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骨科康复学(第2版)
》
售價:HK$
250.8
《
笔记启蒙 : 英国皇家学会与科学革命
》
售價:HK$
85.8
《
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六辑)
》
售價:HK$
107.8
《
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
》
售價:HK$
74.8
《
镶嵌之美:古希腊罗马的马赛克艺术
》
售價:HK$
305.8
《
后希腊化哲学:从斯多亚学派到奥利金的发展研究
》
售價:HK$
76.8
《
别纠结啦:不被情绪牵着走的通透生活指南(“当代一休”小池龙之介治愈新作!附赠精美书签!)
》
售價:HK$
64.9
《
第二人生:找到重新定义人生的智慧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活页版金融前沿教科书”,汇集“商界军校”北大汇丰商学院金融前沿讲堂演讲,全景解读金融市场发展趋势,是观察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新趋势的“风向标”。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潜心编撰,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鼎力推荐。
|
內容簡介: |
本书由金融学家巴曙松教授带领团队潜心编撰,汇集“商界军校”北大汇丰商学院金融前沿讲堂的演讲,全面展示金融市场各领域的一线专家在长期金融实践中形成的专业判断、出色见解和独到看法,全景解读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宏观金融的前沿”,从社会融资规模、金融周期与结构、经济转型、增长曲线、系统性风险等角度精解宏观金融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金融市场的前沿”,解读资产配置理论的实践以及固定收益市场、期权市场、ETF市场、保险市场的前沿发展。第三部分“金融科技的前沿”,对于现下市场关注的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金融、用户隐私等前沿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金融发展的前沿”,就现代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及香港资本市场的经营理念与改革方向予以记录与研究。
金融理论一般要等到金融实践或者一个金融市场现象发展得比较成熟稳定后才能被总结出来,进而写到教科书里,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是一部“活页版的金融前沿教科书”,是观察中国和国际金融市场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
關於作者: |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等。
[副主编简介]
任颋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人力资源与产业关系博士,研究领域为组织设计与绩效、人力资源与劳动就业、行为经济学等。
本力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北大金融评论》副总编,深圳市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21 世纪经济报道》《财经》等媒体专栏作者,出版了《金融伦理通识》《量化投资十六讲》《经济学之路》等多本著作,曾创办北望经济学园。
|
目錄:
|
序 言 站在金融的前沿
部分 宏观金融的前沿/001
第 1 章 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与金融去杠杆/003
盛松成
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第2 章 从周期与结构视角看宏观金融/020
彭文生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光大证券原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第3 章 中国经济增长曲线及新周期/051
廖 群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
第4 章 拐点经济学与系统性风险/070
朱小黄
中国建设银行原副行长,中信集团监事长,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会长
第5 章 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中的投资机遇/088
孙明春
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第二部分 金融市场的前沿/109
第6 章 固定收益产品的定价、交易与投资准则/111
孟小宁
天风国际证券集团行政总裁
第7 章 资产配置理论的实践/130
唐毅亭
北京乐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8 章 期权市场的创新、合规与风控/162
程 刚
天风证券自营投资总监
第9 章 ETF 的价值与竞争力/188
丁 晨
南方东英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第10 章 保险并购,完善健康保险生态圈/204
赵晓京
安永亚太区保险业主管合伙人
第三部分 金融科技的前沿/215
第11 章 区块链、数字货币与ICO/217
肖 风
通联数据董事长,万向区块链董事长
第12 章 用户隐私、数据孤岛和联邦学习/239
杨 强
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
第13 章 数字金融的发展路径/258
邱 明
罗汉堂资深专家,蚂蚁金服研究院前副院长
第14 章 智能化时代的证券投资/285
戴京焦
金贝塔网络金融科技公司前CEO,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投资官
第15 章 拥抱金融科技/304
方兆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金融系教授
第四部分 金融发展的前沿/317
第16 章 现代投资银行的科技理念和改革方向/319
黄国滨
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部中国CEO、董事总经理
第17 章 中国香港资本市场,“超级联系人”角色的升级/332
丛 林
华兴资本集团总裁,华兴证券(香港)董事长
第18 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商业银行/355
毕明强
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
第19 章 民营银行再度启程/386
朱 韬
上海华瑞银行前党委副书记、董事、行长
第20 章 从历史中寻找金融的未来/410
洪 灏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
后 记 /427
|
內容試閱:
|
站在金融的前沿
这本书是我们组织的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演讲文稿汇集。我们希望通过多位在金融实战前沿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的演讲文集,可以让更多读者从中受到启发。为了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办好,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屡次召集多位相关教师开会,进行反复的讨论和研究。根据会议的讨论方向,我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定位和目标总结为四个方面。
