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失败:1891—1900 清王朝的变革、战争与排外
》
售價:HK$
85.8
《
送你一匹马(“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看三毛如何拒绝内耗,为自己而活)
》
售價:HK$
64.9
《
秦汉史讲义
》
售價:HK$
151.8
《
万千心理·我的精神分析之道:复杂的俄狄浦斯及其他议题
》
售價:HK$
104.5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HK$
107.8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作者从事一国两制与香港基本法研究的重要成果集锦。作者通过从法学与政治学相结合的政治法学路径对纷繁复杂的香港一国两制模式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解读与分析,希望可以对有关部门、智库、学者及一般公众进行适当的思维启发与制度诠释。
|
關於作者: |
田飞龙,江苏涟水人,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法学院副教授,一国两制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法与政治理论、行政程序法、港澳基本法、全球治理与宪制。兼任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北京党内法规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台港澳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台湾法律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驻站研究员、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副秘书长、澳门濠江法律学社副理事长。译有《联邦制导论》《美国革命的宪法观》等10部;著有《现代中国的法治之路》《香港政改观察》《政治宪法的中国之道》等5部。
|
目錄:
|
录●00引言一国两制进入有序融合新时代一、政制改革与法理论辩0 香港普选:民主对法治的僭越0小政改定位与公民推荐改进0占中低龄化突破政治道德底线0 港台艺人言论折射地方性尊严焦虑0 功能界别对港式民主的意义0 白皮书进一步厘清中央与特区关系0 622是不折不扣的假公投0 人大常委会如何一锤定音?0 普选国际标准不适用于香港0 人大决定成香港政改新基础0 港式民主的外援模式0 国际法情结与两制的内部裂变0 高度激进主义有损香港民主前途0 反占中游行推动民意结构化0 占中运动失败的八大原因0 重启政改只能重走第三步0 后政改治港的新思路二、国家权力与香港法治0 香港行政主导的制度现实与问题化解0 特首在基本法秩序内之超然地位-00--00- 恶质拉布的异化本质与治理思路 港独
在线试读邹平学邹平学: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岁月不居,时光飞逝,港澳回归祖国都已经步入了五十年不变的中期阶段。在时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决定编选出版一套关于港澳问题的时评丛书。经反复斟酌,决定丛书定名《香濠观涛》。望文生义,香即香江,指的是香港,濠即濠江,指的是澳门。香濠观涛,意指临江而立,观涛听风,实指港澳时评,也即港澳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热点的评论。这里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是时代的时。时评的评,是新闻评论的评。港澳时评,因时而发,有感而生,对事对人,快速反应。她虽形似豆腐块,短小精悍,但河海之沛源自滴水之力,时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力量不可小觑。编选和出版《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基于四点考量:一是适应港澳治理面临的崭新形势和重大任务的需要。众所周知,港澳回归,乃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的世纪盛事。一国两制,更是和平统一与大国治理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港澳回归,使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理论变为现实,从制度走向实践。回归以来,港澳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港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港澳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突发期、政治发展的高危期,例如香港陆续发生的一系列影响重大的事件即是明证,如金融风波和经济急剧滑坡、禽流感频发和非典爆发、居港权系列案件、公务员的减薪与反减薪、基本法第23条立法风波、2003年七一事态、领汇事件、特首补选争论、20072008年双普选论争、-00--00-五区总辞与公投事件、国民教育风波、政制发展争拗、冲击解放军军营、占领中环、旺角暴乱、港独蔓延、反修例风波等。