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碳规划设计研究——深圳地铁6号线工程创新与实践
》
售價:HK$
221.8
《
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 少年游学 人一生一定要看的博物馆
》
售價:HK$
38.1
《
世界四大博物馆4册套装 卢浮宫大英大都会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青少年游学艺术参观科普书
》
售價:HK$
152.3
《
艺术家之路 塑造插画风格
》
售價:HK$
166.8
《
古乐钩沉(中国音乐学院60周年校庆中青年学者文集)
》
售價:HK$
132.2
《
我和抑郁症的3000天
》
售價:HK$
66.1
《
与骸骨交谈:我希望每一个真相都被发现
》
售價:HK$
76.2
|
編輯推薦: |
开拓了凤凰社《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之外的近人日记领域。
|
內容簡介: |
《默园日记》原稿本30册,5800余页,洋洋200万言,是近代金融家、文史家张重威先生所记其1954年1月1日年至1966年8月23日家居养疴的生活,笔调恬淡简洁,记述其日常读书交友、栽花植树、灌园洒扫,其乐融融的宁静闲适生活,偏重于古籍校勘、学术掌故、课子读书、书画收藏鉴别等,涉及经史百家甚多,尤其用力于《清实录》、诸家《水经注》校雠成果,所得散见于日记中,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反映了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的境界、风骨和精神追求。
|
關於作者: |
张重威(1901-1975),字重威,号潜园、默园,江苏扬州人。少入私塾,曾求教于刘师培。20岁入中南银行实习,后成著名金融家。喜与文史名家交流,鉴别收藏古籍书画,卓然成一大家。晚年因病去世。
|
目錄:
|
總目録
册
序 一
張重威傳略 五
一九五四年
一月 二—二十九
二月 三〇—五六
三月 五七—九三
四月 九四—一二九
五月 一三〇—一六九
六月 一六九—一九七
七月 二〇〇—二三〇
八月 二三一—二七八
九月 二七九—三一一
十月 三一二—三四九
十一月 三五〇—三九三
十二月 三九六—四四九
一九五五年
一月 四五〇—五一四
二月 五一五—五七八
第二册
三月 五八〇—六四八
四月 六四九—七三六
五月 七三七—八二〇
六月 八二一—八八九
七月 八九〇—九七一
八月 九七四—一〇三六
九月 一〇三七—一一一二
十月 一一一三—一一三七
十一月 一一三八—一一四六
十二月 一一四七—一一六五
第三册
一九五六年
一月 一一六八—一二一七
二月 一二一八—一二五三
三月 一二五四—一三三九
四月 一三四〇—一四四一
五月 一四四二—一五五九
六月 一五六二—一六五六
七月 一六五七—一七五八
第四册
八月 一七六〇—一八二九
九月 一八三〇—一九二八
十月 一九二九—二〇一九
十一月 二〇一九—二〇九五
十二月 二〇九六—二一五五
一九五七年
一月 二一五八—二二一八
二月 二二一九—二二五一
三月 二二五二—二三五三
第五册
四月 二三五六—二四二八
五月 二四二八—二四八六
六月 二四八七—二五五三
七月 二五五六—二五九一
八月 二五九二—二六三〇
九月 二六三一—二六七六
十月 二六七六—二七一九
十一月 二七二〇—二七五五
十二月 二七五八—二七九九
一九五八年
一月 二八〇〇—二八四八
二月 二八四九—二八八〇
三月 二八八一—二九一二
四月 二九一三—二九四七
第六册
五月 二九五〇—三〇〇四
六月 三〇〇五—三〇六二
七月 三〇六三—三一〇一
八月 三一〇一—三一三五
九月 三一三八—三一七〇
十月 三一七一—三二〇七
十一月 三二〇八—三二五九
十二月 三二六〇—三三〇四
一九五九年
一月 三三〇五—三三三四
二月 三三三八—三三七四
三月 三三七五—三四〇八
四月 三四〇九—三四四九
五月 三四五〇—三四九六
六月 三四九七—三四九七
第七册
七月 三五〇〇—三五三四
八月 三五三五—三五七八
九月 三五七九—三六二四
十月 三六二五—三六七五
十一月 三六七六—三七〇九
十二月 三七一二—三七五二
一九六〇年
一月 三七五三—三七八八
二月 三七八八—三八一八
三月 三八一九—三八五九
四月 三八六〇—三九〇八
五月 三九一二—三九五九
六月 三九六〇—四〇〇三
七月 四〇〇四—四〇四七
八月 四〇四八—四〇八四
九月 四〇八五—四一一一