,希望通过系列讲座,让高校教师和同学们了解金融市场的前沿动态,促进金融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以及与金融市场一线的互动。
我们打算在系列讲座中邀请的主讲专家,大部分都是在金融市场一线的不同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的专家。他们在长期的金融实践中,形成了大量专业的判断、出色的见解和独到的看法,高校教师和学生常常可以从他们的观点中找到合适的研究切入点。此外,主讲专家可以借此建立与高校研究人员的联系与合作,促进金融市场一线与高校专业研究的契合,使金融实践和专业研究都更有针对性。
同时,系列讲座也能对高校学生起到学习金融的督促作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学金融的时候,也曾经历过比较迷惑的阶段:“学这些金融专业知识有什么用呢?”如果不能感受到金融市场的一线脉动,往往就会觉得主动深入学习和钻研的动力不够。当一个现实中的金融问题摆在面前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积累的金融理论、工具和功底不够了。等到你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后才发现积累不够的时候,就已经晚了。所以,如果在求学期间就接触一线的金融问题,通过思考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来反观自己在理论和专业学习上的不足,就能够促进金融实践与理论学习的互相推动。我们期待在金融市场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专业人士,和金融研究、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场景。
第二,希望主办讲座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优秀的金融专业人士能够深入了解位于深圳的这所优秀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生机勃勃的商学院。我邀请了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出席讲座,他们已经对北大汇丰商学院有一定了解,但是有些人不确定学院是在深圳还是在北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系列讲座,让前来参加讲座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各个领域优秀的金融专业人士,较为深入地了解到这所具备国际高水准的专业训练和开放视野的“商界军校”、以金融学为重点学科的一流商学院。
第三,希望通过举办系列讲座,构建一个不同领域的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交流合作的互动平台。
从金融业外部看,金融业看起来好像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实际上内部划分很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十分欠缺。例如,北京乐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毅亭,在他职业生涯的几个阶段,虽然一直在从事金融业,但金融内部不同的细分领域存在巨大的跨度,从一个细分领域转到另一个细分领域对他来说也是巨大的跨越。他原来从事商业银行的工作,后来主要从事商业银行董事会的相关工作,之后他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现在则做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其实,这些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之间也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海闻院长当年在北京发起这个高水平的系列讲座时,得到了很多金融家的响应。我想,除了他个人的动员能力和号召能力外,这还和金融家们也想有一个交流平台、希望与金融业相关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系统交流自己的看法的需求直接相关。
夸张一点儿说,我认为全球和中国金融行业的现状存在一个基本的不足:脱节比较严重。这表现为各种形式,例如:监管和市场之间的脱节;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之间常常相去甚远;金融市场内部也容易脱节,从事公募、私募、信托、租赁、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士,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很不充分。所以,我希望把这个系列讲座打造成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把每次讲座的内容整理出来,与金融界的朋友共同交流。
我们在启动这个系列讲座时,从一开始就做好准备,做好内容整理和收录工作。每次演讲之前,主讲专家都会认真准备讲稿。讲座结束后,对于演讲的要点,我们会通过适当的渠道与金融业界人士分享;对于完整的文字整理稿,则请主讲专家、多位同学和教师、编辑审定之后结集出版。
我们作为组织者,尤其期望优秀金融家讲授自己所在的细分金融领域的前沿经验。我们逐期积累这些成果并展示出来,这个系列讲座就会成为一个前沿的金融专业交流平台。
第四,希望把这个系列讲座打造成一个观察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有人说深圳是金融开放的前沿,同时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很近,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为我们举办这个系列讲座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我认为确实是这样,在金融行业的许多细分领域,其他城市的金融企业可能规模较大,但是往往没有深圳的金融机构那么有活力,创新能力那么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专业人才的优势十分突出,我们邀请他们前来参加讲座也比较方便。以珠三角和香港的金融专业人士与金融家为基础,延伸到全国的市场,我们就可以逐步把这个系列讲座办成观察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通过这个讲座,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
金融理论一般要等到金融实践或者一个金融市场现象发展得比较成熟稳定后才能被总结出来,进而写到教科书里。如果从时间上观察,这个实例写入教科书的时候,可能已经比市场一线晚了好几年。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可以说是一部“活页版的金融前沿教科书”。
如果说组织系列讲座也应当不忘初心,那么以上一些设想和期许,就是我们当初组织讲座时经过多次讨论之后认定的初心。如今系列讲座已经持续进行了多期,我们有必要重温初心,一方面通过系统梳理现有的讲座内容,与更多的读者分享;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更好地组织讲座积累素材和经验。
是为序。
站在金融的前沿
这本书是我们组织的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演讲文稿汇集。我们希望通过多位在金融实战前沿的知名学者和专家的演讲文集,可以让更多读者从中受到启发。为了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办好,北大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屡次召集多位相关教师开会,进行反复的讨论和研究。根据会议的讨论方向,我将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的定位和目标总结为四个方面。
