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湿胖2
》
售價:HK$
61.6
《
日本名厨高汤研究全书
》
售價:HK$
96.8
《
犹太古史
》
售價:HK$
195.8
《
四轮驱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数智化创新之路
》
售價:HK$
97.9
《
帮凶:全二册
》
售價:HK$
87.8
《
红楼游园一步一景:详解红楼梦中的园林和建筑 配有人物关系图 赠送大观园全景图 精美书签
》
售價:HK$
87.8
《
挣扎中的决断:竹内好传
》
售價:HK$
90.2
《
关羽大传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特色推荐(本书价值) 系统反思与理论检讨:新一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成果、经验、教训和遗留的问题
互动理解与深刻关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以审判为中心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终极担当与制度落脚:借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以实质性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改革
|
內容簡介: |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以专题的形式对改革过程中争论较多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力求详实地还原和反映本次改革的进程,并对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探讨。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是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以司法改革为主题的论著并不少见,但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开展专门研究的论著尚不多见。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
關於作者: |
魏晓娜, 1974年出生,河南省漯河市人。199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2003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家》杂志责任编辑。出版《背叛程序正义 协商性刑事司法研究》《刑事正当程序原理》《诉讼证明原理》《证据故事》《程序即是惩罚——基层刑事法院的案件处理》《美国刑事诉讼法精解》(第二卷·刑事审判)等专著、译著多部;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法学家》《政法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
|
目錄:
|
目录:(做成可滑动)
目录
序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上篇人民陪审员制度及其改革的历史脉络
章 西方陪审制度的缘起与流变
一、陪审团在英格兰民事诉讼中的出现
二、陪审团进入英格兰刑事审判
三、欧洲大陆参审制的产生
四、陪审团在西方世界的复兴
五、民事陪审团在欧洲的衰亡
第二章 中国陪审制度的发展演变
一、中国陪审制度的早期探索
二、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三、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中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展开的制度背景
第三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与入法
一、刑法修正对刑事司法的冲击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逻辑与价值
三、认罪认罚从宽的制度边界
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刑事审判制度的冲击
第四章 “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侦查、审查起诉与审判三阶段之关系
二、审判阶段:以“庭审”为中心
三、审级视角:以“一审”为重心
第五章 困境中的以审判为中心改革
一、“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实效
二、“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的“瓶颈”
三、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四、小结: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使命
下篇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专题研讨
第六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
一、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
二、改革试点的主要成效
三、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第七章 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功能
一、西方陪审制度的功能
二、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
三、死刑案件中人民陪审员参审的特殊功能
第八章 人民陪审员的民主功能及其限制
一、贯彻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的人数和表决规则
二、陪审员参与审判的风险防范机制
第九章 人民陪审员的遴选机制
一、改革前的人民陪审员遴选机制
二、国外陪审员遴选方面的有益经验
三、中国的陪审员遴选机制
第十章 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
一、区分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意义
二、刑事审判中的“事实”及其分类
三、法律与事实的分殊与互动
四、“事实—法律”界分与司法职权配置
五、“事实—法律”界分的中国进路
第十一章 审级视角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
一、英美方案:陪审团裁决不受挑战规则
二、欧陆方案:上诉法庭的陪审员不少于一审法庭
三、日俄方案:由职业法官审理对陪审法庭判决的上诉
四、中国方案:人民陪审员参与二审法庭
第十二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之反思——代结语
一、关于人民陪审员阅卷
二、关于人民陪审员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
三、关于一审陪审法庭与二审法庭的关系
附录
|
內容試閱:
|
前言或序言:(选填) 总序做成可滑动 序
魏晓娜的新作《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是一部对一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进行系统回顾性梳理和对未来期待的专著。该书不仅对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例如陪审制度的功能、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陪审制度与审级制度的关系进行专题式探讨,而且对本轮改革的得失进行了系统性反思,例如书中指出,目前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造成了陪审实质化与庭审实质化之间的紧张,这的确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全书结构完整、资料翔实、分析到位、文笔流畅,是近年来研究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佳作之一。
全书从大的结构上分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个部分。上篇十分简洁地梳理了陪审制度在西方和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为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作出铺垫。中篇阐述了本轮改革展开的制度背景。本轮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于2015年,而几乎就在同时,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司法责任制改革也同步启动。上述各项改革会给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上述各项改革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该书中篇探讨的主要内容。当然,书中对以审判为中心改革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而且针对过往四年以审判为中心改革实效不佳的现实,提出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应以促进庭审实质化和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为历史使命,这是该书就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和以审判为中心改革之间的关系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也为下篇各项专题研究奠定的总基调。对此,我是赞成的。下篇则针对试点过程中反映的比较突出的问题展开专题式研究,比如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如何定位,陪审制度的民主功能及其边界,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陪审制度与审级制度的关系等问题都以专章进行研讨。在这些专题之下,书中也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议题。例如,人力补充能否作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之一?我国长期以来合议庭表决实行简单多数决。西方多数法治发达国家利用陪审法庭的表决机制,巧妙地贯彻立法者的意图,一方面使司法民主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防范民众司法不至于跑偏。我国的简单多数决规则是否过于“简单”了,尤其是涉及死刑适用时,以简单多数断人生死是否有失严谨?
本书作者魏晓娜,是我早年的博士生。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生阶段,她就聪敏好学,思想活跃,不断有论文见诸报刊。博士毕业后,她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教研室工作。近二十年来,她一直耕耘在教学科研线,成绩显著,课堂教学为学生交口称赞。近年来还不断有重磅论文发表,为同界瞩目。
我作为魏晓娜的博士生导师,为她的新著面世感到高兴,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教学和科研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乃至成为新一代名师。
是为序。
陈光中
2021年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