澳门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博彩业一业独大一直是其经济结构的隐患,经济适度多元尚未有根本改观。一些消解政府管治权威、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社运事件不时发生,其中某些游行事件规模渐增,诉求日益复杂化、政治化,有从单纯的民生议题向提出政治性议题的取向,特别是2014年5月发生的反离补大游行,是澳门回归以来最多澳门人参与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活动,引起了较大的政治震荡。港澳正面临国家认同、政制发展、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外部势力干预等重大问题,港澳与内地的和谐关系面临严峻考验。港澳回归的实践表明,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政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伟业,严格实施基本法也不断面临攻坚克难的重大挑战和任务,其中如何全力维护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及促进人心回归是最为突出的两大任务。2015年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强调,近年来,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要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要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实现两大任务,保证一国两制实践不会变、不走样、不变形,都离不开话语权建设,离不开通过舆论引导和媒体发声所建构的舆论环境。因此,推出《香濠观涛》时评丛书,正是恰逢其时,恰应其需。二是应对港澳治理面临的舆论环境的严峻挑战,发挥港澳时评在港澳治理话语权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港澳治理面临的各种挑战中,香港传媒的政治生态环境不理想,以苹果报系为代表的一些不良媒体滥用言论自由,罔顾传媒的社会责任,践踏客观、公正、平衡的新闻准则,以恶意攻击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为能事,以破坏一国两制落实和基本法实施为目标,逢中必反,逢共必反,肆意歪曲特别行政区制度,误导社会民意,挑拨两地人民关系,激化内港矛盾,使得香港多数主流媒体成为攻击国家主体制度、攻击特区政府的宣传纸,造成整个香港媒体生态的恶化,媒体生态的恶化又导致整个香港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恶化。在此严峻情况下,中央政府虽然明白抓住话语权的重要性,但有时基于减少政治争拗和策略上的考虑,较长时期以来话语权行使不够果断、不够理直气壮,行使权力时缺乏有力的舆论护航造势。在一些重大举措、重大原则问题上,比如普选原则问题、第23条立法、国民教育、立法会功能界别制度存废等问题上,主动发声、发力不够,理论宣传、法理阐释不足,有时甚至不表态,以至于在第23条立法、国民教育、功能界别等议题被特区反对派和不良媒体妖魔化时,不能及时拨乱反正。此外,在特区爱国爱港人士发表正确言论遭到反对派肆意攻击时,内地学者、媒体也很少出来声援撑腰。可以说,在港澳治理尤其是香港治理的舆论争夺战中,我们长期处于被动挨骂的不利境地,几近丧失话语权。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发表,话语权建构有了起色。今天,港澳治理进入深水区后,话语权建构已经刻不容缓,在涉及一国两制的大是大非原则问题、基本法实施的重大问题上,如果我们不敢于亮剑,媒体不积极迎战,学者不主动发声,基本法实施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基础,一国两制的前途与命运势必蒙上阴影。港澳时评在宣传全面正确的一国两制观念,解读基本法的准确内容和科学实质,营造良好的港澳治理舆论环境,为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保驾护航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她因其内容的思想性、理论的启迪性、观点的交锋性和鲜活的文风,业已成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因此,推出《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对于国家港澳治理的话语权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顺应港澳问题研究语态发展的新动向。过往较长时间的港澳研究,内地专家学者重视发表论著,且鸿篇大论居多,短平快见长的港澳时评却不多,甚至一些人认为这算不上港澳问题的学术研究而不屑为之。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港澳地区特别是香港媒体发表的时评文论却很多,坊间也出版不少专栏作者的时评结集,风行书林。