。有一天,这只蝎子要去河的另一边,无奈河太宽,中间也没有石头,他又过不过去。于是,他央求各种水鸟——野鸭、野鹅和苍鹭——把他带到河的那一边,但是均遭到了拒绝,因为这些水鸟们深知蝎子有多么狡猾,被他蜇一下有多么痛。焦急之时,蝎子看见一只可爱的天鹅正沿河而下,于是满脸讨好地恳求她帮忙。
“美丽的天鹅,请把我带到河的那一边吧。你如此美丽,谁能忍心伤害你啊,我更不会。我只想请你把我带到河的另一边。”
看着蝎子如此殷勤、如此诚恳,天鹅犹豫了一下:他若真想蜇我,此时我们离得这么近,随时都可以蜇,但是他没有。他能把我怎么样呢?把他带过去也就几分钟的事。于是,天鹅同意帮助他。飞越河流上空时,蝎子表达了对天鹅的感激之情,不断夸赞她是所有水鸟中可爱、善良的。快到河岸了,他准备从天鹅身上跳下去,就在他跳下前的一刹那,蝎子抬起尾巴狠狠地蜇了天鹅一下。
天鹅哭了,备感受伤。她想不明白蝎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刚才那么信誓旦旦,那么殷勤友好,这根本不合乎逻辑啊。
“你为什么要蜇我?”她问。
他站在河对岸看着她说:“我是一只蝎子,这就是我的本性。”
我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客户,他们身边不乏病态自恋者和自私自利之人,这些人不仅邪恶,还侵害了他们的生活。每每遇到这样的客户,我便向他们讲述这则寓言,虽然内容苦涩但的确具有强大的教育意义。他们就像那只天鹅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被自恋者蜇痛,纵然明知可能会受到伤害,却仍抱有幻想,期待着自恋者能有所改变。不幸的是,结果总是一样的:自恋之人的恶劣行为只会变本加厉,只会更加无视伴侣的存在,总是将感情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归咎于对方。不得不说,江山易改,“蝎子”的本性难移。
在这则直戳痛点的寓言中,蝎子比一般的自恋者坦诚,至少他承认自己的本性如此。要是人类自恋者也有如蝎子一样的自知之明,承认自己的恶劣行为就是本性使然,那将是身边人的幸运。只可惜不幸的是,自恋者都不如蝎子坦诚,但凡有一丝不满,便将矛头指向他人。其实,蝎子本可以指责天鹅,谁让她同意带他过河的。毕竟,天鹅本可以拒绝的……
《你可以结束恶性循环》 与自恋者的感情实质上是与一个永远不会听你说话也听不到你说话的人建立的感情。当然,你可以像一个机器人一样与自恋者交流,反正自恋者也不会听,也根本不在乎。诚然,我在采访中听过许多类似的故事,我当时就急得皱起眉头,心想:既然你这么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留下?人们很容易把那些坚持留在自恋者身边饱受虐待的人视为傻瓜、“共同依赖者”甚至“共谋者”而一笔带过。虽然人际关系是一条双向道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些人必须长期忍受不良待遇。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你了解你是如何陷入与自恋者的感情困境的、为什么至今你仍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同时将为你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你做出更好的选择,保护自己,结束那个充斥着怀疑、不适和焦虑的恶性循环。
在这个领域里,我受到过专业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可能会冒犯一些人以及领域里的专业人士和自恋者等。我的初衷是帮助更多的人。我坚持传递一条信息:即使你的伴侣是一个病态自恋者,你也可以夺回自己的生活。真希望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没有陷入与自恋者的感情,也没有反复陷入其中。
《健康的自恋》 我们探讨了形成自恋人格的可能起源,现在有必要了解健康的自恋和病态自恋之间的区别。就“健康的自恋”这一术语而言,人们仍存有异议,一般是指喜欢自我宣扬,偶尔把自己的需要置于他人之上,但是会注意自己的选择对他人带来的影响,能够有礼貌地发表意见并要求他人认可,有自信,进取心强,但不会故意让别人付出代价。这些特征都属于“健康的自恋”范畴。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做法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这就是健康的自我宣扬,有时也被称为健康的自恋。(鉴于“自恋”一词所暗含之义,我更愿意称之为健康的自我宣扬。)
只是在多数情况下,自恋者的自负常被人们误解为“自信”。自负和自信是有区别的——而且区别很大。自信是指相信自己的能力、个性、洞察力和判断力。自信是在充满爱和支持的环境中,通过经验验证和不断培养形成的。自信之人,善于解决问题,长于压力管理,懂得自我反省,凡事观察透彻,思维表达清晰,能够掌控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自信之人具有良好的认同感和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清楚自己的分量,因此从不担心会受到他人及其观点的威胁。
