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变法与党争:大明帝国的衰亡(1500—1644)
》
售價:HK$
96.3
《
史学的性别
》
售價:HK$
80.2
《
中国女军史
》
售價:HK$
151.0
|
編輯推薦: |
1.本书为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撰写的建筑实用手册,有一定的专业权威。
2. 紧贴需求。集锦全球美术馆建设案例,结合建筑学、博物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综合方法针对当代中国的美术馆建筑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效促进美术馆建设的健康发展。
3.简明易懂,实用性强。本书为美术馆的设计提供了有关程序、潜在问题、设计上要关注的事项等问题的分析,同时涵盖了有关能耗、设备设施、照明、内部交通、安全等重要问题,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手册。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九章,在深入研究美术馆建筑的文化性、艺术性以及功能要求的基础上,从美术馆建筑的特点出发,通过对国内外大量优秀博物馆设计实例的剖析,探讨美术馆在建造方面所遭遇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美术馆的定义、分类与历史演变,美术馆建筑规模的确定方法、美术馆的选址与布局、美术馆建筑的基本组成、功能与流线、美术馆空间设计、光环境设计、建筑造型设计等内容。
|
關於作者: |
邵菁菁,女,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副研究馆员。2006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6年7月至今,工作于中国美术馆。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在展览部工作,2010年9月,调至国家美术馆建设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全面参与国家美术馆的筹建工作。《公共美术馆建设标准》(建标193—2018)的主要撰写者。 多年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参与策划和执行了《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蔡国强:我想要相信》《泰特美术馆藏透纳艺术珍品展》《平山郁夫艺术展》《美国艺术三百年》等大型重要学术型艺术展览。作为主要撰写人参与撰写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美的中国古典绘画》《中国艺术5000年》;与他人合著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q墓室壁画》《近现代中国绘画集萃——曹氏默斋藏》《石涛画语录与现代绘画研究》等学术著作。 韩德泉,中国美术馆馆员,2009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2012年7月至今,工作于中国美术馆。《公共美术馆建设标准》(建标193—2018)的主要撰写者。
|
目錄:
|
章
美术馆建设概述 / 001
第二章
美术馆的选址与用地指标 / 039
第三章
美术馆的建筑规模 / 067
第四章
美术馆建筑的功能用房设置与空间组织 / 085
第五章
美术馆建筑设计 / 117
第六章
美术馆建筑的主要设施设备 / 169
第七章
美术馆建设的组织管理 / 183
第八章
结 语 / 195
附录一 美术馆实例 / 205
附录二 美术馆馆长访谈 / 251
美术馆建设所需参照的行业标准和设计规范 / 281
参考文献 / 283
后 记 / 286
|
內容試閱:
|
美术馆建设概述
“美术”(fine art)是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一个词语,它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场合:美术馆、美术学院、美术报刊……但“美术”这个现代词语出现的时间不过一百余年。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多年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中并没有使用过这一词语,也未在古代典籍著录中发现其“身影”。中国古代对“绘画”使用的是“绘事”“画事”“绘缋之事”等词,直到20 世纪初期,
它才从日本译介而来。
日本使用“美术” 一词始于明治四年(1871 年)。当时, 日本应邀参加维也纳万国博览会, 政府译员将展览分类分项说明中的德文“Kunstgewerbe”译为“美术”。由于当时日语中还保存着比较多的汉语词汇,因此译词不用假名而用汉字“美術”。译者的说明是“在西洋,将音乐、画学、制造术、诗学等谓之美术”。明治政府发布该说明文本后,“美术”一词在日本传播开来。a 1882 年,被认为是日本现代艺术先驱的美国人费诺罗萨(E·F·Fenollosa)在《美术真说》(The True Meaning of FineArt)这篇著名演讲中明确把“音乐、诗歌、书画、雕刻和舞蹈”纳入“美术”范畴。b 这时期“美术”的概念比我们现指出的造型艺术、视觉艺术要更广泛,囊括了现代“艺术”概念中的主要门类。c 1887 年,费诺罗萨和冈仓天心共同创立了东京美术学校。a 1889 年,在有关东京帝国博物馆的设立构想中准备设立四个部门,即历史、美术、工艺美术(开馆时改称美术工艺部)和工艺,其分别对应的英文是“History”“Fine Art”“ArtIndustry”和“Industry”。b 由此可见,日本在19 世纪末便已经明确建立了“美术”这个概念,并设立专门的场所展览“美术品”。
