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贸易的真相

書城自編碼: 362629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國際經濟
作者: 李俊慧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459699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1.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秦汉史讲义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巴拉吉预言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22.5
《经济学讲义》
+

HK$ 100.3
《地方债务、潜在产出与政策选择》
+

HK$ 102.6
《货币政策转型问题研究》
+

HK$ 139.2
《透视中国经济》
+

HK$ 101.5
《金融拾贝》
編輯推薦:

★ 人人都该懂的贸易的真相,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周燕力荐
当下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之战,我们面临何种挑战与风险?未来我们将向何处?经济学家李俊慧立足国情、解读贸易本质,前瞻趋势之作!生动、有趣的历史花絮,告别生硬知识点堆积;易懂、好用的宏观视角,帮助我们精准把握政经时局走势,决策当下与未来机遇。
★ 一本书读懂贸易的本质,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谁也不是一座孤岛,没有与己无关的贸易,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圆珠笔芯,贸易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本书是继《经济学讲义》后,又一本未上市就在读者中私下争相传阅的经济学力作。作者深入浅出,对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当前国际贸易教科书中存在的错误一一修正,更旁征博引,从政治、历史等多角度,让人对贸易有全方位的了解。
★ 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解国际贸易背后的底层经济逻辑,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李俊慧她对经济解释理论的掌握相当系统,达到融会贯通、挥洒自如之境,是张五常经济学派首屈一指的衣钵传人。贸易与经济学总是不可分割,本书同样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帮助读者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理解国际贸易背后的底层经济逻辑,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內容簡介:

国际贸易,我们每天在新闻上都能听到的词儿,现在更是全球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发动机。但你真的了解国际贸易吗?它实质上是如何运作的?国与国之间为何会产生如此多的贸易纠纷?各种贸易政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贸易各方是如何勾心斗角、运筹帷幄,程度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国际贸易真的不只是进出口那么简单。《贸易的真相》是继《经济学讲义》后,又一本未上市就在读者中私下争相传阅的经济学力作。作者深入浅出,对国际贸易的概念和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并对当前国际贸易教科书中存在的错误一一修正,更旁征博引,从政治、历史等多角度,让人对贸易有全方位的了解。
翻开《贸易的真相》,领略国际贸易的玄机和奥妙,看透贸易背后的经济和政治格局,做复杂世界的明白人。
關於作者:

李俊慧
经济学家,喜马拉雅“李俊慧的经济学课”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音频课程主讲人,上百万人次收听播放。曾在广州中山大学攻读经济学与管理学课程,获博士学位,期间曾以交换留学生身份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一年。现从事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01年在张五常教授到中山大学讲学之际与之认识,获其青睐,从此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交情。2006年起在网上主持张五常博客。2016年起,开始举办“经济解释”研讨会,聚集顶级经济学人探讨经济学。
目錄

第一讲 国际贸易的体系 01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体系中的位置 002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体系 003
第二讲 重商主义 09
第一节 为什么“重商主义”如此重要 010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爆炸性增长 011
第三节 一个破解“中国历史之谜”的全套解释 015
第四节 西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 047
第五节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政策主张 050
第六节 重商主义的错误 055
第三讲 绝对优势理论 59
第一节 局部均衡分析 060
第二节 绝对优势理论 065
第三节 分工的意义 072
第四节 几何分析 077
第四讲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扩展 83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084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从边际成本不变到边际成本递增 091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从物物交易到引入货币 097
第五讲 提供曲线 103
第六讲 H—O 模型 107
第一节 要素丰裕度与要素密集度 108
第二节 H—O 模型的重大意义 112
第三节 自由贸易可令所有人受益 116
第四节 民主制度阻挠自由贸易 122
第五节 不同要素的流动性 128
第六节 H—O 模型的几何分析与验证 137
第七讲 关税壁垒 145
第一节 关税的基本概念 146
第二节 关税的福利分析——小国情形 147
第三节 关税的福利分析——大国情形 153
第八讲 非关税壁垒 157
第一节 为什么会出现非关税壁垒 158
第二节 进口配额 163
第三节 自愿出口限制 174
第四节 倾销与反倾销 186
第五节 反补贴 196
第六节 其他非关税壁垒 200
第九讲 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211
第一节 保护幼稚产业 212
第二节 其他贸易保护主义的理由 216
第十讲 区域经济一体化 219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五个阶段 220
第二节 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 223
第三节 主要的贸易集团 224
代后记:想起我的国际贸易老师 227
內容試閱

