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返马赛渔场:社会规范与私人治理的局限
》
售價:HK$
69.4
《
日子慢慢向前,事事慢慢如愿
》
售價:HK$
55.8
《
场景供应链金融:将风口变成蓝海
》
售價:HK$
111.8
《
汗青堂丛书146·布鲁克王朝:一个英国家族在东南亚的百年统治
》
售價:HK$
91.8
《
人生是旷野啊
》
售價:HK$
72.8
《
疯狂树屋第4辑91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疯狂树屋第4辑104层上下全2册 漫画桥梁书The Treehouse中英文双语版
》
售價:HK$
109.8
《
甲骨文丛书· “安国之道”: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高建群先生之序文,意蕴丰厚,感情真切,如泉水般自然流露。有与故人、乡党诚挚的情谊,有对青年作家殷切地期盼与提携,以及对每一本作品客观、中肯的评价,更有在自身见闻基础上的所思所悟,亦不乏对广袤的大西北地区风貌民俗的虔诚礼赞。将先生散佚的序言结集出版,一是对先生几十年来的真情付出表示敬意,是对其文学殿堂的又一次扩充;二是让文学未来之光再次闪耀,激励文学爱好者,增强坚守文学家园的信心和力量。此书的出版,对高先生、对诸位作者、对文学乃至社会皆有深远且不可磨灭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虚位以待——高建群序文集》收录了高建群先生所撰写的序言近90篇。其中,大部分是高建群先生为他人著作题写的序言,也有高先生为自己作品所题写的序。序言者,卷首语也,全书精华之所在。先生题写之序文,对这些著作来说,既是画龙点睛的阐释,也是引导读者开卷的益语。
|
關於作者: |
高建群,国家一级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代表作有《后一个匈奴》等,被誉为浪漫派文学后的骑士,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他与陈忠实、贾平凹被誉为陕西文坛的“三驾马车”,并引发中国文坛“陕军东征”现象。
刘华阳,西安航空学院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
|
目錄:
|
遍搜天下良玉美珠于一囊/ 001
——《今文观止》编选说明
《新诗观止》编选说明/ 005
致张思明《黄土情》/ 011
《六六镇》序言/ 013
《古道天机》序言/ 016
《愁容骑士》序言/ 018
《我在北方收割思想》序言/ 021
一个人一生要走多少里路/ 023
好人张思明/ 027
——致张思明《延安精神放光彩》
致《榆林史话》再版/ 029
西北边陲的一座奇异山峰/ 032
把小说写得更像小说/ 044
——《刺客行》序言
西安城里卧着一座大山/ 047
致刘尚卿《羊马年》/ 050
一个人五十三岁时如是说/ 052
——《伊犁马》序言
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饕食者/ 056
——致高鸿《沉重的房子》
《胡马北风》序言/ 059
致白矾《卿本佳人》/ 060
他用真情歌颂了农民/ 063
——致张思明纪实文学《黄土情怀》
江山代有才人出/ 065
——致闫索平《挥霍青春》
像长安城本身一样厚重和大气/ 069
——致十集电视专题片《望长安》
一个优秀的灵魂/ 072
——致邢小俊《泼烦》
对秦岭山脉的恢宏礼赞/ 075
——致纪录片《大秦岭》
一位从黄土高坡向我们走来的行吟歌手/ 077
——致李炳智《受困的美人鱼》
何冠雄的北方感觉/ 079
——致何冠雄《天地悠悠》
对一座大山的崇拜/ 083
——致田党生《秦岭终南山诗词赋》
文学是一口强人吃的饭/ 087
——为刘小玲的小说《榆钱谣》题写
严肃文学的守望者/ 090
——致徐剑铭《死囚牢里的陪号》
致米宏清《多彩的乡情》/ 093
感谢生活,它慷慨地给予了我这么多/ 095
——《罗布泊档案》序
骊山六人行/ 098
——《墨韵六家》序言
