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台北人(2024版)
》
售價:HK$
87.4
《
让孩子更有力量:赋权型家庭教育指南
》
售價:HK$
67.0
《
白夜追凶(上下)
》
售價:HK$
109.8
|
內容簡介: |
《龙骨星船》是吴霜蜕变为羽南音的华丽登场,重述科幻维度中的东方夜谭:浩瀚星空的秘密藏在五千年中华造字文明里;宇宙中无法触碰的孤独被一只外星百灵凝结为金色的丝绒;《三言二拍》里童心未泯的雷神会闹脾气;《西游记》里的沙僧在量子态的忘川河边看穿世事轮回;外星侠客为知己横刀赴死;黑客总裁为亲人冲冠一怒……三千世界,五味情感,以文学的方式,重建历史模型,折射人生的宏光。
|
關於作者: |
羽南音,本名吴霜,编剧、译者。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得主。国际科幻奖项轨迹奖、中国百花文学奖提名。已出版科幻小说集《双生》《不眠之夜》,翻译作品《思维的形状》。
|
目錄:
|
序
壹
龙骨星船
钟水饺
纪念日
龙窑
功夫牡丹
告解室
贰
情人结
惊蛰
点睛
龙生橘
雷神
流沙河
乐游原
人骨笛
鲸落
木蝴蝶
天衣
纪念碑谷
送别
金线百灵
羽香馆秘闻
未来唐城·朱雀城
鲩鱼歌
叁
画壁
天元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前几日,正在吃晚饭的时候,忽然收到吴霜的信息,问我能不能为她新出的小说集写篇小序。
我有些惊讶。因为我是一个写奇幻小说的,而吴霜写的却是科幻小说,按理说,她应该请科幻圈的前辈写序,更合理些。但犹豫了一下之后,我还是答应了。我一直觉得我欠她一个人情——前两年,我刚完成了一个长篇,正徘徊着不知写什么好的时候,是吴霜启发了我,我才开始了《中国神话故事集》的写作。
但我委实不太知道应该怎么写这篇序才好,因为我本就没为人写过序,更不用说为科幻小说集写序了。
吴霜安慰我说,她的这本书,本就有一些中国古代文化风格,和一些科幻作品不太一样;而《龙骨星船》这个短篇本身,也是受我的一个小说的启发。她本就不想要一个过分规矩和客套的序言,而是想找一个自己认可的作家来谈感受,所以做了邀请。
“也许就像您以前写书评那样,实实在在,谈谈读完这本短篇集之后的感想就好了;批评也行。”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先谈谈这本短篇集的主打《龙骨星船》。
毫无疑问,《龙骨星船》是整本短篇集里完成度的一篇小说,我以为这篇小说对吴霜的创作生涯可能有特别的意义,所以也想先单独地谈谈这一篇。
阿羽是神级文明中的一员,他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也创造了我们的文明,后,他为了救玉衡和阿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一个装置,里面装载着他的回忆,玉衡进入了这个装置中,故事由此开始。这篇小说里让我惊讶的地方,是吴霜把天干地支的甲骨文与星宿联系在了一起,指出早的文字是依据星宿的形状来创造的,并由此推衍出一个科幻小说。
我们知道,科幻是外来物,中国的古典小说里是没有科幻这个类型的,因此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人写科幻小说,可能就如我们中国人看外国人写武侠小说一样,怪怪的。而科幻这个类型的评价标准,也与别的小说类型的评价标准大不相同。中国的科幻小说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出现了《三体》这样的作品。但总的来说,我们评价一篇科幻小说的好坏,主要还是依据欧美的传统和标准,毕竟他们的传统确实更深厚。但近年来,确实也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就是中国人在努力尝试写出中国风格的科幻小说,我以为《龙骨星船》就是这个中国化趋势里一篇比较特殊的作品,吴霜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古典文化,从中获得灵感,然后再将这个灵感浇灌培育,助其成长,从外表看,这篇小说是一篇科幻小说,然而从内里看,它的风格却是中国的、古典的,甚至是神话的。