把日语“美術”(びじゅつ)一词带入中国的应该是往返于中日的使者或留学生。c1886 年,在官方文件《商部奏定京师劝工陈列所章程》中出现“美术品”一词,并注明这是“凡书画、雕刻等品”d,这或许是中国官方文献中早出现该词的记录。之后,梁启超、黄遵宪与汪康年创办的《时务报》中开始较多地出现了“美术”一词。1902 年,王国维在翻译日本人元良勇次郎所著的《伦理学》的附录中写的“伦理学学语中西对照表”列有“fine art,美术”一词。他们在使用“美术”一词时均把“文学、图画、诗歌、雕刻”纳入其中。至此,“美术”这个词汇在中国社会开始传播并逐渐被接受和使用。1913 年,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更是“何为美术”“美术的类别”、“美术之目的与致用”“播布美术之方法”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美术”这个词的基本内涵。鲁迅指出“美术为词,中国所不道,此之所用,译自英之爱忒(art or fine art)”,包括了雕塑、绘画、文章、建筑、音乐。之后,蔡元培在一篇名为《美术的起源》(1920 年)的文章中对“美术”的外延和内涵做了更加细致而具体的划分。他在文章的一开篇就说“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像(雕刻)、图画与工艺美术(也包括装饰品等)。广义的,是于上列各种美术外,又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西洋人著的美术史,用狭义。美学或美术学,用广义。”由此,我们可以获知“美术”一词在初阶段是泛指包括音乐、文学、诗歌等一切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门类,属于德国古典美学著作中对“艺术”的一般定义。在之后的发展中得到了更加明确的细化,逐渐开始专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视觉艺术。
今天,翻开《中国美术大辞典》,关于“美术”的解释是:“美术,亦称造型艺术。欧洲在17 世纪始用这一名词。当时泛指含有美学情味和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产物,如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等,以别于具有实际用途之工艺美术……目前属于美术领域的,有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以及陶瓷、青铜艺术等,在东方还涉及书法和篆刻艺术
等。”a
在清楚了“美术”的定义和所指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美术馆”这一概念的定义和边界。与“美术 ”一词相似,“美术馆”也是一个外来词汇,追溯其在中国使用的历史,早见诸文本大概始于20 世纪初。1903 年,日本举办“第五回内国劝业博览会”,清政府也应邀派代表团参加,国内报纸对此专门报道,并刊载了《日本美术馆观览章程》。b在“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思想影响下,1910 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展示美术部作品的地点设在一栋仿罗马式的两层建筑中,称为“美术馆”。这个“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而接近于展览馆性质,但它让所有来参观的人都感性地认识了“美术馆”这一新生事物。c1913 年鲁迅早提出“立中央美术馆”的设想,之后蔡元培、徐悲鸿等教育家共同倡议,1936 年由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国立美术陈列馆”,它是中国历史上家美术馆。现在的“美术馆”这一称谓就是沿袭了“国立美术陈列馆”的旧称。
美术馆,英文为art museum 或museum of art,即艺术博物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其的定义是“专门负责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美术馆内为常见的展品为视觉艺术作品,但诸如摄影、雕塑、插画、装置艺术、工艺美术等也经常参与展出”a。《 文化部关于美术馆工作暂行条例》(1986)“总则”的第二条给美术馆下的定义是“美术馆是造型艺术的博物馆,是具有收藏美术精品、向群众进行审美教育、组织学术研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等多职能的国家美术事业机构。”随着美术馆事业的发展,这个定义演化到今天就变成:美术馆是具有展览、典藏、研究、公共教育和公共服务职能,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公众开放的艺术博物馆。国际上通常以博物馆的藏品及基本展示内容作为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按照此种分类方法,博物馆基本分为历史类、科学类、综合类、艺术类和其他类型。
美术馆虽然是博物馆的一个分支,但在中文的语境中,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所指并不相同,且在核心定位和社会功能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