第一讲 国际贸易的体系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在经济学体系中的位置
在讲解国际贸易本身的体系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国际贸易”在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的位置。
学过经济学的人都应该知道,现代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而我在《经济学讲义》中就已经指出,这种划分毫无意义,倒不如划分为“价格理论”与“货币理论”。在这所谓的“微观”与“宏观”之中,隐含着一个假设,那就是它们所研究的经济体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即“closedeconomy”。也就是说,这个经济体是闭关锁国的,对外没有交往。现实中各国或多或少都有些交往,属于“open economy”(开放经济)。如果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对所研究的现象是重要的局限条件,就不能假设为封闭经济,而是要把前提放宽为开放经济。所谓的“微观”与“宏观”理论的结论推广到开放经济条件之下难免要做一些调整,这就构成了“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Economics)。
也就是说,国际经济学并不是新的理论,使用的仍是经济学课程里的基础理论,只是将之推广到开放经济环境(局限条件)下加以应用而已。
而国际经济学本身,又可根据研究对象是物的流动还是钱的流动,划分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与“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国际贸易”当然是研究物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动,而“国际金融”则是研究钱的流动——钱的流动最初是伴随着物的流动而产生的,但现在已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立于物的流动的。事实上,国外教材只有“国际经济学”,而没有独立的“国际贸易”,只是我国在引入国外教材时将之切成两本,独立成书而已。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体系
接下来看“国际贸易”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准确来说,这门课的名字应该叫“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顾名思义,“国际贸易”本身由两大部分构成 :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前一部分是学习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后一部分则是对各国政府采用的国际贸易政策进行所谓的福利分析(这一部分对应于“微观”中的“福利经济学”,实际上是将“福利经济学”应用于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效果)。
根据有关理论,“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在历史上的发展阶段可细分为三部分: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亚当 ·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的比较优势理论、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的相互需求理论,其中比较优势理论是处于正统地位的核心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它的前身,相互需求理论是对它的补充。而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包括 H-O 模型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理论,处于正统地位的核心理论当然是 H-O 模型,其他衍生出来的理论是对它的补充与发展。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泛指在“二战”之后出现的一些新的国际贸易理论。然而这些理论都未取得众所公认的正统地位,因此不同教科书可能会讲授不同的理论。这些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中,名气较大的有规模经济及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等。
然而,在我看来,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全都有着不对之处。如规模经济及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微观”中的规模经济、垄断经济进行分析的 ;产业内贸易理论中最关键的定义“产业内”本身就含糊不清——把产品定义得很宽(如凡是有四个轮子的东西都叫汽车),产业内贸易的数量就会大增 ;把产品定义得很窄(如通过不同的定义将轿车与卡车界定为不同产业),
产业内贸易的数量就会大跌。改一下概念就能使得现象大变,试图解释可以如此随心所欲使之变幻莫测的现象的理论,谈何科学验证?而战略贸易理论是用博弈论来制定贸易政策的——对,不是解释现象,而是指导政府制定政策——更是异想天开地甘被政府,甚至只是被一小撮利益团体利用。《经济学讲义》中早就对博弈论的问题剖析得很清楚,而战略贸易理论更大的问题是它不以解释现象为本,而以做政策建议为目的。政治场上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政府一换届,上届政府信奉的理论很可能就会随之被扫地出门,作为一门科学的尊严从何而来?总之,我认为那些所谓的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还没有一个能成为“国际贸易”中的经典理论,因此本书是不会讲授这些理论的。
而“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则可根据它所分析的对象再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分析一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其实就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果是自由贸易,根本不需要政府搞任何政策)的福利影响,包括对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的福利分析。第二部分是分析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或经济一体化的福利影响,包括对区域性的一体化(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和全球性的一体化(如 WTO)的分析。传统教科书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分析虽然谈不上大错,但肤浅得很。因为它的理论根基是“微观”中关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的分析。我在《经济学讲义》中指出过,“微观”这一部分内容是用“短缺”“过剩”这些并非事实的概念来分析的,应用到国际贸易政策上时,再加进“福利经济学”中的“无效率”概念,做的是规范经济学的价值判断,虽然是有实证基础的价值判断,但这种分析忽略了局限条件而简单地用“无效率”来判断,对于解释现象是无能为力的。有意义的分析,是引入张五常教授的“租值消散”与“租值蚕食”概念,这不但可以解释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的大量富有黑色幽默感的“奇葩”现象,而且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的政策建议,才是靠谱的。
另外,有些国际贸易方面的教科书还会处理“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国际要素流动”“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等这些题材。其中研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常用一大堆几何图形来分析,却与现实毫无关系,纯粹是智力游戏而已。当然,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是有意义的,本书会将之归进国际贸易理论中进行有意义的分析。而国际要素流动的题材,包括直接投资(资本要素的流动)与移民(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有些教材甚至把跨国公司的研究也扯进来。我个人认为,跨国公司的研究最好还是归并到管理学中去,确实属于经济学范围的国际要素流动的分析则可以归进 H-O 模型中。至于把发展中国家单列出来研究是搞特殊理论,大可以把这一题材归入国际贸易政策的分析中。

