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青铜之美 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HK$
177.0
《
海外中国研究·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版)
》
售價:HK$
143.4
《
甲骨文丛书·沙漠之王:英美在中东的霸权之争
》
售價:HK$
110.9
|
內容簡介: |
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天体,无论是行星、卫星、彗星还是其他天体,都是通过围绕太阳运行而存在的。本书结合前沿观测技术和行星形成理论等知识描绘了一幅全新的太阳系图景,充满了可能颠覆认知的事实,是对太阳系的一次深度探秘。书中详细地揭示了太阳系内天体的本质,阐述了系外行星的发现方法,探究了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展现了从行星科学的基础到前沿的整个过程。本书是天文通识教育科普读物,适用于广大天文爱好者。打开本书,让我们开启太阳系探索之旅!
|
關於作者: |
井田茂
1960年出生于东京,于1984年毕业于京都大学,并于1989年完成了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学习。他目前是东京工业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的教授,专攻行星物理学。
中本泰史
1965年出生于日本富山县,于198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并于199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现任东京工业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副教授,专攻理论天文学和行星科学。
|
目錄:
|
前 言
第1章 行星、太阳系、宇宙
1.1 行星的发现——行星与人类的关系2
1.2 太阳系中的物体——全都围绕着太阳旋转8
1.3 太阳系的诞生——产生于某一时刻的太阳系12
第2章 行星的探究方法
2.1 了解行星的三个途径
——从多个角度揭示行星本质20
2.2 我们与行星的距离——距离的测量26
2.3 行星的质量——行星质量的测量28
2.4 行星的内部结构和组成
——行星究竟由什么组成30
2.5 行星形成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太阳系的演化与“化石”34
第3章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3.1 太阳的性质——太阳系的中心究竟有什么36
3.2 能量之源与寿命——太阳为何会发光42
第4章 太阳系行星(一)——岩质行星
4.1 行星的分类——行星是由什么组成的52
4.2 岩质行星——拥有由岩石组成的坚硬表面56
4.3 地球——太阳系的岩质天体58
4.4 金星——大小和地球相近70
4.5 火星——曾经温暖并且存在海洋82
4.6 水星——铁质行星可能更确切92
第5章 太阳系行星(二)
——气态巨行星和冰巨行星
5.1 气态巨行星和冰巨行星——巨行星的世界100
5.2 木星——太阳系的行星108
5.3 土星——早被发现具有星环的行星116
5.4 天王星——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124
5.5 海王星——太阳系中距太阳远的行星130
第6章 行星之外的天体
6.1 小行星和陨石——围绕着太阳的无数个大石头136
6.2 海外天体与彗星——比海王星更遥远的天体154
6.3 月球、卫星和行星环
——围绕于行星周围的小天体174
第7章 系外行星
7.1 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192
7.2 观测系外行星的方法194
7.3 利用恒星运动的间接法(1)
天体测量法196
7.4 利用恒星运动的间接法(2)
视向速度法(多普勒法)202
7.5 凌星法210
7.6 对系外行星组成部分的推测216
7.7 借助“食”对其他系外行星的性质的推测220
7.8 各种系外行星的起源224
第8章 行星的大气与生命存在的条件
8.1 大气的存在——大气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吗248
8.2 行星大气的温度——冷热是由什么决定的260
8.3 孕育生命的行星——生命存在于何处270
结束语279
图像版权280
|
內容試閱:
|
“人们难道不应该掌握了解世界的方法吗?”
关于这件事,我从面向大众的演讲,或是写文章的经验出发展开了思考。比如将“目前已发现了的,包括热木星之类的异形行星在内的系外行星,有4000多个”这样的事实言简意赅地解释给别人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解释开普勒定律的原理时,讲到“开普勒定律据说是根据光谱分析法得出来的”,如果不进一步解释,别人就很难听懂。
随便看一眼大型书店科学类书籍的书架,正儿八经地解说科学的书居然和杂七杂八的个人幻想类的书胡乱地堆在一起,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科学家是要负一定责任的。科学家们常会有“要写得更有趣一些”,或者“讲得不要太复杂,听众和一般的读者才会继续听(看)”之类的站在读者角度的过分的担心。后在面向大众的演讲和写书的时候,往往会省略对重要科学理论的展开论述。这也难怪受众们会把科学理论和个人幻想搞混。
在和中本先生谈论这件事期间,我就已经开始写这本书了。当然虽然教科书上写了“地球的质量是5.965×10^24千克”“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但是谁也没有把地球放在秤上称过,也没人登上过太阳,那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的呢?想必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
如果一本书里只有干巴巴的理论,可能除了专家之外没有人会去读。多用一些能够形成具体印象的照片和说明,以及能帮助理解的模式图,并终能写成一本将理论化成渗透进字里行间的小知识的书就
好了。
本书将用数据为读者介绍太阳系的形态和系外行星。第2章会讲到“行星的探究方法”,在其他章节也会插入一些小知识。
开普勒定律和光谱分析是本书中多次出现的重要概念,因此我们也会反复说明。只要能够理解这些理论和概念,应该就能充分“了解”太阳系和系外行星了。数值,甚至是数值的计算也有写入书中。虽然会有点啰唆,不过只是简单的算术,理解起来应该不难。
再者就是理论了。说起理论或是理科,“理科不就是实验和观察之类的吗!”——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不在少数。
我自己从小就对实验不感兴趣,也从未沉迷于观察。虽然喜欢遥望夜空,但那只是和欣赏绘画或音乐类似的感觉罢了,那些和现在成为科学家的自己并无直接关联。可能很多人会感到意外,但其实我周围的人中和我有同样感觉的还挺多。
所以我为什么会成了一名科学家呢?说到这个,可能就是因为所谓的理科少年往往会漠视外物,而专注于内心吧。我并不擅长和别人交往,只喜欢藏在思考的世界里。反过来说,藏得越深,我就越能理解宇宙和世界的密切关联。因为想更多地了解世界和宇宙形成的理论,我就成了科学家。
当然,因实验和观察而得到发现,从而开始科学研究的事例也有很多,虽然那些发现可以促进科学的确立,但单纯的实验和观察是不能使科学成立的,理论也是科学的重要因素。
那么,“有那么一点理论气息的太阳系论”的介绍就要开始了。“让人们掌握了解世界的方法”的尝试,能取得多少成效虽然不得而知,但只要能让你们有所收获,我便没有遗憾了。
井田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