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80.3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7.4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73.7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5.2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2.8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9.7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7.9
《
周易
》
售價:HK$
45.8
|
編輯推薦: |
1.对“;忧虑”;的多视角解剖 本书涉及文学、历史、心理学、文学理论、文化批评、艺术表达等,研究方法具有相当的独创性,引导读者从不同层面理解忧虑这一极具现代性的心理表征。
2.忧虑式写作 作者自称“;忧虑者”;,书中穿插很多自身经验和感受,对忧虑状态的刻画鲜活生动。本书的写作本身也是忧虑实践:“;令我感到忧虑的是,本书呈现出一个典型忧虑者的所有症状。它看起来就是它自身这个令人憔悴的话题的投射。”;“;《忧虑》忧虑着忧虑。”; 作者既是忧虑者,也是忧虑的研究者,这种作者身份的双重性指向读者身份的双重性,也导致了阅读体验的双重性。
3.精神隐痛与“;去蔽”; “;忧虑”;始终是一个经验多于分析、表述多于审视的主题。本书对这一日常的、重要的,却通常被排除在话语之外的内在体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补充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书中探讨了从忧虑引出的一系列文化、思想上的问题,指出忧虑与信念、理性的紧密关联,罗列忧虑在文学艺术上的表现和影响,分析与之相关的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现象。作者秉持文化批判的意识、后现代主义的眼光,把忧虑从隐秘的个人特质推向且推导为“;时代的疾病”;,旨在恢
|
內容簡介: |
“;我忧故我在”;
忧虑者的自查手册 “;时代疾病”;的文化指南
以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之手
层层拆解忧虑的魔盒
忧虑,人类精神的隐痛,日常生活的暗涌。本书融文学、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视域,以全新的方法,剖析了“;忧虑”;这一内在经验。作者从词源学的角度,通过征引其文学表现,追溯了“;忧虑”;之观念的历史,并从心理学、文化史等角度探寻其特质和深层成因,揭示了在理性主义和选择理论盛行的现代社会中,为何忧虑注定与我们如影随形,以至成为“;时代的疾病”;。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忧虑对于个人乃至社会的独特意义,并从作为忧虑者的自身经验出发,从视觉艺术和音乐的面向,提出可能的纾解通道。
|
關於作者: |
[英]弗朗西斯·;奥戈尔曼(Francis O’;Gorman),爱丁堡大学英语文学教授。编著有二十余部作品,涉及英语文学、心理学、音乐和现代大学教育,代表作包括《维多利亚时代与十八世纪:重估传统》《忧虑:一段文学与文化史》《遗忘:制造现代失忆症文化》等。
|
目錄:
|
前 言
Ⅰ 可是唉,你近来这样多病
Ⅱ 哎哟,真是不可思议的怪事
Ⅲ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Ⅳ 请接受我心烦意乱的感谢
致 谢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章首先对忧虑下了实用的定义—;—;不得不如此—;—;忧虑是对未知未来的一系列焦虑,通常基于“;万一…;…;?”;式问句。我思考了词语和忧虑间的关系,并探讨了为何忧虑是,或至少曾经是难以讨论的话题,并直面了忧虑的尴尬和作为一名忧虑者的尴尬。本章也回顾了忧虑的“;简史”;,探讨了我们现今所熟知的“;忧虑”;这一概念如何在19世纪出现,又如何在20世纪初变成一种常见却又尴尬的经验类别。本章将一战前后自助书的兴起,以及文学作品中对忧虑的批判意识的出现,都看作一种人类经验的标记。其中也涉及一些作家,他们把忧虑看作一种重要的精神状态,或鼓励读者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忧虑式阅读”;。本章还讨论了忧虑的隐蔽性及其与特定群体、与现代个体性的特殊定义的关联所在。
第二章深入思考了自20世纪初以来既有的“;应对”;忧虑的策略。我考察了这些自助书的讨论范畴,思考了它们所用的方法,以及书中所含的一种有力的观念,即忧虑的根源在于自我信念。这促使我去反思,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我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回应和吸收新的观点和想法,而倘若我们始终无法从心底认同一种新的自我信念,我们要费多大的劲才能坚持它。在这一章中,信念作为忧虑的核心问题出现;它是一种心智实践,告诉我们表面上理性的生活有多少是建立在先验的信念之上的,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之上我们构建起论据、理由—;—;还有忧虑。本章还探讨了一下忧虑者在应对忧虑时所使用的非理性或超理性方法,他们打开了充满魔力和仪式的神秘世界的盖子,即使受过良好教育的或明智的人们,也会偷偷用其来克制某种程度上存在于忧虑者心中的复仇之力。本章的这部分将忧虑呈现为复仇悲剧的古怪形式。
