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

書城自編碼: 3630848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語言文字
作者: 本杰明·伯根 著 宋睿华 王尔山 译 湛庐文化 出品
國際書號(ISBN): 9787557691561
出版社: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2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唐朝三百年
《 唐朝三百年 》

售價:HK$ 107.8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反操纵心理学:夺回人生主导权 拒绝被操纵 》

售價:HK$ 54.8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
《 同工异曲:跨文化阅读的启示(修订版) 》

售價:HK$ 43.8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HK$ 358.6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HK$ 63.8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HK$ 74.8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HK$ 63.8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HK$ 75.9

 

編輯推薦:
“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亲传弟子、国际认知语言学权威本杰明·伯根教授全新力作
作者本杰明·伯根是国际认知语言学权威、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知科学教授、语言与认知实验室主任,师从于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今年来,伯根教授已在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上做过几十次特邀演讲。
全面汇集了论证具身模拟理论的一系列精巧的实验,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意义本源的大门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汇集了具身模拟理论研究领域的大量精巧的实验,比如与派基效应、心理旋转、“会飞的猪”等相关的心理学、脑科学实验,以及与人们如何理解句子、如何应用语法等相关的语言学实验,伯根教授通过这些实验为我们准备了一堂生动、迷人甚至可以说很好玩的入门课程,将关于人类心智真正运作方式的心理学实验和大脑研究项目娓娓道来,总结了具身模拟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意义本源的大门。无论是对于在人工智能、语言学、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工作的人们而言,还是对于大众读者来说,都能从中收获很多启发和帮助。
內容簡介:
我们如何理解语言?我们又如何创造意义?我们的所看所想如何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如果说我们一直在创建意义,那么什么才是意义之源?这些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核心问题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想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本杰明·伯根教授是国际认知语言学权威、具身模拟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师从于“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他在书中运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相互关联的实验,提纲挈领地描述了一种新兴的语言认知理论——具身模拟理论,指出我们人性的本质、我们思考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的身体与大脑合作的结果。不仅证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是意义,而且展示了这意义背后的机理。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行文立论严谨,讲解清晰,描述生动,特别是关于北极熊、会飞的猪、黄色卡车司机帽等实验案例的分析令人印象深刻。本书的问世不仅进一步了推动语言学和认知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对语言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關於作者:
本杰明·伯根
国际认知语言权威,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知科学教授,语言与认知实验室主任,师从于“认知语言学之父”乔治·莱考夫,在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上做过几十次特邀演讲。文章常见于《连线》《科学美国人》《时代》《洛杉矶时报》《卫报》《赫芬顿邮报》等杰出的报刊杂志。
目錄
推荐序一 所有思考都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连

乔治·莱考夫
世界知名语言学家和认知科学家,“认知语言学之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特聘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

推荐序二 具身模拟,自然语言实现飞跃的关键
李航
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

译者序 期待具身模拟假说带来自然语言理解的飞跃

01北极熊的鼻子
具身模拟,正在让我们持续制造意义
持续制造意义,我们正无意识地徜徉于字词的海洋
思想语言:传统的意义理论
具身模拟:关于意义的新科学
说到“会飞的猪”,你会想到什么
意义始终与我们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

02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
默想,以无意识模拟想象
派基效应,心理意象可能干扰或加强我们的实际感知
心理旋转,视觉与想象重合度的角度差异
激发声音,激发我们的听觉想象
想象触手可及
记忆,重新经历你曾见过的情景和你做过的动作
具身模拟,无意识、无目的而且无处不在的东西
模拟小测试:大猩猩有鼻子吗
反思默想练习,本质上是一套感知反馈机制

03别想那只大象
心智之眼,视觉与理解密不可分
引人注目的抽象思维
“是什么”与“在哪里”,理解可见事物的“语言”
不得不想的“大象”
屋里那只大象
宛若身临其境

04超越
多模态视角,超越沉浸式体验者视角
镜像神经元,猴子的“做”与“见”
兼容与否,运动模拟的取舍
格拉斯帕龙和其他神奇玩具
协调身体其他部位的一致,快速思考的秘密