作者不乏学者教授、专栏作家、记者编辑、政商名流,这些集子风格各领风骚,立场分野鲜明,笔触旨意迥异,深度分析者有之,严肃冷静者有之,生动活泼、撒娇卖萌者亦有之,或冷峻尖刻,或言辞犀利,或肆意乖张,不时可窥平和的歧见、立场的迥异、激烈的争拗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这类集子似乎构成港澳一国两制实践和基本法实施舆论场域的突出特点之一。这些时评集因其快速反应和接地气的鲜活内容也引起内地港澳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港澳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讯。与此同时,在中央越来越重视对港澳舆论引导工作的大背景下,内地港澳智库及港澳研究专家也开始发现和注意到时评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的独特功能,不少同志开始重视撰写时评,有的一发不可收,笔耕不辍,力作迭出。这些时评针对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正面阐释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科学内涵,积极宣传中央政府治理港澳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原则,坚定维护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权,维护特区繁荣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丰富了港澳研究的理论成果。推出《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就是为了推动港澳问题研究语态新发展。四是鼓励支持更多的港澳研究专家学者发表更多更好的时评。近些年,尽管不少专家学者重视撰写港澳时评文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话语权掌握不够、行使不力、法理阐释不够的窘境。但毋庸讳言,现有作品在数量及社会显示度、影响力方面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一直存在即时性评论滞后、文风不够快准狠、议题设置能力弱、舆论大V不足、说理能力欠缺、对中间人士影响力小等不足,在港澳本地的舆论话语体系中缺乏主导力、核心竞争力。结集出版优秀的个人时评集,纳入《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就是为了向公众推介时评力作,培育造就更多优秀的舆论大V和时评家。推出《香濠观涛》时评集,我们秉持的选稿辑书的理念是:指点江山,聚焦港澳热点;激扬文字,说好特区故事;权威解读,体现专业精神;敢于直言,不惧观点交锋;理性述评,表现敏锐视角;交流对话,引领塑造共识;激浊扬清,凸显理论高度;正本清源,展示思想深度。港澳时评应聚焦基本法实施的法政焦点、民生热点和社会脉动。港澳时评虽聚焦港澳,视野则应高远,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港澳时评虽关注当下,旨意应着眼未来,做到如黄仁宇先生告诫我们的那样:一国两制的精神需要彼此将眼光看远,在长久的历史中,找到合作的逻辑,而且今后也只有使两方更为接近,不致越来越远。港澳时评应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彰显学术和专业精神;在纷繁复杂中恪守格调,秉持大局观念;在眼花缭乱中坚守底线,坚持国家立场。港澳时评的文风,应言必有据,论从实出,客观公允,行文活泼不失平实,既接地气,又高屋建瓴。本丛书作者既有享誉学界的老将,也有崭露头角的新兵;既有内地学者,也有港澳人士。他们的时评集,均是每个创作者精心辑录的他们对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议所论。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我们诚挚地期待有更多的港澳研究工作者对一国两制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不负舆论引导的时评家使命,奉献更多更好的港澳时评,共襄构建一国两制话语权的伟业。是为序。●香港一国两制演变的法治节奏目录●00引言一国两制进入有序融合新时代一、政制改革与法理论辩0 香港普选:民主对法治的僭越0小政改定位与公民推荐改进0占中低龄化突破政治道德底线0 港台艺人言论折射地方性尊严焦虑0 功能界别对港式民主的意义0 白皮书进一步厘清中央与特区关系0 622是不折不扣的假公投0 人大常委会如何一锤定音?0 普选国际标准不适用于香港0 人大决定成香港政改新基础0 港式民主的外援模式0 国际法情结与两制的内部裂变0 高度激进主义有损香港民主前途0 反占中游行推动民意结构化0 占中运动失败的八大原因0 重启政改只能重走第三步0 后政改治港的新思路二、国家权力与香港法治0 香港行政主导的制度现实与问题化解0 特首在基本法秩序内之超然地位-00--00- 恶质拉布的异化本质与治理思路 港独入校园有违现代教育法理 选举确认书的法理基础 青年本土派胜选挑战香港管治基础 人大释法是反港独终端机制 大一统伦理排除港独 人大释法凸显依法治港新常态 高院判决体现香港司法担当 香港客卿司法之反思 周庭被DQ的宪制指标意义 梁天琦案折射香港法治复杂性格 检控戴耀廷考验香港法治 公民抗命的香港误用 司法复核不是救命稻草 以法治矫正香港校园民主失范 