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恶女的告白:时隔十年,《绝叫》作者叶真中显再写“恶女”的复仇与重生
》
售價:HK$
60.5
《
从零开始·复古娃衣制作书
》
售價:HK$
96.8
《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精装版)
》
售價:HK$
91.3
《
交易撮合者:私募股权的经验与教训(泰丰资本创始人葛涵思投资秘籍!)
》
售價:HK$
86.9
《
最美世界名画(顾爷十三年匠心之作。超大开本;精美刷边;4米长海报,限定藏书票)
》
售價:HK$
734.8
《
神医嫡女·2
》
售價:HK$
54.8
《
近世闻人掌故
》
售價:HK$
74.8
《
余华长篇小说全集(共6册)
》
售價:HK$
385.0
|
編輯推薦: |
社会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欧洲和美
国为发端,扩散到全球。目前我国的社会创业教育尚不成体系,只
有个别高校、民间组织在进行社会创业教育实践,而邻国日本的社
会创业教育其源头虽同出于欧美,但其发展态势却呈现出较鲜明于
我国的差异性。嘉兴学院青年学者刘原兵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进行
了全面研究,不仅为我国的社会创业教育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参
考,在实际上还可以为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
內容簡介: |
作为一个热门门的关注领域,大量的有志者投身到社会创业事业,
并要求社会创业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希望
在社会创业教育项目中提升能力。本研究以东亚近邻日本为研究对
象国,利用大规模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掘了
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在内部生长与外部促进共同作用背景下的历史
渊源,引入日本社会利益集团的概念,借鉴倡议政策联盟的分析框
架,探究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从不同的社会创业
教育类型中选取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社会创业教育的目标、方
法、内容为分析维度探索性地研究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过
程。
|
關於作者: |
刘原兵 男,1987年生,汉族,浙江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日本国立
九州大学人间环境学府联合培养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
“创新嘉兴优才支持计划”教育青年拔尖人才。现任嘉兴学院小
学教育系副主任,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Frontiers
inPsychology、ComparativeStudyofEducationandCulture等
SSCI,A&HCI,一级期刊,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社科
基金重点课题1项、市厅级课题3项,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大
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
|
目錄:
|
目次
1绪论
11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研究缘起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问题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核心概念界定
141社会创业
142社会企业
143社会创业者
144社会创业教育
15相关研究发展与综述
151社会创业研究的发展与综述
152社会创业教育研究的发展与综述
16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研究创新
162研究不足
2内生与外发: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产生背景
21全球范围内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
22日本市民社会的时代发展机遇
221日本市民活动的兴起与发展
222日本市民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
23日本社会创业事业的蓬勃发展
231日本社会创业的文化历史渊源
232日本社会创业的发展阶段梳理
24日本高教机构发展的社会取向
241日本高教机构开始重视社会服务
242社会创业理念下大学社会服务
25本章小结
3博弈与妥协: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政策分析
3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梳理
32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与方法
32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分析的理论框架
322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
33社会创业教育政策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31相对稳定变量的分析
322相对动态变量的分析
34社会创业教育政策的内部结构分析
341政策系统的参与者分析
342政策参与者的信念体系分析
35本章小结
4多元与统一: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类型
4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发展与类型分析
42政府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
421政府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概况
422KS社会创业学院的创立背景
423KS社会创业学院的实践状况
43市民社会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
431市民社会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概况
432东海创业塾的创立背景
433东海创业塾的实践状况
44市场力量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
441市场力量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概况
442社会创业学院的创立背景
443社会创业学院的实践状况
45大学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
451大学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概况
452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创业专业的创立背景
453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创业专业的实践状况
46本章小结
5平衡与失衡: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反馈
5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供给反馈
51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供给主体分析
