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物色 文学的维度与标识(李敬泽、刘大先、谢有顺推荐。是青年评论家赵依的一本评论小辑,收录了作者近十年间创作的文学评论)

書城自編碼: 371495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评论与鉴赏
作者: 赵依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24761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78.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不被大风吹倒
《 不被大风吹倒 》

售價:HK$ 65.9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浪潮将至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81.3
《大家读大家:文明的边界(格非清华大学文学讲稿)》
+

HK$ 100.0
《大沨丛书002·《水浒传》的诞生:怎样的强盗书》
+

HK$ 73.8
《作为欲望号的《金瓶梅》》
+

HK$ 58.6
《始于一次分神——世界文学时代的阅读与写作》
+

HK$ 91.8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国民教授30年精研,深入浅出讲透《世说新》
+

HK$ 76.9
《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
編輯推薦:
作为年轻的文学评论家,赵依在此书中表现出的气象让人惊喜。她的文学评论专业性强,视角新颖、深刻,很多作品一经她解读,便生出异彩,为普通读者了解名家作品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赵依是颇具个性的青年评论家,她的文字时而散漫,时而尖锐,但是不管风格如何,她总是能够在文本与阐释、立论与解构中找到自洽的逻辑。
內容簡介:
《物色》为青年评论家赵依的一本评论小辑,收录了作者近十年间创作的文学评论。作为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生,90后批评家群体中的优秀代表,这本评论集可以看作是她作为一个批评家所提交的一份答卷。作者对当代中国文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和见解,她不仅关注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关注同龄人中的同行们近年以作品堆积而形成的文学现象。相对于年长的文学评论而言,赵依的视角更新锐,更前卫,更能理解年轻作家们的创作意图。通过这部主题集中的文学评论集,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为大众提供了代际经验和切肤之痛,但文学也同样提供着恒常的爱恨情仇、人间烟火以及审美的欢欣喜悦。
關於作者:
赵依,四川成都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文学硕士,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从事文学研究和小说创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获“华语青年作家奖”短篇小说提名奖、《北京文学》优秀新人新作奖、“长征文艺奖”文学评论奖、《小说选刊》受读者欢迎小说奖等。曾任鲁迅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现供职于《中国作家》杂志社。
目錄
视界·现象

“微”察秋毫——浅谈微小说与微阅读
“90后”的新媒体文学生活
“90后”写作如何敞开?
浅析鲁迅文学精神在青年写作中的缺失
改编的朝向和动画的标尺
转型年代、中国故事与未来期许
新标尺的生成与经典之维
追寻华文文学的新标识1
从仙侠传统看网络文学的“正名”问题
文学现象随感十五题
我们时代的文本细读——乔伊斯《死者》叙事爬梳
视点·现场
《繁花》的可能性难局
“逃离”与失落
《声音史》的“器”与“道”
《夜妆》与小说里的爱情表达
莫言新剧:且壮且歌,更进一碗《高粱酒》!
湫兮如风:周晓枫《星鱼》里的现实与幻想
文化空间与“新人”想象
军旅小说的气象与超越——以《楼顶上的下士》为例
《海里岸上》:空间叙事与意蕴敞开
一切不坚固的也都看不见了
从“渠潮”到“浪潮”,班宇何以似标识?
簌簌有声 庄重悲悯 ——阿来《云中记》的“执”与“成”
创伤叙事与逃而不得 ——《平伯母》侧写
梁平诗世界的时间、转义与审美
互文与行动——关于短篇小说的“锻炼”
经典的牵引
袁劲梅小说论略——以理性的抵达为中心
跨界写作:思维、创造与心之所向
论《北上》的长篇范式与新发现
查验与旁证:从亲历者到时空体——读周恺《苔》和《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未来、想象与现实的另一半
视域·回望

曹植书信文简论
王弼玄学与美学思想初探
《文选》映衬下的文学观念
论严羽《沧浪诗话》和“妙悟”说
从《世说新语·方正》看“方正”概念的变化——兼谈魏晋士人精神的时代变化
论《六一诗话》与中国诗学形态的演变
內容試閱
“微” 察秋毫
——浅谈微小说与微阅读

