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中国文学史

書城自編碼: 3639874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张之纯 著,陈文新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539668840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7.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富人是怎么赚钱的 》

售價:HK$ 74.8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售價:HK$ 107.8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售價:HK$ 96.8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HK$ 65.8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18.8
《故事写作大师班》
+

HK$ 78.3
《苏轼十讲》
+

HK$ 56.7
《蔡骏24堂写作课》
+

HK$ 74.3
《汉书艺文志讲疏(中华现代学术名著8)》
+

HK$ 172.5
《中国古典小说互文性研究》
+

HK$ 122.5
《12堂小说大师课: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
內容簡介:
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民国学者所著中国文学史著作,进行整理出版。 本卷为清末民初学者张之纯所著《中国文学史》,是民国教育部指定师范学校课程教材,共分四编,内容包括文字、诸子、诏敕、疏议、书牍、诗词、小说、戏曲等,较现在的文学史更为宽泛,书中提出文学史 “足以供学人之研究,而亦一般国民应有之知识”的理念颇有创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關於作者:
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明清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编 《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国古代文学》,著有《中国传奇小说史话》等。 曾毅,20世纪初曾赴日留学,归国后任《中华新报》总 编。著有《中国文学史》等,译有《经济学新论》等。
目錄
前言(鲁小俊刘妍)/001
师范学校新教科书《中国文学史》编辑大意/001
中国文学史卷上
绪论/001

第一编 始伏羲讫秦代/004
第一章 伏羲时代文字之权舆/004
第二章 神农时代文学之征验/005
第三章 黄帝时代文学之进化/ 006
第四章 唐虞夏初文学之昌盛/007
第五章 夏启以后文学之式微/009
第六章 子商时代文学之复振/010
第一节 文体之变更/011
第二节 学说之倡始/012
第三节 韵文之进化/012
第四节文辞之激烈/013
第七章 姬周开创时代文学之光昌/014
第一节 学校之制度/014
第二节 六书之名义/014
第三节 文义之训释/015
第四节 文籍之增广/016
第五节 文体之殊异/018
第六节 文运之递嬗/019
第八章 姬周中兴时代文学之继起/020
第一节字体之初变/020
第二节 石鼓之流传/020
第三节 雅诗之变体/021
第四节 学术之绝续/021
第九章 姬周东迁时代文学之保存/023
第一节 周室文学之臣/023
第二节 列邦文学之臣/023
第十章 春秋时代文学之大成/026
第一节 孔子删订之文/026
第二节 孔子赞修及增益之文/027
第三节 诸弟子撰著之文/028
第四节 学校之废兴/029
第五节 音韵之萌芽/030
第十一章 战国时代文学之分派/031
第一节 ―儒家之文学/031
第二节 道家之文学/032
第三节 法家之文学/033
第四节 ―纵横家之文学/033
第五节 ―兵家之文学/034
第六节 余子之文学/035
第七节 辞赋家之文学/035
第十二章 嬴秦时代文学之厄运/036
第一节 石刻韵文之殊体/036
第二节秦世之文学家/036
第三节―字体之再变/036

第二编 始汉代讫隋朝/ 038
第一章 前汉时代文学之转机/ 038
第一节 诏敕文之懿美/ 038
第二节 疏议文之卓绝/ 039
第三节 经学家之师承/ 039
一传《易》姓氏表/ 040
二传《书》姓氏表 / 040
三传《诗》姓氏表 / 041
四传《礼》姓氏表/ 043
五传《春秋》姓氏表 / 043
第四节 史学家之模范 / 044
第五节 纵横文之遗派/ 045
第六节 书牍文之佳品/ 046
第七节 辞赋之蔚起 / 046
第八节 乐府之发轫 / 047
第九节 五言诗.七言诗之造端 / 047
第十节 草书之成立/049
第十一节 诸家传记之宏富 /050
第二章 新莽时代文学之仿古/ 052
第三章 后汉时代文学之嗣兴/ 053
第一节 纬书之配经/053
第二节 断代为史之创始/ 054
第三节 杂史之朋兴 /054
第四节 字解之统宗 /055
第五节 经说之总汇/ 055
第六节 传记之扩张/056
第七节 辞赋之繁演/056
第八节 女子文集之传世/057
第九节 建安七子之著名/057
第四章 三国时代文学之区别/058
第一节 蜀之文学/058
第二节 魏之文学/059
第三节 吴之文学/060
第五章 两晋时代文体之歧异/061
第一节 书籍之散亡/061
第二节 楷书之极轨/062
第三节 文章之关系/062
第四节 经传之伪托/063
第五节 注解之别体/063
第六节 诸家之撰述/064
第六章 南北朝文学之盛衰/065
第一节 骈俪文之成立/ 066
第二节 诗格之变迁/066
第三节 佛学与文学之关系/066
第四节 刘宋之文家/067
第五节 萧齐之文家/067
第六节 萧梁之文家/068
第七节 陈朝之文家/069
第八节 元魏之文家/069
第九节 北齐之文家/070
第十节 北周之文家/070
第七章 隋代文体之统一/072
第一节 书籍之复聚/072
第二节 教育之成才/072

