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让内的理性主义 发现无意识之旅
》
售價:HK$
66.1
《
知命不惧:从芝诺到马可·奥勒留的生活艺术
》
售價:HK$
110.9
《
Zemax光学设计从基础到实践
》
售價:HK$
132.2
《
全球化的黎明:亚洲大航海时代
》
售價:HK$
109.8
《
危局
》
售價:HK$
84.0
《
穿裙子的士:叶嘉莹传
》
售價:HK$
53.8
《
财富方程式
》
售價:HK$
77.3
《
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在线百科”
》
售價:HK$
99.7
編輯推薦:
本书作者以其独特的严谨和智慧解释了海面上升所带来的威胁。这是一份全面且富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同时也是一部可怕的、有科学依据的、与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沿海城市息息相关的影片。
內容簡介:
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已是不争的事实。伴随海面上升,还有风暴的加剧,灾害正一步步逼近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到21世纪末,预计全球将有数以亿计的人从沿海区域向内陆撤退,这将是一场给环境、人类社会和文明带来深刻变革的危机。
本书是对这场即将到来的灾难的生动解读,作者穿越12个国家,聚焦迈阿密、威尼斯等正受海面上升影响的典型城市,从气候变化前线发回报道。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海面上升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后果,还描述了不同国家和人们对这场危机的不同反应。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让我们每个人真切体验到这一危机带给社会的深刻变革,并希望对我国沿海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防范系统性风险提供参考。
關於作者:
[美] 杰夫?古德尔(Jeff Goodell)
《滚石》杂志特约编辑,《纽约时报》撰稿人。著有5本书,其中《如何使地球降温:地球工程与修复地球气候的大胆探索》(How to Cool the Planet: Geoengineering and the Audacious Quest to Fix Earth s Climate)一书荣获2011年格兰瑟姆特别功勋奖(Grantham Prize Award of Special Merit)。
目錄 :
译者序 I
引言 亚特兰蒂斯情境再现 001
第1章 古老的故事 011
第2章 诺亚方舟里的生活 026
第3章 新气候、新天地 042
第4章 空军一号 064
第5章 房地产的轮盘赌游戏 077
第6章 沉入海底的法拉利 102
第7章 围墙里的城市 127
第8章 岛国命运 146
第9章 大规模打击的武器 166
第10章 气候因素加剧的贫富分化 185
第11章 迈阿密沉没 202
第12章 后会有期在何时 227
后记 公寓楼潜水 251
致谢 257
注释 261
参考书目 286
內容試閱 :
杰夫·古德尔(Jeff Goodell)担任北美《滚石》杂志特约编辑,曾出版多部科普著作,受到读者的广泛赞誉。他的书知识点较多,从地理、考古、科技到人类社会,涉及面很广,而且注重细节刻画,读起来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他的这本《巨浪来袭—海面上升与文明世界的重建》一书的主题是未来海面上升、风暴加剧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同时,本书也涉及一些目前尚在争论的科学问题。在此,让我们先浏览一下全书要点,然后来谈谈书中提到的海面上升、风暴加剧等问题的科学研究进展。
古德尔首先以“亚特兰蒂斯情境再现”为切入点,把未来将要发生的变化与西方文化中的亚特兰蒂斯联系起来。亚特兰蒂斯,又称为大西洲,它的传说早来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记述:古时候在大西洋一个大岛上曾有一个建筑宏伟、城市结构严谨的神奇国度,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吞没了海岛,这个盛极一时的文明国度从此沉入大海。然而,传说中的情境却很快要在美国富庶的海滨城市迈阿密重现了:“2037年一场飓风过后,迈阿密海滩的枫丹白露酒店大堂里名气不小的蝶形领结图案地板上堆了一英尺厚的沙,一头海牛尸体漂浮在摇滚歌星猫王曾经享用过的那个泳池里。”
这是怎么回事?古德尔从海面上升、风暴加剧风险的城市之一的迈阿密入手,展开了他的论题。亚特兰蒂斯虽然只是个传说,但海面变化、沧海桑田却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就在迈阿密这个地方,外来居民到来之后所记载的岸线变化、岛屿消长、海滩形成、沼泽地淤积、风暴潮袭击等现象,已经成为环境变化的常态。
那么,曾经是一片沙洲、潟湖和沼泽地的迈阿密为何能成为一个梦幻般的城市?早先来到这里的人们,初只是想开垦土地种庄稼,但后来有人从海滩里看到了商机,于是修建了通往沙洲的桥,在海滩边建起了高楼大厦,后来又排干了沼泽地的水,建成住宅区,一座海滨度假旅游城市快速兴起,房地产业蒸蒸日上。所以说,迈阿密是依靠现代工程手段才开发起来的,这里的人们也由此在海边过起了免受风暴灾害威胁的悠闲生活。