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化与融入式发展 全面管治与高度自治的宪制结合三、两制互动与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与香港复苏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危机及其化解精英共识助港重回秩序正轨重夺话语权的民主回归论大湾区成香港转型发展枢纽一地两检:是进步,不是倒退一地两检方案是合法合理的最佳方案新特首施政报告的和解意图十九大报告:依法治港和有序融合一国两制港澳模式之比较新时代香港社会的多层透视一国为体,两制为用香港的21世纪历史密码融合发展是港台治理共同方略四、社会变迁与认同重构当占中已成往事占中并不如烟占中违法达义的悖谬旺角事件的政策正义与拐点效应香港立法会补选的政治再平衡意义自决论无法为香港带来前途港独是对一国两制的背叛爱国爱港史观的重建期待香港政治文化的公共性危机香港反对政治的疲态转型香港的校园民主现象学香港应从容面对内地的技术文明香港本土分离主义的蔓延与治理居住证改革彰显一国两制国家理性取缔民族党是自治反港独重要进步结语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与未来发展〖=(〗115202428323640444953586267717580869397102107112118124130132137142145148151153156160163166175179183188191193196199203209211214217221227231235237243247253256259261264267270276279283〖=〗●香港一国两制演变的法治节奏引言一国两制进入有序融合新时代●-00--00-邹平学邹平学: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岁月不居,时光飞逝,港澳回归祖国都已经步入了五十年不变的中期阶段。在时事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决定编选出版一套关于港澳问题的时评丛书。经反复斟酌,决定丛书定名《香濠观涛》。望文生义,香即香江,指的是香港,濠即濠江,指的是澳门。香濠观涛,意指临江而立,观涛听风,实指港澳时评,也即港澳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热点的评论。这里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是时代的时。时评的评,是新闻评论的评。港澳时评,因时而发,有感而生,对事对人,快速反应。她虽形似豆腐块,短小精悍,但河海之沛源自滴水之力,时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力量不可小觑。编选和出版《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基于四点考量:一是适应港澳治理面临的崭新形势和重大任务的需要。众所周知,港澳回归,乃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的世纪盛事。一国两制,更是和平统一与大国治理前所未有的制度创新。港澳回归,使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从理论变为现实,从制度走向实践。回归以来,港澳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港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港澳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社会矛盾的突发期、政治发展的高危期,例如香港陆续发生的一系列影响重大的事件即是明证,如金融风波和经济急剧滑坡、禽流感频发和非典爆发、居港权系列案件、公务员的减薪与反减薪、基本法第23条立法风波、2003年七一事态、领汇事件、特首补选争论、20072008年双普选论争、-00--00-五区总辞与公投事件、国民教育风波、政制发展争拗、冲击解放军军营、占领中环、旺角暴乱、港独蔓延、反修例风波等。澳门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博彩业一业独大一直是其经济结构的隐患,经济适度多元尚未有根本改观。一些消解政府管治权威、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社运事件不时发生,其中某些游行事件规模渐增,诉求日益复杂化、政治化,有从单纯的民生议题向提出政治性议题的取向,特别是2014年5月发生的反离补大游行,是澳门回归以来最多澳门人参与的反政府示威游行活动,引起了较大的政治震荡。港澳正面临国家认同、政制发展、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外部势力干预等重大问题,港澳与内地的和谐关系面临严峻考验。港澳回归的实践表明,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政策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伟业,严格实施基本法也不断面临攻坚克难的重大挑战和任务,其中如何全力维护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及促进人心回归是最为突出的两大任务。