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元朝理财记 从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元朝的衰亡
》
售價:HK$
98.6
《
欧洲史:一本书历览欧洲数千年兴衰起伏,理解欧洲文明何以铸就今日世界
》
售價:HK$
333.8
《
趣学CCNA——路由与交换(第2版)
》
售價:HK$
100.6
《
世界航空地理(世界国别与区域地理研究丛书)
》
售價:HK$
244.2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編輯推薦:
(1)核心作者都有10余年的银行业IT从业经验,是运维和架构方面的技术专家。
(2)作者既能深度运用银行业传统的、成熟稳定的商业化解决方案,又能自如地使用互联网模式下成熟的开源分布式解决方案。
(3)作者团队在运维工作中大力推广并使用新技术,同时将经验和方法代码化、工具化、平台化,大大提升了运维的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本书是团队经验的总结。
(4)从IT运维架构、立体化监控、自动化运维、智能化运维、数据中心等多个维度讲解银行运维工程实践。
內容簡介:
这是一部全面剖析银行运维架构和运维实战经验的著作。
作者团队有丰富的银行业经验,多年来,不仅在银行运维中全面推广和落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而且将成功、成熟的方法和经验标准化、服务化,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自动化的、智能化的运维体系,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运维的效率。
本书是该团队的经验总结,他们把一些优秀的实践、流程、方法固化为代码、工具和平台,希望对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的科技团队或金融科技公司有所帮助。
全书共9章:
第1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背景和IT服务理论的演进路径,然后讲解了IT运维团队在金融科技时代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助力数字化转型;
第2~3章详细讲解了银行IT基础架构的前世(传统IT架构)和今生(新兴IT架构),不仅可以了解银行IT基础架构的演进过程,而且还可以掌握银行传统的基础设施架构、网络架构、灾备架构以及新兴的容器化架构、部署架构、云计算架构、网络安全架构、存储架构、备份架构等;
第4章总结了银行运维工程师日常的核心工作,包括运维组织管理、巡检、系统变更、组件化、事件管理、运维标准化等,帮助读者在重复、繁琐的日常工作中寻求破局之道;这是一部全面剖析银行运维架构和运维实战经验的著作。
作者团队有丰富的银行业经验,多年来,不仅在银行运维中全面推广和落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而且将成功、成熟的方法和经验标准化、服务化,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打造了一个高质量的、自动化的、智能化的运维体系,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运维的效率。
本书是该团队的经验总结,他们把一些优秀的实践、流程、方法固化为代码、工具和平台,希望对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的科技团队或金融科技公司有所帮助。
全书共9章:
第1章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建设的背景和IT服务理论的演进路径,然后讲解了IT运维团队在金融科技时代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助力数字化转型;
第2~3章详细讲解了银行IT基础架构的前世(传统IT架构)和今生(新兴IT架构),不仅可以了解银行IT基础架构的演进过程,而且还可以掌握银行传统的基础设施架构、网络架构、灾备架构以及新兴的容器化架构、部署架构、云计算架构、网络安全架构、存储架构、备份架构等;
第4章总结了银行运维工程师日常的核心工作,包括运维组织管理、巡检、系统变更、组件化、事件管理、运维标准化等,帮助读者在重复、繁琐的日常工作中寻求破局之道;
第5~7章依次讲解了如何构建全链路的立体化的监控体系、自动化的运维体系,以及智能化运维(AIOps)的方法和经验;
第8~9章讲解了银行双活数据中心的架构以及下一代的数据中心关键技术。
關於作者:
李丙洋(网名:君三思)
资深运维专家和数据库专家,拥有10余年IT从业经验,现就职于某民营银行,任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助理。多项技术专利发明人,著有《涂抹Oracle》《涂抹MySQL》等著作。
刘正配
高级运维工程师,VMware VCP、网络及通信认证工程师,长期从事主机、存储、备份等基础设施运维,在银行IT基础架构、中间件及容器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罗丹
重庆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从事互联网运维工作10余年,现就职于某民营银行,任运维经理,擅长互联网平台运维架构、信息系统灾备建设、运维标准化建设及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邹天涌
架构师,长期主持IT系统架构与开发,在微服务、中间件、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活跃的开源社区贡献者,主导ZolltyMVC、Kafka-xclient等框架。热爱分享技术经验,CSDN博客专家,发布原创文章300多篇。李丙洋(网名:君三思)
