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穿搭也有公式:100个不过时的搭配
》
售價:HK$
47.2
《
不完全契约
》
售價:HK$
97.9
《
知脊:脊柱使用说明书
》
售價:HK$
107.8
《
中国早期民法新论:案例、法规、概念与法律之外
》
售價:HK$
52.8
《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
》
售價:HK$
85.8
《
富足人生指南:用十年时间实现富而喜悦
》
售價:HK$
85.8
《
少女杂货铺 Procreate可爱质感插画教程
》
售價:HK$
76.8
《
数理人文(第1辑)
》
售價:HK$
107.8
|
編輯推薦: |
一幅救助者的“大爱图”一幅受助者的“众生图”一条苦难与文明交叉的路
一曲爱吻别痛的离歌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年都必须面对近200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全国规范在册的38 种疾病,无可回避地在其中穿行。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要面对面、心对心,张开臂膀去拥抱、温暖被遗弃的先天智力障碍者、失忆者、精神病患者……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天天要在危险中穿行,全然不顾突发袭击对自己生命的威胁。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常要背着沉重的行囊,在严寒中、在暴风骤雨中、在猖獗台风中,为无力抵抗恶劣天气的人群送衣、送被、送食物、送热水,并动员他们到有屋、有床、有被、有白米饭、有姜糖水的救助站避难,自己却成了“落汤鸡”……
尊重生命、尊重命运、尊重人性。本书以深圳救助为点,通过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抒写了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骨肉相连般的亲情、爱与痛胶着的激情,并且横向辐照全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救助宏图,纵向从春秋战国到明清,延续至现当代。这一传承先辈美德的国家行动,调动起全社会正能量,反映了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与恒心
|
關於作者: |
彭名燕,广东省作协原副主席,深圳作协原主席,深圳文联原副主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事演艺1987年。1987年开始专业从事文学创作。从1980年起笔耕至今已有700多万字的作品问世,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
已发表、出版长篇小说:《东方男性》《公关小姐外传》《世纪贵族》《日尔曼式的结婚》《大腕》《杨门家风》《为你心跳》《岭南烟云》《倾斜至深处》《高贵的混血儿》等。
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从清华园到深圳湾》、散文集《瞬间与永恒》等。
著有散文随笔:《三笑》《送我一支曼陀罗》《母亲》《落地窗》《失眠的灯火》《心有余悸》《山河不会忘记》等八十余篇。
|
目錄:
|
序 苦难与文明交叉的路径 李延国
专家评论
引子?春天的手
上编?南海用涛声唱响“中国救助”主旋律
章?疯狂的红土地
第二章?沧桑的笔架山,请你做见证
“大佬”和“细佬”的悄悄话
一匹穿着“红舞鞋”的“千里马”
一匹冲在前列的“头狼”
“鹰”在捕捉猎物时的姿态
有一扇“虎背”的猛男
只识泥土不看彩云的“老黄牛”
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
第三章?人性在“疑难杂症”的旋涡中起起落落
冰冷的陷阱
无可奈何花落去:深度纠结
免费午餐何时了
第四章?挺起“两弹一星”的民族脊梁
今日头条伸到千里之外
多情的人民“战争”
南海母亲养育了一群“优生儿”
崎岖小路上的博弈
第五章?灯红酒绿下人性在升华
“甘雨”和“惠风”呼唤出两个粑粑一碗粥
“夜天使”用仁义之光温柔着星空万里
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说明你爱我