2015年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强调,近年来,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两点:一要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要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实现两大任务,保证一国两制实践不会变、不走样、不变形,都离不开话语权建设,离不开通过舆论引导和媒体发声所建构的舆论环境。因此,推出《香濠观涛》时评丛书,正是恰逢其时,恰应其需。二是应对港澳治理面临的舆论环境的严峻挑战,发挥港澳时评在港澳治理话语权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在港澳治理面临的各种挑战中,香港传媒的政治生态环境不理想,以苹果报系为代表的一些不良媒体滥用言论自由,罔顾传媒的社会责任,践踏客观、公正、平衡的新闻准则,以恶意攻击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为能事,以破坏一国两制落实和基本法实施为目标,逢中必反,逢共必反,肆意歪曲特别行政区制度,误导社会民意,挑拨两地人民关系,激化内港矛盾,使得香港多数主流媒体成为攻击国家主体制度、攻击特区政府的宣传纸,造成整个香港媒体生态的恶化,媒体生态的恶化又导致整个香港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恶化。在此严峻情况下,中央政府虽然明白抓住话语权的重要性,但有时基于减少政治争拗和策略上的考虑,较长时期以来话语权行使不够果断、不够理直气壮,行使权力时缺乏有力的舆论护航造势。在一些重大举措、重大原则问题上,比如普选原则问题、第23条立法、国民教育、立法会功能界别制度存废等问题上,主动发声、发力不够,理论宣传、法理阐释不足,有时甚至不表态,以至于在第23条立法、国民教育、功能界别等议题被特区反对派和不良媒体妖魔化时,不能及时拨乱反正。此外,在特区爱国爱港人士发表正确言论遭到反对派肆意攻击时,内地学者、媒体也很少出来声援撑腰。可以说,在港澳治理尤其是香港治理的舆论争夺战中,我们长期处于被动挨骂的不利境地,几近丧失话语权。2014年《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发表,话语权建构有了起色。今天,港澳治理进入深水区后,话语权建构已经刻不容缓,在涉及一国两制的大是大非原则问题、基本法实施的重大问题上,如果我们不敢于亮剑,媒体不积极迎战,学者不主动发声,基本法实施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基础,一国两制的前途与命运势必蒙上阴影。港澳时评在宣传全面正确的一国两制观念,解读基本法的准确内容和科学实质,营造良好的港澳治理舆论环境,为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区高度自治权保驾护航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她因其内容的思想性、理论的启迪性、观点的交锋性和鲜活的文风,业已成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因此,推出《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对于国家港澳治理的话语权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顺应港澳问题研究语态发展的新动向。过往较长时间的港澳研究,内地专家学者重视发表论著,且鸿篇大论居多,短平快见长的港澳时评却不多,甚至一些人认为这算不上港澳问题的学术研究而不屑为之。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港澳地区特别是香港媒体发表的时评文论却很多,坊间也出版不少专栏作者的时评结集,风行书林。作者不乏学者教授、专栏作家、记者编辑、政商名流,这些集子风格各领风骚,立场分野鲜明,笔触旨意迥异,深度分析者有之,严肃冷静者有之,生动活泼、撒娇卖萌者亦有之,或冷峻尖刻,或言辞犀利,或肆意乖张,不时可窥平和的歧见、立场的迥异、激烈的争拗和意识形态的对立。这类集子似乎构成港澳一国两制实践和基本法实施舆论场域的突出特点之一。这些时评集因其快速反应和接地气的鲜活内容也引起内地港澳研究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港澳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资讯。与此同时,在中央越来越重视对港澳舆论引导工作的大背景下,内地港澳智库及港澳研究专家也开始发现和注意到时评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的独特功能,不少同志开始重视撰写时评,有的一发不可收,笔耕不辍,力作迭出。这些时评针对重大事件、重大问题,正面阐释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科学内涵,积极宣传中央政府治理港澳的基本立场和政策原则,坚定维护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权,维护特区繁荣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丰富了港澳研究的理论成果。