05不止字词那么简单
语法,让我们不假思索地将信息整合到一起
句子如植物
再论句子如植物:持有物转交,语法是意义的支撑
语法如何调节我们的模拟视角
语法决定了模拟焦点的终结果
语法告诉我们的事

06时光飞逝如箭,果蝇喜欢香蕉?
小结模拟,还原符合事实的正确意义
跟语言打交道不可能永远如此简单
递进模拟,而非轻易开始模拟
一字之差,便可以迅速锁定动机
小结模拟,终对细节进行模拟
与事实不符的模拟先启动,与事实相符的模拟随后启动
奔跑的意义

07冰球选手知道什么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认知意义源头
经历是我们创建意义的关键前提
有人更喜欢“看”,有人更喜欢“读”
当我们各有一套认知风格时,沟通更易卡壳

08失落于翻译
语言文化,要认识一种语言就要用这种语言表
这是“蹲”的意思
猫的皮肤,狗的卷毛
语言是一种文化因素
为说话“切割”世界,为说话“恰当地”思考
用一门语言思考

09不断敲进你的脑袋
隐喻模拟,为意义赋予意义
理解,以隐喻的方式
隐喻说法越深入人心,就越少激活运动系统
想要理解隐喻模拟,必须搭建具身模拟
抽象地说话
脱离语言的隐喻?
语言在变化
很多打开的窗

10当我们把猪的翅膀捆起来时
植入干扰,具身模拟究竟是否有效
对具身模拟进行干扰
物理干扰
具身模拟是功能性的,但它是必要的还是充分的?
具身模拟的六大功能

11创造像我们一样聪明的机器
自然语言,不做模拟也可以继续制造意义
从形式年代到意义年代
理解意义,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遗传学禀赋
数学与语言的一致性
沟通是为了什么

后记 为什么你做不到边从100倒数到1,边记住一个新电话号码
致谢
注释
內容試閱
所有思考都与我们的身体紧密相连
一场革命正在进行,它关乎我们对“何以为人”这一问题的理解。其核心议题不是别的,正是人类心智的本质。
千百年来,身处西方的人们一直把自己看作理性的物种,认为心智能力凌驾于身体的物质属性之上。按照这一传统观念,人的心智不仅抽象、符合逻辑,而且具有不带感情的理智,还可以被有意识地调用,重要的是它有能力直接适应和代表这个世界。语言在这一关于“何以为人”的传统观念中占有一席特殊位置,被视为天赋特权,作为一套逻辑符号系统内置于人的心智中,流畅地表达外部世界定义的抽象概念。
我就是在以这种方式看待心智、语言和世界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这场关于人类如何理解自身的革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我也躬逢其盛。一些哲学家早就对这种关于心智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异议,比如梅洛-庞蒂(Merleau-Ponty)和约翰·杜威(John Dewey)。他们认为,人的身体与心智是息息相关的,这与传统的观念差别甚大。我们的大脑进化到足以让我们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中运转,恰是在与这个物理的、社会性的、知识 的世界进行的种种互动中,概念和语言有了意义。基于这一洞见,“具身革命”(Embodiment Revolution)开始了。
这场革命始于由善于分析的认知语言学家所进行的实验性研究,他们发现了适用于海量数据的普遍原则。20世纪80年代,一些计算机科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开始重视心智的体验问题。接着,到了90年代中期,神经计算模型研究者和实验心理学家陆续投身于对“具身认知”
(embodied cognition)的研究,又以实验心理学家更为突出,其中包括许多出色的实验者,比如雷·吉布斯(Ray Gibbs,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拉里·巴萨卢(Larry Barsalou,格拉斯哥大学)、罗尔夫·扎瓦恩(Rolf Zwaan)、亚瑟·格伦伯格(Arthur Glenberg,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史蒂芬·科斯林(Stephen Kosslyn,密涅瓦大学、哈佛大学)、玛莎·法拉(Martha Farah,宾夕法尼亚大学)、莱拉·博罗迪茨基(Lera Boroditsky,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提尼·马特洛克(Teenie Matlock,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丹尼尔·卡萨桑托(Daniel Casasanto,康奈尔大学)、弗里德曼·保维穆勒(Friedemann Pulvermü;ller,柏林自由大学)、约翰·巴尔(John Bargh,耶鲁大学)、诺伯特·施瓦茨(Norbert Schwarz,南加州大学)以及本书作者本杰明·伯根(加州大学圣迭戈分 校)。他们通过实验,确凿无疑地证实了具身认知的存在:在大脑内部,思维是由负责视觉、行动和情感的同一套神经结构完成的,如果我们想要赋予语言意义,就要借助“感觉—运动”(sensory-motor)系统和情感系统,这些系统负责定义目标和想象、识别,以及付诸行动。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智与身体密不可分。
具身革命业已证明,我们人性的本质、我们思考以及使用语言的能力根本就是我们的身体与大脑合作的成果。人类心智的运作方式,从思想的本质到我们理解语言含义的方式,都与身体紧密相连,与我们在这个世界的觉察、感受与行动有关。我们不是冷血的思考机器,生理学为哲学提供了概念基础。
我们已有的或可能会有的每一个想法、我们设定的每一个目标、我们做的每一个决定或判断、我们用于交流的每一个观点,都要用到一套体验系统,而我们也会用这套系统来感知、行动与感受。无论是道德体系或政治意识形态,还是数学或科学理论,其中都没有任何一点是抽象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对于语言来说,也同样如此。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是本概述了这些精巧的实验证据的书,这些证据不仅数量令人惊叹,而且确切地证明了身体会赋予概念特征,这些概念又被我们称为“心智”的东西所用。这些实验不仅证实了之前的理论和描述,还揭示了具身认知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我们以自己的思考方式为基础来采取行动,具身认知则会改变我们的认知与行为方式。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有必要重新思考,从根本上说成为人类意味着什么。
《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是对关于意义的新科学的一次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综述。伯根准备了一堂生动、迷人甚至可以说很好玩的入门课程,将关于人类心智真正运作方式的心理学实验和大脑研究项目娓娓道来。
本书不仅会证明人类赖以生存的是意义,而且会展示这意义背后的机理。

