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电影研究③:“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系列讲座文集

書城自編碼: 370393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影视/媒体艺术
作者: 王海洲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0000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6.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 》

售價:HK$ 91.8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祛魅:对世界祛魅是一个人变强的开始 》

售價:HK$ 62.7
家族财富传承
《 家族财富传承 》

售價:HK$ 154.6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編輯推薦:
* 回溯中国电影的民族特性,阐释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戏曲、民族音乐、古典诗词、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之间的亲缘血脉,探讨中国电影创作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传承与创新转化,为正在寻求方向的中国电影艺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 对中国电影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融入当代创作,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重要参考价值。
內容簡介:
本论文集是基于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十五次“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系 列讲座文稿整理而成,汇集了海内外十二位专家学者共十三篇讲座发言。专家学者们回溯中国电影的民族特性,阐释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戏曲、民族音乐、古典诗词、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之间的亲缘血脉,发掘中国电影的美学精神与文化内涵,探讨中国电影创作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传承与创新转化,为正在寻求方向的中国电影艺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路径,也给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關於作者:
王海洲,电影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图书馆馆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艺术方向首席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学术专长为中国电影研究,对中国内 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电影有系统的研究。撰写和主编的学术专著有《想象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研究》《中国电影110 年(1905—2015)》《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 《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城市 历史 身份:香港电影研究》等。其中,《想象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研究》荣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届“学会奖”著作类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著作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影110年(1905—2015)》荣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学会奖”著作类一等奖、中国文联第三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著作类)。
目錄
目 录:
上编? 中国电影与艺术传统
赋比兴电影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建构与应用 刘成汉
易电影理论 刘成汉
涵泳在古典剧场的血脉中
——从郑正秋与费穆到李翰祥与胡金铨 李道新
中国无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毕克伟
中国电影的两大美学传统 史可扬
罔两问景:前影像时代的影像思考 彭 锋
下编? 中国电影与传统艺术
文字蒙太奇:诗歌美学与电影美学的连接 江弱水
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 张 法
弦外之音
——中国电影中民族音乐的意境美 杨宣华
影?戏: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兼谈戏剧与电影美学 胡志毅
影戏人生:电影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的渗透、影响和改变 周安华
帝国的绘画与文人的绘画
——中国美术的双重传统与当代电影文化 张晓凌
內容試閱
前? 言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票房数据逐年增高,电影日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作实践,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中国电影理论建构的艰难现实与史诗般的创作实践突破极不对称,深受西方理论影响的学术范式并未能很好地解决中国电影的现实问题。当前,中国人文社科领域正经历着“民族化”、“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学术转型,这与中国的现实发展方向,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中国电影研究如何把握好这样的历史大趋势,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发掘理论智慧、创作资源,正是当前学者和创作者迫在眉睫、必须回答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北京电影学院在中国电影研究方面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举措,积极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聚焦新时代中国电影学派理论体系建构,有计划地筹办系列学术活动。