吴霜努力地想要把科幻小说中国化,这种努力在整本短篇集里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天衣》,织女星人如同蜘蛛织网,让人想到盘丝洞里的蜘蛛精。比如《龙生橘》,整体风格就如一篇科幻版的聊斋。比如《龙窑》,把龙设定为半生物半机械的外星文明。比如《乐游原》,与其说是一篇科幻小说,不如说是一篇对唐诗的礼赞,而《画壁》的灵感,明显来自“画龙点睛”的故事……
这些把科幻小说中国化的努力,有些很成功,有些则不免有些生硬,比如《龙生橘》,外星人为什么要钻到橘子里去呢?表现出来就像是古典与科幻的拉郎配,好像有点不够自然。但里面那些结合得好的作品,则让我特别的惊喜。
《龙窑》里,龙操纵纳米机器为自己治疗,而那些纳米机器聚合在一起的外形就像龙珠,产生的高温则是三昧真火,龙又用高温烧出漂亮的红色瓷器感谢女主人公,所有这一切,都是既科幻又古典,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趣味和风格。在《天衣》里,吴霜撷取赵构临终前的一段场景,用织女星人意外来到地球,为了生存而与赵构合体,导致赵构因此而失去了“人道”的能力来解释历史事件,幽默的同时又暗含讽刺和同情。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乐游原》,在这一篇里,吴霜似乎跳出了“讲故事”这个小说不可或缺的任务的约束,也跳出了“科幻”这个体裁的约束,用短短不到千字的篇幅,礼赞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同时也为人类的愚蠢和野蛮而叹息。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乐游原》这个小短篇,除了个人趣味,还有个原因。我以为相对于《龙骨星船》,可能《乐游原》对吴霜以后的写作意义更大。《龙骨星船》的完成度虽然是的,但是我觉得在创作《龙骨星船》的时候,吴霜并没有能够进入到她好的创作状态,她仍然是有顾虑的、不自由的,甚至有些地方表现得不够专注,表现得有些仓促,比如在处理玉衡和阿羽的感情线的时候,就显得太浅,远不如《纪念日》里的爱情那样真实和热烈。
整本短篇集里,有一篇小说是让我感到可惜的,这篇小说就是《钟水饺》,这篇小说的前面大部分内容,写的是春阳的梦境,在描述春阳的梦境的时候,吴霜真正达到了她写作的好状态,自由自在,同时又无比专注,专注到忘记了故事,忘记了类型和体裁,甚至忘记了现实,直到春阳从梦境中醒来,吴霜似乎也脱离了她的好的状态,开始想着“我要给这段文字一个科幻的结尾”,然而恰恰是这个“科幻的结尾”,似乎破坏了整篇小说的节奏和趣味。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吴霜还很年轻,可以说是还非常非常年轻。她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努力的姑娘,同时,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但却不想承认,我在读完这本小说集后,却特别地想指出来,在吴霜的内心深处,她也是一个特别骄傲特别狂放的姑娘,然而她内心的骄傲和狂放却被某种现实的压力给压抑住了,表现出来的表象,就是她还是太在乎自己写的是不是科幻,太在乎自己写的是不是符合别人制定的标准。其实一个写作者应该在乎的,是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自由的,是不是专注的,只要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是自由的,是专注的,那么究竟写出了一些什么,以及究竟别人将如何评价,都将变得不再重要。
担负着“本书作家认可的作家”这个称号,有些不安,大胆提了一些建议;对于一本书的序言来说,似乎批评的成分多了些,不太常规,请读者们见谅。我实属客随主便,奉命为之。发给她后,她还是挺高兴的,说就这么发出来吧。
一家之言,希望她继续努力。
骑桶人
2021/9/22
序
前几日,正在吃晚饭的时候,忽然收到吴霜的信息,问我能不能为她新出的小说集写篇小序。
我有些惊讶。因为我是一个写奇幻小说的,而吴霜写的却是科幻小说,按理说,她应该请科幻圈的前辈写序,更合理些。但犹豫了一下之后,我还是答应了。我一直觉得我欠她一个人情——前两年,我刚完成了一个长篇,正徘徊着不知写什么好的时候,是吴霜启发了我,我才开始了《中国神话故事集》的写作。
但我委实不太知道应该怎么写这篇序才好,因为我本就没为人写过序,更不用说为科幻小说集写序了。