附录 :国际金融的问题
本书是“国际贸易讲义”,原则上不会涉及“国际金融”的内容,但有时难以避免。如后面要指出“重商主义”的谬误时,必须介绍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 - 铸币流动机制”,而这本质上属于国际金融的范畴 ;又如后面扩展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而引入不同国家有不同货币的条件时,无可避免地要牵涉货币汇率问题。
“国际金融”的教材内容大致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国际收支、汇率、国际金融市场与工具、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融市场与工具的部分应该并入“投资学”里去,但如果我们把《经济学讲义》中的“利息理论”与“信息费用”部分学好了就不需要再另外学投资学了。国际收支的一部分是介绍国际收支账户构成的,属于介绍事实的常识性内容,与理论无关 ;另一部分是汇率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实际上属于汇率的部分。汇率与国际货币体系其实是一回事,只不过前者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后者是从全球的角度看。
让我挑出那个貌似很有道理的“利率平价说”来做个示范性的批判吧!先说一件真事。2008 年之前,也就是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之前,我父亲有一天打电话给我,说他去银行办事时被银行职员强烈推荐做美元存款,他看到美元的利率比人民币高不少,很是动心,便打电话问我应不应该做。我当头一句就是“别做这种傻事!”当时人民币持续单边升值,美元的存款利率虽然比人民币的存款利率高不少,但怎么都比不上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如果不是真的需要使用美元,而是纯粹为了投资而做美元存款自然是“傻事”一桩。
从这件真实的小事引申出去,人们真的会因为某国货币的利率高就转去持有该国货币,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吗?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通胀严重,如果没有利率管制,名义利率必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但真的会有投资者那么蠢,按着“利率平价说”的指导去卖出美元,转而持有这些国家的货币吗?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由于港元受到国际炒家狙击而导致银行间的同业隔夜拆借利率飙升至百分之几百。对于一个能够进入该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他会因为这利率奇高无比而按着“利率平价说”的指导去卖出美元,转而持有港元吗?(注意 :前提是这个投资者不是为了狙击港元而想持有港元,而是为了获得这奇高利率的利益而想持有港元)显然,上述回答都是否定的!这说明“利率平价说”早就被无数事实所推翻。
有人会说,“利率平价说”中的“利率”其实不是名义利率,而是“纯利率”,那么根据《经济学讲义》中的“利息理论”内容可得出以下推论 :纯利率较高的国家,经济增长就会较快。一个国家如果经济增长较快,也就是物品的数量与质量增长较快,在其他因素不变(包括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该国货币的购买力一定会上升。根据“购买力平价说”,其汇率也会随之上升。
也就是说,有“购买力平价说”就已经足够解释或推断纯利率较高的国家的货币汇率会上升,再搞一个“利率平价说”出来岂非多此一举?
至于其他的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更是无须再论。外汇市场上的汇率表面上看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动决定的,但决定这些供求关系的背后因素(局限条件),撇除因为故意造价所带来的信息费用上升外,追根溯源一定是由各国的经济实力与货币政策是否配合相宜决定的。
且说我有一个亲戚在某省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有一天我遇到他,他说他最近忙于研究“汇率形成机制”。
我听了暗暗苦笑,想 :这有什么好研究的?是的,那所谓的“汇率形成机制”,说容易不容易,说难其实也不难。说不难,是因为只要把《经济学讲义》中的“货币理论”学透了,汇率的本质就会很清楚。
说不容易,是因为外汇市场除了像一般的金融市场那样存在着严重的信息费用问题外,还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政府管制,因此外汇市场是一个被极度扭曲的不自由的市场。各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动不动就以公开市场业务来干预汇率就不用说了,国际贸易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国际投资中的种种鼓励或限制、直截了当的外汇管制……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扭曲汇率水平,使之不能如实地反映各国经济实力。这就犹如计划经济时代商品普遍受到政府管制,所谓的价格根本不是由市场竞争来决定的,简单地使用供求理论怎么可能知道价格形成的机制?
也就是说,传统经济学或教科书经济学的汇率理论完全没有关于交易费用的考虑,这是理论推断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根本症结所在。
而“国际金融”中关于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都是用弹性做分析的,《经济学讲义》早就批判过弹性只是个概念,根本形成不了可以进行事实验证的理论,因此那些分析是无法验证的。

