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史学的性别
》
售價:HK$
80.2
《
中国女军史
》
售價:HK$
151.0
《
大学问·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的历史轨迹
》
售價:HK$
105.0
|
內容簡介: |
《中国气候与生态环境演变:2021 第二卷 上 领域和行业影响、脆弱性与适应》主要针对气候变化对中国重点领域与主要行业的影响进行评估,重点聚焦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冰冻圈、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以及农业、旅游、交通、能源和制造业、人居环境、人群健康和重大工程等的影响、脆弱性与适应方面。根据已有文献和研究的程度,有些影响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如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冰冻圈以及农业、旅游、交通、能源和制造业等的影响直接且显著,而有些影响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如海洋生态系统、人群健康和重大工程等,需要在不断研究中深化科学认识,在丰富科学积累中辨析影响程度。
|
目錄:
|
目录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前言
第1章 总论 1
1.1 引言 2
1.1.1 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与适应研究进展 2
1.1.2 IPCC AR5以来气候变化影响相关国内外动态 5
1.2 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与适应的新认知 8
1.2.1 气候变化风险构成 8
1.2.2 气候变化危险性 9
1.2.3 气候变化脆弱性和暴露度 9
1.2.4 气候变化风险管理 10
1.2.5 气候变化适应、能力与成本 11
1.2.6 气候变化适应、减缓的措施及协同性 15
1.2.7 气候变化伦理与公平 17
1.2.8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18
1.2.9 对气候变化风险和利益的认识 20
1.3 气候变化影响、脆弱性与适应评估的主要领域与区域 21
1.3.1 主要领域 21
1.3.2 主要区域 26
1.4 本卷结构 35
参考文献 36
第2章 水资源 45
2.1 引言 46
2.2 对水资源的影响 46
2.2.1 水资源变化及其归因 47
2.2.2 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52
2.3 对需水的影响 54
2.3.1 气候变化对我国各行业用水的影响 54
2.3.2 未来气候变化下我国各流域需水变化趋势 57
2.4 对洪涝和干旱的影响 58
2.4.1 洪涝 58
2.4.2 干旱 62
2.5 水质水环境 64
2.6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风险与脆弱性 67
2.6.1 水资源脆弱性的变化 67
2.6.2 水资源脆弱性变化的原因 68
2.6.3 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的水资源风险和脆弱性 71
2.7 适应措施和策略 73
2.7.1 总体进展 73
2.7.2 典型案例 75
2.7.3 未来展望 78
2.8 主要结论和知识差距 80
2.8.1 主要结论 80
2.8.2 知识差距 80
参考文献 81
第3章 冰冻圈 91
3.1 引言 92
3.2 冰冻圈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93
3.2.1 冰冻圈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现状 93
3.2.2 冰冻圈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预估 96
3.3 冰冻圈变化对生态系统及其碳循环的影响 101
3.3.1 冰冻圈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101
3.3.2 冰冻圈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 氮循环的影响 104
3.3.3 冰冻圈消融释放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08
3.3.4 冰冻圈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预估 109
3.4 冰冻圈变化的灾害风险 111
3.4.1 中国冰冻圈灾害类型 111
3.4.2 陆地冰冻圈变化的灾害风险 113
3.4.3 海洋冰冻圈变化的灾害风险 115
3.4.4 大气冰冻圈变化的灾害风险 117
3.5 冰冻圈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与适应对策 118
3.5.1 冰冻圈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基本框架 119
3.5.2 冰冻圈不同要素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120
3.5.3 适应冰冻圈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策略 124
3.6 主要结论和认知差距 128
参考文献 129
第4章 陆地生态系统 137
4.1 引言 138
4.2 气候变化对植被与土地覆被格局的影响 139
4.2.1 未来气候变化对物候与植被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 139
4.2.2 未来气候变化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141
4.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42
4.3.1 对生态系统组分与结构的影响 142
4.3.2 对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的影响 143
4.3.3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145
4.4 气候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和灾害风险 146
4.4.1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的可持续性 146
4.4.2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及风险 147
4.4.3 气候事件造成的生态灾害和风险 149
4.5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脆弱性与风险评估 151
4.5.1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1
4.5.2 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 153
4.5.3 物种濒危灭绝的潜在风险与评估 156
4.6 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适应途径和对策 157
4.6.1 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适应途径 157
4.6.2 现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及其有效性 157
4.6.3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及措施 163
4.6.4 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途径联系 165
4.7 主要结论和认知差距 165
4.7.1 主要结论 165
4.7.2 认知差距 166
参考文献 169
第5章 海洋生态系统 183