第八册
十月 四一一四—四一四八
十一月 四一四八—四一八九
十二月 四一九〇—四二二〇
一九六一年
一月 四二二一—四二六六
二月 四二六七—四三〇〇
三月 四三〇四—四三四二
四月 四三四三—四三七六
五月 四三七七—四四〇九
六月 四四一〇—四四五三
七月 四四五四—四五〇三
八月 四五〇六—四五五〇
九月 四五五一—四五八七
十月 四五八八—四六一一
十一月 四六一一—四六四九
十二月 四六四九—四六九六
第九册
一九六二年
一月 四六九六—四七三一
二月 四七三二—四七六四
三月 四七六五—四八〇〇
四月 四八〇一—四八三九
五月 四八四〇—四八六七
六月 四八七〇—四九〇一
七月 四九〇二—四九三三
八月 四九三四—四九七三
九月 四九七四—五〇〇七
十月 五〇〇八—五〇三五
十一月 五〇三六—五〇六一
十二月 五〇六四—五〇九七
一九六三年
一月 五〇九八—五一二七
二月 五一二八—五一五五
三月 五一五六—五一八三
四月 五一八四—五二一〇
五月 五二一〇—五二三九
六月 五二四〇—五二六三
第十册
一九六三年
七月 五二六六—五二九三
八月 五二九四—五三三六
九月 五三三七—五三七三
十月 五三七四—五四〇二
十一月 五四〇三—五四三五
十二月 五四三六—五四六一
一九六四年
一月 五四六四—五四九八
二月 五四九九—五五二二
三月 五五二三—五五五一
四月 五五五二—五五八四
五月 五五八五—五六一三
六月 五六一四—五六四九
一九六六年
四月 五六五二—五六七七
五月 五六七八—五七一一
六月 五七一二—五七四五
七月 五七四六—五七七二
八月 五七七三—五七八九
后记 五七九一
|
內容試閱:
|
序
??一位慈父、良師兼摯友,離開我們遠去,天人永隔,彈指間已經四十五年之久了。先人親切的音容笑貌仿佛時時在眼前浮現;受益終身的諄諄教誨依然刻刻在耳際響起,從來就不曾離去過。賢父的精神和血肉早已融入我的一切。中華讀書人代代傳承的先天基因與後天熏陶不可磨滅!先君雖不及親見自己三個長在身邊、刻意栽培的幼子走進高等學府校門就與世長辭了,然而大家都深信這位父親始終對愛子寄予厚望——家人都曾聽他對親朋好友説過:我的兒子只是時候未到!轉瞬間,子女也都是古稀老人了。如今父親浸注過十餘年心血的這部讀書日記遲遲問世,我除了内心深深的愧疚、無奈和欣喜外,當然首先要饮水思源,向曾關心這部日記早日出版的熱心人,尤其是當年華東師大古籍所『文革』後首届研究生同門劉永翔教授转达凤凰出版社影印出版日记手稿的意向,以及为本书问世费心筹划、编校、裝幀設計、排版印刷付出宝贵心血的该社诸同仁,謹致謝忱!
??這部日記共計卅三册,兩百多萬字,自一九五四年元旦起,至一九六六年八月廿三日止(其中缺三册,請參閲作者傳略)。出生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前後的人,都經歷過那紅旗招展、波瀾壯闊、移風易俗、脱胎换骨的熱火朝天歲月,如今讀者有機會瀏覽廢除科舉制度後,一位純粹受傳統私塾教育、專一讀聖賢書的讀書人的日記,瞭解一位經歷過清朝、民國和新中國三个时期的退休金融工商界高層人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必然從各自的視角有所發現、有所啓迪,自然也會有所領悟。這正是這部下筆謹慎却絶無曲筆而又經得起審查、未删一字的文人日記的價值所在。
??由於日記作者獨特的仕宦之家出身和生活經歷,他不僅與早年學術界名流如傅增湘、陳垣和所謂『藏園三友』等通過名重一時的『譚家菜魚翅席』有密切師友交誼,而且與兩黨、兩岸軍政、新聞、文化教育、醫藥及工商各界高層有廣泛交往。在日記中不難找到蛛絲馬跡。兹試舉一例: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廿七日日記,晚飯後書友劉某介紹鄧拓和胡昭衡來訪,共阅齋中藏書、壁上畫軸和所藏楹聯、字畫等甚詳,并記『鄧所言甚爲淵雅』等細節。迎客、送客時我在場。鄧之清秀文人形象歷歷如在目前。兩年多後『文革』爆發,鄧的悲劇想必讀者都清楚。兹不贅言。在動輒因『反動日記』獲罪的年代,這部日記不僅能幸存,而且『純净』,人們不免欲問:究竟其中藴藏怎樣的奥秘?作者從那個動蕩的歷史時期趟過渾水一路走來,居然守身如玉、一塵不染,相信讀者一定有濃厚的好奇和興趣在字裏行間尋求答案。
??另有一事關乎史料,附記於此:天津南開大學創辦人嚴範孙後人嚴公曾符受命編纂《嚴範孙先生年譜》,擬請先君主持其事。因多年交誼無可推託,遂推薦天津師院歷史系李革癡教授執筆,由先君與李公先商定體例,再逐字逐句斟酌、校訂讹误。『文革』前竟畢其功。該年譜油印清稿仍完好保存於藏書中。日記中也有跡可循。留待有興趣的讀者自己發掘吧!