具身模拟:关于意义的新科学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一下思想语言假说这一理论,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关键的一个漏洞是:它其实并没有解决关于意义的定义理论的固有问题,只不过把这问题的出现时间推迟了一步。跟前面提到的“用来定义一个英语单词的英语定义怎样才能有意义”这个问题一样,摆在思想语言假说面前的一大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知道思想语言中的单词各有什么意义?这些单词是用什么语言定义的?怎么通过在思想语言中激活一个句子来创造意义,我们又是怎么理解思想语言的呢?
研究上述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借助思想实验“中文房间”(Chinese Room argument)的一个版本。6 假设你坐在一个密闭的房间,房间有两道门缝,偶尔会有人从其中一道门缝塞进来一张卡片,上面写的是中文,同时假设你对中文一窍不通,而你的任务就是从一本书里查找这些汉字。在这本书上,在你要查的每个汉字旁边,都有另外一些汉字,然后,你要在另一张卡片上写下这些字,并从另一道门缝传出去。因为你并不懂中文,所以你对这张卡片上写了什么其实也是一无所知,但房间外面的人是懂中文的,当他们看到卡片上的内容之后,就会认定房间里一定有一个精通中文的人,因为卡片上出现了用中文组织的句子,并且这些句子精确地回应了他们之前塞进房间的那个字条上的内容。当然了,这必须先满足一个前提:你用于寻找答案的这本书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那么问题来了:这就可以证明你懂中文么?我猜你也会认同:这其实并不能证明你懂中文。对于为解释意义如何运作而存在的思想语言,我们同样可以用上这一推理:在这个例子里,汉字就好比思想语言的单词,仅仅是正确地识别并组织排列了某种语言的字符并不足以制造意义,哪怕这些字符确实指代存在于真实世界的事物,自然也就无法证明你是否理解某一事物。
这是思想语言假说的一个大问题。然而,如果你想得更深入一些,就会发现这一假说存在更多漏洞。举个例子:思想语言是从哪里来的?如果这属于后天习得的某种东西,那我们就不可能通过我们的母语来学习它,因为这会导致我们陷入另一个相悖的循环:如果我们需要用思想语言来理解英语,那我们怎么可能又以英语为基础学习思想语言?但是,假如思想语言不能通过某种语言习得,这就意味着,如果真有思想语言这种东西,它应该在我们开始学习语言之前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了。换句话说,为了学会单词“北极熊”,我们必须已经掌握了思想语言中用于表示“北极熊”的字符。这同时意味着,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人们,也都要先具有同样的基础概念:“一头北极熊(思想语言字符)就是一头北极熊(英语单词)就是一头北极熊(其他语言字符)”。这样一些说法当然非常值得质疑。
即使是思想语言假说的优势——思想语言字符的简洁性,也是付出巨大代价才获得的。思想语言字符能够承载丰富多彩的意义,这种观点听上去很强大,也很有吸引力,因为那些字符足够精简。字符就是指针,能够确切描述它们所指代的世间万物。比如,要理解英语单词polar bear,就要用到思想语言中的相应字符“9us&”,它指代存在于真实世界的北极熊;要理解英语单词 dog(狗),就要用到另一个思想语言字符,随便假设一下,比如THX1138。但这些字符若要做到如此简洁,的方式就是舍弃绝大部分细节。以北极熊为例,你可能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它的细节,比如它们的颜色、行动方式,以及你有多么害怕与它们狭路相逢,还有它们在冬日假期可能喜欢喝点什么“饮料”,等等。这可是相当大的信息量,然而我们这里说的北极熊,尚且属于你不那么了解的事物。设想一下,对于你更加熟悉的事物,比如狗,你了解的信息量就更庞大了。你可能知道它们长什么样,考虑到狗的丰富品种和不同的年龄这两大变量;你还可能知道它们的气味大概是怎样的,这当然也充满丰富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狗身体的湿度以及近有没有在气味强烈的鱼堆里打滚等;你还知道它们是如何从狼进化而来的、可以被训练来拉雪橇、喜欢别人抚摸它们尾巴上面的部位。但在思想语言里,分别用于指定“北极熊”和“狗”所属类别的词应该是一样的简单,舍弃了上述所有这些具体且丰富多彩的细节知识。思想语言中用于表示“狗”的字符,可不是我们常见的或是希望在自己生日那天收到的某个特定品种小狗的集合。相反,它只是一个符号,指代世上某个种类的事物——狗,仅此而已。这就说到思想语言假说的关键了:思想语言的字符说到底就是一些符号而已,意义非常简洁、符合逻辑、富有效率。结果就是:这套意义理论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用来安放细节。