推出《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就是为了推动港澳问题研究语态新发展。四是鼓励支持更多的港澳研究专家学者发表更多更好的时评。近些年,尽管不少专家学者重视撰写港澳时评文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话语权掌握不够、行使不力、法理阐释不够的窘境。但毋庸讳言,现有作品在数量及社会显示度、影响力方面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一直存在即时性评论滞后、文风不够快准狠、议题设置能力弱、舆论大V不足、说理能力欠缺、对中间人士影响力小等不足,在港澳本地的舆论话语体系中缺乏主导力、核心竞争力。结集出版优秀的个人时评集,纳入《香濠观涛》时评丛书,就是为了向公众推介时评力作,培育造就更多优秀的舆论大V和时评家。推出《香濠观涛》时评集,我们秉持的选稿辑书的理念是:指点江山,聚焦港澳热点;激扬文字,说好特区故事;权威解读,体现专业精神;敢于直言,不惧观点交锋;理性述评,表现敏锐视角;交流对话,引领塑造共识;激浊扬清,凸显理论高度;正本清源,展示思想深度。港澳时评应聚焦基本法实施的法政焦点、民生热点和社会脉动。港澳时评虽聚焦港澳,视野则应高远,立足全国,放眼世界。港澳时评虽关注当下,旨意应着眼未来,做到如黄仁宇先生告诫我们的那样:一国两制的精神需要彼此将眼光看远,在长久的历史中,找到合作的逻辑,而且今后也只有使两方更为接近,不致越来越远。港澳时评应在众声喧哗中保持清醒,彰显学术和专业精神;在纷繁复杂中恪守格调,秉持大局观念;在眼花缭乱中坚守底线,坚持国家立场。港澳时评的文风,应言必有据,论从实出,客观公允,行文活泼不失平实,既接地气,又高屋建瓴。本丛书作者既有享誉学界的老将,也有崭露头角的新兵;既有内地学者,也有港澳人士。他们的时评集,均是每个创作者精心辑录的他们对一国两制在港澳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议所论。百舸争流千帆竞,敢立潮头唱大风。我们诚挚地期待有更多的港澳研究工作者对一国两制不忘初心、保持耐心、坚定信心,不负舆论引导的时评家使命,奉献更多更好的港澳时评,共襄构建一国两制话语权的伟业。是为序。●香港一国两制演变的法治节奏目录●00引言一国两制进入有序融合新时代一、政制改革与法理论辩0 香港普选:民主对法治的僭越0小政改定位与公民推荐改进0占中低龄化突破政治道德底线0 港台艺人言论折射地方性尊严焦虑0 功能界别对港式民主的意义0 白皮书进一步厘清中央与特区关系0 622是不折不扣的假公投0 人大常委会如何一锤定音?0 普选国际标准不适用于香港0 人大决定成香港政改新基础0 港式民主的外援模式0 国际法情结与两制的内部裂变0 高度激进主义有损香港民主前途0 反占中游行推动民意结构化0 占中运动失败的八大原因0 重启政改只能重走第三步0 后政改治港的新思路二、国家权力与香港法治0 香港行政主导的制度现实与问题化解0 特首在基本法秩序内之超然地位-00--00- 恶质拉布的异化本质与治理思路 港独入校园有违现代教育法理 选举确认书的法理基础 青年本土派胜选挑战香港管治基础 人大释法是反港独终端机制 大一统伦理排除港独 人大释法凸显依法治港新常态 高院判决体现香港司法担当 香港客卿司法之反思 周庭被DQ的宪制指标意义 梁天琦案折射香港法治复杂性格 检控戴耀廷考验香港法治 公民抗命的香港误用 司法复核不是救命稻草 以法治矫正香港校园民主失范 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化与融入式发展 全面管治与高度自治的宪制结合三、两制互动与融合发展 一带一路与香港复苏 香港青年的国民意识危机及其化解 精英共识助港重回秩序正轨 重夺话语权的民主回归论 大湾区成香港转型发展枢纽 一地两检:是进步,不是倒退 一地两检方案是合法合理的最佳方案 新特首施政报告的和解意图 十九大报告:依法治港和有序融合 一国两制港澳模式之比较 新时代香港社会的多层透视 一国为体,两制为用 香港的21世纪历史密码 融合发展是港台治理共同方略四、社会变迁与认同重构 当占中已成往事 占中并不如烟 占中违法达义的悖谬 旺角事件的政策正义与拐点效应 香港立法会补选的政治再平衡意义 自决论无法为香港带来前途 港独是对一国两制的背叛 爱国爱港史观的重建期待 香港政治文化的公共性危机 香港反对政治的疲态转型 香港的校园民主现象学 香港应从容面对内地的技术文明 香港本土分离主义的蔓延与治理 居住证改革彰显一国两制国家理性 取缔民族党是自治反港独重要进步 结语一国两制的国家理性与未来发展〖=(〗115202428323640444953586267717580869397102107112118124130132137142145148151153156160163166175179183188191193196199203209211214217221227231235237243247253256259261264267270276279283〖=〗●香港一国两制演变的法治节奏引言一国两制进入有序融合新时代●-00--00-