然而,迈阿密的持续繁荣却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威胁。古德尔跟随科学家来到格陵兰岛实地考察,他看到了冰川后退、冰盖融化和气温上升,对气候变暖有了切身体会。“春江水暖鸭先知”,地球的两极对气候变暖为敏感,所以当生活在上海的人们刚开始感受到夏季更热、台风更强的时候,北极圈里的人们早就生活在新的气候状态下了。对于远在热带的迈阿密而言,北极地区发生的变化有着远程影响。极地冰盖融化,淡水流入海洋,海面就要上升,单是格陵兰冰盖的融化,就会使全球海面平均上升6米以上(幸好目前尚未全部融化)。全球变暖也使得低纬地区热能聚集,从而形成更强的风暴,美国东海岸近年来就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强飓风侵袭。迈阿密在这种情况下首当其冲,成为全球海岸灾害风险的城市之一。以后这座城市还能继续成为大海里的诺亚方舟吗?书中打了一个大问号。问题不仅出在迈阿密,它是全球性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海岸城市安全以及岛屿国家生存条件等各个方面。
阿拉斯加州是美国的油气资源开发基地之一,而现在气候变化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扩大能源开采,就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加剧全球变暖,但能源开发又是本地的经济支柱,除非有国家补助,否则油气只能继续开采。奥巴马总统造访阿拉斯加州时,讲了气候的重要性,但并未指明国家要为该州的经济买单。古德尔采访了这位美国总统,在采访中,古德尔追问道,气候变化是已知的事实,问题是联邦政府该如何应对?而奥巴马总统却说气候变化的确重要,但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只能解决迫切、明显的问题。古德尔暗示,在美国的管理体制内,从联邦政府到地方政府,这个问题难以解决。
说到明显的问题,就必须提到房地产。沿海城市的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对风暴加剧,美国给不同的风险等级区域划定了不同的房地产保险补助等级,但这又带来了新问题。例如,分区划线的两侧,房地产的情况差不多,却被人为分割成不同的保险补助等级区块。人们用一辈子的积蓄买来的房产,如何保障是个大问题,一旦出现抛售、逃离,这些城市的经济在风暴到来之前就要垮了。
迈阿密的情况是,由于海滩经济的重要性,海滩后侧无法抬高海堤的高度,而市区地面高程的提升更是受到资金来源的限制而无法动工。当然,用工程措施来保护城市可能是一个选择,但实施起来却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海堤造价很高,以美国纽约当下正在实施的海堤加固工程为例,未来随着海面进一步上升,费用将达到难以解决的天文数字。此外,建造的防风暴潮设施不一定起作用,古德尔用威尼斯的“摩西水闸”来举例子:人们想依靠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摩西水闸”工程技术来抵御未来的风暴潮灾害,但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海面上升,对那些建在珊瑚礁岛上的小国会是一场大灾难。所以,在巴黎气候谈判大会上,人们提出了这个问题。由于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那么他们对于岛国的命运是否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像马绍尔群岛共和国,美国过去在该国做过核武器试验,为此接收了一部分移民到美国,现在遇到海面上升问题,也应该同样施以援手。
美国海军也受到了海面上升的影响。主要的海军基地诺福克现在经常受到风暴潮影响,而要想重建,又缺乏资金。海军作为国家重器尚且遭遇困境,社会上由于气候因素而加剧的贫富分化问题就更加难以解决了。在非洲的穷国,城市拥挤不堪,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就是如此。这里正在新建富人居住的“大西洋新城”,而拉各斯旧城的数百万人居住在破旧的房屋里,每次潮水上来都会淹没地面。住在水边贫民窟里的人们,可能是未来大量气候难民的一个源头。
面对种种问题,有什么对策?古德尔在本书里建议的对策是“有计划地撤离”。这实际上是西方不少国家所考虑的,比如英国就提出了“管理有序地向岸边撤离”思路。既然迈阿密沉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弃城而走可能是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但这意味着要撤出资金和财产、安排沿海城市基础设施使用的过渡期、在新地方安置人口。这一切需要较长的时间准备和较多的经费投入,而政府决策却迟迟不能到位。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将要来临的海面上升事件虽然对当事人的影响会很大,但终不过是一个插曲。在本书的后记里,古德尔以轻松、浪漫的笔触,刻画了迈阿密城淹没很多年之后的一幕:人们潜入水下的城市,搜寻保龄球、不锈钢餐刀、高尔夫球棍、瓷砖等物品,然后感叹道,当初确实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在古德尔的独特视角里,气候变化能带来这么多故事,引发这么多需要思考的社会问题。然而,作为海面变化和风暴潮灾害的研究者,我也想指出,目前气候变化尚是一个争论中的热点问题,科学家们持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关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作用的大小,目前科学界还有不小的争议。