吴霜安慰我说,她的这本书,本就有一些中国古代文化风格,和一些科幻作品不太一样;而《龙骨星船》这个短篇本身,也是受我的一个小说的启发。她本就不想要一个过分规矩和客套的序言,而是想找一个自己认可的作家来谈感受,所以做了邀请。
“也许就像您以前写书评那样,实实在在,谈谈读完这本短篇集之后的感想就好了;批评也行。”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先谈谈这本短篇集的主打《龙骨星船》。
毫无疑问,《龙骨星船》是整本短篇集里完成度的一篇小说,我以为这篇小说对吴霜的创作生涯可能有特别的意义,所以也想先单独地谈谈这一篇。
阿羽是神级文明中的一员,他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也创造了我们的文明,后,他为了救玉衡和阿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留下一个装置,里面装载着他的回忆,玉衡进入了这个装置中,故事由此开始。这篇小说里让我惊讶的地方,是吴霜把天干地支的甲骨文与星宿联系在了一起,指出早的文字是依据星宿的形状来创造的,并由此推衍出一个科幻小说。
我们知道,科幻是外来物,中国的古典小说里是没有科幻这个类型的,因此外国人看我们中国人写科幻小说,可能就如我们中国人看外国人写武侠小说一样,怪怪的。而科幻这个类型的评价标准,也与别的小说类型的评价标准大不相同。中国的科幻小说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初步确立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出现了《三体》这样的作品。但总的来说,我们评价一篇科幻小说的好坏,主要还是依据欧美的传统和标准,毕竟他们的传统确实更深厚。但近年来,确实也有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就是中国人在努力尝试写出中国风格的科幻小说,我以为《龙骨星船》就是这个中国化趋势里一篇比较特殊的作品,吴霜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古典文化,从中获得灵感,然后再将这个灵感浇灌培育,助其成长,从外表看,这篇小说是一篇科幻小说,然而从内里看,它的风格却是中国的、古典的,甚至是神话的。
吴霜努力地想要把科幻小说中国化,这种努力在整本短篇集里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天衣》,织女星人如同蜘蛛织网,让人想到盘丝洞里的蜘蛛精。比如《龙生橘》,整体风格就如一篇科幻版的聊斋。比如《龙窑》,把龙设定为半生物半机械的外星文明。比如《乐游原》,与其说是一篇科幻小说,不如说是一篇对唐诗的礼赞,而《画壁》的灵感,明显来自“画龙点睛”的故事……
这些把科幻小说中国化的努力,有些很成功,有些则不免有些生硬,比如《龙生橘》,外星人为什么要钻到橘子里去呢?表现出来就像是古典与科幻的拉郎配,好像有点不够自然。但里面那些结合得好的作品,则让我特别的惊喜。
《龙窑》里,龙操纵纳米机器为自己治疗,而那些纳米机器聚合在一起的外形就像龙珠,产生的高温则是三昧真火,龙又用高温烧出漂亮的红色瓷器感谢女主人公,所有这一切,都是既科幻又古典,形成了一种特别的趣味和风格。在《天衣》里,吴霜撷取赵构临终前的一段场景,用织女星人意外来到地球,为了生存而与赵构合体,导致赵构因此而失去了“人道”的能力来解释历史事件,幽默的同时又暗含讽刺和同情。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乐游原》,在这一篇里,吴霜似乎跳出了“讲故事”这个小说不可或缺的任务的约束,也跳出了“科幻”这个体裁的约束,用短短不到千字的篇幅,礼赞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同时也为人类的愚蠢和野蛮而叹息。
我之所以特别喜欢《乐游原》这个小短篇,除了个人趣味,还有个原因。我以为相对于《龙骨星船》,可能《乐游原》对吴霜以后的写作意义更大。《龙骨星船》的完成度虽然是的,但是我觉得在创作《龙骨星船》的时候,吴霜并没有能够进入到她好的创作状态,她仍然是有顾虑的、不自由的,甚至有些地方表现得不够专注,表现得有些仓促,比如在处理玉衡和阿羽的感情线的时候,就显得太浅,远不如《纪念日》里的爱情那样真实和热烈。
