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103.8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HK$
77.3
《
医学图形图像处理基于Python VTK的实现
》
售價:HK$
166.9
《
山家清供:小楷插图珍藏本 谦德国学文库系列
》
售價:HK$
143.4
《
政略与战略论
》
售價:HK$
140.0
《
百年词史-(1900-2000(全二册))
》
售價:HK$
333.8
《
RDI人际关系发展疗法:修复孤独症核心障碍,让干预回归生活
》
售價:HK$
99.7
《
金融科技监管的目标、原则和实践:全球视野下加密货币的监管
》
售價:HK$
110.9
|
編輯推薦: |
遨游海域的座头鲸、成群结队的角马、群聚飞翔的火烈鸟……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生存画面,迁徙是自然界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数智时代的“上云”与自然界的“迁徙”何其相似啊!
2021年伊始,我们博文视点的编辑团队联合阿里云技术团队,为广大IT技术人员奉上“阿里云数字新基建系列”。这个系列包括5本书,题材涉及Kubernetes、混合云架构、云数据库、CDN原理与流媒体技术、云服务器运维(Windows),囊括了领先的云技术知识与阿里云技术团队独到的实践经验,是国内IT技术图书中又一套重磅作品!
关于本书《混合云架构》:
(1)Gartner 指出,通过融合公有云和私有云,混合云将成为云计算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IDC 预测,未来混合云将占整个云市场的67%。《混合云架构》作为出版社重点图书,将阿里云多年对混合云的思考,以及理论和实践分享出来,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2)4位作者,原创绘制200余张技术插图,让读者鸟瞰云技术,学习更轻松!
|
內容簡介: |
阿里云数字新基建系列包括5本书,题材涉及Kubernetes、混合云架构、云数据库、CDN 原理与流媒体技术、云服务器运维(Windows),囊括了领先的云技术知识与阿里云技术团队 独到的实践经验,是国内IT技术图书又一套重磅作品。 混合云的出现是近几年云计算领域比较大的突破,它较好地满足了企业对算力及安全越 来越高的要求。但混合云又是在缺乏标准的情况下,按实用方向发展的技术,在应用时,企 业面临许多挑战,比如技术平台的选择、应用架构的选择等。本书将从概念、原理入手,介 绍实用架构,让读者在理解常见架构的同时也能以此为基础搭建满足自己企业需求的混合云 应用架构。
|
關於作者: |
解国红
阿里云混合云技术服务高级技术专家。长期从事操作系统、虚拟化、云计算相关产品研发及运维工作。曾就职于Promise、Intel公司多年,开发过RAID卡驱动、Windows磁盘保护驱动。在阿里云曾带领团队开发过阿里云助手、阿里云图形工作站、P2V、镜像自动化制作、Windows/Linux dump自动化记录分析等产品,目前在进行混合云架构研究、运维工具开发等工作。
刘怿平
阿里云混合云交付专家,主要负责大型政企项目的云平台解决方案设计及落地实施工作,在数据中心建设、IT基础架构设计、网络与安全规划及业务连续性与容灾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陈煜文
阿里云混合云高级交付专家。长期从事操作系统、虚拟化、云计算、信息安全系统的科研及架构设计和产品研发工作;现负责阿里云混合云项目交付的规划实施及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罗寒曦
阿里云混合云技术服务高级技术专家,负责阿里云混合云IaaS、PaaS平台交付和运维解决方案,在平台稳定性治理、高可用与容灾技术、故障恢复等领域具有多年的方案设计与实施经验,曾经多次主导阿里巴巴集团“双11”云网络、弹性计算稳定性与高可用保障工作,也是阿里云混合云平台热升级技术的主要架构设计人员。
|
目錄:
|
第1章 面向数智时代的云计算
1.1 数智时代挑战与云计算
1.2 云计算概述
1.2.1 计算机简史
1.2.2 计算机性能的决定因素
1.2.3 云计算发展趋势
1.3 混合云助力新基建
1.3.1 什么是新基建
1.3.2 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1.3.3 混合云是新基建的流行架构
第2章 阿里云基础技术
2.1 IaaS
2.1.1 阿里云IaaS产品体系与应用场景
2.1.2 核心技术
2.2 PaaS
2.2.1 核心技术
2.2.2 阿里云产品介绍
2.3 网络
2.3.1 云网络平台——洛神
2.3.2 网络虚拟化
2.3.3 NFV关键技术
2.3.4 小结
2.4 存储
2.4.1 概述
2.4.2 盘古
2.5 安全
2.5.1 技术优势
2.5.2 核心架构
2.5.3 安全合规
2.5.4 安全运营
2.5.5 安全生态
第3章 混合云介绍
3.1 概述
3.1.1 混合云定义
3.1.2 云混合的形态
3.1.3 小结
3.2 混合云分类
3.2.1 按形态分类
3.2.2 按技术平台分类
3.2.3 按架构层分类
3.2.4 按运维主体分类
3.3 混合云组成
3.4 混合云应用场景
3.5 风险& 挑战
第4章 混合云产品介绍
4.1 阿里云混合云
4.1.1 产品概述
4.1.2 混合云产品
4.1.3 行业解决方案
4.1.4 小结
4.2 AWS Outposts
4.2.1 产品概述
4.2.2 产品优势
4.2.3 应用场景
4.2.4 实现功能
4.2.5 小结
4.3 Azure Stack
4.3.1 产品介绍
4.3.2 方案特点
4.3.3 小结
4.4 Google Anthos
4.4.1 产品概述
4.4.2 核心功能
4.4.3 集群管理
4.4.4 小结
第5章 混合云网络
5.1 常见的混合云网络
5.1.1 物理专线
5.1.2 VPN
5.2 混合云网络建设
第6章 混合云架构
6.1 混合云架构特点
6.2 架构设计目标
6.3 常用架构原理分析
6.3.1 弹性架构
6.3.2 混合云安全防护架构
6.3.3 容灾备份架构
6.3.4 多云管控架构
6.3.5 弹性数据中心架构