第二讲 重商主义
上一讲综述了“国际贸易”的体系,接下来顺理成章就要进入“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学习了。根据前面“国际贸易理论”构成的简介,本来是要讲解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因为它是古典经济学中处于正统地位的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前身。然而,在讲解绝对优势理论之前要先花很长的篇幅,极尽详细地介绍早在斯密之前,也就是早在经济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前就已经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第一节 为什么“重商主义”如此重要
称“重商主义”是经济思想而不是经济理论,是因为它还没有一整套从假设、公理出发逻辑地推导出理论及推论的、合乎科学标准的完整体系。而且,这个经济思想有严重的错误。大家可能会问 :这么一个错误的经济思想,为什么本书要花很长的篇幅,极尽详细地介绍呢?原因有三:
其一,亚当·斯密其实就是为了批判这个错误的“重商主义”而提出“绝对优势理论”的。知道了什么是错的,才能更好地明白什么是对的。通过详细的介绍而知道重商主义为什么错,将非常有助于理解亚当·斯密的理论对在哪里。
事实上,当本讲详细地介绍完重商主义之后,关于亚当·斯密的理论只需要花费少得多的篇幅就能讲解清楚。
其二,虽然重商主义是错的,并且早在两三百年前就被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清清楚楚地指出了它的错误所在。然而时至今日,这种错误的思想仍然严重地影响着现实之中各国政府的国际贸易政策。可以这么说,从重商主义这种错误思想的存活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而论,它远胜凯恩主义,甚至是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证明了以下观点 :在各种思想争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竞争中,不是优胜劣汰(准确地说,是正确淘汰错误),而是适者生存!所谓“适者”,不等于正确,只是更适应有关的局限条件而已。尤其在政治生态中,更能适应政治局限的思想不见得是更正确的思想。然而,讲授、传播思想,当然要讲正确的理论。以是否适应政治局限作为判断对错的标准,科学岂非成了政治的附庸?
其三,我想借讲解“重商主义”的机会,阐述一个我还在构想中的全套解释。
这个全套解释当然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但它却用于解释历史发展、政治制度,属于宏大叙事性质,要揭开“中国历史之谜”。这将是这本讲义与其他所有国际贸易教材大不相同之处。
本讲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重商主义 :第一,重商主义产生的背景(解释为什么会出现重商主义)。第二,重商主义的主张,以及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政策建议。第三,重商主义为什么是错的。
借此机会要提出的那个全套解释,将出现在第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的性质是解释现象,正是“经济解释”大派用场之处。通过解释重商主义出现这一现象,我将和盘托出一个破解“中国历史之谜”的全套解释,进而可以引申去解释更多、更宏大的现象。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爆炸性增长
重商主义盛行于 17 世纪至 19 世纪,为很多西欧国家采用。它的核心内容是,主张政府以管制性的政策去实现国家繁荣。但在详细介绍重商主义的观点与政策主张之前,先来看一下它产生的背景。
重商主义产生的第一个大背景,是航海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这两个因素带来的国际贸易的爆炸性增长。