媒体—他们没有把明星挂在嘴边
第六章?舍和得的天平上,“舍”翘高了
搭档,你怎么了
残酷的罗曼史中收获着丝丝甜蜜
没工夫陷入小儿女式的多愁善感
半醒半醉半神仙
“追思”在泪水中升华成明亮的星
第七章?永不闭幕的旋转舞台
鲜为人知的“冰山一角”
他们个个都配当主角
第八章?一场输不起的战争
心痛啊!心痛到不能呼吸
她需要的是“心灵鸡汤”
一笔还不清的孽债
在碎片化厄运中扑腾的姐妹
不见童年的乖乖女
挂在泪珠上的彩虹
泉水叮咚流进岁月的心田
挑出几朵小花,闻闻醉人的香气
下编?缝合社会裂缝的高手
第九章?救助史上的苦与涩
大山在疼痛中呻吟
请让我妈妈来吧
老外都惊叹:怎么可能
剪不断却拎得清的人间未了情
第十章?沉思中的一锤定音
故乡的月亮残缺了也是圆的
急到心脏就要爆炸了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第十一章?去爱别人,如同我爱过你们
独门独院的“课题研究所”
女人心中总有关不住的阵阵春风
男人一旦觉醒就是一条好汉
还是原来那个鼻子
不变的永远是声音
“魔咒”在阳光下融化
海阔天空、针头线脑都装在他们肚子里
人生聚焦就在一瞬间
第十二章?望着你?护着你?牵着你
“贵宾”在隆重的仪式中闪亮登场
一年一百万,五年五百万
长不大的“婴儿”终于长大了
第十三章?红利闪烁在点滴中
卖花女、擦车仔已成“老照片”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在收获福果
点击与点赞
第十四章?向“贫困”说拜拜
优雅出手,截断重复流浪的独木桥
激情与速度
在震撼的数据上长袖起舞
第十五章?有血性的中国度量
祖先高举灯笼照亮后人千秋长路
新世纪?新主角?新大陆
尾声?国家品行
后记?用爱吻你的痛
附录?国外救助事业掠影
|
內容試閱:
|
序?苦难与文明交叉的路径
在我的写字台上放着一部厚厚的报告文学《用爱吻你的痛》,想我老眼昏花,这得看多久?我随手翻了几页,没有想到这一翻我的心一下被抓住了,就像在平静的旅途上突然看到一座傲人的雕塑,伟岸而充满生命的尊严,不得不让我驻足仰望。
这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流浪人群与救助人群血泪交织的人生百态—好一幅悲怆而壮美的长卷!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令我嘘唏感叹。特别是那些如同在战场上抢救生命、救赎灵魂的当代英雄,令我潸然泪下,肃然起敬。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气势宏大的作品,掩卷沉思。
我叩问自己:
我真的不知道,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年都必须面对近200万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群。
我真的不知道,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全国规范在册的38种疾病,无可回避地在其中穿行。
我真的不知道,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要面对面、心对心,张开臂膀去拥抱、温暖被遗弃的先天智力障碍者、失忆者、精神病患者……
我真的不知道,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天天要在危险中穿行,全然不顾突发袭击对自己生命的威胁。
我真的不知道,在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常要背着沉重的行囊,在严寒中、在暴风骤雨中、在猖獗台风中,为无力抵抗恶劣天气的人群送衣、送被、送食物、送热水,并动员他们到有屋、有床、有被、有白米饭、有姜糖水的救助站避难,自己却成了落汤鸡。
这一切,我真的不知道……
作为一个写作了半生报告文学的专业作家,我为什么失职,而让一位以写小说、电影剧本见长的柔肠的女作家彭名燕去扛起了这样沉重的报告文学题材?
我想,她的这部报告文学不是用手指在电脑键盘上敲出来的,而是用眼泪带着心血流淌到纸上的。她写了一个大爱的故事,她写了一群救助者和受助者血肉相连的故事。
无法想象,绝大多数受助者,有的几个月,有的几年,有的甚至十几年没有洗过澡,没有理过发,没有刷过牙,没有吃过一餐饱饭。他们瘦骨嶙峋,浑身污垢,街上的行人都远远绕开他们。
救助这些人,需要多大的责任心、同情心、慈悲心和人文情怀?
