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魏江 刘洋
》
售價:HK$
108.9
《
潜能觉醒
》
售價:HK$
86.9
《
初平:汉末群雄混战(190—195)
》
售價:HK$
53.9
《
建安:官渡大决战(196—200)
》
售價:HK$
53.9
《
权力的图像——近代的中国海图与交流
》
售價:HK$
184.8
《
中亚民族史
》
售價:HK$
184.8
《
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概念与方法 [美]马苏德·索鲁什 [美]理查德·D.布拉茨
》
售價:HK$
140.8
《
中平:东汉王朝大崩溃(184—189)
》
售價:HK$
53.9
|
編輯推薦: |
并非单纯地介绍墨菲定律,而是从墨菲定律中教人们发现对抗困难的积极力量内容丰富,分类组合,涉及自我提升、情感关系、职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案例贴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有趣实用,帮助读者从根源理解生活中奇怪现象读者群广泛,大学生、职场人士、家庭主妇等都能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对应方法
|
內容簡介: |
作者从自我提升、情感关系、职场发展、人际交往等方面,详细叙述了那些深刻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定律或法则,比如,改宗效应、刺猬法则、自立性偏差等。书中的内容既有趣又实用,能帮助读者真正理解生活中令人疑惑不解的现象,切实改变人们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而对未知的任何事情都能做到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
關於作者: |
李洁 心理学爱好者,自由作家,畅销书作者,致力于青少年性格优化重塑,在多家报刊开设情商管理专栏。
|
目錄:
|
章 无所畏惧,因为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坏运气:是命中注定还是暂时“水逆”?002
好运气:一场漫长等待后的空欢喜005
只要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008
凡是有可能出错的事,就有可能出错011
永远不要放弃重来一次的机会014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017
第二章 积极情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力量
投射效应:心中有光,自然能看到出口022
酸葡萄效应:生活很苦,但乐观很甜026
洛克定律:专注于改变有可能改变的事情030
卡瑞尔公式:平静接受坏,理性追求好034
第三章 认识自我,解除自我蒙蔽的错觉
镜中我效应:镜子中的真实与虚无038
焦点效应: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042
过度自信效应:有种失智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误”046
沉锚效应:错误思维定式的连锁反应050
巴纳姆效应:有种角色定位叫“对号入座”054
自利性偏差:我的成功是必然,别人的成功是偶然058
第四章 放下焦虑,逃过概率下的必然
心理账户理论:失去的痛苦比获得的快乐更强烈062
跳蚤效应:人生不设限,能力无上限065
约拿情结:勇于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一切069
杜根定律:自我实现的预言072
第五章 摆脱惯性,结束一错再错的循环
沉没成本效应:当断不断,反受其乱078
马太效应:在试错中获得持续成长082
马蝇效应:主动刺激,让压力转化为动力085
飞轮效应:优先去做内心抗拒的事情089
习得性无助:认输的心态预演着下一次的失败093
第六章 懂得知足,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幸福递减定律:欲望与幸福的此消彼长关系098
贝勃定律:好好珍惜,毕竟得来不易102
机会成本:换一个人就会更好吗?106
布里丹毛驴效应:爱情面前切记不要犹豫不决109
史华兹论断:各不相同的幸福与不幸112
第七章 保持淡定,从容面对人生坎坷风雨
踢猫效应:坏情绪是传染力强的“病毒”116
刺猬法则:捍卫心理空间是人性本能120
禁果效应与沙漏定律:越禁越诱惑,越紧越抗拒123
破窗效应:把小分歧解决在萌芽状态126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负能量才能轻装上阵130
鳄鱼法则:不要总是关注舍弃时的痛苦134
第八章 善于经营,别让爱情于琐碎中消磨殆尽
晕轮效应:那些被选择性忽略的情感细节138
内卷化效应:若要相爱经久不衰,切勿相处经久不变141
皮格马利翁效应:亲手调教出一个完美恋人145
稀缺效应与蔡加尼克效应: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149
相悦法则:喜欢是一个“礼尚往来”的过程152
里德定理:再感人的偶像剧反复观看终会索然无味155
第九章 掌握技巧,方法不对则努力白费
贝尔纳效应:化繁为简,专心做一件事160
手表效应:明确目标与标准的性164
瓦拉赫效应:与其补足短板,不如经营优势168
蘑菇定律:年轻人应该学会忍耐和坚持172
二八定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关键要素上175
奥卡姆剃刀原理: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做事方法178
第十章 创业不易,认清自我和现实很重要
路径依赖法则:份工作决定人生方向182
布利斯定理:充分计划才能降低失败概率185
羊群效应与毛毛虫效应:“从众”和“盲从”的临界点188
多米诺骨牌效应:千万不要败在步191
彼得原理:将每个人都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194
第十一章 做好防范,坦然应对突发状况
青蛙效应:警惕量变引发质变198
棘轮效应:不要抵制突破现有舒适区201
鲶鱼效应:危机感激发无限潜能.204
鸵鸟效应:主动出击,危机变契机207
应激机制:早做打算,多做打算,做坏的打算210
第十二章 沟通开端,印象至关重要
首因效应:打破陌生,先入为主的印象214
近因效应:决定熟人关系发展方向的后印象217