文艺反映生活,新的时代催生新的文艺形式,“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其此之谓也。近年来,新媒介的勃兴形塑了文学观念、文学存在形态以及文学生产、传播和接受的方式,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标志性的表象即文学创作伴随媒体终端技术日益朝着以用户体验与功能需求为导向的微型化、便携化、移动化发展,文学样式及其传播方式均呈现出“微”化趋势,并由此带来了基于信息的“微”艺术的繁荣。新媒介相对于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传统媒介而言,主要指以电脑(包括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微媒体)为主体、以网络为主干的媒介。而微媒体的广泛应用则直接导致巨量“微内容”的产生。1998年,“微内容”这一概念率先由尼尔森提出,指互联网上让读者快速浏览后就能了解页面大意的词语集,例如文章提要、页面标题、电邮主题 等。2002年,达士将“微内容”描述为一种以短小形式发布的信息,其长度受限于某个单一的主题以及阅读数字内容所使用的软件与设 备的物理技术条件。今天,互联网用户所生产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被称作微内容。
在此背景下,微小说和微阅读应运而生。微阅读指综合运用文、图、声、影等呈现形式,以短小精炼的文本在较小屏幕上实现各类型文献对读者的视觉冲击的一种兼具自主化和多样化的新兴阅读方式。微阅读透过移动互联网,借助iPad、电子书阅读器、手机、MP4、PSP等微屏幕终端,展示文字、图片、语音短信、视频链接 等微内容,其出现与风靡有着深刻的必然性,微新闻、微小说、微知识、微美文等新兴文艺样式也逐渐成为其阅读对象的重要构成。微小说的出现至今仅仅五六年时间,它是随着微博的盛行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网络文学形式。关于“微小说”之“微”的具体含义,学界说法不一。“微”若指“微小”,那么马克·吐温《丈夫的支出账单》应该是微小说的开创与经典;若指“微博”,微小说则特指“微博上的小说”。微小说的网络定义则将二者合一,指以微博客形式发 表的微型小说,是微博客价值延伸的一种生动表现形式。微小说一般不超过140个字,文本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局出人意料,作者可随时与读者互动,具有相当的网文交互性。优秀的微小说既展 现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彰显文字的简洁美和力量感。

大与小

若仅就文本字数而言,微小说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可说是短篇小说的一个“分支”,早在我国古代的《论语》《世说新语》《阅 微草堂笔记》等经典文本中就有实践。事实上,从说唱文学到舞台剧,再到电影、电视剧,传统小说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文体总是借 助传播技术手段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突破,并由此对叙事艺术形态产生新的影响。尽管很多专家认为微小说的出现是对主流文学的延 伸和补充,但相较于传统小说,微小说的文本形态仍具有更“短”、 更“简”、“碎片化”、“即时性”和文学“信息化”等诸多不能被主流文学和传统小说的延长线所辐射的新特点。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形态,一方面作为新兴的传播方式为微小说提供了一个空前宽广的展示平台,同时在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传统小说的某些本质特征与审美祈向。作为新文学样式的微小说在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如今风头正劲,这一结果虽离不开科技的日新月异,但其背后的成因一旦从技术层面转移到价值领域,涉及文学的内涵以及 文学在现代社会的转型和发展等问题,它所透露的事实本身便会超 越技术的单一向度,乃至引发学界对文学本体的再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始终存在着作为文化秩序中心的“道”统,它垄断文化意识中的权威性并以此来制约文化,文学当然也不例外。千百年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们围绕“道”统形成了一个颇具史诗品格的宏大叙事情结。受此思维模式浸染,现实主义作家作为有忧患意识的精英知识分子,肩负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我国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主要表现为对重大社会历 史题材的深度驾驭以及对社会全景式地再现,叙述者以一种历史的眼光来处理宏大的社会题材,并试图对历史做一种全知的权威解释,叙事中不乏“高大全”的英雄主角和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一贯的主题与叙事下,宏大叙事追求一种完整的、全面的叙事,它既与意识形态和抽象概念相联系,又与总体性、理论性、普遍性、合法性等具有部分相同的内涵,它与细节、解构、差异、多元等具有相对立的意义,从而与个人叙事、私人叙事、日常生活叙事、“草根”叙事 等相对。
微小说则在自身字数限制和后现代“碎片化”策略的影响下,不得不从宏大叙事过渡到小叙事,注重个体的话语表达和艺术的生活化。后现代对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消解,新媒介为个体参与文艺提供的平台,也无疑多维度地为个人创作提供了自由和可能,为个人摆脱集体神话、权威叙事提供了路径。以往,即便是框架结构上不属于宏大叙事模式的现实主义短小之作也会刻意追求关于人生意 义、终极关怀的超越境界,以期以小见大,体现宏大叙事精神。而微小说建构的是支离破碎的世界,它以个人话语的小叙事逐渐消解 传统文学的宏大叙事。小叙事背离宏大叙事的全面、统一和定性,采取碎片化、拼贴式、反讽式的多种表达来反映当下。在微小说作者那里,记忆的整体性已然瓦解,生活纷乱破碎,即便他们试图在作品中缝合经验世界的片断与零件,展现给读者的依旧多是支离破 碎的图景。马歇尔·伯曼曾以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中的“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来阐述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并指出现代公众常“用许许多多破碎的方式来构想”现代性观念。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现实的形象已经很难整合,现实早已成为支离碎裂的叙述对象。包括微小说在内的新兴文学样式,倾向于书写纷乱的景观与人们内心的疑惑,这或许可以看作在一个价值观念尚不明确、现实略微脱 序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面对现代化进程中诸多困苦所表现出的无力与无奈。传统文学由于受意识形态、宏大叙事的束缚,创作空间相对局促,而新媒介中的微小说得益于小叙事的便捷,关注个人与日常,享有高度的创作自由。小叙事里不存在宏大叙事的“典型环境”,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也并不能归结于某种统一的社会原因及其呈现方式,它在变数与常数的张力拉扯下,探求个人命运的偶然性与 复杂性。面对非凡复杂的当下现实,小叙事反映出一种原态真实,其内容虽然都是些小人物、小故事、小感觉、小悲剧,但它们却是如此真切地贴合当代人的身心困顿与痛楚。手机、博客等新媒介为小叙事增添了强劲助力,它们一齐将文学请下神坛,并逐渐解构了 “永恒”、“理想”、“权威”、“精英”等传统价值,使文学真正回归民间。
鲁迅先生曾指出稗官野史和私人笔记中存在着远比“二十四史”等所谓“正史”更为真实的历史。若不恰当地将传统文学比作正史,将微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比作野史,以个体经验为基础的小叙事恰可作为对历史真实和叙事的有效保存和有益补充。小叙事作为世界的小小碎片,顽强抗争着遗忘本身,它的种种尝试也就值得我们去留心聆听、仔细阅读、用心体味。