真正自信之人不会产生空虚感,能对自己的情感和自我意识掌控得当,能对他人产生同理心,情真意切。而自恋之人与之恰恰相反。不幸的是,乍看之下,自恋之人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高度评价自己,而且往往表面上表现成功(有的富有,有的权贵,有的领导力强),所以人们很容易误以为他们是自信之人。但是,自恋之人的主要特征是——缺乏同理心、傲慢无礼、不尊重他人观点、自命不凡、自负自大——与自信之人的特点格格不入。
本书将帮助你辨析自信之人和自恋之人的区别。如果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当你把自恋者的张扬炫耀、自负自 大误认为是自信时,自恋者的影响力早已深入你的人生(和你的生活)了。
当你阅读本书时,可能会发现,在生命中的某些时段或某些时候,自己也有一些“不健康”的自恋特征(对新机遇夸夸其谈,对餐馆服务要求苛刻,爱上自拍,期待人们给你“点赞”)。请谨记,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时不时地陷入“糟糕的自恋”模式,但当你的自恋行为超过临界值并可预测时,说明你的自恋行为已越过雷池达到了病态自恋的程度了。
病态自恋的一个关键考量因素是,病态自恋者几乎不会考虑他个人的行为或言论是否会对他人产生影响(除了那些可以被自恋者加以利用的人)。此外,病态自恋者那紊乱的自我意识正是其自恋行为的核心冲突(而健康自恋者则保留了良好的自我感知和认同感)。深入自恋本质的核心后,健康的自我宣扬和自信与病态自恋之间的区别就越发明显。诚然,有时我们的确会把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放在别人之前,但我们做之前,通常(理想情况下)都会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
《老剧本》 你如何陷入与自恋者的恋情故事早在你遇见他之前就开始了。我们选择爱人或者迷恋一个人时,其实是激活了一个个老剧本和主旋律。通过对病人的了解以及所做的采访,我总结出绝大多数陷入与自恋者感情漩涡的人,其父母中至少有一个是自恋者。有一个自恋的父亲或母亲,容易形成一种被一些人称之为“共同自恋”的现象。艾伦·拉普波特将这种现象描述为适应和支持另一个人自恋模式的无意识行为。他认为,这种行为模式始于儿童时期,因为孩子必须为了适应自恋父母的行为模式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自恋父母是不会为了孩子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的,他们只是把孩子看作用于满足他自恋需要的对象。自恋的父母遇到自己喜欢的事就会放纵自我、沉浸其中,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事则不闻不问,完全没有兴趣。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通常认为生活是不可预知的,只要父母“不高兴”或者心烦意乱时,就会想方设法取悦他们。如果你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你早早就明白只有做了符合父母意愿或需要的事,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这可能是一种混乱的成长方式,因为你从小就将自恋行为列为“正常”现象,因此一旦你陷入与自恋者的恋情,总能一忍再忍。有人甚至会说,父母是自恋者的人有可能会刻意寻找自恋者作为伴侣。
如果你正处于与自恋者的感情关系中,很可能是因为你曾有一个自恋的父母,或者你小时候曾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尊重或关爱,必须想方设法打动他们。你从小就知道如何取悦他们,如何满足他人的需要,因为父母或其他重要监护人的缘由而否定自己的需要。你对自恋行为,甚至是扭曲自恋,越来越熟悉,甚至能够欣然接受。
此外,自恋者伴侣反复提到的一个主旋律就是“自尊”——他们
认为只有自卑的人才会选择或留在自恋者身边。实际并非如此。首先,自尊并非一个人的全部。自尊这个术语很难用一两句话解释,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有些“自尊强大”的人虽然喜欢夸大其词、虚张声势,但是却缺乏洞察力或自我意识。(当然,依照我们现代的育儿文化,每个孩子都有奖杯拿、保证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失望的理念,恰恰造就了孩子们华而不实的自尊。)那些自卑的人一般不太可能在众人面前耀武扬威,高谈阔论自己的成就,在社会交往中通常持小心谨慎的态度。所以这些“自卑”的人更能够忍受自恋型伴侣的粗心大意和冷淡漠视,也不会轻易选择退出离开,因为这些自卑的人更懂得自我反省,对待自恋型伴侣更细心周到、宽容大度,只是在外人眼里,他们更像一个受气包。
这样的感情模式比较复杂,有时也可能是自己的怜悯之心等特质使自己落入了自恋者的陷阱。仅用“自卑”来解释自己与自恋者的关系未免有些过于简单。我个人认为,多数情况下,那些选择自恋伴侣的人往往不太了解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这可能与他们的家族历史或生活经历有关),不过其他因素,如文化、宗教、社会压力和期望,也是让他们选择自恋者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