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现代无人机鉴赏(珍藏版)
》
售價:HK$
78.2
《
汗青堂丛书·晚清风云(4册套装):帝国的切口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运动史 冲击与回应
》
售價:HK$
427.8
《
穿在身上的历史:世界服饰图鉴(增订珍藏版)
》
售價:HK$
557.8
《
历史的严妆:解读道学阴影下的南宋史学(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HK$
109.8
《
海外中国研究·江南:中国文雅的源流
》
售價:HK$
76.2
《
迟缓的巨人:“大而不能倒”的反思与人性化转向
》
售價:HK$
77.3
《
我们去往何方:身体、身份和个人价值
》
售價:HK$
67.0
《
大学问·批判的武器:罗莎·卢森堡与同时代思想者的论争
》
售價:HK$
98.6
|
內容簡介: |
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素书》的智慧,《素书:感悟传世奇书中的成功智慧》采用《四库全书》中的《素书》文本,参照宋代名相张商英的注释和清代王氏的点评,在为读者提供原典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精彩到位的评鉴以及更深入的延伸阅读,集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于一体,对《紊书》博大精深的智慧与谋略在为人、处世、职场、管理等方面的运用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发,引导读者全面而深入地感悟这部传世奇书中的成功智慧。
《素书》原文分六章,以“道、德、仁、义、礼”贯穿始终,强调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想成就事业,都必须身兼五者而不可缺一。在为人处世方面,《素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策略和技巧,强调处世必须顺应天理:同时,还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人伦社会中,为人、处世、居官都必须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
《紊书》的思想对当代领导者而言,尤其值得学习。《素书》中总结了治国安邦的经验,如民为天下本的理念、识人用人管人的方略、长远发展的策略等。
《素书:感悟传世奇书中的成功智慧》中不但有正面经验,同时亦有反面训诫,可以引导领导者进行深刻反思,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因此,无论是从政还是为商,只要身处领导之位,《素书》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
目錄:
|
第一章 原始
[原文]
[译文]
[智慧点拨]
为人智慧
做人其实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
修身是为人处世第一要义
一呼一吸间万物皆在道中
在心为德在施为行,德是做出来的
拥有悲天悯物的心,生命才能安然适意
爱心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仁爱从心做起,人情味由心而生
处世智慧
修炼坚定的道德勇气
行为正直的人可以堂堂而无所惧
懂“礼”方能存世而游刃有余
审时度势为立世真学问
既要会隐忍,又要能奋发
把握好进退的时机和尺度
淡泊名利者,进退自从容
管理智慧
时常鞭策自己提升修养
莫将自己不愿承受的强加于他人
有赏有罚铸就铁纪律
败而不馁,隐而不退
身在高位需懂急流勇退
第二章 正道
[原文]
[译文]
[智慧点拨]
为人智慧
真正能征服人心的是道德
以义制利,克服利过义不及的惯性
君子重信才能维系人心
做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坚持良知
处世智慧
圆融的姿态要有方正的人格
恪守原则才不会失去为人的方寸
从过去中找到行事的准绳
质朴的诚信闪耀着深邃的心灵之光
管理智慧
领导的人格魅力在于德治
领导者的威信来源于高尚的品德
表率成就应者云集的领导力
黄金的耀眼难敌诚信昭著的闪光
做一个清醒的“审判官”
见微知著,从细微处考察人才
……
第三章 求人之志
第四章 本德宗道
第五章 遵义
第六章 安礼
|
內容試閱:
|
提起《素书》,很多人可能未曾耳闻,但提起大名鼎鼎的汉相张良,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传张良之所以能名标史册,靠的就是一部《素书》。这其中有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公案:
张良,字子房,本是个只知快意恩仇的侠义之士。他原本是韩国人,后韩为秦所灭。公元前218年,他组织一些人寻机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但没能成功,被迫亡命天涯。
一天,张良浪迹到下邳,意外遇到了一位老人,这就是黄石公。这位老人故意将鞋抛在桥下,让张良捡鞋又替他穿鞋,最后认定“孺子可教矣”,遂将一卷书传给了他,并告之:“读此书则为王者师矣。”相传这本书就是《素书》。
《素书》彻底改变了张良,使他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变成了一位足智多谋的王者之师。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的危难之局,在楚汉相争的复杂局面里,总能化险为夷。更为可贵的是,他凭借《素书》中的智慧,在功成名就之后,巧妙地跳出了权力之争的旋涡,洒脱安逸地安度了自己的晚年。难怪刘邦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一本书点醒了一个普通人,这个人又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这就是传世奇书《素书》的巨大威力。难怪后人盛赞《素书》为“中国谋略第一奇书”“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
一个“素”字道出了《素书》的特点。“素”有“本来”“质朴”之意。顾名思义,《素书》即是一本传达质朴道理的书。的确,《素书》原文并不长,仅有一千余字,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语录”。在如此短的篇幅之内,完整地表达了修身正己、为人处世、领导谋略、治国安邦的四大思想体系,可谓博大精深。