512政府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给分析
513市民社会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给分析
514市场力量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给分析
515大学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给分析
52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需求反馈
52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需求主体分析
522政府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523市民社会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524市场力量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525大学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53日本社会创业教育供需的比较分析
531政府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比较
532市民社会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比较
533市场力量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比较
534大学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比较
54本章小结
6结语
6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生态系统
62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与问题
63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理论反思
64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239
附录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实践主体的分布情况239
附录2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受教育者的分布情况
附录3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相关政策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4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5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供给访谈提纲
表目录
表11目前社会创业相关文献的研究主题27
表12社会创业领域20个高被引文献32
表13有关社会创业的两种本体论比较35
表14社会创业者的类型37
表15社会创业者与商业创业者的比较37
表16日本社会企业形态分布39
表17除日本外高等教育机构社会创业教育一览表43
表21全球社会创业教育代表性实践机构、刊物及学术会议51
表22日本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有偿职员以及非正式有偿职员
数量62
表23日本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有偿职员以及非正式有偿职员
数量(参考1)62
表24日本非营利组织的从业人员、有偿职员以及非正式有偿职员
数量(女性职员)63
表25日本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人数64
表26日本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人数(0人的组织除外)64
表27日本非营利组织的收支情况(单位:万円)66
表28日本非营利组织主营事业收支情况(单位:万円)67
表29去年日本个人捐赠金额73
表210去年日本家庭捐赠金额74
表211日本市民社会发展谱系84
表212日本社会创业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88
表213大学社会服务与社会创业的比较93
表214日本社会创业的四维度分析93
表31日本经济产业省具体推动的社会创业事业102
表32经济产业省主导下的社会创业教育实践任务104
表33日本与英国社会创业事业规模比较104
表34社会创业教育相关政策研究访谈对象相关信息及研究编码表107
表35访谈资料分析步骤110
表36政策精英信念体系的结构121
表41各类型社会创业教育研究案例选取情况143
表42KS社会创业学院教育内容148
表43东海地区经济比例154
表44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的社会创业教育课程一览163
表45关西学院大学的社会创业教育目标及实践途径164
表51KS社会创业学院访谈对象基本情况171
表52东海创业塾访谈对象基本情况175
表53社会创业学院访谈对象基本情况179
表54关西学院大学访谈对象基本情况182
表55KS社会创业学院访谈学生基本情况192
表56东海创业塾访谈学生基本情况196
表57社会创业学院访谈学生基本情况199
表58关西学院大学访谈学生基本情况203
图目录
图目录
图11研究路线图9
图12美国社会企业光谱图13
图13英国第三部门与社会企业来源14
图14社会创业历年相关文献数和引文数19
图151993—2014年社会创业文献增长情况33
图16社会创业文献作者国家分布情况33
图17社会创业教育历年相关文献数和引文数42
图21日本非营利组织成立时间分布60
图22日本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61
图23日本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比例分布情况63
图24日本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人数分布情况65
图25日本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工作量66
图26日本非营利组织收益分布情况68
图27日本非营利组织收益来源的内部结构68
图28日本非营利组织收益来源内部结构的具体分析70
图29去年日本个人捐赠金额分布情况74
图210去年日本家庭捐赠金额分布情况75
图211去年日本市民捐赠次数分布75
图212受赠方分布情况76
图213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社会服务类型坐标91
图31社会创业网络各方力量分析图103
图32倡议联盟框架流程106
图33编码过程(例)111
图34综合创业活动指数模型123
图35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角色转变的认识差异131
图36不同利益集团对政策工具选择的认识差异136
图4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分类情况(以主导力量不同为依据)142
图42ETIC社会创业教育体系构成153
图43社会创业学院与其他类型学校的比较160
图44社会创业学院的课程体系160
图45开展社会创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地理分布162
图46关西学院大学社会创业专业的课程架构165
图47大学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支撑网络167
图5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供给主体地域分布图170
图52社会价值模型182
图53体验学习圈模型184
