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学(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21.0
《
索恩丛书·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售價:HK$
75.9
《
掌故家的心事
》
售價:HK$
85.8
《
农为邦本——农业历史与传统中国
》
售價:HK$
74.8
《
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
售價:HK$
105.6
《
小麦文明:“黄金石油”争夺战
》
售價:HK$
97.9
《
悬壶杂记全集:老中医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套装3册) 中医医案诊疗思路和处方药应用
》
售價:HK$
135.1
《
无法忍受谎言的人:一个调查记者的三十年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创新基础条件与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创新能力”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及专项排名,并对课题研究方法、城市创新指标体系设定以及评价方法做了详细说明;以“风险投资”为年度主题,深入探讨了风险投资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并分专题做了分析,此外相关优秀企业的科技创新案例也一并收入本书。
|
關於作者: |
周天勇,男,1958年生,籍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有宏观经济、经济发展和增长、劳动经济、金融风险、城市经济、国际战略与国际关系、农业经济等。
旷建伟,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编审,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中国城市年鉴社社长、总编辑,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经济。
|
目錄:
|
Ⅰ 总报告
1 2014~2015年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总体评价
一 城市创新能力年度测评结果
二 中国城市创新的分类和进展
三 中国部分城市群的城市创新能力
四 城市创新能力年度视角:风险投资
五 新常态下我国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环境
六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创新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
Ⅱ 测评报告
2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分析与评价方法
一 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二 世界主要创新评价指标体系(2014~2015)
三 城市创新能力的理论框架
四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五 指标的编制方法
3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结果
一 副省级(含)以上城市创新能力测评
二 地级城市创新能力测评(前100名)
三 县级城市创新能力测评(前100名)
Ⅲ 专题研究
4 中关村科技创新规律研究
一 中关村现象: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
二 新中关村现象:关键要素的演进规律
三 做世界的中关村:引领全球科技创新潮流
5 设立科技型银行问题研究
一 加快发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状况与问题分析
三 美国科技型银行(硅谷银行)及其借鉴
四 我国设立专门科技型银行的必要性
五 我国科技型银行的定位和机制安排
六 设立科技型银行涉及的法律与法规问题讨论
七 我国设立专门科技型银行的政策建议
6 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一 引言及文献综述
二 德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情况
三 德国风险投资的IPO退出
四 结论及启示
7 欧洲投资基金管理运作模式及对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借鉴
一 欧洲投资基金的属性及其管理运作模式
二 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及管理模式分析
三 我国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管理模式借鉴
Ⅳ 企业案例
8 一亩田集团的“互联网+农业”模式创新
一 剖析传统农业弊端,预示电商发展新机遇
二 优化传统农业,试走“互联网+”新路径
三 利用“互联网+”手段,努力发挥企业社会价值
四 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引领“互联网+”新趋势
五 主要政策建议
9 鑫亚集团的“第七方物流模式”创新
一 鑫亚集团的转型升级历程
二 鑫亚集团转型升级的基本经验
三 鑫亚集团创新发展的启示
10 大连亿达集团的万众金服模式
一 亿达集团简介
二 万众金服的基本情况
三 万众金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 万众创业场
11 众筹网:开启众筹小时代
一 众筹网:打造**影响力的众筹平台
二 探索总结众筹的五大价值
三 打造用户至上的一流体验
四 经典案例为众筹行业提供样本
五 小结
12 中畅公司的新技术创新孵化平台
一 中畅公司简介
二 中畅的新技术创新孵化平台优势
三 未来中畅发展战略
四 若干政策建议
13 发展清洁能源打造(近)零碳建筑
——以汉新(近)零碳建筑能源系统为例
一 前言
二 汉新公司的技术与产品优势
三 系统运行与管理运营模式
四 零碳建筑能源系统的推广价值
五 政策建议
14 中威明彩打造风光互补微网系统的创新经验
一 技术优势
二 解决方案及经济价值
三 大面积推广的重大意义和政策建议
15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序
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将之高度概括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2005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要求力争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十年来,我国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机制不断优化,科技产出也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截至2014年,我国研发经费共投入13312亿元,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08%,达到历史新高,已经超过了欧盟28国的平均水平。未来5年即“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五年,任务虽然艰巨但前途光明。
城市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区域。提高我国城市创新能力是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城市创新的大环境已经较以往发生了重大变化。无论对于企业发展,还是对于城市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都是大逻辑和大背景。另外,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从微观主体看,中国在新常态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激发庞大人口中蕴藏着的创业创新热情和能量,希望形成小企业要“铺天盖地”、大企业要“顶天立地”的发展局面,让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从发展区域看,我们要适应和习惯于在新常态下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点发挥城市和城市群的创新动力和活力,让更多创新型城市涌现并成为提质增效的发动机。
实事求是地讲,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我国大多数城市是建立在资源开发利用基础上的,形成了矿山型、工业类、出口加工型、港口型等城市类型,创新不是大多数城市的主要或突出特征。但近年来,在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具备了创新型城市的形态,大多数城市的创新能力指数不断提高。较之过去,现在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优势条件。更加重要的是,面对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现在是我国城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弯道超车的良好机遇。
基于此,我们的《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依托以“创新基础条件与支撑能力、技术产业化能力、品牌创新能力”为主体框架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形成了城市创新能力的综合及专项排名,并对课题研究方法、城市创新指标体系设定以及评价方法做了详细说明。同时鉴于风险投资在城市创新中的关键角色,《报告》以“风险投资”为年度主题,深入探讨了风险投资对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作用,并分专题做了分析,突出了报告的年度特点。此外,《报告》还收入了多个优秀创新型企业的典型案例。
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力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之年。我国的各类城市一定要抓住机遇,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和历史责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也将持续关注我国城市创新进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和体系,探讨研究城市创新难点和热点问题,为提高我国城市创新能力做出贡献。
程安东
2015年9月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