可贵的是,全书每一篇章都渗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几位领军人物,普普通通的基层干部,作家用文学语言和生动的细节将人物的个性展现得活灵活现,从个性中去挖掘思想,在思想中融入我党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的博大情怀。
作品触动人的恰恰就是塑造了中国民政一批有血有肉、关键时刻生龙活虎冲锋在前的英雄形象。这些英雄,不仅仅是公务人员,还包括了社会各界人士,义工、社工、公安人员、城市管理者、街道办事员、普通市民……他们不抢镜头、不出风头,平凡得像一滴滴水。但是在阳光照耀下,他们闪烁出钻石般的光彩。
“千里马”杨小明,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前副站长,十多年没休过一天周末和节假日,事业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终把他带到了他所攀登的,融进了天国的彩云间……
“头狼”付新生,深圳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刚来深圳时,他敢讲真话:“来深圳是因为深圳的电视每晚有个香港台的节目,可以看到好莱坞大片,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新鲜事。”考官感叹过去面试的人千篇一律地说“我来特区,是为了把特区建设得更美好”,敢讲真话的凤毛麟角。在惊讶中,这位喜欢听真话的考官录取了这位喜欢讲真话的考生。付新生,用如“狼”的智慧、如“狼”的气魄征服了喜欢他脾气和不喜欢他脾气的伙伴,征服了在他面前撒野的受助者。一次,他曾一把抱住一个要跳楼的精神病患者,救下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自己差一步就成了烈士。凡此种种,他为一个团队赢得了无数次奖励、无数个先进称号。
“苍鹰”杨立君,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有着苍鹰般犀利的眼光,能瞬间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部队指战员作风。一上任,就遇到台风大作时高难的救助。之后,台风专门找他来“决斗”。在若干次狂风暴雨中,他用“鹰眼”搜索奄奄一息的流浪者,并在“战场”上向上司和同事偷偷“学艺”,学得了千里风雨无阻挡的实战本领,台风亦奈他不何。
有着虎背熊腰的猛男张维文,带领他的团队,救治了两百名多精神病人,帮几十个不知家在何处的智力障碍者回归家园。这些非正常人,有在站里待了三年、五年、七年、十年,甚至三十年的。
张维文和同事制作的大幅“笑心图”,搜罗了几十个原本满脸仇恨与冷漠之后转变为灿烂笑容的受助者的头像。纯真得如同叮咚泉水的笑容,感染无数参观者驻足致敬,拍照转发到朋友圈。
书中这一笔很有趣,当初选安置点领导时,因为条件艰苦,张维文并没有拍着胸脯说“我去”,而是回避在一边说“不是我”。后来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几乎是拿“枪”逼着自己走到“前线”,对着“战火纷飞”的战场说:“就是我。”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心耿耿的心路历程。
只顾面朝大地,不停顿地耕耘着,却不图虚名的“老泥牛”谢笑副站长,书中描写他的“三选妃子”令人在笑声中落泪。他是在救助管理站人满为患、亟须扩大的关键时刻立下军令状,找到一块“世外桃源”(正是后来的大鹏安置点),安置精神病院无法安置的病人,以及其他残疾人。
从大鹏安置点的选址,到被当地群众因“精神病患者集中”强烈抵制,他用党性激励自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群众终于理解点头,而且从点头成为帮手,从帮手成为密友,从密友成为一家子……这中间“耕耘”的艰难,没有牛一般的坚韧、牛一般的体力、牛一般的倔脾气,只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戏剧般的一波三折,让人在担忧中爱他没商量。
“和平鸽”李佳副站长,每临战时却露巾帼风采。脱去高跟鞋,擦去女儿妆,显露的是将军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阳刚气。特别是安置从外地托养回迁的200多名精神病患者,“和平鸽”李佳立了一大功。“和平鸽”看似弱小,却有飞越大洋的力量,她的职责是将病人送进医院,将死者送进殡仪馆……多少次,她面对恐怖的死亡,但是,她终战胜了自己的恐惧,把责任担到了肩膀上。
除了这些一线的人物,廖云辉局长、陈肖月副书记这些篇幅给得很少的领导,作家虽仅仅用了三言两语,几笔素描,却勾勒出了其个性的轮廓。云辉局长“挽起袖子就开干”,陈肖月副书记“幽默文章舞翩跹”。书中塑造了他们所代表的毫无官气、一身活力的当代官员的形象。