过去几十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具体表现为两极冰盖融化、高纬地区夏季气温上升、中低纬地区风暴事件频发等现象。与此相伴的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自1962年开始记录以来逐年升高,这引发了科学家之间的激烈争论。一派人认为,这段时间的气候变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煤炭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而另一派人则说,地球历史上有不同周期、不同变幅的气候和海面变化,即便没有人类活动,也有比现在暖得多的时候,由此可见,气候是按照其本身的节律变化的,与二氧化碳没有关系。所以,无论二氧化碳浓度怎样升高、气候如何变暖,都没有理由要对这些变化感到恐慌,人类的生活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就可以了。
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所指向的是社会管理措施的不同,而古德尔本人是赞同前一种观点的。所以他在本书第3章里说,他所讨论的问题有不少都是在这个前提下才产生的。例如,如果当前气候变化确实是人类活动的结果,那么富国由于在历史上使用了多的化石燃料,理应对此承担责任,包括对穷国的援助,而有关巴黎协定内容、气候难民等建议都是基于这个观点而产生的。否则,富国对穷国的援助就只不过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而已。可见,气候变化是否是人类自身造成的这个问题对全球政治有很大的影响。在科学争论没有结束之前,人类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有多方均可接受的方案。
其次,海面和风暴变化也有不确定性。目前的不确定性来自两极冰盖动态,有些研究者认为,格陵兰冰盖未来会加速融化,终全部融化时会使海面上升6米多,而何时全部融化还不得而知。气候变暖带来的海面上升是事实。根据全球潮位观测站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南北两极冰盖融化、海水因升温而导致体积增大,诸如此类的因素使得全球平均海面以每年数毫米的速度上升,加上有些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还受到地面沉降和大洋环流增强或减弱的影响,因此按照当地的参照系,海面上升的速度就更快了。一般认为,2050—2080年,海面变化较大的地方将上升0.5 ~ 1.0米。
气候变暖条件下风暴潮灾害演变也是个复杂的问题。大气变暖,使得其中所含的热能增加,因此风暴会更加猛烈。虽然这是可以预计的,但问题在于,热带风暴以及冬季风暴具有纬度和经度地带性,即在空间分布上是有差别的。那么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风暴空间分布格局会变化,强风暴可能产生纬向和经向迁移,因此尽管有风暴增强的总体趋势,但各地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风暴出现频率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风暴强度可能加大也可能减小。近年来,全球各地确实有不同变化情况的报道。例如,有的研究者认为,上海地区未来台风的数量将会减少,但强度将会提高。但是目前已经获取的观测数据,其时间序列过短,不足以给出明确的趋势。
海面上升幅度和风暴动态预测的不确定性,给未来的海岸防护带来了困难。如果海堤不加固,未来风暴潮灾害将造成巨大损失,而如果决定加固海堤而风暴却没有加剧,投资就浪费了,这是个两难问题。古德尔在书中多次提到海岸防护的难题,用巨额投入来解决一个可能是虚无缥缈的问题,比如纽约的海堤、威尼斯的“摩西水闸”,似乎不太靠谱。
后,对于未来海面上升、风暴加剧,应如何采取行动?本书作者古德尔以迈阿密为例,提出从海岸线向内陆撤退。古时候,人们的财富很少,搬个地方照样过日子。但现在却不同,社会财富在沿海城市集聚,不能说搬就搬,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的搬迁撤退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又如,荷兰的国土大多位于海岸低地,无处可退,因此该国也不准备采取撤退策略,而是提出了加固海堤,使其能够抵挡千年一遇风暴的国策。我国也是如此,长三角、珠三角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撤退,因此要划分未来海面变化、风暴加剧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对策。在21世纪内,加固海堤应成为主要的防护措施。
想要加固海堤,那么前述的强风暴何时发生和建设是否会投资过高的两难问题又出现了。既要降低海堤成本,又要有效防范未来风暴,这个难题的可能解决方案之一是建设绿色海堤。为了防范风暴潮,以往传统的海堤必须修得高大、坚固,投资必然惊人。而如果采用两道海堤,分别针对高水位和大浪,那么就可允许降低挡水海堤的坚固程度,而抗浪海堤的高度也无需过高,这样就能减少建设成本。同时,两道海堤之间的区域和抗浪海堤之外的地方可以布设盐沼湿地,进一步利用海岸生态系统抵挡风浪,从而保护海堤,同时也能促进生态建设。总之,应对未来海面变化,海堤建设要依靠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高 抒
2020年7月16日
于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教师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