我把读者的认可当作褒奖/ 100
——《后一个匈奴》序言
大能之人,大善之事/ 107
——致刘德望《三年》
谁有文化谁强大/ 110
——致刘明华《西安高新区企业家文化风采》
向每一个陕西人致敬/ 113
——《陕西精神:勤劳质朴的陕西人》序言
走失在历史迷宫中的背影/ 116
——《统万城》序歌
每一条道路都引领流浪者回家/ 120
——《大平原》序言
致白继民《红缨穗》/ 127
一座城和一个朝廷命官/ 128
——致榆林市“余子俊纪念馆”
小人物在都市丛林中挣扎/ 132
——致程立兵《黑红》
把的礼赞献给安塞这块土地/ 135
——致牛进益、米宏清《文化安塞》
致杜文涛《巴文化与岚皋》/138
这就是将来要接替我的那个人/ 140
——致吕奕璇《致我的前辈》
我在两百眼泉子里汲水/ 144
——《我的菩提树》序言
致李思纯《归处》/ 152
丝绸之路礼赞/ 155
——致胡武功、刘德望《影像丝绸之路》
《后一个匈奴》序言/ 156
我们这一代人的苦难与传奇/ 158
——《大平原》序言
相忘于江湖,归老于山林/ 163
——致子悦《居于画隐于图》
——试谈中国的隐逸文化
圣地人物一时新/ 165
——致刘春玉《圣地三星》
一个人的早晨/ 169
——致李巨怀《今晨心语》
长元先生的诗和远方/ 172
——致王长元《动心动了情》
菩提树下的欢宴/ 175
——《我的菩提树》序言
瞧呀,西边的天空通红一片,人们说太阳落山的地方
有金子/ 177
——致《创业丰碑》
一生挣得五车书/ 179
——《相忘于江湖》序言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186
——致张为国《生为茶人》
六十初度文化宣言/ 189
——关于蔡元培、关于雷诺阿、关于大仲马、关于我
我从陇原走过/ 191
——致《二十四艺》
一卷在握读懂中国,一树婆娑度你度我/ 194
——《我的菩提树》创作缘起
《大刈镰》序言/ 200
碑载文化的别一种表达/ 203
——姚志远《汉画像石拓片精品集》序
道直一身立庙朝/ 206
——致《大清首辅王杰》
哦,延安! / 209
——致延安旅游指南书《我要去延安》
东方与西方是一个汽车轮子的距离/ 211
——2018 年10 月10 日演讲于法兰克福
万水千山走过,归来仍然少年/ 215
路遇侠客须呈剑/ 220
——致高建成《高家将演义》
来日可期,一路向上/ 224
——祝贺《延安日报》创刊70 周年
大先生的书永远不会过时/ 227
——为2020 全民读书月而作
我的那朔北的兄弟/ 230
——致蒋仪洁《朔北的风》
我的这六年/ 233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235
船开不等岸边人/ 238
——《来自东方的船》序言
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 242
——致董小军《我的父亲母亲》
不要叫这些传说走失/ 244
——致牛文科《黄龙山匪事》
寻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义/ 248
——高建群接受《上海文化》访谈录
从杂货店走出来的陕北女作家/ 258
——安小玲小说《守土》序
每一个陕北人都是一个谜/ 261
——致冯学起《黄牛背上的打碗碗花》
文学是碗强人饭/ 265
——致苏世华作品集
致李顺午散文集《与岁月握手》/ 270
飞翔吧,年轻的鹰/ 273
——致米宏清诗集《野山花》
王行舟写字/ 275
——致王行舟《王行舟书法集》
张兴源在自家窑洞打呼噜,半个世界都听到了/ 278
——致《张兴源选集》
丑美·狞砺的美/ 284
——听王炎林先生谈画
邑地面温氏家族源流考/ 289
——致《温氏世谱》
为张春生书法专版题写序语/ 292
等风来/ 293
——致季风《皇帝之后》
万物都在寻找生命的出口/ 296
——致风信子《看不见的宫殿》
能做到的我们都做到了/ 299
——为陈平社《弘道养正——大学工作笔记》作序
后记/ 303
|
內容試閱:
|
走 近 大 师
——再读高建群先生
刘华阳
路遥曾预言说高建群是一个谜、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我对高建群先生从认识、认知到了解,的确如此。