许多基层人物笔墨无几,形象却如《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形态各异,性格突出。珲哥、毛哥、吕哥、“狐仙唐”、“骆驼罗”、白雪姐、钱多姐、洛新哥……他们的名字在文章里轻轻一闪,却如同闪电般刻进了读者的记忆。为什么?因为珲哥们、白雪们把救助事业当成科研,不是简简单单出个苦力,而是如同探讨课题,用头脑、用思想去探索新路、积累经验,创造了八大“巴结”手段,巴结得许多智力障碍者有了唱歌、跳舞、画画、读书等兴趣和能力,极大地丰富了救助事业的灵性和智慧。不知不觉中,救助与被救助都成了社会和谐的强音。
以人民为中心,书写在这块圣土上,就是“以受助者为中心”,这是本书的一大贡献。
以人民为中心,何其得人心!一本书,借得深圳一席之地来抒发对民政救助的敬意。民政人一向低调,救助管理站的员工们总是用“做得不够好”来躲开记者和作家。但是,你把自己当灯笼“给出去”,为别人照路,那光能掩饰得了吗?义工方子君对朋友感叹,“世上真有这样一群高尚者”!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百姓走进民政腹地,在了解的过程中,深深爱上她、恋上她。书中所书写的社会各界与民政人共建“让爱回家”的绿色通道,正是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高度浓缩。
人民,人民,一切围绕人民!有党和国家这个大后盾,除了有一支浩浩荡荡的民政救助大军,还组织了一支心理咨询专业队伍,建立了强大的医疗档案库,专门研究如何从肉体到灵魂,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群进行救助的课题。心理咨询师的登台,把生命救助与心灵救助联结在一起,使传统观念“命里一尺莫求一丈”变成“命里一尺可求一丈”,使中国的救助事业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看起来只是简单的改变,实则挖掘了救助员工全部智慧和爱心,换来这一人群“进来如鬼出去是人”的大变身。
拯救生命,救助心灵,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神圣的职责。
由民政系统两万名员工组成的救助大军,背后不仅有党和国家,还有包括张世伟和方子君等的庞大义工群,民营企业家熊福章等的人道支援。书中对这一群体的描述也妙趣横生。他们心怀家国,尊道贵德,勇于与国家救助手挽手,分担重担。
民政救助虽苦犹乐。沐浴着真、善、美的人性阳光,不分白昼和黑夜,不分暴雨和狂风,挺直腰板,在天桥上、桥洞里,在大街尽头、小巷暗处,搜寻着需要帮助的人们。
救助员工和参与的民众,在履行使命时,目睹了受助者千人千面的苦难身世。在拯救他们的同时,救助者自己又经历着怎样灵魂的震颤和身心叩问!网友Jenny_薇薇,因为用欺骗一位卖红薯老大爷而极度内疚,从此坚持帮助弱者,其道德自我完善的反思可圈可点。
掩卷沉思,不能平静。在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很少像《用爱吻你的痛》这样的长卷,如此深刻具象,既有被侮辱、损害的受助者,又有舍己为人、公而忘我的救助者,苦难与文明双向交叉、重合,真正是一部有历史厚重感、把人民放在中心的新时代救助史。
作家彭名燕是以写小说、影视剧本起家的。万万没想到,她一转身,创作了这么一部沉甸甸的报告文学作品,带着她独有的小说的文笔和意境、影视的故事结构,把一部风格独特的报告文学震撼地呈现给了读者。
当今的报告文学也在与时俱进,需要各种文学体裁和风格的表达,使它变得越来越有可读性,越来越有审美价值以及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纵向看,作品把时间拉到1904年,东北的日俄海战,国破家亡之际,上海首先建立国际红十字会分会,募集捐款,救助东北数万难民。1950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参与修改中国红十字会章。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已发展到1800多个,平均每年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约200万人次。中国民政救助系统的干部职工用超负荷的毅力,串起了上下一百多年,独具东方之光,有中国特色的救助风骨,展现了与祖先一脉相承的人道主义。
从横向看,这部作品串起了英、美、德、法、澳、日、印等国的救助现状。作家用巧妙的写实手法,把枯燥的理念变成富有趣味的故事,通过不同国家不同习俗的救助手段与风格,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救助个性。