图54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受教育者构成情况187
图55具备社会创业意识的人员构成情况社会创业从业者构成
情况188
图56政府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受教育者群体构成188
图57市民社会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受教育者群体构成189
图58市场力量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受教育者群体构成189
图59大学主导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受教育者群体构成190
图510四种类型社会创业教育受教育者群体构成差异图191
图51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构成210
图61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系统的生态环境213
图62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系统的外部输入214
图63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示意图216
|
內容試閱:
|
前言
创业早已不局限于商业活动中,社会创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变成了一个火热的领域。对于持
续时间过长的一些社会问题而言,作为解决方式的社会创业通常带来的是系统性变革,这些
变革可能包括改变人们现有的观念、认知、习惯,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策和立法环境等,
从而从根本上助力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作为一个热门的关注领域,大量的有志者投身于社会创业事业,并要求社会创业教育可以帮
助他们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在社会创业教育项目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以东
亚近邻日本为研究对象国,利用大规模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掘了日本
社会创业教育在内部生长与外部促进共同作用背景下的历史渊源,引入日本社会利益集团的
概念,借鉴倡议政策联盟的分析框架,探究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从不同
的社会创业教育类型中选取了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社会创业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为分
析维度探索性地研究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供需过程。
,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出现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根据大规模
问卷调查,日本市民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的社会贡献意识日益加强都为社会创业教育的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内部环境,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改革也为大学参与社会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了
可能。
第二,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是一个多部门涉及其中的领域。根据日本社会分析——利益集团的
理论,对社会创业教育内的利益集团进行了厘定:政府部门、市民社会、市场力量、大学。
借鉴政策倡议联盟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不同利益集团的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制定专家的访
谈,分析了以博弈和妥协为核心的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制定过程。
第三,根据主导力量的不同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政府主导型、市民社
会主导型、市场力量主导型、大学主导型,并对不同类型的社会创业教育进行了案例分析,
对四种类型社会创业教育典型案例进行了访谈研究,分析了社会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供给与
需求的特点,反馈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状况。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系统的构成体系,并进一步思考了日本社会
创业教育的问题与经验,为我国发展社会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本研究为2019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9NDJC004Z)部分研究成果。
1绪论
1
绪论
创业作为一个曾局限在商业领域的概念,在1995年蒂蒙斯(JeffryATimmos)的《创业学》
(NewVentureCreation)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模式,是一
种追求机会、权衡整体、具有领导能力的行为”。TimmonsJANewVentureCreation:
Entrepreneurshipinthe21stCentury[M].Boston:IrwinMcGrawHill,1999:53-54.社会创业作
为一种全新的创业形态,先出现在美国和欧洲,自20世纪末开始走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发
展。
近年,社会创业实践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开展,特别是社会创业家尤努斯(MuhammadYunus)
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后,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怀揣社会创业
理想的人走入了课堂,为实现理想寻求自我提升。社会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对创
业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会面对诸多矛盾与冲突。
在日本,每年有超过3万人自杀问题、以“暴走族”(飞车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尼
特族”(即NEET,不读书、不就业、不进修或不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为
代表的青年人社会融入问题、空巢老人问题、没有年金收入的高龄贫困人群数量不断增加问
题、跨越国境的环境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堆积如山。在倡导市民进行社会建设、步入“新
公共时代”的语境下,由谁解决社会问题、由谁提供社会服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在
该语境下,强调社会贡献不以赢利为目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创业活动逐步走入人们
的视野并得到了蓬勃发展。斎藤槙社会起業家―社会責任ビジネスの新しい潮流[M].
东京:岩波书店,2004:46.