资深运维专家和数据库专家,拥有10余年IT从业经验,现就职于某民营银行,任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助理。多项技术专利发明人,著有《涂抹Oracle》《涂抹MySQL》等著作。
刘正配
高级运维工程师,VMware VCP、网络及通信认证工程师,长期从事主机、存储、备份等基础设施运维,在银行IT基础架构、中间件及容器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罗丹
重庆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从事互联网运维工作10余年,现就职于某民营银行,任运维经理,擅长互联网平台运维架构、信息系统灾备建设、运维标准化建设及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邹天涌
架构师,长期主持IT系统架构与开发,在微服务、中间件、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活跃的开源社区贡献者,主导ZolltyMVC、Kafka-xclient等框架。热爱分享技术经验,CSDN博客专家,发布原创文章300多篇。
袁潇
架构师,曾就职于某知名消金公司,及某民营商业银行,负责运维自动化平台开发,在自动化运维体系构建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
秦雨民
高级运维工程师,长期从事系统运维工作,致力于容器云技术、网络虚拟化、Linux系统内核研究,擅长处理系统、网络相关疑难问题。
目錄 :
前 言
致 谢
第1章 商业银行运维路漫漫 1
1.1 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背景 1
1.1.1 背景的背景 2
1.1.2 道路有些崎岖 3
1.1.3 驶入平坦的快车道 5
1.2 IT服务理论演进路径 6
1.2.1 ITIL 7
1.2.2 ITSM 10
1.2.3 DevOps 11
1.2.4 ITIL与DevOps对比 14
1.3 IT运维支撑团队面临的挑战 16
1.3.1 业务模式变革的挑战 16
1.3.2 拆IT系统烟囱的挑战 17
1.3.3 新形势下网络安全的挑战 18
1.3.4 IT架构快速演进的挑战 19
1.3.5 IT服务可靠性及服务流程的挑战 20
1.4 IT运维变革助力数字化转型 22
1.5 本章小结 25
第2章 商业银行IT基础架构的前世 26
2.1 传统架构从无到有的演进 26
2.1.1 分散式架构 27
2.1.2 集中式架构 28
2.2 商业银行的传统IT基础架构 30
2.2.1 商业银行的传统IT基础设施 30
2.2.2 商业银行的传统网络架构 31
2.2.3 商业银行的传统灾备架构 36
2.3 本章小结 44
第3章 商业银行IT基础架构的今生 45
3.1 商业银行IT架构的变革 45
3.1.1 总线 微服务架构 45
3.1.2 容器化架构 47
3.2 分区分层:网络架构 47
3.2.1 网络架构设计思路 47
3.2.2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 49
3.3 矛与盾:网络安全架构 52
3.3.1 金融网络安全要求 53
3.3.2 金融网络安全体系 53
3.3.3 金融网络安全技术 56
3.3.4 小结 59
3.4 云:计算架构 59
3.4.1 信息系统分级 59
3.4.2 整体架构 60
3.4.3 分布式计算 62
3.4.4 云资源管理 62
3.4.5 容器环境的计算架构 65
3.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存储架构 66
3.5.1 分:直连存储 66
3.5.2 合:集中存储 68
3.5.3 合:存储虚拟化 72
3.5.4 分:分布式存储 73
3.6 有备无患:备份架构 75
3.6.1 备份对象与技术 75
3.6.2 数据备份系统介绍 76
3.6.3 数据备份方案 78
3.6.4 数据备份优化 79
3.6.5 备份管理 80
3.7 本章小结 81
第4章 平凡的运维日常 82
4.1 运维组织管理 82
4.2 自动化巡检 83
4.2.1 自动化巡检分类 84
4.2.2 自动化巡检实现 84
4.3 系统变更 89
4.3.1 发布方式 90
4.3.2 发布策略 93
4.3.3 发布实践 95
4.4 组件化 96
4.4.1 配置管理 96
4.4.2 日志收集 102
4.5 系统监控 106
4.5.1 基础设施层监控 107
4.5.2 系统层监控 107
4.5.3 应用层监控 108
4.5.4 业务层监控 109
4.5.5 用户体验层监控 110
4.6 事件管理 110
4.6.1 什么是事件管理 110
4.6.2 事件管理流程 111
4.6.3 事件应急处理 112
4.6.4 事件管理制度及分级 113
4.6.5 事件管理优化 114
4.7 运维标准化 115
4.7.1 域名化 116
4.7.2 做好基线配置 117
4.7.3 基础运行环境标准化 117
4.7.4 网络标准化 120
4.7.5 数据库标准化 122
4.8 本章小结 126
第5章 构建立体化监控体系 127
5.1 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问题 128
5.2 构建立体化监控体系 129
5.2.1 流行监控系统面面观 130
5.2.2 规划监控体系 139
5.2.3 监控实践 147
5.2.4 事件响应与监控告警 158
5.3 全链路监控 160
5.3.1 原理扫盲 160
5.3.2 全链路监控实现方案 162
5.4 云容器时代的监控系统 169
5.4.1 试用新一代监控系统Prometheus 171
5.4.2 服务监控 179
5.4.3 监控告警 184
5.4.4 容器监控 189
5.5 再谈监控 200
5.6 本章小结 202
第6章 构建自动化运维体系 203
6.1 自动化运维概述 203
6.1.1 传统IT运维的现状 203
6.1.2 自动化运维的发展因素 204
6.1.3 自动化运维的发展阶段 204
6.1.4 自动化运维体系的规划 205
6.2 自动化运维建设的经验分享 207
6.2.1 CMDB 207
6.2.2 离不开的自动部署 215
6.2.3 容器云平台的建设 223
