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变富:如何有效积累足够的财富
》
售價:HK$
86.9
《
大宋西军
》
售價:HK$
85.8
《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
》
售價:HK$
74.8
《
嫉妒
》
售價:HK$
53.9
《
文明的碎片(西蒙·沙玛重磅新作!)
》
售價:HK$
107.8
《
别读博,会脱单
》
售價:HK$
57.2
《
甲骨文丛书·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1卷):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493~1648年)(全2册)
》
售價:HK$
260.8
《
面向2035特种加工技术路线图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樊登推荐!变态心理学经典著作,畅销十年不衰,
精确还原反社会人格者的隐藏面目,哈佛医学院精神病专家帮你辨认身边的恶魔,远离背叛与伤害。
|
內容簡介: |
连环杀人犯
杀死老人的保姆
荼毒生命的恐怖组织
疯狂屠杀犹太人的希特勒
为金钱而结婚、不关心孩子的男人
心怀怨恨、给邻居找麻烦的老妇人
性侵女同事、犯欺诈罪的公司总裁
通过欺骗病人来打击同事的心理医生
这两群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他们都是反社会人格者!
杀人犯、连环杀手、大规模杀戮狂人身上明显的暴力特征和巨大的社会危害性,让我们很容易辨认出他们是反社会人格者。但我们通常意识不到、也分辨不出身边真实存在的大量“非暴力型反社会人格者”。他们通常不会公然违法,所以法律拿他们没什么办法。他们以普通人的面目隐藏在你周围,随时可能伸出魔爪,毁掉你的生活!
作者是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专家,专门为受过心理创伤的人提供治疗。25年来,她治疗过数以百计的成年人,他们大多数都遭遇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控制或心理摧残。这些施恶的人可能是陌生人,但更多的是受害者的父母、长辈或兄弟姐妹。
本书取材于作者多年的咨询实践,通过多个不同类型反社会人格者的真实案例,深度剖析其三大特征:魅力十足、追求刺激、无同情心。更重要的是,本书要告诉善良的人如何辨认反社会人格者,以及如何自我保护,防止被操纵与伤害。
有无良知是正常人和反社会人格者之间的区分标准,本书也重点探讨了良知在“正常”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两个令人欣慰的事实:
1.缺乏良知的反社会人格者往往走向自我毁灭;
2.提升道德和良知,才能让生活更加幸福。
|
關於作者: |
玛莎·斯托特博士(Martha Stout, Ph.D.)
美国知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曾在著名的麦克莱恩精神专科医院(McLean Hospital)接受专业训练。
斯托特博士拥有多部著作,被福克斯新闻、美国公共广播电台、KABC电台及其他许多广播节目介绍和报道过。
|
目錄:
|
赞誉
作者的话
导言 让我们设想一下 // 001
第1章 第七感 // 021
良知是什么 // 024
良知发展史 // 030
良知与超我 // 037
第2章 冰人:反社会人格者 // 042
超级斯基普 // 046
一场游戏 // 050
反社会人格者知道自己具有反社会人格吗 // 058
第3章 当良知沉睡时 // 062
道德排他 // 065
皇帝的新装 // 070
当良知划定界限 // 076
服从占六分,良知占四分 // 081
第4章 世界上好心的人 // 083
烟雾弹 // 090
反社会人格与犯罪 // 097
第5章 良知为什么是半盲的 // 103
反社会人格者的招数 // 105
煤气灯下 // 113
如何不让良知被蒙蔽 // 119
第6章 如何辨识残酷无情的人 // 124
可怜的洛克 // 131
第7章 无罪感的病因:反社会人格是如何炼成的 // 143
抚养方式 // 152
文化影响 // 159
冷血杀手 // 163
第8章 反社会人格者就在你身边 // 166
良知约束对那些毫无罪恶感的人有什么作用 // 185
尾声 // 193
第9章 良知的起源 // 194
海因茨困境 // 202
性别与文化 // 207
连接全球的纽带 // 211
第10章 伯尼的选择:为什么拥有良知会更好 // 214
赢的失利面 // 215
仅仅是无聊而已吗 // 218
“良知过剩” // 225
第11章 土拨鼠日 // 232
第12章 良知纯粹的形式:科学赞成道德 // 246
注释
|
內容試閱:
|
作者的话
本书内容并不透露真实个人信息。保密是心理治疗的核心准则,按照惯例,我采取了为严格的防护措施来保证当事人的隐私安全。本书所涉及的案例当中,所有人名均为虚构,而且其他有可能辨识当事人身份的特征信息都经过修改。书中提到的一些人同意让我使用匿名讲述他们的故事,即便如此,这些案例也不会涉及任何可能暴露他们身份的信息。
“土拨鼠日”那一章的故事纯属虚构。除此之外,本书呈现的人物、事件以及对话都取材于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5年以来的实践经验。为了履行保密承诺,本书所描绘的人物和情境都经过了一定处理,每个案例当事人的原型都源于很多个体。我会从概念上提炼这些人物的特征和经历,再对具体事实进行仔细修改,后合成一个能够作为例证的人物。倘若与真实人物有所雷同,实属巧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