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HK$
54.8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
》
售價:HK$
43.8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HK$
358.6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HK$
63.8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HK$
74.8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HK$
75.9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HK$
64.9
|
編輯推薦: |
他曾是晚清宫廷的皇家演员、民国剧坛的旦行大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是桃李满门的梨园宗师;新中国成立后,则是社会主义戏曲教育的领军人物。他是谁呢?他就是戏曲界内外一致尊崇的王瑶卿先生。
|
內容簡介: |
本书次将王瑶卿先生所有文章集结成书,收录了王瑶卿先生《程长庚传记》《论历年旦角成败的原因》《我的戏剧生涯》等数十篇文章。同时收录了程砚秋、梅兰芳等王瑶卿先生的弟子追忆王先生的文稿。书稿配大量珍贵图片,有些图片是次问世。
|
關於作者: |
王瑶卿,男,京剧青衣、教师。在梨园界被尊奉为“通天教主”。原名瑞臻,字稚庭,号菊痴。他9岁从师田宝琳学戏,在三庆班从崇富贵练功。后拜谢双寿为师,同时向张芷荃、杜蝶云学青衣和刀马旦。19岁进福寿班。又向时小福、李紫珊、陈德霖等名家求艺。23岁三进福寿班,同年被选为升平署外学民籍学生,时常进入清宫演出。1906年入同庆班,为谭鑫培所器重。1909年自己组班演出于丹桂园,改变了以往京剧舞台上以老生领衔的局面,形成独树一帜的王派,时人将他同谭鑫培并称为“梨园汤武”。王派代表剧目有:《混元盒》《十三妹》《玉堂春》等。
钮骠,男,京剧丑角、研究工作者。北京人,满族,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硕士研究生导师。
|
目錄:
|
梨园汤武
王瑶卿先生生平简述钮骠
谈“古瑁轩”姚保瑄
说戏与自述
程长庚专记
徐小香专记
《女起解》沿革派别记
论历年旦角成败的原因
说《武家坡》《汾河湾》《秋胡戏妻》三出相似处之分别
先外祖郝君兰田小传
关于“喜音圣母”
戏曲导演问题
做好戏曲教育工作
谈戏曲舞台装置
王瑶卿访问记
我的戏剧生活
题王瑶卿先生说戏留声片
怀念王瑶卿老校长
王瑶卿批《伶史》辑录考略
说玉与绘事
王瑶卿与《古瑁轩说玉》
王瑶卿说玉
王瑶卿画菊
剧作与藏本题跋
王瑶卿先生遗本目录
古瑁轩藏本提要
古瑁轩主人编剧
王瑶卿陈墨香合作剧本提要
|
內容試閱:
|
悼瑶卿先生(代序)
程砚秋
我永远不能忘记,当我初向瑶卿先生执弟子礼的时候,他慈蔼地问我家境、学业……那样的真挚、热情,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他是对我如何的关怀、期望。当时我心里想,应该怎样去奋发努力才能对得起这样一位可敬爱的老师呢?就在这种气氛里,奠定了我们师生之间深厚的情谊。转眼三十几年了,这一初的印象,随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仿佛还就是昨天的事情。
到瑶卿先生家里去上课,时间多半总是在夜晚,古瑁轩里,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瑶卿先生健谈,因此除了学戏之外,还时常可以听到许多历史、掌故、常识……特别是关于戏剧艺术的议论。瑶卿先生对于教授学生的方法,是和一般人不同的。他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很详细地去了解他们的天才、特质,然后根据各人不同的天才、特质,分别给以不同的培养和启发。他不喜欢刻板地去教人,尤其反对学生食古不化地来模仿。他很爱好字画,曾经拿画家做比喻说:“天下就不可能有两个倪云林和王石谷,假使有了两个,那么倪云林、王石谷也就不值钱了。”他在教戏的时候,常对学生这样地谆谆告诫,闲谈的时候,也不断把这种意义反复阐明。“循循善诱”,这句古话他真可以担当而无愧。以我个人来说,就曾受到了很深的教育和启示。