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社会创业活动,其初的实现形式是合作社,如农业合作社、
消费者合作社等。到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出现了非营利商业企业,涌现出“大地宅配”
(大地を守る会)、“和平之船”(PeaceBoat)、“安全服务中心”(AnzenCenter)、“公平贸易
商会”(FairTradeCompany)等成功的社会企业。
2000年,日本修改了社会福利法,明确提出了推进地区的社会福利事业目标,各都道府县
纷纷制订了福利推进计划;同时日本民间社会团体、民间慈善组织等在为地区的福利发展、
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都贡献了力量。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新成长战略》(「新成長戦略」)、
《产业结构变革2010》(「産業構造ビジョン2010」)、《新公共时代》(「新しい公共」)等政
策,将社会创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推动实施。
随着社会创业的发展,对社会创业者的要求逐渐提高,社会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拓展和
深化,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政府为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高等教育机构
等社会组织纷纷投身于社会创业教育实践,市场力量也积极参与社会创业教育。对日本社会
创业教育的研究,不仅可以反映实践过程中的诸多经验,也可为进一步发展社会创业教育提
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11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研究缘起
1变革背景下的社会亟待创新创业
现代社会趋向多元和分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私人空间内的个人选择机会不断扩展,多元化、
怀疑主义和个人主义已慢慢深入社会文化中。现代经济生活的全球化与人们以往所熟悉的环
境产生了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
粮食、清洁饮用水、住房、医疗卫生等传统社会问题在世界很多地区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甚
至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而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新问题又接踵而至。同时,人
们的需求层面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重视物质福利发展到重视精神世界的成长,从重视就业
发展到强调工作体验。
在这种复杂的需求背后,实则是社会问题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单一化应对策略已无法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唯有寻找创新型解决方案方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各个社
会主体已经逐渐意识到跨界合作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创新已经逐渐成为
一项协同工作,通过新的融合与合作方式,系统性地解决社会生活中共同面对的诸多问题。
越来越多的政界与学界人士认为消除社会痼疾需要社会创新。在创新创业领域,约瑟夫·熊
彼特(JosephASchumpeter)的创造性破坏理论(creativedestruction)SchumpeterJA
The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AnInquiryintoProfits,Capital,Interest,andtheBusiness
Cycle[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327.作为创新创业研究中的重要理论,
是企业家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熊彼特语境下的创新,是从内部不断革新经济结构,
不断打破原有结构,构建新的结构。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也决定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同样需要创
新创业,现代社会的各个主体已经开始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
作为社会领域的创造性变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企业、政府都可以是社会创新的主体。
社会创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在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诸多
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社会创新的意义在
于实现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的联合,这种趋势已经席卷全
球。
2社会创新依托于大量的社会创业者
时至今日,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焦点:2003年社会创新领域的首本专业期刊
《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StanfordSocialInnovationReview)正式创立;2004年伯恩斯坦的
《如何改变世界》(HowtoChangetheWorld)激励了无数的平凡人士成为改变世界的社会创
业者;2006年,尤努斯因创立格莱珉银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社会创新创业领域内
的旗帜人物;2009年,美国奥巴马政府成立了社会创新办公室(OfficeofSocialInnovation),
首推五千万美元的社会创新基金,以促进社会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2012年,英国制订大
社会资本(BigSocietyCapital)金融机构协助社区计划,推动社会投资向慈善组织和社区公
益团体倾斜;2014年,欧盟全面启动社会企业支持计划(SocialBussinessSupportPlan),推
动商业手段在解决社会问题过程中的应用。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研究者对商业创业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析了他们的行为、冒险和发
展的导向,探索了他们的个人价值取向和内部控制点所在,寻求了一些线索用以解释商业创
业者喜欢追求变化并善于利用变化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对关于商业创业过程中的政策制定、
体制性支持、商业创业者培养等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实践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
与之相对,社会创业者较少受到大众的关注,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历史上,
具备社会创业者特质的人一直被视为人道主义者或者圣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缺少对其的
理论关注与研究。
在现阶段,社会创业者已经成为了参与社会创新的活跃主体,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重要推力。
社会创业者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实现社会目标的献身精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引领变
革的能力,可以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应对社会挑战,是社会变革的生产者。在世界范围内,社
会创业者正在展示出自己的优势,以新的路径来回应社会问题,重构财富积累、福利提供与
环境改善的全新创业模式。
3社会创业者呼唤社会创业教育的出现
近年来,关于“社会创业者”定义的尝试大量出现,学者格雷格·迪斯(JGregoryDees)
把社会创业者称为“社会部门的变革促进者”,学者大卫·伯恩斯坦(DavidBornstein)认为
社会创业者具备以下特征:“主动性、创造性、精力充沛、对结果执着的关注、自我修正的
能力、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重要的一点是对建立一个公正和人性世界的深刻承诺。”
DavidBHowtoChangetheWorld:SocialEntrepreneursandthePowerofNewIdeas
[M].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45.