众所周知,连接中国(从长安出发)与欧洲的古代丝绸之路是在陆地上,但随着航海技术的逐渐发达,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开始兴起。与使用海路相比,通过陆地进行国际贸易的交通费用(Transportation Costs)与交易费用(Transaction Costs)是非常高的。事实上,即使到了现在,海上运输费用也是所有运输方式(包括空运)中最便宜的,因此最大量地应用于国际贸易之中的仍是海运。首先,从物理学上说,克服地面的摩擦力比克服水面的摩擦力所消耗的能量要高得多。而且,在海上可利用风力、海流作为动力,这对于蒸汽机发明之前的人类来说,比起用牛马、骆驼拖拉车辆的生物动力要强多了。其次,在陆上会遇到多如牛毛的盗贼劫匪,他们利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利,用少数武装力量就足以阻断通行的道路。相比之下,海上虽然也有海盗,但没有相当的财力是无法进行海战的,这导致海盗的数量比陆上盗匪的数量要少得多。
交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对国际贸易的规模与结构有重大影响。如果交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很高,国际贸易规模会缩小,国际贸易的结构也会偏向于附加值高的所谓高端(高质量)产品。理论上的分析将会在后面讲解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分析关税、配额等贸易壁垒的影响时详细进行,这里只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让人明白。
例如,假设现在从中国出口产品到欧洲去要花合计 1000 元的交通费用与交易费用,作为出口商会怎么选择出口的产品?显然他不可能选择出口一瓶水。因为这瓶水在这里也不过卖 1 元,运到欧洲去至少要卖 1001 元才能弥补成本。可是,谁会愿意花 1001 元买一瓶水呢?这种运费远高于商品本身价值的情况,有一句粤语俗话形容得最绝妙,那就是“妹仔大过主人婆”(丫鬟比夫人小姐这些主子架子还大)。但如果卖到欧洲去的是价值1000万元的丝绸,加上运费也只是1000.1万元,完全有可能卖得出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代的国际贸易对象都是奢侈品,因为只有这些高价值的奢侈品才能负担得起那么高昂的交通费用与交易费用。
然而,古代以奢侈品为主体的国际贸易结构,其一是导致国际贸易的规模不会很大。虽然奢侈品单件价值很高,但需求量很低,因此贸易总额并不大。
其二是导致国际贸易对整体经济的意义其实微不足道。这些奢侈品只有大富大贵之家才买得起,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干,有与没有都没啥影响,对整体经济而言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但是将目光投向现代,人们的生活之中有多少产品是来自国际贸易?片刻不能稍离身边的手机,天天上网用的电脑,运动时穿的服装、跑鞋,路上飞驰着的汽车……数不胜数!由于航海技术的发达,海上贸易大量取代陆上贸易,交通费用与交易费用大幅下降,能参与国际贸易的产品种类大幅增加,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国际贸易领域里,这句诗不是悲凉,而是喜悦!
另一个使得国际贸易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的因素是“地理大发现”。西方自古以来就极其渴望与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进行贸易往来。因为西方的饮食结构是以肉食为主,在那个没有电冰箱的时代,需要使用香料腌制肉食以延长保存期,在食用时也要使用香料作为调味品以掩盖肉食可能已经腐烂而散发的臭味。然而,西方与东方之间进行贸易,必须通过中东作为中介。现在的中东国家大多是靠石油致富,而在古代则是靠坐在东西方的中间做贸易中介而大发其财。西欧国家与中东国家在历史上争斗不断,宗教不同导致的文明冲突只是表象,深层次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利益。因此,西方一直寻求绕开中东,直接与东方进行贸易的通道,以便把中东作为贸易中介而赚取的丰厚利润收入囊中。