红利在哪里?书中描写得很好玩。红利自然惠及了大妈、大爷的腰包,在“百姓的盛宴”中,大妈的扇子舞挥去了贫穷的愁容,引得“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幽默是此书的又一大特色。
百姓心里那杆秤非常公正,谁个优,谁个劣,误差不出半两重。对于那些用自己赚到的钱去做慈善、资助贫困地区的演艺明星,百姓心存感激,书中给予了公正的肯定。
文章虽然展现了受助者的困苦,但对中国改革前程的展望也令人振奋。从城市到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巨大变化,使人们相信,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复兴时代,是一个梦想成真、“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时代。
就素材而言,其庞杂,其琐碎,其丰富,其奇特,其庞大,其沉重,铺天盖地、包罗万象、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拎起来千头万绪,放下去针头线脑”。据作家自己说,她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挑战,差点一连声“不不不”,掉头就走。完全是因着采访过程中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感动,她才决定在分文不取的情况下,坚持下去。沉重的压力下,她感冒咳嗽达半年之久。我深知,一部大书,能耗尽一个人的精力。
祝贺彭名燕,她终于将一块硬骨头啃完了,并且留下无尽的感动让我回味。
燕子总归是要飞翔的。
他们个个都配当主角
哪里去找一个铺天盖地的巨型舞台?
有家可归者生病了,落难了,救助他们,医治他们,责无旁贷。他们病情稳定和情况好转以后,按照国家的规定,是一定要把他们送回原籍,让他们与家人团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的。
每一个生命都是天地所养,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有些患了精神病,虽然出院了,但情况仍然很严重……送这样一批人回乡需要全程陪送。即便他们在天涯海角也要护送到位。
于是,一个不需要舞台聚光灯、不需要舞台布景、全靠自然情景构建的巨型舞台,在一个特殊人群的脚下自然生成。
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还有谁?
登台的人群中不乏失忆忘记家乡,之后又记忆复归者。他们不愿意回乡,救助者就要极力劝说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并与当地的民政部门联系,由救助方出面护送,由当地出面接应。所有的回乡者,都要救助方与当地事先对接好。送到了以后,救助方把受助者的档案及病历、目前状况等详细资料交给当地相关部门,在备忘录上登记,签字……整个交接的过程相当烦琐,也相当复杂,必须相当谨慎、细致地去完成。
于是,主角中,受助者和护送其回乡的救助方,必然共同携手登场。
这舞台上人影闪烁,吸睛程度不亚于电影。
担架上的袖珍舞台
护送回乡的全过程,有时要乘坐火车、长途汽车,有时开自己的私家车,有时需要四五天,长的甚至需要一个星期到十天,次次都是大考验和大挑战。
曾宇平科长曾送过吃喝拉撒全部需要护工护理的重病患者。冲着他年轻,有一把力气,还顶得住,才能揽了这重活。
知道吗?被护送者有些患了绝症,从医院里面刚刚出院,必须尽快送回家乡,让家人见他们后一面。
常人无法想象一路上救助员工忍受了些什么。
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曾进监狱三年,出狱以后就在街上流浪,后来被送到救助站。他在救助站反反复复出出进进十六年,闹事、打架、骂人是家常便饭。后来他摔断了腿,还是救助站把他抬进医院医治。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劝他回家乡去养伤。他在外面已经十六年了,对家这个概念已经很淡漠。他终于答应回家乡。因为行动不便,救助站派了四个人,其中一位是医生,专程护送他回乡。这个回乡过程太特殊,是用担架把他抬到飞机上的。因为老人无法行走,年龄又太大,身体太弱,怕经受不起火车加长途汽车几天几夜的折腾。这是允许坐飞机的特殊个案。
满飞机的人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四个护送者,真的像是在看一台戏。有人以为是传染病患者,吓得捂住鼻子,戴上口罩。医生解释道,老人是骨折,不传染的,飞机上的人这才放心了。于是大家纷纷猜测,送的人与被送的人的关系。看到曾宇平为患者擦脸,以为患者是他的父亲或叔叔或长辈。有一位旅客小声问曾宇平:“这位老人是你的什么人?”曾宇平悄悄回一句:“亲人吧。”那位旅客听懂了,又像没听懂,说了一句:“噢!他们几个……都是?”曾宇平反问:“你是这样觉得的?”