而在大量涌现的关于社会创业者的定义中,不乏认识上的误区,较为典型的是认为社会创业
者是天生的而非后天培养的。其实只要对教育和经验持有基本认识就可以明辨这种看法的荒
谬,教育和经验可以使人更加具有创新性、更加独立、具有更为清晰的目标。大量研究表明
通过教育与培训,人们可以在掌控命运的意识层面上获得提升,对风险不确定的包容度会显
著提高,自身的社会意识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末,如何培养社会企业家,已经被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形式的社会创
业教育和培训计划相继出现在一些商学院、社会创业研究中心以及社会创业基金会。
在众多培养社会创业者的机构中,大学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大学社会服务功能日
益被强调的语境下。在美国和欧洲,社会创业的相关课程大部分是作为商学院学生的选修课。
社会创业的堂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由哈佛大学格雷格·迪斯教授开设并讲授。据
统计,目前遍布35个国家的250名教授正在积极开展社会创业教育,这些教授大部分来自
于大学。
日本的社会创业教育要晚于欧美等国家,始于21世纪以后,仅就大学层面的社会创业教育
而言,日本进行社会创业教育的大学虽数量不多,但均设立了社会创业相关的专业,均属于
学位课程,学位层次覆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就目前而看,日本高校的社会创业教育方兴
未艾,正处在朝阳期并且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社会创业教育类型多样,大学并不是重要的力量。多方参与的态势
形成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鲜明特征,正基于此,才开始对日本社会创业教
育进行研究考察。
112研究意义
社会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以欧洲和美国为发端,扩散到全球。
目前我国的社会创业教育尚不成体系,只有个别高校、民间组织在进行社会创业教育实践,
而邻国日本的社会创业教育其源头与我们虽同出于欧美,但其发展态势却呈现出较鲜明于我
国的差异性,因此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与实践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对社会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我国的
社会创业教育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参考。
社会创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在中国方兴未艾,市民与市民社会组织推动的社会
创新创业活动日益活跃。2010年开始举办的首届中国社会创新奖收到了161个社会创新项
目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社会创新创业态势。
社会创业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创新、支持社会创业的重要推动力,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营
造创新创业氛围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中国的社会创业教育发展缓慢,研究资料较少,研究成
果匮乏,对国外社会创业教育的关注度明显不足,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创
新创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
第二,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对进一
步提升我国人才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社会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社会创业者所需的能力不是传统的学校教
育或者社会教育所能提供的。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学校、产业、社会多方合作的过程,
这在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观念层面的
更新,提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推进初等、中等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衔接,促进教学、科研、
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
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社会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践很好地阐释了如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完善我国的人才培养
体制提供了参考。
第三,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理解日本市民社会发展、研究日本社会利益集
团理论提供全新的探究视角,为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日本的市民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0年,时任日本首相的鸠山
由纪夫提出了“新公共时代”宣言内閣府ホームヘーシ「新しい公共」円卓会議[EB/OL]
http://www5caogojp/entaku,2015-7-21.,至此,一直以来由日本政府部门担任的“公
共服务”的角色,将逐步转变成以市民组织、企业法人等为主体。社会创业的发展打破了日
本社会原有的利益集团格局,市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日渐增大,政府角色的转变初见端倪。
12研究问题
社会创业教育作为社会创业的支持体系之一,其发展与实践是日本市民社会发展与利益集团
博弈的缩影。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中观层面发现日本市民社会发展的现状,
分析日本社会各个利益集团在教育领域内的博弈过程,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
鉴和思考。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有:
,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
第二,日本对社会创业教育有哪些支持政策;
第三,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支持政策的制定有着怎样的博弈过程;
第四,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有着怎样的实践过程;