??一九五三年,先君五十三歲,因患胃癌動大手術、九死一生後病退,坐擁書城,閉門重讀聖賢書,每日工楷細字寫日記十餘年。不但精研《大清實録》中的文字獄大案,精校《水經注》現存各種版本異同、發現趙(一清)、戴(震)相襲的確據,而且時時與密友周公叔弢、翁公克齋、張公叔誠、吴公頌平等當時碩果僅存的大家研討古籍版本源流和文物字畫鑒賞,心得均記録在這部日記中。故稱之爲一部中華傳統文化的百寶箱也不爲過。我曾戲言:參考這部日記,至少可以撰寫三篇博士論文,或寫幾部文史專著!
??關於這部卷帙浩繁、内容豐富的日記,委實有源源不絶、言猶未盡之感。還是抛磚引玉,讓有心的讀者自己享受細細咀嚼、慢慢消化的發現樂趣吧!
張家璩敬序於多倫多
公元二零二零年七月
張重威傳略
??先公生於公元一九〇一年,卒於一九七五年,諱垕昌,字重威,取《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之訓。以字行,號潜園、默園;江蘇儀徵人。昌字輩行十,係允臻公字翕亭,允字輩行十二,辛亥革命前留學日本,修警政科,卅八歲病逝於京師警察廳總務處長兼巡官警長訓練所總辦任所。長子。十五歲失怙,廿歲失恃。少從吴江沈兆奎、字羹梅,號無夢,前清大學士、軍機大臣沈桂芬之侄孫,曾任華東文管會委員。國學大師劉師培字申叔。二先生遊。私塾十九年。
??一九二四年起,歷任揚州美漢中學、崇德女子中學高中國文教員兩年。奉舅父殷錚字鐵庵,曾任内政部職方司司長、湖北省烟酒公賣局局長。命進京,入中南銀行任練習生。未久,該行發生債券失竊大案,公係債券經手人。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滿城風雨。一日,舅氏面帶憂色問之:『債券案汝何以不言?』坦言對曰:『爲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警方已接手調查,不久當水落石出。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舅氏嘆道:『處變不驚,他日必能當大任!』有生之年,對早孤之甥關愛有加,勝於己出。時中南銀行總經理胡筆江求賢若渴。論者或曰賢才即在行内,何須外求!首次蒙胡召見,命代擬函稿,援筆立就。獲奬許。遂問:『汝進中南銀行作何打算?』答曰:『報告總理,既進銀行,就想當總經理!』胡不以爲忤道:『此位將來就屬君!』既蒙總經理胡筆江、東主黄奕柱賞識,遂破格提升。越級逕授天津分行管轄北平分行。襄理、副理、經理;一九四八年獲委任爲上海總行副總經理。時津浦路已不通,次年春,携全家乘海輪繞道香港赴任。以江南戰事方殷,單身飛滬履新。又兼上海誠孚公司總經理、新裕紗廠總經理、國際飯店總經理等工商界要職。任用一批歐美留學生,創辦中南銀行天津分行外匯部,盈利數百萬美金。嗣後,接任中南銀行副總經理、公私合營銀行部經理等職,輔佐總經理黄欽書,黄奕柱長子,後任上海市僑聯主席。位高權重,業務紛繁,爲同仁猜忌,流言蜚語如暗箭傷人。遽萌退志。
??一九五二年,激流勇退,辭去本兼各職,并向黄炎培堅辭,退出民主建國會;應故交邊潔清曾任直隸省议会議長,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天津恒源紗廠董事長。之邀,返津就任恒源紗廠常務董事,主持廠務。次年秋,發現胃癌晚期,九月十五日由名醫金顯宅施行大手術及放射治療。遂閉門養疴讀書。毛筆工楷手寫《默園日記》三十三册,一九五四年元旦至一九六六年八月廿三日。現存三十册。缺第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共三册,聞係『中央文革小組』調閲未歸還。