谁能猜得出来,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是个刑满释放人员。如果那位旅客知道实情,可能会惊掉下巴。
下了飞机,在人们好奇的目光中,救助站的四名护送人员轮流抬着担架,又去坐长途汽车,一直把老人送到老家铁岭。这一路,这一副担架,压得几个壮汉满头大汗,头发都滴水。
类似这样的受助者,不仅要送回乡,还要给他们办低保,送进养老院,向当地对接的相关部门详细交代受助者的情况,真的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不对,应该把“像”字去掉,换成“是”。
试想,把一个人们所不齿的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感动得他能掉一滴热乎乎的眼泪,这难道仅仅是一个老人被温暖了?当然不是,这也是对一个地区的温暖,也就是对整个社会的温暖。这种温暖的辐射力是很强的,一传十,十传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一个小举动是对党和国家的大维护!
临别时,当老人伸出手握住护送人员的手时,他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哽咽了。
抬担架来送行的人也哭了。
一副担架结成的缘,赛过血缘。这一个小舞台暂时拉下了大幕,自然旋转到另一个舞台。
12小时的120救护车舞台
有一名胃肿瘤患者手术后,要从医院直接护送回乡。这可是危重病人,上面插胃管,下面插着导尿管,带着尿包,一路还要输营养液,乘坐什么公共交通工具都不可能,只能坐120救护车,车程12到14小时,而且有很长一段路的路面情况非常不好。谁去送?
成人部部长王珲说:“我去!我体力好,经得住折腾,就这样定了!”
他和医生张小梅及另外一名护工上路了。
这一路,可是出现了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折磨。因为患者消化系统严重损坏,要不停地排气,说白了就是放屁,连呼出的气也是怪味,那是患者自己也无法控制的难堪。救护车是封闭式的,空间狭小,王珲和医生张小梅及护工挤在一起,脚都伸不开。加上不能开窗,臭气散不出去,差点把所有人熏倒过去。好几次,王珲这位高大威猛的汉子都觉得自己顶不住了,要呕吐。为了不刺激患者,不能捂鼻子,他强忍着从胃里翻上来的恶心感,还要笑着去安慰患者。因为他知道,患者的痛苦大过他们十倍都不止。
目的地总算到达了。王珲他们从车上下来的时候,差点儿一头栽倒在地上,可能是车里空气太污浊,严重缺氧造成的身体不适。他们把患者送到了亲人的身边,还自己掏腰包给患者买了许多水果,这才离去。
患者的家属感动得眼泪汪汪,双手合十,连连说:“谢谢,谢谢,一路平安!”