有些谜,离你是那么遥远,你不想解开,也不愿意去解,更无须解开,只要陶醉在那种朦胧而又梦幻迷离之中就已知足了。20世纪80年代,我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上大学期间拜读高建群先生作品时就是如此。
有些谜,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你不得不去探个究竟,因为你有责任和必要给它一个合理的解读。当高建群带着他的《后一个匈奴》,跃马长鞭驾着“陕军东征”的“马车”,与陈忠实、贾平凹、京夫、程海一起闹红了京城乃至于震撼整个中国文坛的时候,我已经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几十双求知的眼睛需要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解释突然爆发在文坛上的这个谜,当年的我很肤浅地人云亦云,给学生了一个至今想起来令人汗颜的答案。
机缘巧合,2013年6月我有幸认识了高建群,和他在一起工作,从此,我改变了阅读习惯,也调整了我的研究方向,我试图解开这个谜,探寻这个谜底。
这样一个和蔼、亲切、随意、毫无架子的普通人,这样一个重情重义、淡泊名利的憨智老头,难道就是那个炸响中国文坛的巨子?就是那个具有古典浪漫和大西北情怀的著名作家?就是那个在历史和现实之间从容转换、纵横捭阖的文化人?就是那个口出狂言“中国文坛要出大事了”的写作者?就是那个从没上过大学却敢说自己的肚子里装着一个图书馆的老人家?就是那个作品接连要拍成影视剧的写书人?就是那个和陕北有着不解之缘,纯粹是汉家血统可又偏偏自称“长安匈奴”的奇人?就是那个在花甲之年欣然涉足航空高等教育的勇者?就是那个在65岁高龄大胆跟随“丝绸之路国际卫视联盟”的车队,在70多天里,穿越了两万两千里路程,途经17个国家,60多座城市,手挥“大刈镰”(高建群随行所带他的同名小说),匍匐在大地上,用放大镜探寻,考察得出“东方和西方其实并不遥远,它仅仅是一条道路的距离,一个汽车轮子的距离”的冒险者?……这就是那个传说中个性张扬、神秘而带有传奇色彩的大名鼎鼎的高建群吗?是他,就是他,他就是我所认识的谜一样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高建群。
我开始搜集高建群的作品,拼命阅读这些作品,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也曾带着这个谜,多次组织研究考察团队,走进高建群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世界,踏上“君临天下、一统万邦”的土地,随黄沙追溯时间的流淌,让狂风吹醒民族的记忆,我仿佛已经翻开了陕北这块曾留下匈奴人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世纪史,眼前展现了三个家族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听见“后一个匈奴”在吟唱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历史:赫连勃勃,一个极恶非恶的英雄在马背上诞生,他的一生究竟是怎样地纠结与挣扎,我不懂;鸠摩罗什,袈裟裹满风沙,吟诵着潺潺经文走进中原,老僧经历了一路的坎坷究竟是如何的淡薄和宁静,我不明。
高建群将这些故事在他的书中娓娓道来,仿佛他亲眼所见一般,他是一个说书人却更像一个亲历者,这让他在我心中刚刚明朗的形象又成了一个更深的谜。我要虔诚地捧着他作品,在饱含感情的字里行间,在隐隐约约绘就的一幅幅藏宝图中,带着那一幅幅吹去了历史尘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人类繁衍生息的动人画卷,在眼前的荒漠中,还原曾经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在眼前的残垣断壁前,重塑传说中天堂般的楼兰;还想追问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今天究竟在哪里。陕北的沟沟峁峁间,究竟流淌或埋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传说……
