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定言命令式:康德道德哲学研究(政治哲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129.8
《
棕榈油的全球史 : 从奴隶船到购物篮
》
售價:HK$
96.8
《
简帛时代与早期中国思想世界(上下册)(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308.0
《
进化主义在中国的兴起(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209.0
《
不废风雅 生活的意趣(汪曾祺风雅意趣妙文)
》
售價:HK$
61.6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新版)
》
售價:HK$
107.8
《
奶奶的半个心愿 “课本里的作家”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全新散文集
》
售價:HK$
41.8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HK$
97.9
|
編輯推薦: |
1、中国历史是一部有声的历史,自鸿蒙肇判起,音乐便密切交织在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音乐以或雅或俗的不同姿态为不同时代、不同群体代言,参与并见证了一次又一次日月往来、星燧贸迁。让我们跟随作者重回历史,在音乐发展史中沉浸醲郁,含英咀华。
2、用通俗的语言讲述晦涩的音乐理论,穿插音乐史上一个个小故事,书中专业性与通俗性兼具,严肃性与趣味性并存。这本书不仅写给专门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学者,更是为大众入门中国古典音乐提供了一条终南捷径。
|
內容簡介: |
《遇见中国音乐艺术》是“遇见艺术”系列中的一册。中国音乐可以追溯至黄帝时代,并曾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音乐历史的背后,也是中国文化、政治、社会不断发展和变迁的脉络。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时期音乐的风格特质、代表乐种、审美倾向进行了具体的梳理,涉及从上古时期直到明清的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历程,并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音乐实践背后所蕴含的源远流长的文脉进行探微,以乐释文。
|
關於作者: |
赵文怡,上海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史与音乐美学。同时,擅长演奏古琴,善于将传统的琴乐与多种表演方式融合,如古琴与电子音乐、古琴与交响、古琴与爵士等。
|
目錄:
|
第一章 远古夏商周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神话与音乐:与神共舞,乐感天人
第二节 乐器的诞生: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第三节 民歌的萌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礼乐文化的活态运作:移风易俗,安上治民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实践:五声八音,律吕阴阳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理论:百家争鸣,万壑争流
第三章 两汉魏晋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汉魏时期的宫廷音乐与音乐家:胡汉交融,更造新声
第二节 两汉魏晋时期的歌舞百戏:载歌载舞,鱼龙曼延
第三节 汉魏时期的乐论思想:乐有格度,声无哀乐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隋唐宫廷音乐:教坊梨园,盛世强音
第二节 隋唐歌舞戏与民间歌曲:且步且歌,声情并茂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宫廷音乐的衰弱与戏曲艺术的诞生:唱念做打,以戏为鉴
第二节 勾栏瓦肆与民间音乐:来时瓦合,去时瓦解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民歌与曲艺:通俗传远,关风动人
第二节 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花雅争鸣,群英荟萃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夫乐以开山川之风也,以耀德于广远也。”
通常在辞书中“音乐”被定义为一种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随着时间流逝而展开的艺术门类。然而当我们进入中国音乐论域时,“音乐”的定义便开始丰富起来,“音乐”的面貌也变得十分立体多元。从上古时期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当代中国音乐的古今交融、百花齐放,“音乐”从来就不仅仅只有一种定义、一重身份,甚至“声”“音”“乐”三者的内涵与外延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庙堂雅乐还是民间俗乐,歌舞大乐还是自度唱情,伴随着华夏文明发展的脚步,中国音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时代文化使命,言说着不同的时代审美旨归。
虽然在中国音乐论域中,“音乐”以及相应的界定是如此丰富多元,其承担的作用是如此关键,但由于乐谱传承的缺失以及其他诸多原因,中国音乐历史研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内容面临着“无声历史”的研究窘境。古老的诗篇是用何种曲调吟唱的?古老的乐谱是用何种方式读解演奏的?许多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古代音乐一同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然而我们当真对此束手无策吗?其实不然。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在文明发端之际,音乐便在人们的生活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许多时候,音乐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娱乐与感官快适,更是切实作用于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生活的根本诉求。人们在原始神秘的“巫乐”中扶乩问卜、请神降神;在典雅端正的“礼乐”中尊尊亲亲、移风易俗;在恢宏盛大的“宴乐”中宴请四方、万国来朝;在清雅幽微的“文人音乐”中直抒胸臆、自由任诞;在千丛万簇的“梨园百戏”中针砭时弊、有补于世……在中国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音乐可以是沟通天人的媒介、可以是移风易俗的方法、可以是文化繁荣的象征、可以是借乐抒情的宣泄、可以是艺术自治的手段,当然也
可以是音乐本身。
与音乐作用于历史的方方面面同时发生的是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对音乐概念的界定,对音乐表演重心、音乐审美理念转变与嬗递的持续影响。因而,当研究中国音乐尤其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发生的重大音乐事件、产生的重要音乐作品以及生成的重要乐论思想时,对中国音乐多元身份、多义界定及其背后原因的梳理与总结,便成了今人全面解读中国音乐历史、补全完善“无声历史”的有效途径。《遇见中国音乐艺术》这本书便是基于这一理念写作的。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毛,谓之乐。”面对不同的参与群体,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音乐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东方诗性根因下思性与诗性如“蜜中之花”“水中之盐”一般的结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