瑶卿先生之所以能够这样,并不是偶然的。在他以前,京剧的旦角分有很多的门类,演员各抱一门,很少通融。相传胡喜禄先生正旦之外还可以兼演花旦或武旦,余紫云先生能够演完《祭塔》再带一出《秦淮河》,陈德霖先生唱《进宫》《教子》以外又会唱《打花鼓》,这些情形,在而今说起来,又算什么稀奇呢?可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就非常突出惊人了。那时旦角因为所分门类太多,于是各门类的范围就都非常狭窄。正旦讲究的是端庄郑重,大家就不得不抱定这四个字去追求,因此正旦所表现的人物,就成为呆呆板板、缺乏生气的了。表演是这样,歌唱也是这样。当年正旦的唱法,一味地趋向高亢平直,美其名曰“黄钟大吕”,其实所表现的乃是呆板生硬。正旦之外,其他的各门类,也都是各抱一角,各走,好在当时所表演的,大多是些单折戏,只表演一个人物的一小片段,因此,缺点也还不太显露。当时的前辈演员们,也曾有不少人想去打破这种局限,但由于客观条件还不够充足,各人的努力也不够大,因而出现的成绩也就不多。到瑶卿先生出世以后,情形就大不同了。显著的是,梆子、秦腔再度在北京繁盛起来,使京剧在比较之下一步一步落后了,于是很多班社,为了营业上的竞争,都去想法子排整本的戏来做号召。在一个整本戏里,一个比较重要的剧中人,简单地,只表现片段生活和局部性格的手法就不能符合要求了。瑶卿先生很敏锐地看清了这个问题,不怕实际上的阻碍和困难,不顾反对者的攻击和诋毁,毅然地把旦角的门类界限打破,融会贯通,使角色的范围宽广起来,使角色随着剧情的需要去发展。更就这一基础,进一步去发挥、去创造,无论在做功、唱腔、服装、化装……各方面,都互相配合着进行了很多的改革。这样一来,不仅他个人得到了成功,同时也开启了京剧晚近四五十年以旦角为中心的发展和兴盛。因为瑶卿先生自己是从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他有着亲历斗争的丰富经验,所以他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必须有发展、有创造,方能获得斗争的果实,所以他也总是用这样的结论来启迪后学、指导后学。
后来我在华乐戏院组班演戏的时期,很幸运的是瑶卿先生也参加到剧团里来与我合作。他指导我排演了《梅玉配》《雁门关》《棋盘山》《乾坤福寿镜》等许多的旧戏,又帮助我编演了《梨花计》《碧玉簪》《风流棒》《红拂传》等许多的新戏。这些戏多半都是他来执行导演,有时他也在剧中担任角色,因此又得到很好的机会,一方面学习他的导演手法,一方面研究他的表演技巧,这是我获得多进益的时期。
瑶卿先生无论表演或导演,都是善于利用画龙点睛的手法,他能于抓住一件事或一个人物典型突出的地方,加以很简单地烘托、渲染,就会收到很鲜明、很生动的效果。他曾叙说他少年时代搭班唱戏,常常受到管事人的排挤,故意不派他唱正戏,只给他一些二三路角色,例如《五花洞》的假金莲,《探母》的孟金榜等。他发愤地偏要在这种角色上显露身手,所以才磨炼出这样一种手法来。他所演的戏使我印象深的是八本《雁门关》。在这戏里他扮演萧后,当投降后宋兵进城的时候,萧后坐在城门外边迎接杨家将的队伍。佘太君的马到了,萧后心里非常凌乱,本是对头而现在都得论亲戚,本是仇人而现在却要去欢迎,但在这时候既不能增加话白,又不能增加动作。怎样表现呢?瑶卿先生很巧妙地使用了一种从鼻孔发出的笑声,表达了萧后在心里是悲愤和愧恨,在表面上还不得不勉强镇静欢笑的复杂心情,真可谓是一针见血了。
中国戏剧,特别是京剧,它的表演方法是以程式化的动作为基础的,但对于演员的要求,必须能掌握程式而不为程式所限制,必须要能从生活体验中去刻画剧中人物,分析剧中人的心理思想,发现剧中人的独特之点,以及在剧情进行中的变化反应,从这里出发去运用程式,以鲜明、现实的表现手法创造典型。瑶卿先生在表演和导演上之所以能够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正是因为他学习接受了中国戏剧表演技术这样的优良传统,并且又加以发扬光大的缘故。
瑶卿先生中年以后,谢绝了舞台生活,专心致力于培植后进。我则因为时常到外地演出,相聚的时候比较少了。可是凡在京期间,总还是抽工夫去请教。每次我出外之前,到马神庙去辞行,瑶卿先生总要留我长谈到深夜,有时竟不知不觉地一直到了天明。
去年(1953)我在东北演出的期间,骤然听到先生病重的消息,一直还希望这消息可能是误传。回京之后,赶往病房探视,先生已然不能言语,握手黯然,心如刀割。闻听大夫说或者可以好转,不禁时时为先生的健康而默祷。本月初(6月)我到天津去演出,意料之外地,在车站上突然得到了噩耗,先生竟在大家盼望好转中而逝去!
先生虽然逝世了,但先生毕生的事业和辉煌的成绩是永远存留在人间的。我们极应该来做一番系统的整理和记述,一则以纪念先生,一则以垂示后学。凡属先生生前的友好,以及受业的门人,都希望前来参加这项工作,把各人所记忆所保存的材料,汇集起来,至少为先生编成一部专集,一部传记,想大家都是义不容辞的。此外,我们应该继承他培植第二代的精神,把今后的戏剧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起来。我们还应该学习他不避艰苦改进戏剧的精神,更进一步地建设我们新的戏剧艺术事业。
原载《光明日报》1954年6月3日,见《程砚秋戏剧文集》第344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