我试图把这些心中的谜团一一解开,将他作品中讲述的故事追根述源。
萦绕于心的谜团还没解开,新的谜团又一次冲击着我,缠绕着我。
在我跟高建群先生共事的时间里,打破了我对名人自以为是的认知。这样一个著作等身的大作家,本应该像高山一样令无数人仰止,让无名小辈望而却步,与他来往、拜访他的理应是位高权重者、同道好友、书画界雅士以及新闻媒体人等,这是一个著名作家该有的交往和应酬。而我认识的高建群先生却是非常低调好客,特别让我敬佩和感动甚至不可思议的是,有很多登门拜访者是那些热爱写作、痴迷文学的无名小辈,还有一直坚守文学梦的退休老工人、退伍老兵,甚至还有满手老茧的农民文学爱好者……他们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拿出自己的作品,请高老师指导,祈求给自己的处女作题写个序……他们的一袋陕北小米、一提渭南的石头馍、一瓶自酿的米酒、一箱礼泉苹果、一盒普通的猴王香烟、一顿家乡的臊子面、一碗普通的泡馍……就是这些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对高建群先生一篇序作的回馈,高老师对这些东西格外珍惜,每次欣然接受的样子是对他们爱好文学好的鼓励。清楚地记得那次,当一个偏远基层的小伙子小心翼翼掏出了一盒猴王香烟递给高老师,说他不会抽烟,听人说这个烟很好就特意去买给高老师抽。看着高老师乐呵呵连连夸好,深吸一口陶醉的样子,我明白从不抽这种烟的他这是对坚守文学精神家园青年的好鼓励。对于他们的请求,高老师说他的良心不允许他有丝毫的拒绝,每每热情招待,好烟好茶奉上,有时候还自掏腰包请他们吃饭。传说中名人写序按字数收费于他而言都是笑谈,是对神圣文学的亵渎。
对于浸透着他们心血的文学作品,高老师说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必须怀着敬畏之心认真阅读,然后再敢动笔写序。
在为苏世华三卷作品集写序时,高老师说道:“在西安这个冬天的早晨,出于对朋友的感情,出于对陕北的感情。我回绝了一切事情,提笔写下这些文字。”
在高鸿的小说《沉重的房子》序作中说道“我欣喜地看到文学陕军中又有了个生面孔。我寄希望于后之来者。我们这一代人行将老去,这场宴席将接待下一批饕食者。”
既是老战友又是高老师一辈子的老朋友刘春玉,退居二线一直不忘文学初心,“圣地”三卷系列出版,高老师说道:“今天是端阳节,我把自己关在工作室,关了手机,经心地阅读这三本书,想春玉这个人。”他鼓励命运多舛的老朋友:“好在有文学,它能救一个人,它能滋润一个人,它能给一个人成长的力量,忍耐的力量,逆境中向上的力量,不至于让自己沉沦的力量。”
出差考察途中,他推掉了参观名胜游览山水,躲在宾馆为“气场是正义的、热情的、真诚的,而且极富能量”的青年才俊邢小俊的文集写序。
武功一名基层干部叫何冠雄,用了二十几年写的小说《天地悠悠》,高老师说:“我用两天的时间,把《天地悠悠》逐字逐句地阅读了一遍,我很认真,我做事总想把它做到、做好”。这是对一个朴素、踏实的基层业余写作者的尊敬。
陕北安塞小伙子米宏清,是坚守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文化传承者、弘扬者,高建群特别佩服他对民间艺术的挖掘、整理、思考以及对乡土文化的贡献,欣然为他的民间艺术专著《多彩的乡情》《文化安塞》等多部作品写序。几次陕北文化活动,高建群还专门绕道安塞,看望这个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于斯坚守文化阵地的小伙子,给予支持和鼓励。