北京电影学院主办了十五次“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系列讲座,邀请电影学界著名学者就这一学术命题开展多角度理论阐述,听众除了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外,还邀请在京的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生共同参与,把北京电影学院的学术资源变成公共学术资源,让更多的学者、学子能够参与、受益,培养新一代学者的学术视野,助益中国电影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这些学术活动不同程度地引领着当下中国电影研究的方向,就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价值、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的互动关系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为中国电影学术进步与学科体系建设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本论文集基于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十五次“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系列讲座文稿整理而成,会集了海内外十二位专家学者(含美国、中国香港地区)共十三篇讲座发言,学者们回溯中国电影的民族特性,阐释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戏曲、民族音乐、古典诗词、传统绘画)与中国电影之间的亲缘血脉,发掘中国电影的美学精神与文化内涵,探讨中国电影创作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借鉴传承与创新转化问题,为正在寻求方向的中国电影艺术创新发展提供参考路径,也给当代中国电影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论文集部分的主题为“中国电影与艺术传统”,包含了一组对中国艺术传统和中国电影文化内涵进行思考的文章。中国香港电影学者刘成汉先生的《赋比兴电影理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建构与应用》《易电影理论》两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经》《周易》出发,结合具体的电影文本、创作者分析,建构“赋比兴电影理论”体系与“易电影理论”体系,在当前以西方理论话语为中心的学术氛围下,给中国本土电影理论话语建构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的《涵泳在古典剧场的血脉中——从郑正秋与费穆到李翰祥与胡金铨》,从四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大家的共性(“学徒制”“书卷气”)和连接出发,讨论古典剧场成为中国电影艺术传统和美学精神的关键原因。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与中国研究系教授毕克伟(Paul G.Pickowicz)的文章主要探讨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在中国无声电影中的表现方式,分析全球现代性的兴起及全球现代性如何改变城市女性的生活,总结无声电影“现代性”的 11 个关键词(好奇、时髦、谎言、阶级、暴力、卖淫、诱惑者、训练、爱国、反抗和疯狂),并以 9 部电影(《大路》,1934;《情海重吻》,1928;《桃花泣血记》,1931;《雪中孤雏》,1929;《天明》,1933;《粉红色的梦》,1932;《体育皇后》,1933;《新女性》,1935;《小玩意》,1933)对中国无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系统的文化解读,深入阐述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与社会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史可扬教授的《中国电影的两大美学传统》一文,以美学的视角剖析中国电影的历史与现状,分别从中国美学基本特征、中国美学与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两大美学传统三个层次来深入阐述中国电影的美学问题。
北京大学彭锋教授的《罔两问景:前影像时代的影像思考》借由《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的对话,以“影—物”为切入点,分析了中西方对于艺术本体论不同的问题意识。中国的“非断裂”思维为我们指向了一种新的看待影像的可能性,即庄子“薄物(蛇皮、蝉翅)”与“弱影(罔两、影子的影子)”的多元影像论,在当下影像技术革新和发展的背景下,为影像本体的思考提供了新思路。
论文集第二部分的主题为“中国电影与传统艺术”,收集的文章主要从传统艺术各个门类出发,包括古典诗词、民族音乐、传统戏曲和绘画领域,探寻传统艺术与中国电影内在的亲缘血脉关系。在中国电影与古典诗词的关联方面,浙江大学江弱水教授的《文字蒙太奇:诗歌美学与电影美学的连接》从电影蒙太奇的视角观照中国诗词艺术,讨论了中国新诗、现代诗和古典诗中的蒙太奇手法,以及现代生活与现代诗的关系。四川大学张法教授的《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则主要围绕“诗是什么”展开,主要从诗的表现、功能和定义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地位(诗是中国文化之魂,影响艺术的各个门类),以及现代学术体系对古诗的遮蔽性。
在中国电影与民族音乐方面,北京电影学院杨宣华教授的文章《弦外之音——中国电影中民族音乐的意境美》主要从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分类、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中意境美的营造三个角度,选取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阐述了中国民族音乐如何被电影人进行改编并运用于电影创作中,烘托电影主题和营造影片意境,为解读中国民族音乐与中国电影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梳理出一条影人们不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吸收、传承的历史脉络。
在中国电影与戏剧的关联方面,浙江大学胡志毅教授的《影?戏:中国戏剧与中国电影,兼谈戏剧与电影美学》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戏曲、现代话剧与电影的互动关系,分别从“戏曲与电影”、“话剧与电影”和“戏剧与电影美学”三个层面深入阐述中国戏剧、戏曲艺术传统对中国电影的渗透、影响与改变。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的《影戏人生:电影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的渗透、影响和改变》则以当代戏剧为观照对象,从影戏共振美学与历史、改革机遇中的戏剧选择、戏剧形态的电影化再造和剧场电影梦幻的营造四个层面深入阐述电影对当代中国话剧舞台的渗透、影响与改变。
在中国电影与传统绘画的关联方面,中国国家画院张晓凌教授分别从“帝国的绘画”、“文人的绘画”和“中国美术的双重传统与当代电影文化”三个层面论述,主要探讨中国写实、写意的双重形态与风格的美术传统,写实绘画准确地诠释了帝国的价值观与美学趣味,写意绘画则以“贵神尚意”的取向,呈现出士大夫阶层与文人集团的理想,两者交相辉映,构成了光耀世界的东方美术传统。同时,传统绘画的理念、图像、语言、造型、题材、意匠等,能为当代电影创作提供丰厚的资源。
拙文《中国电影的“再民族化”——新中国电影民族性建构的道路与前路》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再民族化”的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探索的道路,在断裂的历史链条中寻找共性,回归中国艺术传统,重新审视和再读“民族化”电影理论的研究与创作成果,旨在建构中国电影自己的理论表述体系和创作表达体系。该文为“新时代”中国电影“民族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倡议,将其放在开头,作为一个代序。
王海洲
2021 年 7 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