第五,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各利益集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第六,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存在怎样的生态体系结构;
第七,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对我国有哪些可借鉴和反思的经验。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分析,从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产生背景、政策决策、实践类型、
供需反馈四个不同层面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厘清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发展过程
中的矛盾与冲突,探索日本社会创业教育从无到有变迁过程中的主要推动力量,探究日本社
会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均衡抑或失衡状态。
本研究首先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理清了社会创业与社会创业教育研究的基本脉络,
基于已有研究,再对社会创业教育出现的历史经纬进行梳理,探索日本社会创业教育产生的
原因和过程。
在梳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日本的社会创业教育的政策决策过程
进行分析:将日本学者辻中豊关于日本市民社会的分析理论——社会利益集团理论借鉴到对
社会创业教育政策领域的研究,引入了政策倡议联盟这一政策分析工具,选取了日本社会创
业教育系统内主要的四个利益集团——政府、市民社会、市场、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政
策制定专家的访谈,分析在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
与妥协过程。
在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政策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深入到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领域,对
日本现有的社会创业教育项目进行梳理,并根据主导力量的不同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进行类
型分析。为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研究采用了个案分析的方法,对每种类
型的社会创业教育从产生背景到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在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进行类型分析的基础上,为辩证分析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实践状况,
本研究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供需双方进行了访谈分析,探索日本社会创业教育过程中供需双
方是否均衡,力图描绘出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社会创业教育提供
经验借鉴,具体研究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研究路线图
13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大量文献和资料进
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对与社会创业、社会创业教育、市民社会相关的中外研究文献,特
别是对日本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框架。
2问卷调查法
鉴于对日本社会创业现状的研究缺乏相应的文献,为了更好地阐释日本社会创业教育发展的
语境,全面反映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发展背景,丰富日本社会创业的研究资料,本研究依托
日本同志社大学社会创业研究中心的平台,开展了对日本社会企业的大规模问卷调查,从量
化的角度清晰地呈现出日本社会对社会创业的认知水平、从业人员及收入规模、行业分布、
组织形态、收支状况、发展方向等层面的发展现状。
3访谈法
社会科学领域的访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可或缺,在质性研究或民族志研究中,访谈都是获
取实地资料的主要研究方法,其背后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
本研究借鉴日本市民社会的利益集团理论,从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相关的利益集团——政府、
市场、市民社会、大学、社会创业教育者、社会创业受教育者中选取了部分样本进行了半结
构访谈,深入地发掘了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政策与实践过程中各利益集团间的关系。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作为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鉴于教育系统情况复杂,很难
整体把握,所以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的研究更要选取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教育项目。因此本
研究拟在对日本社会创业教育整体梳理的基础上,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个案研究。
14核心概念界定
141社会创业
全球范围内对创业都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一些国家甚至将创业置于经济发展助推器的地位,
从普通民众的角度来说,成功的创业可能会带来财富,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创业的过程本身
就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同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创业相比,社会创业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社
会创业的定义至今还未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从运作方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创业。学者里斯(ReisTom)认为“社会创业就是将商
业机制和市场竞争引入非营利组织,从而让这些组织以更高的效率为社会提供服务”ReisT
Unleashingthenewresourcesandentrepreneurshipforthecommongood:Ascan,synthesis
andscenarioforaction[EB/OL].http://wwwwkkforg/Pubs/PhilVol/Pbu592