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个母亲冒着酷暑迂回打听慕名找到了高建群先生,想请高老师为她正在读高二的孩子吕奕璇写的《致我的前辈》一书题写个序。从来不会推辞的高先生有点为难了,他说:“赞美和肯定一个中学生的创作,是要担风险的,谁知道命运之手,明天会把她引导到哪里去。”但他拒绝不了对一个中学生竟然如此爱好文学的好奇心,还是相当认真看了这个孩子写的东西。他被书中那思想的穿透力,文学的冲击力以及斑斓的文笔所激动:“但我还是不揣冒昧,担着不揣冒昧,担着风险把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的感觉写出来。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多吃了几年饭的人这样做是对的。我们这一代人即将老去,这场盛宴正预备接待下一批饕餮者,而食客正是她和他们呀!”他告诉孩子:“还有重要的一本书正等待你读。这本书就是脚下的辽阔大地。大地是一本大书,远比你读过的所有的书,都重要,都要博大和深邃。潜心去读,虔诚去读,用一生的时间去读。好孩子,大踏步地一路向前走。”
饭桌上仅仅一次的相遇,敬重经历了仕途坎坷、企业起伏又回归母校的作者白矾,赞叹他对文学的热爱,为他的《卿本佳人》鼓与呼。
跟我素不相识的程立兵,一个边艰难创业边将创业经历付诸文学的青年,拿着他的小说《黑红》到学校找到我,求我帮他让高建群老师写个序。我怀着忐忑心情,小心翼翼把这小伙子的故事说给高老师时,没想到他爽快应承了,说这些小人物在都市丛林中挣扎很不容易,他有理由为他们加油呐喊,鼓励这个年轻人“不妨沉下来,像浮士德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一样,将你的激情、你的才华、你的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出卖给缪斯。”
徐剑铭,一生都在为坚守严肃文学而努力,高建群惊叹“中国文学的‘大厦’就靠这些人在这里支撑,这些人把自己当祭品一样,为文学牺牲”。
高建群不仅分文不收为这些人写序,有时候还主动为他们写一幅字、画一幅画、送几本书作为福利,鼓励他们。
不胜枚举……
在文学上如此张扬、狂妄、自信的高建群,一个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为什么偏偏要放低自己,喜欢跟老百姓在一起,喜欢为底层这些文学坚守者服务?在现今名人字画炒作得沸沸扬扬的黄金时期,他为什么要慷慨地主动将字画送给这些文学爱好者?在西安航空学院高建群文学艺术馆桌上摆有一个香炉,他每天到工作室先要亲手点上三支香,他不迷信,也不是信教徒,更是衣食无忧,他说作为文化人,一定要怀有谦恭敬畏之心,敬天敬地敬先贤,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对我老高来说一生有三个,朋友,家人,文学”。他也曾说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他见过许多人,他们都要比自己优秀许多,他还能在这样一个有厚重文化的长安城,凭借手中的一支笔,如此自在、富有地生活着,他必须虔诚地感谢生活,感谢先贤们留给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高建群先生经常给青年文学爱好者讲“三个故事”,一个是“小鸭”成长为小天鹅的故事,一个是达尔文给儿子讲的丛林法则,一个是青年高尔基拜见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故事,告诉他们“文学是一碗强人吃的饭”,必须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非议和嘲笑、孤独和寂寞、痛苦和艰难,懂得丛林法则、坚守坚持下去,文学的把交椅永远是留给你们这些人的。
我似乎读懂了高建群先生,似乎找到了解开高建群先生这个谜的钥匙,但又发现这个谜它是一个九连环,靠一把钥匙是解不开的,那索性就不要解开好,就让它的神秘光环永远闪耀吧!
这个谜蕴藏着无穷的好奇,还是留给后人去解吧。
但我始终坚信:
每个跪烂的蒲团,
都渗透着玄机;
每个磕血的长头,
都在奔向预期;
读懂高建群先生,
还需潜心和继续;
也许解开高建群之谜的钥匙,
就隐藏在这一篇篇序文里;
陕西文学大军,
定会一代代雄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