中国文学史卷下
第三编 始唐代讫明朝/077
第一章 唐代文学之三变/077
第一节 祀孔之尊崇/077
第二节 设学之繁盛/078
第三节 藏书之富有/078
第四节 科目之详备/079
第五节 律赋之体格/079
第六节 史才之荟萃/080
第七节 诗格之区别/081
第八节 经训之推广/082
第九节 佛学之倚赖文学/082
第十节 道教之列人科目/083
第二章 五季时代文学之仅存/084
第一节 书籍之保守/084
第二节 韵文之流传/085
第三节 刊刻文集之创始/085
第四节 纂修史笔之卑弱/085
第五节《说文》传本之异同/086
第三章 两宋文学之大纲/087
第一节 道学之传授/087
第二节 濂洛之先声/087
第三节 文体之返古/088
第四节 新修历史之优美/089
第五节 编年历史之异同/089
第六节 经说之三弊/090
第七节 制诰之两体/090
第八节 学说之派别/091
第九节 赋体之区分/091
第十节 诗评之殊异/092
第十一节 词学之崇尚/093
第十二节 四书文之创始/094
第十三节 小说体之变易/094
第十四节 辽金文学之比例/095
一辽金之经说及小学/095
二辽金各体之历史/096
三辽金之诗文遗集/096
第四章 元初时代文学之起源/098
第一节 古文家之蔚兴/ 098
第二节 道学派之繁衍√099
第三节 蒙古之新字/ 100
第四节 史才之差等/100
第五节 诏诰之变体/102
第六节 医学之崇尚/103
第七节 女子之道学/104
第八节 诗派之分注/104
第九节 乐府之后劲/105
第十节 曲调之区分/105
第十一节 经义之矜式/106
第五章 有明时代文学之要领/107
第一节 文体之区别/107
第二节学派之异同/108
一浙中王学派/109
二江右王学派/109
三南中王学派/109
四楚中王学派/ 110
五北方王学派/110
六粤闽王学派/ 110
七王学之变相/ 110
八王学之反对/111
九王学之正传/111
十东林之学派/112
十一篁墩之学说/112
第三节 图籍之收藏/112
第四节 著作之宏富/113
第五节 修史之草率/113
第六节 骈文之复兴/114
第七节 诗派之流别/114
第八节 词家之媲美/ 115
第九节 曲家之继起/115
第十节 制艺之名家/118

第四编 始清初讫清末/119
第一章 清代文学最盛之原因/119
第一节 ―满洲文字之创制/ 119
第二节 汉人文馆之供职/120
第三节 满洲文士之开山/ 120
第四节 正科特科之得人/ 121
第五节 御制文集之宏富/122
第六节 各省书院之设立/123
第七节 储藏文阁之分建/123
第二章 诸儒学派之总纲/125
第一节 夏峰之学派/125
第二节 梨洲之学派/ 125
第三节 二曲之学派/126
第四节 桴亭之学派/126
第五节 杨园之学派/127
第六节 程山之学派/127
第七节 睢州之学派/128
第八节 安溪之学派/128
第九节 平湖之学派/129
第十节 江阴之学派/ 129
第十一节 无锡之学派/130
第十二节 白田之学派/131
第十三节 闽中之学派/131
第十四节 广东之学派/132
第十五节 山左之学派/132
第十六节 山右之学派/133
第十七节 满洲之学派/133
第十八节 两湖之学派/134
第三章 群经精义之发明/ 135
第一节 《易经》之精义/135
第二节 《书经》之精义/135
第三节 《诗经》之精义/136
第四节 三《礼》之精义/136
第五节 三《传》之精义/ 136
第六节 《论》《孟》之精义/137
第七节《孝经》之精义/137
第八节 小学之精义/137
第九节 算学之精义/138
第四章 史臣文笔之详慎/139
第一节 史疑之审订/139
第二节 史阙之增补/139
第三节 史学之大宗/ 140
第五章 散体文学之分派/141
第一节 桐城之文派/141
第二节 阳湖之文派/142
第三节 别裁之文派/142
第六章 骈体文家之正宗/144
第七章 诗学名家之类聚/145
第一节 名家诗之评语/145
第二节 试帖诗之遗闻/148
第八章 词学名家之类聚/149
第九章 曲家之著作/151
第十章 小说之盛行/152
第十一章 制艺之兴废/153
內容試閱
第一编始伏羲讫秦代
第一章伏羲时代文字之权舆