pdf,2014-10-12.;帕蒙安迪(PomerantzMark)等学者也持类似的观点,认为社会创业之所
以取得成功,其关键是引入了商业方法PomerantzMThebusinessofsocialentrepreneurship
ina“downeconomy”[J].Business,2003,25(3):25-30.。
(2)从双重性质的角度来定义社会创业。帕雷多(Peredo)和麦克考林(Mclean)认为社
会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地会运用到商业化手段,同时其具有明确的社会目标,因而
可以创造社会价值;学者格里高利·迪斯(JGregoryDees)认为社会创业包含两个概念:
一是通过创新变革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效益,二是运用商业经营模式创造造福社
会的经济效益DeesJGNewdefinitionsofsocialentrepreneurship:Freeeyeexamsand
Wheelchairdrivers[EB/OL].http://wwwfuquaedu/admin/extaff/news/faculty/dees_2003
htm,2014-3-21.,因此他从以下四个维度对社会创业进行定义:①社会创业可以持续地产
生社会价值;②通过社会创业可以不断识别到新的机会;③社会创业的过程是不断创新、适
应和学习的过程;④社会创业通常可以打破目前的资源限制。
(3)通过社会创业的组织性质来界定社会创业。约翰逊(SherrillJohnson)认为社会创业的
组织模式是以混合为特点的,既包括营利组织的活动,也包括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以及政府跨
部门的活动。JohnsonSLiteraturereviewonsocialentrepreneurshipCanadianCentrefor
SocialEntrepreneurship[EB/OL].http://wwwbusuallberta
ca//ccse/Publications/Publications/Lis20Rview%20SE%,2014-3-21.这就意味着社会创业承担
主体行为的多样化,既包括非营利企业的商业运作行为,也包括营利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开
展的带有社会福祉性质的商业活动,还包括营利企业开展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以上的分析反映了学者们对社会创业理解视角的不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不容忽视的:①社
会创业具有高度的社会使命取向,通过创新变革实现社会目标,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②
社会创业的创新性主要是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来实现,即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运作,经营所得
不用于分红,而是用于弥补公益资金的不足。
从更简单、直观的角度来理解社会创业,即是社会创业者创办社会企业进行的创业活动。社
会企业是社会创业活动的组织载体,而社会创业活动就是创办和运营社会企业的活动,是社
会企业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方式达成社会目标的过程。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社会创业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①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与社会使命;
②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其实践重点在于对社会价值的创造;③组织模式的创新是社会创
业实现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认为社会创业是在“社会”和“创业”两个关键维度中寻求平衡的艺术。从社会层面
看,社会创业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为弱势群体服务,提供公共机构和自由市场体系并不能
充分提供的对社会有益的产品;从创业层面看,社会创业将创新、创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
标整合起来,是新型、更高层次的创业活动。
142社会企业
学界对社会企业概念研究的时间并不长,但商业与公益的结合可以追溯到12世纪,当时很
多带有互助性质的行业协会出现在欧洲,这些行业协会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还承担了社区建设,修建学校、医院、济贫所等任务。进入新千年,社会企业呈现出了加速
发展的趋势。目前,对于社会企业尚未形成普遍接受的权威定义,因此在介绍什么是社会企
业时,多引用美国和英国的研究成果。
美国对于社会企业的定义常见的是“企业化运作的非营利机构”DeesJGetal
EnterprisingNonprofits:AToolkitforSocialEntrepreneurs[M].JohnWileyandSons,Inc
2001:233.(enterprisingnonprofits),或者更具体一点,用美国社会企业联盟(SocialEnterprise
Alliance)的定义:“社会企业是一个用市场化的战略来实现社会使命的组织或组织的分支机
构。这些战略包括用直接交换产品、服务和优惠待遇的方式获得收入。”SocialEnterprise
AllianceSocialEnterprise:aportraitofthefield[R].SocialEnterpriseAlliance,2009:1.
与美国社会企业相对应的是光谱图,如图12所示,其以简明直观的方式阐释了介于纯粹
营利性商业企业与纯粹非营利性组织之间的四类组织,从社会企业在光谱中的位置来看,社
会企业的首要目的是实现社会使命。
美国对于社会企业的定义以及光谱图强调了非营利组织必须有明确的“市场化战略”来实现
财务的可持续性,这直接呼应了美国第三部门的发展现状,为组织在营利与非营利之间的转
换提供了可能的路径。美国的社会企业没有从治理结构、雇用方式以及创造更广泛的社会价
值的角度来定义,这也意味着在欧洲以合作社、互助社等形式存在的集体经济形态都被排除
在外。
图12美国社会企业光谱图DeesJGSocialEnterprise:PrivateInitiativesfortheCommon
Good[R].HarvardBusinessSchool,1994:13.
英国对于社会企业的定义普遍采用英国贸易与工业部在2002年给出的定义:“拥有基本的社
会目标而不是以化股东和所有者的利益为动机的企业,所获得的利润都再投入企业或社
会中。”OfficeoftheThirdSectorSocialEnterpriseActionPlan[J].Scaling,NewHeights,
2006:10.
英国在界定社会企业时倾向于采用非线性的方式来描述社会企业的不同缘起,如图13所
示,既有非营利组织为了获得更灵活的收入来源转型成为社会企业,也有政府公共服务的民
营化,还包括商业背景出身的个人创建的社会价值驱动企业,更包括传统的合作社、社区企
业以及从中发展出来的更多变体。
图13英国第三部门与社会企业来源WestallAValueled,marketdriven[J].Institutefor
PublicPolicyResearch,200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