5.1 引言 184
5.2 气候变化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影响 184
5.2.1 气候变化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 184
5.2.2 气候变化对海洋浮游动物的影响 187
5.3 气候变化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 190
5.3.1 气候变化对海洋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190
5.3.2 气候变化对海洋底栖生物优势种的影响 192
5.3.3 气候变化对海洋底栖生物功能群的影响 194
5.4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产力的影响 194
5.4.1 气候变化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194
5.4.2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196
5.5 气候变化对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脆弱性 197
5.5.1 珊瑚礁生态系统 197
5.5.2 红树林生态系统 200
5.5.3 海草床生态系统 203
5.6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206
5.6.1 海水升温、低氧和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06
5.6.2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转变 208
5.6.3 气候变化影响海洋有害生物的暴发与分布 208
5.7 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以及应对措施 213
5.8 主要结论和认识差距 214
参考文献 215
第6章 农业 227
6.1 引言 228
6.2 农业气候和环境变化 229
6.2.1 农业气候资源变化 229
6.2.2 农业生产环境因素变化 236
6.3 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与脆弱性评估 242
6.3.1 水稻 242
6.3.2 小麦 245
6.3.3 玉米 246
6.3.4 马铃薯 248
6.3.5 其他粮食作物 249
6.4 气候变化对经济作物生产的影响与脆弱性评估 249
6.4.1 棉花 249
6.4.2 油料作物 251
6.4.3 糖料作物 252
6.4.4 经济果蔬 253
6.5 气候变化对养殖业生产的影响与脆弱性评估 254
6.5.1 草地畜牧业 254
6.5.2 农区养殖业的脆弱性和适应途径 256
6.5.3 渔业 256
6.6 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途径与适应方案 257
6.6.1 适应途径及适应能力 257
6.6.2 适应气候变化的阈值与有序性方案 261
6.6.3 适应实例及经验 262
6.7 结论与认知差距 263
6.7.1 结论 263
6.7.2 认知差距 264
参考文献 265
第7章 旅游、交通、能源和制造业 279
7.1 引言 280
7.2 旅游 280
7.2.1 天气气候事件对旅游的影响 280
7.2.2 气候变化对旅游气候舒适度的影响 281
7.2.3 气候变化对时令旅游的影响 282
7.2.4 气候变化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283
7.3 交通 284
7.3.1 气候变化对交通业的影响 284
7.3.2 交通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 286
7.4 能源 287
7.4.1 对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影响 288
7.4.2 对能源需求的影响 292
7.4.3 电力系统脆弱性 296
7.5 制造业 297
7.5.1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298
7.5.2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经济损失影响 298
7.5.3 气候政策对制造业经济的制约影响 299
7.6 适应措施 300
7.6.1 旅游业的适应措施 300
7.6.2 交通业的适应措施 301
7.6.3 能源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 302
7.6.4 制造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措施 303
7.7 主要结论和认知差距 303
参考文献 305
第8章 人居环境 311
8.1 引言 313
8.2 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主要影响 314
8.2.1 气候变化下的城镇化进程 314
8.2.2 气候变化与人居环境的交互影响机制 315
8.2.3 气候变化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316
8.3 城市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与适应途径 321
8.3.1 城市人居环境与气候变化风险 321
8.3.2 城市人居环境的重点适应领域 322
8.3.3 提升城市人居环境适应性的政策与实践 327
8.4 农村人居环境的气候变化风险、影响、脆弱性与适应 332
8.4.1 农村人居环境的基本特征 332
8.4.2 农村人居环境的气候变化风险、影响与脆弱性 333
8.4.3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的适应需求及途径 337
8.5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人居环境影响、风险与适应 343
8.5.1 影响人居环境的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特征 343
8.5.2 对人居环境的可能影响 344
8.5.3 人居环境改善与提高的适应选择 346
8.6 主要结论和认识差距 348
8.6.1 主要结论 348
8.6.2 认识差距 349
参考文献 350
第9章 人群健康 363
9.1 引言 364
9.2 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365
9.2.1 气温升高与气温变率 365
9.2.2 天气气候事件 368
9.2.3 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 373
9.2.4 气候变化对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376
9.2.5 气候变化对非传染性疾病的影响 382
9.2.6 气候变化对职业人群健康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384
9.3 气候变化影响人群健康的脆弱性 386
9.3.1 健康脆弱性的人群差异 387
9.3.2 健康脆弱性的地区差异 389
9.4 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适应策略 391
9.4.1 保护人群健康的政策与行动 391
9.4.2 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治理的主要挑战 393
9.4.3 建设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卫生系统 394
9.5 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健康协同效益 395
9.5.1 优化能源结构的健康协同效益 396
9.5.2 治理城市交通的健康协同效益 397
9.5.3 改善农业生产的健康协同效益 398
9.6 主要结论与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