引言-一国两制进入有序融合新时代-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长周期里,港台一度是内地(大陆)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对标范本,港台资本家与学者也每每在内地(大陆)人眼中成为人生成功的典范,而这一切的背后,最根本的因素被追溯到对西方模式的精致尾随。当全球经济体系和意义话语完全掌握在西方一边时,港台地区就成为西方对中国的示范窗口以及中国现代化的准入关卡。台湾海峡与深圳河因而负载了特定的文明冲突与文化竞争的世界历史内涵。正是在这样的宏大历史背景下,一国两制逐步成为内地(大陆)处理与港台地区及中国与西方关系的基准思维,而港台地区亦得以安享这种文明代理权所带来的经济、文化与政治红利,具体而言就是香港基本法和九二共识分别维系的状态。港台之一国两制现实秩序根源于全球化过程,也受到这一过程变迁的直接影响。一国两制背后包含着某种观念上的实用主义和实力上的均衡主义,中国的决策者并未严格遵循主权国家原理来建构一种规范主义的国家宪制,而是承认现状并予以合法化,将规范性的国家统合目标后置,即对香港是五十年不变,对台湾是和平发展。但是,现状合理性受到全球化秩序的持续严格塑造,这种维持现状式的一国两制安排便日益不符合整体国家利益,也不符合港台地区的发展利益,而需要加以适当调整了。这种国家立场的调整取向是推动一国两制从原初的松散协作型向紧密融合型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香港基本法仍然可以五十年不变,九二共识下的台湾仍然可以和平发展,但两制不再模糊分立,而是突出宪制性的融合主题。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内地(大陆)崛起及其对全球化秩序的再造,尤其是一带一路系统规划的有效推展,使得港台的亚洲四小龙优势被对冲,其自治体系日益受到国家资本与政治力量的渗透和整合。对新全球化及国家整合的过敏反应,以及对自治空间完整性的未来主义焦虑,共同作用于港台相对狭小和脆弱的岛民心理之上,刺激并加速了其寻求外部援助及本土分离的政治论述和行动。港独追随台独应运而生,已然破坏了一国两制的旧有默契和底线,反向使国家加速了对港台的宪制性整合,比如国家适时提出了以融合发展取代和平发展的战略构想并逐步付诸实践。这就造成了一种关于一国两制未来发展的新趋势,一国两制进入有序融合时代。一、一国两制分立模式的式微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是因应台湾问题而起。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对大陆而言是将革命进行到底,遵奉一种严格的解放法理,但由于朝鲜战争干扰及美国的直接介入,导致大陆采取理性务实的态度,逐步转向一种和平主义的战略思考。一国两制就是这种和平法理之下的战略产物。毛泽东时代的两岸和平建立在两岸执政者共同的民族主义情结与共识基础之上,甚至出现过国家利益受侵犯时的默契合作,彼时的国共两党都不可能容忍台独。当时的双方事实上已经在一国的宽泛共识之下各自立宪及构建自身的主权治权叙事,而且仍然存在着对完整的中国主权的政治竞争。彼时两地皆心向一中,分别筹谋,长期角力。一国两制对台湾未来地位与秩序的构想超乎寻常,甚至可以保留军队。共产党人善于从历史中发掘智慧,其陕甘宁边区的宪制模式必然对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有着重要的启发。当然,共产党人也一定深知这种边区模式在国家统合上的过渡性和政治脆弱性,深知这只是现状合法化的一种特殊安排,不是一种常态化的国家宪制结构。即便如此,一国两制对台设计也仍然是划时代的宪制创新,意味着和平法理对解放法理或阶级斗争法理的某种规范性超越,意味着共产党在治国理政顶层设计上的政治成熟。对台的一国两制酝酿于毛泽东时代,成形于邓小平时代。如果说一国两制的法理基础在毛泽东时代更多是具有统战性与策略性的内涵,那么在邓小平时代则具有了更多的规范性与宪制性意义。邓小平时代以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国际秩序思维上以和平与发展取代既往的国际主义解放观,更加弱化了严格意识形态对两岸互动的限定。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产生,这不仅是两会模式下的政治协议性共识,还是两岸关系的宪制根本法。马英九八年执政,大体在这一共识范畴内推行和平发展路线,是对邓小平治理哲学的呼应。马英九在2012年胜选连任时提出两岸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试图在宪制层面梳理清楚两岸关系。但是,2014年3月18日台湾爆发太阳花运动,青年本土分离派登上政治舞台,所冲击的绝非仅仅是直接指向的服贸协议,而是整个对台一国两制的政治基础。随着国民党的政治崩盘和民进党的完全执政,分立模式下的和平发展已丧失最根本的政治合意基础。民进党的转型正义和文化台独正在全面清理中华民国宪法的规范根基,使之渐成待拆的政治危楼,而国民党在岛内政治中的过度本土化及延续日久的割据生存思维,更使得其既无力对抗制衡民进党的台独政治,又无力延续与大陆的和平发展路线。对台的一国两制分立模式已经式微。与台湾相比,香港的一国两制有着相对完备的宪制基础,但也存在着潜藏的宪制危机,而分立模式则不断加剧着这样的结构性危机,如校园港独事件就是一个示警信号。香港一国两制的分立模式存在如下危机性因素:其一,主权未治权化的宪制漏洞,这与基本法的原初设计有关,基本没有考虑中央在香港的落地性权力,也未审慎设计和行使对香港自治权的监督权,久而久之塑造了一种两制对一国的疏离习惯;其二,基本法起草与实施初期不甚严谨的政策性话语导致了对基本法秩序的规范性消解,比如井水不犯河水之类的解释,以及中央对香港普选完全不干预的表态,这些政策行话并不严格符合一国两制与基本法,在香港社运中常被贴出来为反对派张目;其三,对现代法治原理及其权威性的相对疏忽,比如放弃了终审权,相对轻视司法权,而紧抓行政主导,与香港自治宪制的长期发展趋势(普选与司法至上)之间出现冲突和张力;其四,畸形的建制泛民二元政治,这导致香港基本法无法有效吸纳泛民主派,中央则不断被动地加大对香港本地政治的资源投入和管治影响负担;其五,青年国民教育的失败与本土分离主义的兴起,这是由于两制长期相互隔离以及对教育主权的轻忽所致;其六,基本法秩序内部保护香港资本主义的保守性与香港社会之大众民主、福利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出现规范性张力,既有体制难以有效回应社会公平正义需求。