??年逾花甲,謀自費出版沈夫子遺集費盡心力。經世交周公叔弢説項,中華書局陳乃乾遂促成其事。《無夢盦遺稿》繁體竪排綫裝本終於付梓。經歷浩劫,以『身敗名未裂,家破人未亡』、『一肩行李,四海为家』自况,樂天知命,度過大劫難。一九七一年底蒙率先落實政策,遷回整修一新之睦南道故居。『文革』未久,即舉家遷出,改爲天津市革委會副主任、六十六軍軍長劉政將軍官邸。一九七五年春因白血病辭世。安葬於北京西山福田公墓。
??自述十五歲扶柩歸葬故里,深夜寺中守靈悲泣,驚動鬚眉皆白之老僧,近前審視、慰勉之,徐言曰:『莫哭!汝將出人頭地;然五十三歲必死於非命。』聞言懇求指點迷津。高僧正色道:『苟能不貪財、不好色,或可逃過一劫。』遂自言自語長嘆道:『在劫難逃也!』任由苦苦哀求,翩然而去。竟拜師焉。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與堂兄納川、諱度昌,又名度,昌字輩行六,時任中央銀行秘書長、中央信托局副局長。興之諱廞昌,以字行,昌字輩行八,任大陸銀行總經理。從堂三兄弟同在銀行高位,金融界有『張氏三雄』之稱。五十三歲動大手術割胃切肝陷血光之灾,九死一生!幸而身處紙醉金迷、燈紅酒緑中,謹遵高僧『不貪財、不好色』訓誡,居然享年七十五歲善終!高僧預言若合符節。
??自十四歲侍宦京師逛琉璃廠購書,又喜收藏字畫。孜孜搜求五十年,藏書屢聚屢散;曾多達四萬餘册,逾廿萬卷。其中多明版、清初精刻本及叢書、文集;晚歲得孤本清汪棣《對琴全稿》稿本,無刻本。尤寶之。生逢亂世,兵臨城下,恐書燬於兵燹,曾商之北平圖書館袁同禮館長托管;『文革』驟臨,祝融肆虐難逃,又親往天津市委求捐獻,珍惜之衷不言而喻。家徒四壁,僅剩綫裝
《毛澤東選集》一部。藏書幸未遭焚燬,均運往天津人民圖書館。落實政策後陸續發還,現尚存約三萬册。曾以重金購得《元明集錦》手卷内有元代名家唐棣真蹟一幅。及傳世孤本元人倪驤山水手卷清宫著録。等珍品;著名收藏家張伯駒聞訊曾追至北平南苑機場,未忍割愛。明清名家沈周、仇英、文徵明叔侄、董其昌、莫是龍、李孔修、四王吴惲、八怪等卷軸,收藏數十件。其餘名家書畫楹聯以百計。身後,摯友張公叔誠召家璩切囑:令尊孤本倪驤與元明集錦兩卷務必加意妥爲珍藏!應天津市副市長周叔弢聘請,與著名收藏鑒賞家張叔誠藏品包括國寶宋范寬《雪景寒林圖》。等同任天津藝術博物館鑒定委員會委員。
??原配殷敬諼係江蘇江都名門閨秀,因病早逝,育一子二女:長子家琥,長女亞男、原名家瓔。次女貴男。原名家琬。
??繼配殷秀陵原名愛諼。係原配之堂妹,鐵庵公長女,受原配托孤,指定爲續弦,育三子一女:三子家璩、四子家璈、五子家瑄,三女家玲。
??一生崇尚儒家倫理、從容中道,待人以誠,助人爲樂。久任金融工商界高位,與各界高層人士交遊廣泛,恪守儒生本色,守身如玉。治學勤勉,博聞强記,繼承清代乾嘉學派重考據、講究『無一字無來歷』之樸實學風;研究清史、《水經注》校勘、目録版本源流和文物字畫鑒賞有得,散見於日記及致專家學者如中華書局陳乃乾、北京圖書館趙萬里、《三國志集解》著者盧弼、清史專家謝國楨、復旦大學教授王欣夫、《水經注》研究學者趙世暹等。信函中。子女七人皆受高等教育。胞弟頤昌公字養吾,昌字輩行十二,曾任上海法醫研究所、公安部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兼上海第二醫學院、华东政法學院法醫學教授。晚年曾對嗣子家璩曰:『吾兄爲人其無瑕纇乎!』
張家璩修訂於多倫多
公元二零二零年七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