6.2.4 为DBA减负 240
6.3 自动化运维体系中关于安全的思考 244
6.3.1 平台设计方面的安全保障 244
6.3.2 功能测试验证的安全保障 245
6.4 本章小结 245
第7章 智能化运维探索 247
7.1 运维方式的演进 247
7.1.1 从手工到智能化 248
7.1.2 运维的现状和未来形势 249
7.2 智能化运维的基础 251
7.2.1 运维基础工具及平台 251
7.2.2 运维开放平台 253
7.2.3 运维大数据平台 255
7.3 新型运维协作方式 260
7.3.1 ChatOps介绍 261
7.3.2 ChatOps的应用与实践 265
7.3.3 人工智能与ChatOps 277
7.4 智能运维机器人 284
7.4.1 运维工程研
內容試閱 :
传统银行业在IT建设层面推进的原动力是信息化,关键字是信息,这一细节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对于拥有信息科技部门的商业银行机构,其IT部门的负责人称为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而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则更看重科技,其IT部门的负责人称为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术官),从中可见一斑。商业银行IT组织架构过去往往是按照一部两中心进行设计。一部通常是指信息科技部或者信息技术部,作为专门的科技部门负责全行信息科技工作的统筹管理。两中心则分别是开发中心和数据中心。开发中心负责制定全行软件开发的标准和流程,组织实施全行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及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数据中心负责全行信息系统生产运营管理和基础环境、网络通信及各系统平台的维护和技术支持,为全行的业务发展提供安全、持续、高效、优质的信息系统服务。
长期以来,很多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部门被定位为中后台部门,作为成本部门,每年花了多少钱很清晰,为全行创造了多少价值、赢取了多少次业务机会却很难估算,对业务价值的贡献只能定性而无法定量,长期被视为辅助角色。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受人员指标限制,许多IT相关的工作,包括设计、编码、测试、运维等方面大量采用外包服务,甚至升级、扩容、容灾都由外包单位实施,行内科技人员更多是担任与外包商打交道的项目经理角色。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一些高科技公司借助自身的互联网优势跨界金融,广泛运用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采用敏捷研发模式,在金融领域重构了客户关系、业务模式、运营体系,甚至对金融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相比之下,传统银行的科技水平给人一种落后、落伍的感觉。
不过,不要低估银行在信息科技方面的实力,银行业历来是先进技术应用的先行者,在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移动化阶段后,如今已进入数字化阶段。借由共生式发展关系,现代金融体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银行业始终紧跟科技发展浪潮,在寻求差异化竞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征途中,越来越重视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和建设,积极实施金融科技战略,重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力求以科技激发传统金融的供给侧输出能力,进而推动银行商业模式乃至发展方式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科技引领的金融变革将是时代的主旋律。
2016年年底银监会在《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声明要让CIO进入决策层,共同参与制定银行的未来发展整体战略规划;2018年Gartner在报告《2018 CIO Agenda》中指出:CIO的职责发生了巨大转变,从原来的 交付型高管变成了IT和业务相结合的高管CIO的角色从交付执行者转变为业务执行者;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 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要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从长远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做好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优化等工作,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将金融科技打造成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名正则言顺,在多家商业银行最新的组织架构中,信息科技部已然进化成金融科技部,部分实力较强的商业银行更是纷纷组建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对内提升科技力量,还要对外做科技能力输出。
我国商业银行类型众多,数量巨大,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多达数千家的地方性银行,这些银行的业务开展形态迥异,在信息科技建设投入和模式方面更是差异巨大。过去银行的信息科技建设整体偏保守,无论是监管机构的监管条例,还是商业银行内部的运行要求,对信息系统的要求都是数据不丢失、业务不中断,即能够接受系统慢,但绝对不能惹麻烦。