120救护车颠簸的舞台暂时谢幕,旋转舞台又开始转动。
插尿管的火车舞台
王珲他们还送过一个从医院接出来的插着尿管的患者回乡。这次是坐火车。一路上患者如果要喝水,就得不停地排尿,就要不停给他拔尿管,倒尿包,再插尿管。患者的尿如果特别多,这一天一夜,送行人员根本无法睡觉,就怕尿包满了造成回流。王珲也是独生子,何曾干过这样的事情?好在有军事学院四年本科的基础,有驻港部队的风雨磨砺、摸爬滚打基本功垫底,尿管这点事又算什么?大丈夫一咬牙,什么难事不能扛得起?火车上人特别多,厕所总是没断人。患者上火车后特别自觉,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否则他自己麻烦,也给王珲他们添麻烦。王珲有些心疼,几次把水递到患者面前,他几次用手轻轻推开。王珲很感动,说:“不要紧,我知道你好渴,你喝水吧,不就是给你倒尿吗?我们能做到。”但这患者只喝了两口就忍住了。难熬的24小时终于结束了。就这样,王珲他们充当了24小时的医生、父母、儿女、保姆。
到达目的地后,患者的父母不知道怎么感谢,恨不得把家里的鸡全部杀了、猪全部宰了来招待王珲他们。他们接受了患者父母的感谢,一顿饭没有吃,立即踏上回程路。
这方舞台落幕,他们准备走向另一个舞台。
悲喜兼容的舞台
有一个外省的中学生来深圳旅游,花光了钱,流浪时被城管送来救助站,因为马上要开学,如果从深圳坐火车回去,要转好多次车,起码需要五六天,孩子开学就在两天后。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民政局又特殊批准—坐飞机。
这名中学生高高兴兴回家了,没有耽误一天学习。虽然乘坐飞机行程只有几个小时,但是护工小赵等人回程却惨了。按国家规定,救助人员不得乘坐飞机,只能坐火车和汽车。但是,正值国庆期间,到广州的火车票一周内的全部售光,怎么办?只能坐长途汽车绕路,绕到广东的连南,下了车找不到北,人生地不熟,一迈腿就走错了方向,问路语言不通,听错了,又走了冤枉路,走到连公交车都没有的地方,只好招手坐了农民的马车、牛车,恨不得连环卫工人扫地的车也去搭一程,几经周折才坐上长途汽车到了广州,然后回到深圳,这一路足足用了九天。
他俩表面上说,这有什么,不就九天吗?私下里却苦笑说,早知如此,当初不如就等上一周,也比这样的折腾舒服得多。
…………
送走的受助者,几乎都生长在农村,有的是偏远山区,哪能说通火车就通火车,说通汽车就通汽车的?救助站的护工,除了飞机,什么车都坐过。火车是习以为常,长途汽车更是小菜一碟,还有马车、牛车、货柜车……除了大粪车太臭不敢一试,什么交通工具都体验过。事后一回忆,能笑得肠子痛。
时过境不迁,桃花依然笑春风,这样的笑,永远是未完待续。
苦乐生涯,成就了一批真正的“时代主角”。他们扮演着大众父母、大众朋友、大众亲人的角色,却从不抢镜头,仅仅是把侧影或者背影对准观众。在城市大舞台上,该出现时会在前面为人挡子弹,该隐退时就退到人家背后当靠垫,这样的品质才配当真正的主角。
当然,这一切是他们应当做的,也是必然要经历的,没什么值得特别推崇。
但是,用这一正气压倒当前社会存在的歪风邪气,为什么要吝惜口舌和笔墨呢?
有一首歌《掌声响起来》不仅仅是献给演员的,更是献给谢笑、杨立君、付新生、张维文、王惠平、毛渝新、王珲、郭敏、吕老师等这些伫立在风雨之中,为弱势人群遮雨挡风的平凡大哥、大叔、大姐、阿姨的。
孤独站在这舞台
听到掌声响起来
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
多少岁月已不在
多少情怀已更改
我还拥有你的爱
…………
掌声响起来
我心更明白
你的爱将与我同在
掌声响起来
我心更明白
歌声交汇你我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