显然,从思想语言字符的角度来思考意义存在某种局限性。但直到不久前,思想语言假说依然是我们可以拥有的选择,虽然这一理论并不完美,但我们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实验性证据来揭露意义的真相。
随着时间的流逝,至少有一些人渐渐意识到:皇帝哪怕不是完全一丝不挂,也已经在不经意间露出了几个敏感部位。A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有认知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开始琢磨,意义是不是全然不同于思想语言的另外一种东西。他们认为,意义可能与我们通过自己的身体获得的真实生活经历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不是像抽象符号那么简单。一场名为“具身化”(embodiment)的自我意识运动逐渐形成,它代表的是这样一种观点:意义不是从我们的亲身经历中提炼出来的,而是始终与我们的亲身经历密切相关。对人类来说,“狗”这个词可能具有深入而丰富的意义,这与人们亲身跟狗打交道的方式有关,包括它们看上去、闻起来和摸上去是什么样的,但北极熊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很多人可能没有类似的与北极熊直接接触的经历。假如意义的基础是我们每个人在特定情况下有过的各种亲身经历,那么意义就可能是相当个性化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都会有不同的意义。进入20世纪末期,随着“具身化”发展成为一门真正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它在语言学、哲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中相继找到了立足点: 在语言学领域,主要表现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等学者的研究;在哲学领域,主要表现在俄勒冈大学的哲学家马克·约翰逊等学者的研究;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主要始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埃莉诺·罗什(Eleanor Rosch)的早期研究。
具身化这种观点很有吸引力,但与此同时,它也缺失了一些东西,主要是缺少一个机制。思想语言尽管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却是一个具体的主张,一类可能的关于意义的运行机制,相比之下具身化则更像是一个想法、一个原理。总体来说,它可能是正确的,但也很难说,因为它并不必然转化为某种具体的主张,也无法阐明意义在人的头脑中是如何实时发生的。因此,它就被闲置了,也没能取代思想语言假说,成为新一代关于意义的认知科学的主流理论。
接着,有人灵机一动,提出了一套新的关于意义的理论。
是谁个提出这一理论的,已无从考证。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少有三个研究团队聚焦在这同一套理论。个是认知心理学家拉里·巴萨卢与他在美国佐治亚州埃默里大学的学生们;第二个是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一个神经科学家团队;第三个是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一个认知科学家团队,当时我作为研究生在这一研究所工作。很显然我们都意识到了什么,并产生了一个新想法,这就是具身模拟假说,该假说的提出将使“具身化”这一概念变得扎实且牢靠,足以跟思想语言假说相抗衡。简单说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具身模拟假说:

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就是通过在我们的脑海中进行模拟,感受这些语言所描述的事物若换成我们自己亲身去体验会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对这一假说稍做展开:在脑海中模拟某一事物,这指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一直在模拟:在你想象父母的面容,或是将脑海里的心智之眼聚焦在刚刚打坏的一局牌上时,你做的就是模拟。当你在想象声音而其实你的耳边万籁俱寂时,你做的也是模拟,不管你想的是一首经典歌曲的低音线,还是轮胎在急刹车时发出的刺耳的声音。你还能模拟出草莓如果浇上绵密泡沫的奶油会是什么味道,还有新鲜的薰衣草会有怎样的香气。
除此之外,你还能模拟动作。设想你在打开自家前门的时候向哪一边转动门把手,你应该能够栩栩如生地模拟出自己的手长什么样子,但你肯定不会止步于此。你有办法虚拟地感觉到用合适的方式转动自己的手会是怎样的感觉:先要用足够的力道抓住门把手,以形成必要的摩擦,然后,从腕部用力转动你的手,可能是顺时针方向,也可能是逆时针方向,接着门把手开始跟随你的手转动起来。如果你是滑雪爱好者,你不仅可以想象出从高处俯瞰一条雪道的样子,还能想象自己怎样来回变换重心的位置,从而完成一个接一个的画龙滑行。
关键是,在以上所有这些例子里,你一直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模拟,这叫“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有关模拟的想法比这还要深入许多,就像一座冰山,通过有意识地回想,就像你在前文所做那样,你可以看见这冰山的一角,那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想象,但还有许多类似的大脑进程是在你看不见、也觉察不了的情况下,在你清醒或熟睡的时候悄悄进行的。模拟是创造感知与动作的“心智体验”(mental experience),而这些感知和动作实际上并未发生。也就是说,当你进行模拟时,你好像看见了,而其实你的眼前并没有那个画面,或者说你好像做了一个动作,而其实自己是一动不动的。只要我们清醒地知道这些模拟在发生,那么,从质感上讲,我们对于这些模拟的体验就跟真的感知一样,我们模拟颜色时就像真的看见一样,我们模拟动作时也好像我们真的做了一样。具身模拟假说认为:具身模拟动用的大脑部位,就是我们大脑专门用于跟世界直接打交道的相同部位。当我们模拟观察,我们用的就是大脑中用来观察事物的部位;当我们模拟做动作,大脑中用来指挥肌肉运动的部位也跟着活跃起来。这就是说,模拟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的脑海中创造出先前经历的回响,将大脑在先前感知和运动经历的活跃模式,以强度有所减弱的共鸣形式再现出来。我们用自己的大脑模拟感知与动作,但真正的感知与动作并没有发生。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