碎片里的日子

毫无疑问,人类对于阅读行为本身已再熟悉不过,时代再怎么发展,发生变化的仅是阅读的对象、场景与模式。从初的竹简到纸帛,再从早的书籍到如今的网络时代、微信化阅读,人们进行阅读的形式和场景一直在改变,而通过阅读去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本质并没有变。十多年前,有人说电话让人们不再写信,现在,也有人在喊互联网让人们不再读书。人类总是在不可抗拒地享受着新技 术福利的同时,忧心新技术对于传统文化可能造成的损坏。客观来讲,面对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人类总是力不从心,因为这些变化既不可预知,也几无逆转的可能。我们或许只需知晓,阅读对于我 们生活的意义从未远去。
微阅读为何盛行?这是人类在资讯爆炸时代中做出的自然选择。全媒体时代下,移动互联网对信息获取形态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包含微小说在内的微阅读文本以其短小精悍的特质满足了现代人在 有限且零散的时间内进行碎片化阅读的需要,微阅读内容的实效性也契合了人们社交、娱乐、获取资讯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 Twitter、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互联网改变了美国人的沟通方式、总统大选方式以及阅读方式。这一连锁反应扩展至全球,今天我们随处可见埋头刷屏的微阅读群体。微阅读能为个人随时营造出专属的阅读空间,有效地弥补了传统阅读的缺陷。口袋书、手机报、 Twitter,都代表着微阅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则更胜一筹,它们因对生活拥有便捷且无遮蔽的反映方式而成为当代信息交流和文学传播的新媒介。这也是微小说等新文学样式流行的内在原因和传播学意义。
传统阅读或深度阅读需要读者能够持续专注在书页上,集中精力、保持思路,在偶尔的停顿中整理思绪,逐步完善对全书的架构,形成整体印象。亚马逊推出的Kindle阅读器据说可储存1500本书,电池可供用户进行长达两周的持续阅读。Kindle的屏幕还模仿了真正的墨迹和纸张,用户阅读数小时也不会出现视疲劳。如果说 Kindle只是在改进传统的阅读习惯,那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则正在取而代之。人们对碎片化信息汲取的渴求,一方面促使微阅读发 展得如火如荼,另一方面则引发了微小说等微阅读内容出现体制虽“微”但文学本体意识不强的问题。有鉴于此,为微小说等新文学样式正名,厘定其文体特点,引导和促进其形成与发展,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如今,我们无一例外地生活在时间与空间的碎片里,却难以评判与衡量这些新文艺形式的“相得益彰”。这些碎片里的“微”繁荣 或许该有一个标杆,别林斯基有一句话:“如果诗人给你描写出来他的生活的特定瞬间,你就能讲述在这瞬间以前和以后他的整个生活。”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