自重感效应:高价值展示让你备受瞩目219
登门槛效应:不要急于求成,慢慢走进对方内心222
曼狄诺定律:自然流露的微笑胜过所有场面话225
古德曼定律:适当沉默,反而提升沟通效果228
第十三章 发现相似,友情升华的基础
海潮效应:优秀的人总是互相吸引232
名片效应:有意识地与对方产生共鸣235
多看效应:增加曝光度,提升好感度238
改宗效应:讨某人喜欢,可反其道而行之241
囚徒困境:成为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化243
互惠关系定律: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246
第十四章 允许不同,友情长久的秘诀
路西法效应:是敌是友?只差一步之遥252
框架效应:出现分歧,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256
阿伦森效应:给别人带来挫败感的人不受欢迎260
虚假同感偏差:停止以己度人,尝试换位思考264
超限效应:走出物极必反的误区268
承诺一致性原理:温柔地改变他人的想法271
|
內容試閱:
|
跳蚤效应:人生不设限,能力无上限
生物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生物学家将一只跳蚤放进一个透明的罐子里,跳蚤一次可以跳一米多,而罐子的高度刚好一米。这样,每次跳蚤起跳后都会撞到罐子的盖子。一段时间过后,生物学家拿掉了盖子,但跳蚤再也无法跳过一米以上的高度了。因为它已经适应了罐子的高度,自身的跳跃能力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生物学家将这种内心中默认较低目标后限制自身实际能力的现象,称为跳蚤效应。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心理学研究表明,跳蚤效应同样适用于人类。
人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我们把问题看得无限大时,就再也没有能力去解决它了,就像罐子里的跳蚤一样。而当我们学会突破自我,不再自我设限的时候,再大的问题都会变成小事。
所谓自我设限,就是外界没有限制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却竖起了高墙,故步自封,不敢有任何逾越。自我设限是很多人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们在审视自己的心理高度之后,要想想自己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能不能成功?能够获得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都是自我暗示和自我设限的表现。
星巴克老板舒尔茨年轻的时候,拥有英俊的脸庞和儒雅的气度,打动了无数少女的心。他去英国出差时,发现伦敦繁华的街道旁居然有一间十分狭窄的店铺正在卖便宜的奶酪。那间店铺旁边都是时尚大牌名店。他很好奇地走了进去,店铺里有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正埋头打理自己的奶酪。一阵奶酪的香味飘了过来,他嗅了嗅,然后问老人:“老先生,打扰了,我有一个疑问想要问您,这里是伦敦繁华的地段,您卖奶酪赚的钱,够付房租吗?”
老人微微一笑,说:“年轻人,想知道答案,先买 10 英镑的奶酪吧!”他毫不犹豫地买了10 英镑奶酪,等待老人的回答。“年轻人,你现在可以走出店门看看。”老人平静地说,“这条街道上,你能看到的豪华店铺,几乎都是我们家的房产。我的家族世代卖奶酪,赚的钱就买了这些店铺。你觉得不可思议吗?现在我和儿子仍然卖奶酪,因为这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
舒尔茨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老人和这间狭窄的店铺让他大开眼界。他从来没有想过,也无法想到,一间狭窄的奶酪店铺里居然住着一位房产大亨。在常人看来,靠卖奶酪赚钱,根本不可能买下伦敦黄金街道的土地。可老人却做到了。舒尔茨终于明白,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无限种可能,关键在于人生不设限。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他一手创造了风靡世界的星巴克。
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我们不能给自己设限,更不能让自己的想象力受到束缚。自我设限的人,即使没有外界的限制,也会在自己的内心竖起一堵“高墙”,限制自己的行动,或者说在没有任何行动之前,就选择了放弃。我们身边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吗?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习惯自我设限。
刚进公司的员工,接手老板下达的个任务,却觉得自己经验尚浅,能力不够,结果做起来力不从心,没过多久便被辞退了;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却认为筹集创业资金太难,结果就一直没有筹到钱,好好的创业项目却被长期搁置了;一位相貌平平的男生,想要追求美丽的女孩,可觉得自己不够帅气,没车没房,始终犹豫着不敢表白,后却参加了女孩的婚礼,且在婚礼上喝得烂醉如泥。可见,我们人生能够达到的高度,取决于心理上为自己设置的高度。
很多人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别人花一天时间就能做好的事情,自己要花十天时间;别人花一年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就,自己却需要花十年时间。其实,这并不是个人能力上的差距,而是心理上的差距。
人类生存的大难题就是克服自我心理障碍,如果我们连克服自身障碍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去战胜其他障碍呢?当我们顺利跨越“心理障碍”这一道阶梯之后,自然拥有了发展的动力及能力,这也是把梦想变为现实的首要条件。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情,而是在心中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会起到暗示作用,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