6.3.6 混合云组网架构
第7章 阿里云混合云实践
7.1 混合云架构搭建的指导原则
7.1.1 需求导向
7.1.2 平衡需求与成本
7.1.3 兼顾开放性与兼容性
7.1.4 权衡业务价值与风险挑战
7.2 搭建简单的ECS 弹性伸缩混合云
7.2.1 方案规划
7.2.2 环境准备
7.2.3 系统部署
7.2.4 结果验证
7.3 搭建简单的K8s 容器弹性伸缩混合云
7.3.1 方案规划
7.3.2 系统部署
7.3.3 压力测试
7.4 搭建企业容灾中心
7.4.1 概述
7.4.2 数据容灾
7.4.3 应用容灾
附录A 插图索引
附录B 术语表 P368
|
內容試閱:
|
2010 年 3 月 28 日的深圳 IT 领袖峰会上发生过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是关于云计算发展未来的大争论,有人相信,有人怀疑,甚至有人否定。戏剧性的是,曾经怀疑或否定的 IT 巨头们也都义无反顾地争相参与其中,并不惜重兵投入力争成为这个大势中的 TOP 玩家。过去的这 10 年时间里,云计算在中国市场上也是经历了从怀疑、观望到相信,再到笃定的一个过程。我们在这里首先要感谢那些一开始就相信并坚持投身于云计算的人和企业,特别是阿里人和阿里云,同时也要感谢那些从初就开始拥抱云计算的开发者、中小企业,以及今天延伸到各行各业的企业和各级政府。
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已超过 10 个年头,已从初的懵懂期走向快速成长期,但是还远远没到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在云计算的技术架构和体系的选择上,有选择自研的,也有基于开源构建的 ;在面向市场和商业策略的选择上,有一开始坚持做公有云的,也有从私有云小步快跑的,当然还有基于传统 IT 重新包装纯粹蹭热度的。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而时间、市场和客户终会给我们所有人一个答案。前面提到,云计算在中国的发展还远没到成熟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现状 :
(1)深度拥抱云计算和基础设施绑定云计算的企业,这类是成熟的云计算用户,但是仍然占市场的少数。
(2)云计算已经在其技术架构的选型和实践中落地,但是大量的应用甚至核心应用仍然重度依赖原有 IT 和架构,这种情况占比非常大。
(3)纯粹的私有云模式和业务孤岛化建设(这里要排除因政策法规和特殊业务场景的情况),如果要限度地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红利,还远远不够,且在云计算市场上占比不小。
(4)IT 的市场规模细分到云计算领域占比仍然不高。因此,我们可以判断,云计算的成长和发展空间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上仍然非常大。
(注 :在阿里云对云计算主要形态的定义里有公共云、专有云、混合云,书中后文会沿用这些术语。)
做产品和服务的人都应该清楚一个事实,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一套产品或方案来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因此,我们看到的公共云、专有云、混合云甚至存量传统 IT,存在即必然。从今天这个时点来判断,中国市场上多种云的形态共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那么,作为云计算的从业人员,我们需要基于这个事实来构建和迭代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体系。阿里云在公共云上的坚持已经来到了第 12 个年头,专有云的业务也已经走过了 6 个年头,今天随着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我们看到了混合云场景的巨大潜力,这个势头还在继续。
本书从云计算的基础要素、技术和架构等多个方面一层层展开进行了详细介绍,从技术理论基础到工程实践经验,是阿里云的技术专家们多年努力后深入浅出的总结和沉淀。我们期望通过本书可以给正在云上、即将上云以及期望了解云的企业技术决策者、技术人员一些帮助。同时,本书重点在混合云的技术架构介绍上,也是顺应当前非常重要的云计算场景,匹配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必要技术,希望本书可以作为企业、政府、云计算行业生态及其产业链上的技术人的常备工具书,指引大家上好云、管好云、用好云。
当然,从互联网到云计算,新技术的发展、迭代速度非常快,本书涉及的基础技术应该是长期具备有效性的,但是在更多硬件技术的持续迭代、更多业务和应用上云的情况下,自然会带来云上更多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架构方案的变化演进。这就需要云计算的技术人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关注新的技术趋势和业务环境。对读者来说,我们的建议是 :随着云计算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云上技术从业者和生态产业链上的从业者将是数以百万计甚至千万计的一个职业群体。因此,围绕着与云计算相关的技术学习,任何时候进入都不算晚。
未来的 10 年里,我们认为备确定性的事情之一就是数智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必将托起和加速中国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从计算到数据,从信息到智能,从云到端,从国家治理到企业效能,从国计民生到全球化,从高质量发展到绿水青山,势必都离不开云计算的身影。因此,我们为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感到幸运,未来可期,未来已来!
张小亮 阿里云全球技术服务部混合云技术服务负责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