,希望通过系列讲座,让高校教师和同学们了解金融市场的前沿动态,促进金融专业领域的学习研究以及与金融市场一线的互动。
我们打算在系列讲座中邀请的主讲专家,大部分都是在金融市场一线的不同领域有丰富经验和独特见解的专家。他们在长期的金融实践中,形成了大量专业的判断、出色的见解和独到的看法,高校教师和学生常常可以从他们的观点中找到合适的研究切入点。此外,主讲专家可以借此建立与高校研究人员的联系与合作,促进金融市场一线与高校专业研究的契合,使金融实践和专业研究都更有针对性。
同时,系列讲座也能对高校学生起到学习金融的督促作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我学金融的时候,也曾经历过比较迷惑的阶段:“学这些金融专业知识有什么用呢?”如果不能感受到金融市场的一线脉动,往往就会觉得主动深入学习和钻研的动力不够。当一个现实中的金融问题摆在面前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积累的金融理论、工具和功底不够了。等到你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后才发现积累不够的时候,就已经晚了。所以,如果在求学期间就接触一线的金融问题,通过思考和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来反观自己在理论和专业学习上的不足,就能够促进金融实践与理论学习的互相推动。我们期待在金融市场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专业人士,和金融研究、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构建一个生机勃勃的金融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场景。
第二,希望主办讲座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优秀的金融专业人士能够深入了解位于深圳的这所优秀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努力,北大汇丰商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生机勃勃的商学院。我邀请了一些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出席讲座,他们已经对北大汇丰商学院有一定了解,但是有些人不确定学院是在深圳还是在北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系列讲座,让前来参加讲座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各个领域优秀的金融专业人士,较为深入地了解到这所具备国际高水准的专业训练和开放视野的“商界军校”、以金融学为重点学科的一流商学院。
第三,希望通过举办系列讲座,构建一个不同领域的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交流合作的互动平台。
从金融业外部看,金融业看起来好像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但实际上内部划分很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十分欠缺。例如,北京乐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毅亭,在他职业生涯的几个阶段,虽然一直在从事金融业,但金融内部不同的细分领域存在巨大的跨度,从一个细分领域转到另一个细分领域对他来说也是巨大的跨越。他原来从事商业银行的工作,后来主要从事商业银行董事会的相关工作,之后他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现在则做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其实,这些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之间也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海闻院长当年在北京发起这个高水平的系列讲座时,得到了很多金融家的响应。我想,除了他个人的动员能力和号召能力外,这还和金融家们也想有一个交流平台、希望与金融业相关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系统交流自己的看法的需求直接相关。
夸张一点儿说,我认为全球和中国金融行业的现状存在一个基本的不足:脱节比较严重。这表现为各种形式,例如:监管和市场之间的脱节;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之间常常相去甚远;金融市场内部也容易脱节,从事公募、私募、信托、租赁、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人士,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很不充分。所以,我希望把这个系列讲座打造成优秀的金融家和金融专业人士相互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把每次讲座的内容整理出来,与金融界的朋友共同交流。
我们在启动这个系列讲座时,从一开始就做好准备,做好内容整理和收录工作。每次演讲之前,主讲专家都会认真准备讲稿。讲座结束后,对于演讲的要点,我们会通过适当的渠道与金融业界人士分享;对于完整的文字整理稿,则请主讲专家、多位同学和教师、编辑审定之后结集出版。
我们作为组织者,尤其期望优秀金融家讲授自己所在的细分金融领域的前沿经验。我们逐期积累这些成果并展示出来,这个系列讲座就会成为一个前沿的金融专业交流平台。
第四,希望把这个系列讲座打造成一个观察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有人说深圳是金融开放的前沿,同时离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很近,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为我们举办这个系列讲座提供了坚实的市场基础。我认为确实是这样,在金融行业的许多细分领域,其他城市的金融企业可能规模较大,但是往往没有深圳的金融机构那么有活力,创新能力那么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专业人才的优势十分突出,我们邀请他们前来参加讲座也比较方便。以珠三角和香港的金融专业人士与金融家为基础,延伸到全国的市场,我们就可以逐步把这个系列讲座办成观察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新发展趋势的风向标。通过这个讲座,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动向。
金融理论一般要等到金融实践或者一个金融市场现象发展得比较成熟稳定后才能被总结出来,进而写到教科书里。如果从时间上观察,这个实例写入教科书的时候,可能已经比市场一线晚了好几年。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汇丰金融前沿讲堂可以说是一部“活页版的金融前沿教科书”。
如果说组织系列讲座也应当不忘初心,那么以上一些设想和期许,就是我们当初组织讲座时经过多次讨论之后认定的初心。如今系列讲座已经持续进行了多期,我们有必要重温初心,一方面通过系统梳理现有的讲座内容,与更多的读者分享;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更好地组织讲座积累素材和经验。
是为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