第二章将信念看作是忧虑的根源,而第三章则探讨忧虑如何从理性中产生。宏观的忧虑史,涉及对忧虑起初类似某种理性的表现形式的认识,它试图借助逻辑分析,列举和评估未来的不同可能,以便将一切因素都考虑在内。忧虑似乎确实属于一项理性活动,即使它一般都难以预判可能发生的结果,反而倾向于关注那些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或只是简单地罗列各种可能性。但忧虑和理性间的关系不止于此,因为忧虑只可能存在于一个充满选择的世界中。本章探究了关于“;理性的诞生”;的整个文化神话,也就是认为从信仰到思想的奇妙转变是人类生活的指导力量。随着对人类选择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的肯定,以及把理性推理看作是决策的方式,从信仰到理性的神秘转变,便使令人辗转反侧、精疲力尽的忧虑得其门而入。本章还研究了一些文学和视觉艺术对“;思考”;的表达,反思了想象一个信仰的世界是多么困难,以及在视觉艺术中,将现代的思考行为和焦虑的体验区分开来是多么困难。
第三章剩下的部分讨论了从这种宏观的忧虑史中产生的那些当代问题。我联想到了一系列哲学和政治思想,在我看来,它们似乎都透露着忧虑,或者说,忧虑为它们提供了批判基础。本书所关注的问题多带有一点哲学色彩,其中所适用的许多术语在哲学辩论中有悠久的历史:未来、可行性、因果关系、合理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等。但当我思考理性会将我们带向何方的时候,我明确地转向了哲学家。首先,我想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学者约翰·;穆勒的自由主义雄心,他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由和理性的思考来达成定论,从而增进人类福祉。但本章采用了忧虑者的观点,认为通过理性难以得出稳固的结论,因此本书也对穆勒的假设作了批判性评论。并且,忧虑者还意识到,理性并不一定能增进人类福祉,这也是穆勒的乐观主义没能考虑到的一点。忧虑者将忧虑之苦看作有价值的,除了本章,后一章还将重拾这个观点。其次,我考察了现代世界中强大的政治理念的运作原理。其中,我特别探讨了自由市场中选择的概念、“;自由”;的人的概念,以及这样的信念:社会和谐与生活的理想条件是通过“;解放”;所有人,让他们自由追求自己的欲望与“;命运”;而实现的。我承认我所运用的方法确实显得异想天开,但我仍坚持认为,因各种选择而忧虑的体验,以及忧虑者对个人“;自由”;的理解,都多少隐含着一种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相对立的政治哲学意味。
后一章是以松散的结构呈现的。首先,我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罗列做一名忧虑者的好处,因为我必须持有一些可期待的东西。延续第三章的论点,即把忧虑看作对主流政治假设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第四章进一步讨论了忧虑的种类,并提出忧虑究竟是不是祸中得福的疑问。在第四章伊始,我描述了本书的写作如何体现了忧虑者的所有迹象—;—;忧虑着写作,写作即忧虑。但接下来我振作了些,提出忧虑者头脑的分析能力能奇异地带来助益,无论如何,这种能力会是一种希望—;—;我们至少会试图将一切都纳入考虑范围并据之行动—;—;的古怪依据。我想知道,忧虑者所熟知的痛苦是否能带来奇特的好处,并作为对肤浅快活、自我中心的当代文化中那种虚有其表、轻描淡写的倾向的必要抵抗。因此我认为,忧虑者的存在能增进我们社会的福祉,这并非完全是戏言。后,除了忧虑作为思维练习所能带来的隐性“;好处”;之外,我探讨了为何自助书未能带来帮助,反而让读者更加沉溺于自我中心的选择文化之中,这种文化不仅加剧了忧虑,还给了它前所未有的肆虐的机会。我猜想,忧虑者会悄悄从自助书之外的地方获取力量。本章的后半部分于是匆匆一瞥了忧虑者世界中的一些替代物,在此处需强调是匆匆一瞥,因为那是一些还并不十分深刻的认识。此外,本章的结尾部分对这些替代物给出了谨慎的赞美,归根结底,也是心怀感激的赞美。
我后的想法是,试图“;治愈”;忧虑无疑是徒劳的,即便这种努力不会毫无成效。我们生活在当今的西方社会中,注定是无法摆脱忧虑的,好的做法就是理解它背后的成因。当然,我并非是指忧虑“;只是”;一种文化,我认为它不“;仅仅”;是来自外界的折磨。我提醒自己注意这一点,在本书中,我也承认个人生活中的忧虑来源于个人状况与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忧虑者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诉说,而且我们的私人历史并非无关紧要。有些治愈方式能够改善我们的生活,是值得我们珍惜和赞美的。但我想抛开这样的假定,即认为忧虑者只是自己出了些毛病,是私人的或自身经历上特有的问题。相应地,我也想摆脱时下出版物中压倒性的假定,即认为忧虑完全是可以被治愈的—;—;不管通过治疗师、牧师、自助书,还是一瓶密斯卡岱。我还想摆脱一种武断的观点,即对于忧虑,我们忧虑者还是只能怪自己,哪怕我不时要责难我们忧虑者的自我中心和虚荣心。事实上,我经常在如此责难。很显然,撰写有关忧虑的书籍肯定存在严重的伦理问题,我也深知不需多时我就会在自己的论述中发现一些显见的矛盾。但本书的主旨仍然是不变的:就算不能“;治愈”;忧虑,我们也可以大胆尝试去理解它—;—;不管结果是好是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