整本短篇集里,有一篇小说是让我感到可惜的,这篇小说就是《钟水饺》,这篇小说的前面大部分内容,写的是春阳的梦境,在描述春阳的梦境的时候,吴霜真正达到了她写作的好状态,自由自在,同时又无比专注,专注到忘记了故事,忘记了类型和体裁,甚至忘记了现实,直到春阳从梦境中醒来,吴霜似乎也脱离了她的好的状态,开始想着“我要给这段文字一个科幻的结尾”,然而恰恰是这个“科幻的结尾”,似乎破坏了整篇小说的节奏和趣味。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吴霜还很年轻,可以说是还非常非常年轻。她是一个特别认真特别努力的姑娘,同时,可能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知道但却不想承认,我在读完这本小说集后,却特别地想指出来,在吴霜的内心深处,她也是一个特别骄傲特别狂放的姑娘,然而她内心的骄傲和狂放却被某种现实的压力给压抑住了,表现出来的表象,就是她还是太在乎自己写的是不是科幻,太在乎自己写的是不是符合别人制定的标准。其实一个写作者应该在乎的,是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是不是自由的,是不是专注的,只要自己在写作的时候是自由的,是专注的,那么究竟写出了一些什么,以及究竟别人将如何评价,都将变得不再重要。
担负着“本书作家认可的作家”这个称号,有些不安,大胆提了一些建议;对于一本书的序言来说,似乎批评的成分多了些,不太常规,请读者们见谅。我实属客随主便,奉命为之。发给她后,她还是挺高兴的,说就这么发出来吧。
一家之言,希望她继续努力。
骑桶人
2021/9/22
后记
月海浮沉
很小的时候,我读到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时的我,连字都认不全,读完却瞬间冷得发抖。真不明白,这么短的句子,为何寒冷至此。
长大了才知道,写这首诗时,诗人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至严寒之地,母亲不能适应,抱病身亡。
人要长大,才会明白,江雪不是江上之雪,而是诗人心里的一场雪。
人要长大,才会明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恍然间,人生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写了一些小说和剧本,也辗转了苏州、上海和北京。一路艰难探索文学与人生,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于我而言,文学好似人生。人生浮沉,如月行云海,捉摸不定。
继《双生》《不眠之夜》后的这本《龙骨星船》,是我的第三本个人小说选集。
在这里,你能看到一颗橘子中的小仙人指路,一座寺庙里的高僧困于色相和心魔;一座西北荒漠古城里的爱情揭开了中华五千年星空造字的秘密,一只外星百灵将宇宙中无法触碰的孤独凝结为金色的丝绒。
这本书里,还有李商隐在宇宙高维神明降临的血光中惊醒;有宋高宗在濒死时刻吐露自己和外星女神诡异的交易;有《三言二拍》里童心未泯的雷神闹闹脾气;有《西游记》里的沙僧在量子态的忘川河边看穿了世事轮回。
它们似乎都是科幻,又似乎包含了很多很复杂的东西。
它们是我在许多的人生夜晚,于黑暗、寒冷的探索中,于恳切、激愤的思绪里,诞生的三千世界。
人类的五味情感,在宇宙无尽的时空洪流里,显得那么渺小;但当它们进入文学之中,却能真真切切地折射出人生的宏光。
这些故事里,有外星侠客愿为知己横刀赴死的忠义,也有黑客总裁愿为亲人冲冠一怒与天下为敌的气概;有铁马将军哽咽如孩提的悲凉,也有轮回少女历经千年求而不得的遗憾。
诗人是多么诚恳又多么天真的生物。明知人生难以永恒,月光转瞬即逝,只有爱恨情仇的波浪如同清冷的月海,流淌不息,无可逃避,直至人生那无人知晓的彼岸。
诗人却还是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行月海,科幻为舟。
今日,恰逢中秋。我的对月之愿,就是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里的故事。希望这一叶叶并不完美的小舟,能在辛苦的生活里,为你们带来一丝心灵的微光抑或甜意。
此刻,于微冷的风中,我轻轻抬起手,对着北京无尽深蓝的夜空。
那指尖明黄黄的月亮,好似人间的一颗糖。
羽南音
2021/9/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