古代陆上贸易绕不开中东,近代海上贸易一开始也绕不开中东——因为当时唯一通往东方的海上通道是波斯湾!率先被发现的能绕开中东的新的贸易航道,是绕过整个非洲大陆,从南端好望角直接进入印度洋。这一条航道虽然比走波斯湾要绕长得多的路,但成功地避开了中东国家,很快成为了繁忙的航道。
这说明,与交通费用相比,交易费用往往更高!
因为这条航道最早是被葡萄牙人发现的,葡萄牙人利用这条航道发展国际贸易,从中攫取丰厚的利润,形成强大的实力,垄断了这条航道,其他眼红的西欧国家想与之竞争却没有相应的实力,怎么办?我在《经济学讲义》中讲解“觅价”(垄断)时就已经指出,先进入市场的生产者可能因为先发优势而自然
而然地形成垄断地位,使得后来者怎么也无法进入与之竞争。然而,这并不等于竞争不复存在,垄断者从此就可高枕无忧。竞争对手可以另外开辟一个新市场,彻底将原有的市场淘汰出局,使处于原有市场之内的垄断者也随之被淘汰掉。
像柯达垄断了整个胶卷市场,其实力之强已经不可能再有竞争对手进入这个市场将之击败。于是竞争对手的选择是开辟数码市场,以彻底淘汰胶卷市场的方式来与柯达竞争。看看各个西欧国家在近代陆续崛起的过程,当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这一次,进来的是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与哥伦布的天作之合催生了另一条更重要的新航道。
其实西方很早之前就已经有大地是球形的想法,但想法归想法,要使想法落实为大胆的行动,经济利益的推动力不可或缺。如果大地是球形的,则从西方去东方,不一定非要往东走,大可逆向思维往西走,一直走到尽头不就是东方了吗?哥伦布确实是大胆至极,因为在已经知道整个地球布局的现代人看来,
他关于大地是球形的的想法虽然是对的,但以当时的航海技术,一直往西走,直到尽头便是东方的设想还是太过不自量力了!从西方往西走到达东方,要跨过两个大洋(大西洋与太平洋)与一块大陆(美洲大陆),而传统的道路往东走到达东方只需跨过一块大陆(非洲大陆或亚欧大陆),二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然而,无知者无畏!正因为无知,哥伦布无畏地踏上了征程。在毅力与运气的双重帮助之下,哥伦布成功地跨过了大西洋,到达了美洲大陆。当时,他以为那就是他寻找中的印度(India),所以称当地人为印第安人(Indian)。
这条新航道开辟的意义很是重大,因为它不仅仅是开辟了一条新航道,使西班牙在葡萄牙垄断了海上贸易航道的情况下仍能突围而出,也为后来的挑战者起了示范作用,激励更多国家投入更多力量去开辟新航道。更为重要的是它发现了一个新大陆,国际贸易版图大为扩大,更多的产品与人口卷入国际贸易之中,自然而然地使得国际贸易的规模与国际贸易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
当时有一个所谓的“三角贸易”盛行了大约 400 年之久。这个“三角贸易”先在欧洲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商品,运到非洲去换成奴隶,然后穿过大西洋把奴隶运到美洲换成糖、烟草、稻米等返航。虽然这过程因牵涉贩卖“黑奴”而被史学家视为“罪恶”,但客观地看待它,我们可以体会到多了一个美洲大陆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意义。
航海技术的发达与“地理大发现”导致国际贸易爆炸性增长,这直接带来了以下结果 :财富也随之爆炸性增长了。然而,财富的爆炸性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个群体 :那就是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也就是说,一个富有,因而实力强大的社会阶层的地位上升,必然带来权力的重新分配。因为有了钱,就会要求有权,这不仅仅是人性,更是必需。一个人如果有钱却没权,他就如同肥美的羔羊,只会引来饿狼的垂涎。有钱的人必然要求获得足够的权力来保护他的钱财,并进而要求更大的权力去进一步地增加他的钱财。
但是,商人阶层凭借国际贸易带来的滚滚财源而崛起,并进而掌握国家权力,并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有着更深远的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那就是民族国家的崛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