香港一国两制分立模式亦呈现式微态势。当然,港台的一国两制仍然是一个有意义的战略性、宪制性框架,只是其10版本深植于20世纪后半期的改革中国政治经济秩序之中,尤其是具体成形于邓小平时代的和平发展治理哲学之中。这有着彼时迫切希望融入西方现代化体系以及将港台作为对标对象与准入关卡的理性意识,而不可能超前预见到港台地区本土分离主义对一国两制底线的严重突破,也不可能超前预见到2017年中国成为新全球化的主导性力量。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世界的变化必然带来世界观的变化,一国两制属于中国人当代世界观的一部分,需要相应做出调整。二、新全球化提供融合契机实际上,国家融合是现代宪法秩序的规范语义,任何宪法就其本身都应当包含政治统一体的根本决断及维护共同体存在及融合的宪制保障。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在规范意义上克服了古典国家的离散型秩序,而立足于以公民合意建构一个整体化、紧密型的宪制秩序。一国两制提供了高度分立的宪制安排,但分立不是终极宪制目的,而只是承认现实并合理促进现实演变的技术性手段。五十年不变本身是一种关于变的历史哲学,是历史变化的周期论,而不是关于不变的历史哲学。这里的变是两制面向一国的融合性宪制建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国两制的10版不凸显融合主题呢?理由有两个,其一是当初提融合既无资本,亦无契机,甚至回归谈判及过渡期安排都很难顺利完成;其二,维持两制相对分立有助于国家整体上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因此,一国两制在具体化为宪制秩序时并未循着主权治权化的常规国内法秩序向下走,而是基本停留在了高度自治权的门槛边。这种宪制建构只要求恢复行使主权或一中确认,不要求国家权力对自治体的具体穿透与管治,甚至也不建立针对性的监督权体系。这种特别宪制安排有着很强的国家理性内涵。一国两制的10版本是国家理性偏离国家理论的典型体现,带有古典离散型秩序的遗痕,以及帝国宪制安排的二元化逻辑。之所以如此,除了在国家理性上的谋划计算之外,还有着当时全球化秩序的严格限制。一国两制的现实是:港台是全球化与现代化的优等生,而内地(大陆)是落后的存在。而港台之所以大体能够接受宽泛的一国两制框架,乃是对西方文明与全球化的深刻自信,是对自身文明代理权的现实肯定与愿景期待,更有着带动内地(大陆)文明化的文化中国情怀。港台新儒家、香港泛民主派、台湾国民党皆有类似取向,民主回归论儒家中国论等论述与立场皆出于此。但是,15002000年的西方全球化长周期正在走向终结,新全球化正以中国崛起为最主要动力而迅速展开:其一,西方经济全球化的动力衰竭与逆全球化的政治保守主义兴起,具体体现在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以及美国对TPP与《巴黎气候协定》的废弃;其二,西方民主全球化及其第四波民主化造成更多失败国家,以及催生伊斯兰国和中东、北非难民危机,反向侵蚀欧洲民主与福利体系;其三,中国以高铁与互联网为战略抓手逆转了西方全球化的海权优越论,在空间革命与大地法的意义上复兴陆权,统筹海陆平衡,显示出带动欧亚新秩序建构及超越西方海洋文明的世界历史范式变迁趋势;其四,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立足21世纪新语境的最高顶层倡议,和平与发展成为中国主导性的价值输出,发展优先论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挑战着西方模式输出的民主优先论,综合性的治理主义体系及其哲学也在修正西方的形式主义法治;其五,港台地区的亚洲四小龙时代基本终结,而中国对地缘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则形成了对港台经济体巨大的转型与融合机遇及压力。新全球化提供了中国重新思考港台与国家、国家与世界关系模式的新契机,一国两制在10版阶段高度亏欠的融合赤字正在引起国家及港台社会的理性反思和补偿努力。中国已经不是现代化教室里的卑微学生,而是一带一路全球化进程中的教练,不断将自身的发展资本、模式与治理经验与人类社会分享。这种角色与身份规范的历史变迁,是一国两制实践遭遇的最大变数,也因此五十年之经验判断在实际的历史进程中可能被大大压缩,自然时间被历史时间改写,转变的契机翩翩而至。三、有序融合的规范解释融合发展取代和平发展成为对台治理新思维与新方略,以及在对港治理中依法治港与经济融合的齐头并进,既是底线性的反台独与反港独的应急性产物,也是新全球化的自然而然的转折发展。有序融合因此成为港台治理共同方略,也是一国两制在20版时代的基本实践方向。以往无论是对港还是对台,融合甚至一度成为一种政治禁忌,那是因为一国两制10时代奉行的是两制相对隔离的分立模式,分立有利而融合无力成为彼时一国两制实践理性的内核。这种与改革开放初期相伴随的港台治理思维与实践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是对内地(大陆)及港台产生双赢结果的最优化安排,但却与今日之新全球化事业以及港台地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