中国上古之世,未有文字,先有图画。伏羲因河图画八卦,本系图画,而乾、坤、坎、离、震、兑、艮、巽,为天、地、水、火、雷、泽、山、风,是即文字矣。因而重之,成六十四卦,易卦繁衍之象,亦即文字渐进之机。如一无文字,安能易结绳为书契,造琴瑟而作歌?夏侯太初《辨乐论》谓:“伏羲氏因时兴利,教民田鱼,时则有网罟之歌。”足为明证。歌辞虽亡,其名尚在,可见韵文之作,于兹发轫。《文心雕龙》谓肇始于黄世“竹弹之谣”(古孝子弹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殆未必然矣。其时语言名物均甚单简,故文字不多,亦足敷用,即作歌辞,亦自在流出,不加雕琢,正所谓“天地之元音”也。

第二章神农时代文学之征验
神农以稼穑教民,专重农事,然其文字传于后世者,亦有可征。一曰《封禅书》,管夷吾所谓“神农封泰山禅”云云是也。一曰《八穗书》,《书苑菁华》所谓“神农氏因八穗而作,用颁时令”是也。一曰《丰年歌》,《辨乐论》所谓“神农教民食谷,时则有丰年之咏”是也。一曰《兵法》,《汉书·艺文志》所载“神农兵法一篇”是也。一曰《本草经》,当时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神农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神而化之,作为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始立。虽经中所载郡县多在汉时,唐于志宁疑为张仲景、华佗等所记。然必神农先有所著录,后人始克依据而绸绎之,非必尽为伪托也。上承太昊之绪,下开轩辕之统,炎帝一代文学,盖已蒸蒸日上矣。

第三章黄帝时代文学之进化
公孙有熊氏以诸侯而为天子,号曰黄帝。立六相、设史官、制陈法、立占天官、作甲子、作盖天、定算数、造律吕,作咸池之乐。典章制度,炳蔚可观,而其进化则在仓颉之造字。颉官左史,生有异禀,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圜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为古文,亦曰古篆。右史沮诵与有力焉,但不若颉名为尤著。虽颉所造字,只有象形、指事二端,尚未备六书之义。然即事求形,因形见事,引而申之,已足究万原、益神智。而陈法、天官、算数、律吕诸学,亦于是乎出。至黄帝及诸臣之著作,略述如下:
1.兵学之文:《黄帝》十六篇(图三卷)、《封胡》五篇、《风后》十三篇(图二卷)、《力牧》十五篇、《鬼容区》三篇(图一卷)(即鬼臾区)。
2.历学之文:《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
3.医学之文:《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九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黄帝岐伯按摩术》十卷、《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
4.杂著之文:《黄帝泰阶六符经》、《黄帝杂子气》三十三篇、《黄帝诸子论阴阳》二十五卷、《风后孤虚》二十卷、《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
以上诸书,备载于《汉书·艺文志》。其中《封胡》《风后》《力牧》《鬼容区》诸篇,班固虽皆目为依托,但必古时曾有其书,后人乃能伪撰。譬如东晋时,梅赜之伪古文《尚书》,正因有孔安国真古文在先,始克假托行世。若本无是书,而凭虚凿空,人且摈斥不暇,刘氏父子又安肯一一序录之哉?准今例昔,由后溯前,封巨、大填皆为黄帝之师。想见曩日君臣好学,孜孜不倦,著书垂训,启迪颛蒙,是以文采表于后世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