传统信息系统架构倾向于集中,采用All in One模式,以及昂贵但成熟稳定的商业化解决方案。但是,这种集中式架构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且运行风险较大。随着经营模式的变化和业务的拓展,在面对基于互联网产业的高并发、大数据量场景时,集中式架构一旦出现处理能力瓶颈则极难扩展,在关键节点负荷高企的情况下,其发生故障的影响面较广,运行风险巨大。相对于集中式架构,以x86 和云计算为基础的分布式架构在运营成本、伸缩性、风险分散控制等方面优势明显,所以采用分布式架构是商业银行应对成本和运营风险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天生就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模式,其业务系统采取服务化和无状态的设计理念,易于横向扩展,且并发处理能力和伸缩性远强于集中式架构。不过,采用分布式架构挑战更大、困难更多。在可用性保障方面,分布式架构下使用的x86服务器的可靠性远不如小型机,必须在服务器层和应用系统层等均采用负载均衡以及高可用设计,使系统服务的总体可用性能达到更高标准。同时,要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层,包括云计算平台、网络、存储以及跨机房同步复制等设施的可靠性。在数据一致性方面,根据CAP理论,一个系统不能同时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这三个要求,如何平衡读写分离带来的可用性和一致性矛盾,也是分布式架构设计必须解决的问题。分布式架构下系统数量和服务器数量都会迅速增长,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更为复杂,这也给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稳定运维、持续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书作者大都就职于新兴的民营体制银行。这家位于我国西南部的民营银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传统银行科技团队的特点,深度运用成熟稳定的商业化解决方案,又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特点,从互联网的基因出发,大量选择互联网模式下成熟的开源分布式解决方案。在银行业安全可靠和合规运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在当前互联网金融需求极度旺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作者所在团队积极推动内部IT运维服务和设施标准化、可视化、容器化、资源池化,充分运用分布式、自动化、云计算、智能化等手段,构建DevOps体系,打通从需求分析、编码、构建、测试到发布、部署、运营、监控的全生命周期敏捷产品研发,快速变更、快速交付,降低故障修复耗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助力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
本书第1章主要介绍银行信息系统的建设背景、IT服务理论的演进路径、IT运维支撑团队面临的挑战以及IT运维变革如何助力数字化转型;第2章和第3章从主机、存储、网络、备份及多机房容灾架构等多个方面,讲解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层架构的变迁;第4章主要讲解商业银行IT运维日常,以及在重复、烦琐工作中的破局之道;第5章主要讲解如何构建一套覆盖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日志、流量追踪等的立体化监控体系;第6章主要讲解商业银行自动化运维体系;第7章主要讲解AIOps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第8章主要讲解商业银行同城双活容灾架构;第9章从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下一代云计算技术、混合云、边缘计算等方面介绍下一代数据中心技术。
本书作者是科技自动化的忠实使用者和推广者,推崇通过科技手段让一切都能够自己动起来。对于研发,团队通过企业级开发框架、脚手架和代码生成工具、统一封装的各类组件库来统一开发标准,提升开发效率;对于测试,团队通过提供统一的自动化测试框架,提高代码单元测试覆盖率,提高自动化测试用例占比,提升质量团队的执行效率和质量保障水平;对于运维,团队通过构建自动化装机、自动化发布、自动化巡检、全链路监控、CMDB等系统建设DevOps体系,提升运行保障的效率和水平。
这些让一切自己动起来的手段并不是要取缔流程、摆脱人员,而是要转变视角,充分运用科技,将流程隐匿在科技(系统)的背后,选择适合企业现状的数字化手段,以科技管科技,让工作自动流转,让消息自动通知,让信息自动同步,让状态自动变更,让数据自动更新,让数字自己跳动。
我们不希望重复劳动,而是希望把一些最佳实践、流程、方法固化成代码、工具、平台,用这种方式来应对数字化时代金融业务的规模扩张,平衡IT系统复杂度提升带来的影响。我们将自己在信息科技领域实践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展现出来,希望能供商业银行、证券、基金等行业的信息科技团队或互联网企业及科技公司的朋友参考。在《充满生机的技术》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深得我心:我们还期待着这本书能超越科技书的范围,获得更多的读者,让普通大众知道,在与满足于有形无实的制度、对名利无休无止的追逐完全背道而驰的地方,有很多人每天都在群策群力,对技术进行着反复的思考和实践。
李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