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HK$
107.8
《
东野圭吾:分身(东野圭吾无法再现的双女主之作 奇绝瑰丽、残忍又温情)
》
售價:HK$
64.9
《
浪潮将至
》
售價:HK$
86.9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HK$
57.2
《
斯大林格勒:为了正义的事业(格罗斯曼“战争二部曲”的第一部,《生活与命运》前传)
》
售價:HK$
184.8
《
日内交易与波段交易的资金风险管理
》
售價:HK$
85.8
《
自然信息图:一目了然的万物奇观
》
售價:HK$
140.8
《
经纬度丛书·州县之民:治乱之间的小民命运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作者晚年所写的回忆录,完整地记录了她作为西方人初来中国的15年,其间她亲身经历了中国的战争年代和流离失所的艰难岁月。作者以一位追求家庭团圆而来华生活的妻子、母亲和战争中辛苦劳作的知识女性的双重视角展现了战争时期既真切而又并不平凡的家庭生活场景,也展示了一位外国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从拒斥到接纳的情感变迁。本书是一部文笔优美、感情充沛,极具可读性、文学性、史料性的学者自传。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晚年在美国所写的关于中国生活的一本自述,讲述了作者和丈夫、著名气象学家刘衍淮及孩子全家在中国团聚之后从北京到杭州、昆明、成都、重庆的生活历程。这段经历既是一位受到高等教育的西方女性融入和观察中国文化的细致记录,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平民和知识分子生活的展示,其中对战争、人性、文化、历史等的思考尤其珍贵。本书文笔流畅朴实,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列美·巴丁娜(1907—1999),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1930年在马德里大学获得法学和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接受洪堡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继续深造。其间与中国留学生、日后的气象学家刘衍淮结为伉俪。1935年她携子来到中国与丈夫团聚,在抗日战火中由北平辗转至杭州、汉口、昆明、成都等地,历尽磨难。1949年后随刘衍淮迁居中国台湾,在大学教授德语和西班牙语,退休后移居美国。
译者简介:
蒋小莉,女,江苏南京人,1971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本科,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现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博士研究生。现任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研究员、《西域文史》英文编辑。主要从事清代西域文献、近现代中亚探险史等课题研究。
|
目錄:
|
致谢 刘元 等
巴丁娜,她的家和这本书 刘亨利
巴丁娜生平年表
前言
远行
北京——我对中国的初印象
定居北京
探索新世界
到访山东:真相惊人
北京生子
文化冲撞
日本入侵
快车去杭州(天堂之城)
逃离战争
杭州避难
日本轰炸
乘船去汉口,轰炸,善良的章太太
前往昆明的漫长旅行
昆明
城市
清静寺
窦嫂
神秘的疾病与死亡
生之快乐
时世艰难
湖、人、天气和物产
农历新年
空战之怒
孩童嬉戏
离开昆明
乘卡车前往四川成都
我们在成都的生活
凤凰山的人与事
蛇窝
残忍的惩罚
不可言说
雨伞之舞
隐士
一闪一闪小星星
当英雄是个罪犯
他的选择
东西方相遇
彩虹后的暴风雨
附录一 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和祖母 刘元 等
附录二 列美·巴丁娜事略 刘衍淮
附录三 刘衍淮和巴丁娜的家庭
附录四 英文目录及说明
译后记 蒋小莉
|
內容試閱:
|
前 言
1907年,一个女婴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降生。母亲病得很重,刚出生的孩子也同样虚弱,看起来难以久活。女孩的父亲是一名记者,母亲是一名学校校长,他们给孩子取名列美。那就是我生命的开始。
我的母亲离开我去了天堂,很快我的父亲也因为担心受到政治迫害而被迫离开西班牙。他去了巴黎,在一家报社做记者和专栏作家。在他离家的前一天,他带着我和我的小狗莫维格力(Mowgly)到住在巴塞罗那的祖母那里去。在祖母的住处,父亲和祖母谈了很长时间。尽管我只有三岁,但我能感到这次谈话让我的祖母很不愉快。终,她不情愿地接受了我父亲的提议,允许我和她住在一起,但是我的小狗莫维格力不能留下。我感到很悲伤,为离开我的小狗,为离开我的妈妈。这是我生命的转折点。
三四个月后,我在弗兰西斯卡斯青年中心的舞台上背诵了父亲写的一首诗。我并不知道那首诗的意思,却收到了如雨般的玩具、糖果、鲜花……感谢那些好心人,为这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女孩准备了礼物。
我的祖母抚养我长大,送我进天主教学校,那里由修女授课。我用功学习,一直是班级里的佼佼者,每门科目都成绩优异,荣获无数奖励。我带着荣誉的光环从高中毕业,同时收到奖学金,进入巴塞罗那大学学习。
我已经20岁了。我的祖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生病。一天下午,她对我说她害怕独自一人,想跟我睡在一起。我像抱着一个布娃娃一样把祖母抱进我的房间。她很高兴,在床上坐着,微笑着,然后她说了几句话便停止了呼吸。这是安祥的离世。
我搬到马德里学习法律和心理学。随后,我得到洪堡奖学金,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在那里,我与一位英俊的中国青年相爱并结婚。他叫刘衍淮,当时正在攻读气象学的博士学位。因为害怕受到歧视,我不敢对西班牙的亲友们宣布此事。相反,我前往中国开始了新的生活,那是一段我永生难忘的漫长而惊心动魄的旅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