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雅典的民主与法治(当城邦服从法律时,所有这些资源都会为共同的利益服务)
》
售價:HK$
118.8
《
社会法哲学(全二册)(社会法与法社会论丛)
》
售價:HK$
272.8
《
中国传统药食同源物质图典
》
售價:HK$
250.8
《
文化模式
》
售價:HK$
96.8
《
TensorFlow自然语言处理及应用
》
售價:HK$
75.9
《
信托法(第五版)
》
售價:HK$
184.8
《
敦煌究竟有多美
》
售價:HK$
97.9
《
我在唐朝穿什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 服饰搭配 汉服研究 古代服饰)
》
售價:HK$
96.8
|
內容簡介: |
本书根据人口异质性理论对不同风险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分类,按照PICOSS原则为指导,首先通过危险评估工具对社区矫对象的社会危害性及再犯性风险进行评估,其次运用定量及质性系统评价方法,评估特定干预措施对降低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及提升其再社会化程度的有效性,并以此制定决策对干预组进行干预,通过循证实践获得证据,为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与完善提供参考。
|
關於作者: |
陈珊
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西华大学教学名师,财政部智库联盟理事单位盘古智库特约研究员,成都市法学会安全与应急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成都市法学会城市减灾与应急管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法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社会法学、民商法学等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项目2项,主持省级项目4项;主持四川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1项。发表文章20余篇,多篇被CSSCI、CSCD收录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独著2部,副主编教材1部。
|
目錄:
|
部分 导 论
章 社区矫正概述
节 社区矫正的概念与适用对象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基本状况与理论基础
第三节 参与社区矫正的机构
第四节 社区矫正工作者与社区矫正对象
第五节 社区矫正运行机制
第六节 社区矫正法律监督
第七节 分类矫正
第二章 循证社区矫正概述
节 循证社会科学概述
第二节 循证社区矫正概述
第三章 人口异质性对分类社区矫正的影响
第二部分 方 法 篇
第四章 循证实践方法
节 证据的获得及运用
第二节 系统评价框架
第五章 循证实践方法运用于分类社区矫正的程序
第六章 循证社区矫正系统评价示例
节 定量系统评价示例
第二节 定性系统评价示例
第三部分 循证实践篇
第七章 基于人口异质性的分类社区矫正措施选择
节 实现老年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正的循证研究
第二节 实现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正的循证研究
第三节 实现女性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正的循证研究
第八章 基于人口异质性的分类社区矫正措施实践检验
节 老年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正措施实践检验
第二节 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正措施实践检验
第九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循证社区矫正模式构建
节 传统社区矫正模式效能评价
第二节 区块链助力循证社区矫正何以可能
第三节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循证社区矫正模式构建
|
內容試閱:
|
序
学生陈珊,文静娴雅,达礼明事,淑然大家闺秀,言行举止,自带书香。更兼为学精勤,聪慧善思,毕业从教不曾几年,便已修出学者风姿,师者范仪。
陈珊治学既重专业基础,博览经典,又孜孜以求创新革变,擅从学科交叉中辨章审流,开掘新论。其新著《循证社区矫正研究》出版问世,即是明证。
循证者,遵循证据之意也。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其初兴于医学领域,应用于医疗干预实践的决策支持、证据生产和证据共享。循证社区矫正,则意为基于证据的社区矫正,当是循证实践方法在法学领域的应用。此一研究路径即于国际亦流行非久,于国内或许不过十年之余,且既有成果多以具体循证矫正模式及方法运用为重,未及深度挖掘循证实践对于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之优化作用。陈珊此书则如其所言,力求“从循证矫正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社区矫正制度实施策略,并为《社区矫正法》的有效实施提供证据”。意义非常,不独卓有学术新意,抑或助益现代科学精神于法律实践之弘扬,促进法制文明之进步。
求新向来非易。循证方法固有广纳证据,以科学决策替代经验决策之长,然其不掩干预对象异质多样,殊难广谱适应之短。用之于社区矫正,尤需谨慎。可喜者,陈珊新著着力关注于人口异质,无避社区矫正循证应用与干预实践因人而异之间的两难矛盾,且笃心设计策略选择;尚有不足者,未曾就循证社区矫正之文化适应勘察一二。此间得失,读者或可辩议。
为学之难苦恒为创新,为学之趣乐亦为创新。谁人谓之苦?谁人谓之乐?吾谁与归?尔谁与归?
不日之思,权且为序。
杨成钢
2021年9月
自 序
社区矫正是把“越轨”者置于社会环境之中,借助日常生活中社会支持网络和控制系统对矫正对象实现观念和行为方面的转变,以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和家庭的非监禁刑罚方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是《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宗旨,也是检验社区矫正成效的重要标准。
《社区矫正法》第24条规定,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根据裁判内容和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年龄、心理特点、健康状况、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实现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矫正方案应当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表现等情况相应调整,其为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矫正提供了规范指引。分类社区矫正倡导因人施“教”,“精准”矫正的理念,分别制定适用不同矫正群体的科学矫正措施,保障矫正对象多维度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的个体需求,避免理论关注与实践问题脱节。除“社会融入”与“降低再犯率”这两大基本目标外,因受人口异质性的影响,不同的社区矫正对象群体其矫正需求具有典型差异。这些差异化的矫正需求为实施分类社区矫正提供目标导向,分类矫正的具体对策有待进一步研究。
“循证”研究是从原始证据的生产、评价、推广、转化到执行、反馈的一套系统流程,目的是实现以证据为核心的决策。循证矫正,本意是“基于证据的矫正”,是现代科学精神对矫正实践领域的渗透。其核心是遵循研究证据进行的矫正实践,强调矫正对象改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矫正实践的效益化。循证实践已经在法律领域取得普遍认可和应用。西方国家刑事司法领域一种名为“Evidence-Based Crime Prevention”(循证犯罪预防,简称EBCP)的研究方法比较盛行,并逐渐演化成一种国际趋势。基于循证实践的社区矫正蕴含着民主、求真、高效的价值追求,这也与我国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改革预期目标不谋而合。循证实践研究方法能为社区矫正提供证据,实现精确识别、精确矫正、精准管理,终达到分类矫正的目标。
本书围绕社区矫正对象的人口异质性特点,从循证矫正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社区矫正制度实施策略,并为《社区矫正法》的有效实施提供证据。
本书各章的写作,受益于数位师友和同学。首先感谢杨成钢教授惠允作序,使本书增色不少。在研究方法论的学习和运用方面,非常幸运地得到了美国南加州大学Iris Qi(齐铱)教授、南京理工大学拜争刚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童峰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张婷婷博士等专家的细致讲授与耐心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谢意。感谢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检察院张宇检察官和毛鹏律师的襄助。感谢西华大学张邦铺教授、杨廷文教授、李西臣教授、王黎黎教授,宜宾学院肖乾利教授等对此主题研究的建议和指点。感谢袁颖、李晓兰、刘寅生、周晓菁、彭路等同学作为我的研究助手,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协助。笔者写作期间,曾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四川省什邡市司法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检察院等进行专题调研,在实地考察中获取的资料为本书提供了实践材料,感谢以上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支持。
本书得到“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循证社区矫正研究”(FZFK17-09)和“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社区矫正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循证社区矫正制度研究”(SQJZ201901)的资助;也受惠于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肖东华书记等领导对学术研究的鼓励与支持。感谢法律出版社许睿编辑,从许编辑经手的校对手稿中,可以看出法律出版社的严谨与细致。
由于水平所限,本书中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陈 珊
2021年9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