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多模态技术应用实践指南
》
售價:HK$
108.9
《
石油帝国的兴衰:英国的工业化与去工业化
》
售價:HK$
97.9
《
古典的回響:溪客舊廬藏明清文人繪畫
》
售價:HK$
437.8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HK$
105.6
|
編輯推薦: |
观点独到、视野宏阔、条分缕析,为您展现一部与众不同的中华文明发展史 史料丰富、推理严谨、纵贯古今,于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中发现智慧的火花 在纷繁芜杂的历史长河中探寻华夏崛起的历史根基
亮点分析:
作者基于大量的古代史实,运用独特的分析方法,抽丝剥茧,探寻真相,为广大读者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史诗 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追寻文明演进的脚步 纵览先秦历史,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秦王朝的崛起之路
|
內容簡介: |
本书深刻剖析了中国历史上个大一统帝国秦王朝从蛮荒之地一步步艰难崛起,继而横扫山东六国,一统天下,随后又迅速分崩离析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在春秋战国之际国家形态急剧转化的大背景下,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以及地理环境、区域文化、某些人物的个人作用等各个不同层面,阐释秦国——秦王朝的兴衰成败,认识、把握这一段历史的脉动和发展轨迹,并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详实的案例,以警醒世人。
|
關於作者: |
杨志刚,生于1962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上海博物馆馆长、《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主编。兼任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会长,亚欧基金会博物馆联盟(ASEMUS)执委等。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文化史和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等领域,曾出版《中国礼仪制度研究》等著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
目錄:
|
001概?述
035帝业初开——商鞅变法
051阴谋加阳谋——合纵与连横
067历史进步的阴影与代价——流血漂橹的战国之“战”
085贬逐“四贵”与远交近攻——范雎相秦
100从投机商到政治家——吕不韦与《吕氏春秋》
117独治天下——嬴政亲政与独治其民
134帝王师的功过——韩非与他的法家理论
147礼贤下士——养士之风与客卿制度
164天下“归”秦——从九鼎迁秦到天下归一
179四海之内若一家——走向大一统
198为万世开基业——秦始皇的梦想与构造
212皇权下的稀世暴君——秦始皇暴政举要
224法治的胜利与失败——秦法面面观
241思想的独尊与兼容——从百家争鸣到秦的统治理论
253“本”“末”之辨——重农抑商的理论与实践
270秦帝国的崩溃——从始皇之死到子婴投降
290伐无道诛暴秦——秦末大起义
|
內容試閱:
|
在“西垂”崛起
不过,历史文献中正式出现的秦人个活动地区,是在“西垂”。西垂,即西方的边陲。这显然是出自中原王朝的一种叫法。在中原王朝的统治者眼里,他们处于世界的中心,而在他们的统治区域之外,便进入世界的边缘地带。至于天下究竟有多大,则要视中原与外界交往的范围以及所形成的眼界而定。
秦人曾经生活在商王朝西陲的六盘山与渭水中游地区。后来周兴商亡,秦人被迫向西迁徙,进入荒凉的黄土高原。随着周王朝的边境向外扩展,秦人生活的“西陲”也越来越远,后到达了今天的甘肃天水附近。
在殷商和西周两代,秦族处于中原王朝的奴役之下。他们被驱赶到西北地区,与生活在那里的戎人、狄人互相往来,杂居共处,并因此有了秦族“杂戎狄之俗”的说法。
到西周中期,周孝王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就设法与秦人加强联系。周孝王把秦地封给秦人首领非子,并让他接续嬴姓的祭祀。从此,非子这一族人就号称“嬴秦”,“秦”成为他们的正式名称。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秦人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受到周王室的重视。周王室让秦人去与不断进扰的戎狄作战。秦人在抗击戎狄的战斗中逐渐强大起来,还被封为“大夫”。
公元前770年,戎人攻入西周王朝国都镐京,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以后,决定将国都东迁至洛邑。所谓“东迁”,实际上是被戎狄驱赶逃向东方。平王东逃时,秦襄公率领秦兵一路护送,顺利到达洛邑。因护驾有功,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周族早年的聚居地丰(曾为周人的都邑)、岐(岐山)一带赐予秦人。从这时候起,秦人建立了秦国。
然而,当时丰、岐之地仍处在戎狄控制之下。经过秦襄公、秦文公两代人的努力,秦国终于在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十六年),夺回并控制了岐山以西的这片土地。这是关中(东以函谷关为界,相当于今陕西省、甘肃省部分地区)富庶的地区之一,它为日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提供了有利条件。秦文公又招纳了在战乱中流散的周人,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较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加速了秦人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化的过程,使秦人后完全转入农业经济。
公元前688年和前687年(秦武公十年、十一年),秦国在一些新征服的地方开始设县,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县的原意为“悬”,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的“系而有所属”(用绳子系住,虽悬挂着而有所归属)的意思。这些在边境设立的兼有军事和行政两种性质的组织,归秦国国君直接管辖,不易滋长和形成分封制所带来的地方割据势力。这一措施巩固了初生的秦国,增强了其实力。在武公时代(前697—前678年在位),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的渭水流域,已基本为秦国所据有。德公时(前677—前676年在
位),秦迁都于雍。
穆公在位的39年(前 659—前621年)间,创下了“秦霸西戎”的业绩。秦穆公本欲东进,向中原谋取霸业。但晋国牢牢地控扼着秦国东进的道路,穆公只得转而向西发展。秦国逐渐灭掉西方戎狄所建立的国家20个,开辟国土千余里。这样,使长期以来被戎狄占据的西北广大地区,得以恢复农业生产,并结束了支离破碎的分裂局面,在局部地区实现统一。在统一的政权下,又加速了民族融合。这些为秦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极大好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高度称颂秦穆公的政绩,以为秦国虽小,志气却很大;地处偏僻,
行为却中正。从穆公的用人之道看,是可以称“王”的,在西方称霸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
秦穆公死后,他的继承者们曾积极参与中原的列国争霸,不过终春秋之世,并无大的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