《素书》原文分六章,以“道、德、仁、义、礼”贯穿始终,强调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想成就事业,都必须身兼五者而不可缺一。在为人处世方面,《素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策略和技巧,强调处世必须顺应天理;同时,《素书》还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在中国这样一个人伦社会中,为人、处世、居官都必须重视人际关系的处理。
为了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素书》的智慧,本书采用《四库全书》中的《素书》权威文本,参照宋代名相张商英的注释和清代王氏(清代王姓人,因不知其名,所以后人以王氏代之)的点评,在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原典的同时,博采众家之长,为原典作了简易通俗的译文、精彩到位的评鉴及更深入的延伸阅读,集知识性、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为一体,引导读者全面而深入地感悟这部传世奇书中的成功智慧。
《素书:感悟传世奇书中的成功智慧》:
《素书》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部讲授谋略的操典,更重要的是,它所传达的是为人处世、立身成名的最根本要旨。人只有根据这种根本要旨成人立世,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然而,做人其实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每个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信仰,因而生活的意义自然也就不同。即便是信仰相同之人,也会因个人觉悟的不同,而使人产生巨大的差异。如果我们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如何做人,那么就是:自然、功利乃天赐,道德、天地靠修行。
就人生的境界而言,冯友兰先生认为有四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这个境界中的人做事总是依照社会习惯或者是依照本性而为,他们完全跟着天地的运转而运转。冯友兰先生先生说,此时的人类“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所做的各种意义”,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会去过多地思考此外的事情。他们不知何为苦、何为乐,就宛如刚出生的婴儿般,虽整日笑嘻嘻,也感觉不到快乐。他们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想要改变什么,只是跟风跟水地生活,完全不去考虑生活的意义,或者很少去考虑。甚至就连“生”与“死”,他们也都不了解。
功利境界中的人,对于人生比自然境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明白自己行为的目的和意义,懂得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这样的人所以会努力奋进。他们的心中有“我”,且只有“我”,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为着自己的功利与利益打算。他们大多贪生怕死,有时也可能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旁边的人也许因他过上了很好的生活,但是他的出发点是自私的,也就是功利的。他们的动机是想换取更高的收益,其最终的归宿还是“我”。
这两种境界都是普通人很容易获取到的,冯友兰先生先生称之为“自然的创造”。之后的道德与天地境界,便非常人轻易所能达到的了。
道德境界,即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他们的心中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一个全体,他们了解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着眼点是在公而不在私。程伊川所说:“义与利之别,即公与私之别。”也就是求个人之利者为利,求社会之利者为义。古今贤人及英雄便是已达到道德境界的,也许他的行为并没有给现实带来实际的好处,但他自己始终是合乎道德的。
最后一种境界是天地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认为在社会之上尚有一个更高的世界——宇宙。个人不能离开宇宙而存在,因为人不仅是社会的一员,也是宇宙的一部分。人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所以,对他们而言,无所谓生,亦无所谓死,一切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
四种境界间的差异显而易见,普通人都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徘徊与自我折磨,贤能之人则在道德境界中为社会、为民生谋福利,而圣人则在天地境界中“赞天地之化育”。境界不同,人们见识与享受的世界也不同。
同样是大学教授,因为了解不同,亦有不同的境界。属于自然境界的,他们留学回来以后,有人请他教课,他便莫名其妙地当起教授来,什么叫作教育,他毫不理会。有些教授则属于功利境界,他们之所以跑去当教授,是为着提高声望,以便将来可以做官。另外,有些教授则属于道德境界,因为他们具有“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的抱负。有些教授则系天地境界,他们执教的目的是为欲“得宇宙天才而教育之”。
虽同为教授,身处的境界却截然不同。例如冯友兰先生那样的学者,早已脱离了自然与功利的境界,至于其是否已经达到天地之境,我们无法给他得出确切的评判,但已达到道德境界却是不容置疑的。别人的人生境界,我们无权亦无力评价,但自己的人生究竟在哪个境界,唯有自己最清楚不过。
修身是为人处世第一要义
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高贵的财产,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是一个人在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人品使社会中的每一个职业都成为荣耀,使社会中的每一个岗位都受到鼓舞。它比财富更具威力,它使所有的荣誉都毫无偏见地得到保障。它伴随着时时可以奏效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人被证实了的信誉、正直和言行一致的结果,而一个人的人品比其他任何东西都更显著地影响着别人对他的信任和尊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