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編輯推薦: |
★权威科学家,一流文笔,助力孩子阅读与写作
★汉语世界首屈一指的地球科学原创作品
★通识教育特色,海量硬核知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贴近课堂认知,精准应对小升初需求
★打破学科界限,培养跨学科思维
当你清理孩子“过时”的书时,这本书可以一直摆在书架上。这部科普作品,孩子至少可以读三次:次是小学高年级、小升初阶段,因为它深中有浅,通俗易懂,适合“预热”;第二次是初中阶段,因为它浅中有深,完全配合初中的课堂认知,适合“强化”;第三次是高中阶段,因为它融会贯通多种学科,饱含科学思维和科研精神,可以“温故而知新”。更重要的是,每次翻开这本书,孩子都可以在阅读世界、阅读生命中获得更广阔的视野。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部由真正的科学家为9—15岁青少年撰写的科普作品,具有“孩子读了不觉深,大人读了不觉浅;外行读了不觉深,内行读了不觉浅”的通识特点。作者以严谨而生动的文笔,辅以丰富、珍贵的科普插图,系统讲述了地球的起源、演化与变迁、生物演化等自然奥秘,带领读者发现科学之美。
一册书涵盖多学科知识:
地球历史、板块构造、大陆漂移、火山地震……(契合初中、高中《地理》)
生命起源、生物进化、化石、达尔文……(契合初中、高中《生物》)
原始人类、古代文明、工业革命……(契合初中《历史》)
石灰岩、化学物质、化肥……(契合初中《化学》)
宇宙大爆炸、自然资源、新能源……(契合初中《物理》)
诗词歌赋、文言文、中外文学名著……(提升语文素养)
双语名人名言、专业词汇中英对照……(提高英语水平)
|
關於作者: |
苗德岁
古生物学家,《物种起源》权威译者,首位获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罗美尔奖的亚洲学者,拥有地质学与动物学双博士学位。现为堪萨斯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荣休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著有多部少儿科普作品,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金奖、桂冠童书奖、文津图书奖、中国影响力图书奖、自然好书奖等数十项荣誉。
|
目錄:
|
《地球史诗:46亿年有多远》
总序
给少年朋友的话
一 初识地球真面目
“阿波罗 8 号”的惊鸿一瞥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地球内部是什么样子
地球的年龄
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沧海如何变成桑田
二 阅读地球“石头记”
石头能开口说话吗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
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石头使我们成了人
岩石中的“文字”秘密
三 地球躁动有活力
地球不是平的
大陆漂移
海底的大山和裂谷
板块构造与地球科学革命
高山大河的起源
江山如此多娇
地震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海啸
卓尔不群的火山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对人类的恩赐
四 石头记载演化史
化石记录与“失去的世界”
什么是化石
地球历史也分“朝代”
生命起源的奥秘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生命之树”
生物大灭绝
五 地球恩赐矿产多
丰富的地球资源
来自地层的能源——化石燃料
核能源
尾声 “我爱我家”
守卫家园 保护地球
希望在明天 行动在当下
附录
附录一 奇妙的地质景观
附录二 本书提及的部分科学巨匠
附录三 本书涉及的文言文
附录四 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五 术语索引
后记
|
內容試閱:
|
石头能开口说话吗
1669年,丹麦医生斯坦诺进一步推断,先沉淀形成的岩石位于底层,后来沉淀的岩石位于它们的上面,越往上,岩层越年轻。因此,岩石的层层相叠反映了地球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整套岩层就像一本地球历史的大书。
这个推断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却是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之一,称作地层层序律。
当你在沙坑里玩沙子时,可以试试看:是不是先撒的一层沙子落在后撒的一层沙子下面?
如果是,这就叫作自然法则,它不需要“神力”的干预,而且是可以重复的。其实,这也是科学与神学的分水岭:科学依靠自然法则,神学则依靠“神力”和“奇迹”。
下面,我们谈谈科学家是如何根据自然法则去阅读地球历史这本大书的。
地球历史这本大书,是写在石头(地层)里的。要想读懂这本书,就得让石头开口说话。前文提到的丹麦医生斯坦诺,是早发现石头能开口说话的人。
1666年,斯坦诺在意大利旅行时,当地人捉到了一条鲨鱼,把鲨鱼头剁下来,交给他做解剖学研究。第二年,他发表了论文《鲨鱼头部解剖》,因此熟悉了鲨鱼的牙齿。
后来,他到了西西里南部的马耳他岛。当地岩层中盛产一种奇石,被本地人称作“舌形石”。斯坦诺看到这种石头后,马上就认出来了——它们是鲨鱼的牙齿变的!
鲨鱼生活在附近的地中海里,它们的牙齿怎么会跑到岛上的石头里呢?
斯坦诺是这样推理的:
鲨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不会自己跑到陆地上去;岛上的这些岩层(石头),必然是由海里的沉积物变来的;在沉积物沉淀的过程中,鲨鱼死后留下的牙齿(鲨鱼是软骨鱼,软骨一般不容易保存下来),或者从鲨鱼口中脱落下来的牙齿,被埋在沉积物中,并与沉积物一起硬化成石头;
4.这些石化了的沉积物(连同其中的鲨鱼牙齿)被抬升起来,形成了马耳他岛。
1669年,斯坦诺又发表了一本科学小册子,书名非常绕口——《论关于岩石中包含自然形成的硬物:绪论》。
在书中,斯坦诺指出,“自然形成的硬物”是指古生物化石。包含化石的岩石原本是泥沙,因此死亡后的生物体才能被埋在里头。后来,泥沙经过一系列地质作用,变成了岩石。像鲨鱼牙齿这样的硬体部分成为化石,保存在岩石中。
显然,斯坦诺对“舌形石”成因的解释,跟前文提到的达·芬奇对贝壳化石成因的解释是一模一样的。
他们两人的解释都说明,这些化石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什么“诺亚洪水”呀,或是“上帝埋在岩石中的小玩意儿”等超自然的神奇力量造成的。
既然是天然生成的,不是以超自然方式形成的,那就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完全不是像上帝挥了挥手中的魔棒那样快。
由此,斯坦诺的推理不仅使人们认识了化石的真实成因,而且首次利用岩层中的原生构造,让石头开口说了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