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汗青堂丛书147·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
》
售價:HK$
85.1
《
能成事的团队
》
售價:HK$
111.9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全书围绕总书记提出的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展开。
◎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关系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
◎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丁、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等十余人的专家队伍,使内容权威性得到充分保证。
◎大量实地拍摄、人物探访和历史影像资料图片,通过典型的人物事件以及他们背后的生态保护故事,真实、权威表现中国生态文明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揭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为化解世界环境危机提供创新性示范。
|
內容簡介: |
作为一部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纪实作品,《绿水青山》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客观记录了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就,深情讲述了各地历史人文、自然风物的特色;通过典型的人物事件以及背后的生态保护故事,呈现了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的振兴乡村、富裕百姓、美化生态的绿色发展智慧。
理论上充分论证,事例上大量实地探访,《绿水青山》用典型范例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在绿水青山间擘画共同富裕的可靠答案。
|
關於作者: |
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旗下的综合卫星电视频道。1979年5月16日正式播出,于1998年1月1日上星。2005年,北京电视台套节目正式更名为北京卫视。2009年,北京卫视高清频道正式上星播出。2015年,获得“年度品牌价值省级卫视”称号。2016年,获得TV地标“年度影响力省级卫视”称号 。
|
目錄:
|
章 和谐共生
第二章 金山银山
第三章 生生与共
第四章 民生福祉
第五章 因法之名
第六章 美丽世界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维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精细平衡,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事关人类自身的命运与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8月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的科学论断。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做了题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讲话,并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六大原则: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五是用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六是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北京卫视《档案》栏目拍摄的六集大型纪录片《绿水青山》,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六项原则作为主题,每一集对应一个主题,利用实地拍摄、人物探访和历史影像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典型的人物事件以及他们背后的生态保护故事, 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生动呈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纪录片《绿水青山》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红海滩、查干湖到三江源,展现了一幅幅绝美的生态文明画卷;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湖北白豚自然保护区到青海隆宝自然保护区,反映了我国近些年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到库布其沙漠绿化,提供了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典型范例。
历时近2个月的拍摄中,制片人黄炜,总导演郝霖、韩飞,撰稿人和编导曾龙、黄珊、田青禾、王思凡、高红丹、赵相斌等10多位主创人员的足迹遍及全国1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行程超过3万公里,拍摄了30多个独家人物故事,积累了100多个小时的素材。各省、市宣传部门及各地方电视台、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60余家单位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高度的配合,组建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丁、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等10余人的专家队伍,使节目的权威性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理论上进行充分论证,事例上进行大量实地探访,作为一部反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纪实作品,《绿水青山》既客观记录了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成就,又深情讲述了各地历史人文、自然风物的特色;从中既可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又可见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推出后获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和强烈的社会反响,并荣获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
定的“2019年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长片”大奖。本书将这部内涵丰富的纪录片进行了精心转化。全书以纪录片撰稿词为主体,佐以大量实景照片,集结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同时探讨了如何在绿水青山间擘画共同富裕的新篇章,非常适宜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持久传播及对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唤起,也将激励鼓舞更多人投身于自然环境保护,共同呵护绿水青山。
章 和谐共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无限,生生不息。
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人生始终,循环往复。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自然是根本的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人类文明永生之“道”。
1960年,荷兰的鹿特丹举办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1999年,中国在昆明次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我们将这届世园会亲切地称为“99世园”,世纪之交的特殊历史时刻让它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在新的世纪,人与自然怎样才能和谐共生?这是昆明世园会给人类提出的一个世纪命题。
转眼间,已经过去20多年,让我们再次回到昆明,看看面对20多年前在这里提出的那个世纪命题,我们到底给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云南昆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电影《流浪地球》的开场白,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段预言。
2019年5月,联合国一份报告显示,有多达100万种物种正面临灭绝,世界正处于物种灭绝的进程中,这是地球历史上第六次出现物种大灭绝。不同于以往物种大灭绝是由小行星碰撞、地壳运动等事件造成的,这次的物种灭绝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
正所谓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两位助手在海南南红农场找到一种野生稻种。袁隆平用不同的稻种与野生水稻进行杂交,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立下汗马功劳。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云南野生稻分布地有26个,然而到1995年只剩下两个。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再想利用野生水稻资源培育出新的水稻品种已经相当困难了。
由此可见,每一个物种的灭人类来说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物种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基因决定一个产业的发展。
面对这次物种灭绝危机,1999年昆明世园会期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向国家提议,建立我国自己的“种质资源库”,以保存珍贵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他的提议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7年2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体工程竣工。2008年11月19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云南调研期间来到种质资源库视察工作。在这次视察中,习近平留下了这样意味深长的嘱托。
他说:“要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是政绩、保住青山绿水是更大政绩的科学导向。”
2009年10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昆明正式投入使用。作为植物界的“诺亚方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职责是收集和保藏珍贵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正因为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存在,很多珍贵的植物在这个对它们来说危机四伏的地球上,摆脱了被灭绝的命运,让自己的基因得以继续陪伴人类。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
的胜利,自然界都对会我们进行报复。如今,这种报复正在以物种加速灭绝的方式,悄然向我们逼近。
当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与大自然产生矛盾时,守护住大自然的遗传基因,这将是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特殊方式。由此,一场全国珍稀野生植物种子采集战正式打响。
“种质”和“种子”不是一个概念。“种质资源”泛指一切包含植物遗传信息的资源,比如种子、花粉、组织培养物等。种子只是种质资源的一种,但却是重要的一种。
所以种子的采集十分重要,对于采集者的要求也十分高。
作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采集员,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他们经常要背着沉重的标本夹和照相机等二三十公斤的设备跋山涉水,有时候为了采集一份种子,甚至进入原始森林里,一待就是一个多月。在那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危险如影随形。在野外会遇到一些诸如毒蛇、蚊子、蚂蟥等的毒虫,这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时还会遇到一些大型的野兽。这些都是存在的危险。
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怕困难不惧危险,很多野生植物的基因才得以留存,因此我们为他们起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种子猎人”。
郭永杰是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一名采集员,他已经从业10多年了。从青葱少年到有型大叔,10多年间他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我有一种紧迫感,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物种都在加速灭亡或者消失,不经意间,甚至每一天都可能有一种野生植物在地球上永远消失。我要抢在它们消失之前把它们的种子永远保存在种质资源库里才行,这样这个物种灭绝了之后,我们还可以从种质资源库中取出它的种子,进行生态恢复。”郭永杰如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