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城邦政治与灵魂政治——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
售價:HK$
129.8
《
3分钟漫画墨菲定律:十万个为什么科普百科思维方式心理学 胜天半子人定胜天做事与成事的权衡博弈之道
》
售價:HK$
54.8
《
1911:危亡警告与救亡呼吁
》
售價:HK$
76.8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HK$
75.9
《
笼中王国 : 18世纪法国的珍禽异兽与社会文化
》
售價:HK$
74.8
《
思考的框架3:风靡华尔街的思维训练法
》
售價:HK$
64.9
《
被记忆的西周史(中山大学中珠学术译丛)
》
售價:HK$
151.8
《
森林疗法:拥抱大自然、获得幸福的季节性方法
》
售價:HK$
74.8
|
內容簡介: |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入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入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进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总体介绍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是普通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入门书和基础书。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历史超过60年。这套丛书旨在把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作品呈献给普通读者,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品鉴古典文学可靠版本。这套丛书以中国历代文学经典名著、诗文名家作品为对象,约请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质量可靠且方便阅读的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书和入门书。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典藏是在读本丛书的基础上进行分化重组(四大名剧和小说部分另做新丛书)、遴选再版、增补扩充而成。该丛书分批编辑出版,*辑于2017年12月出版,第二辑于2020年1月出版。第三辑于2021年1月出版。
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一套古典文学普及读本,丛书以选本为主,撷取代表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把古典文学*精华的部分呈现给读者。
二、时间从先秦至晚清,贯穿中国古代历史,文体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赋、乐府、词、散文、戏曲等主要文体。
三、整理者皆是学殖深厚的学者,如钱锺书、王伯祥、俞平伯、余冠英、游国恩、唐圭璋、萧涤非、夏承焘等,他们都是当代学术大家、名家,工作严谨细致,认真规范。这些图书也是他们的代表作。
四、众多图书经过几代读者的认可,具有良好的品质口碑。
五、丛书至今历时六十余年,图书经过多次再版修订和编辑加工,质量日臻完善。
六、本次出版,所有图书皆重排、重编、重校,版式、封面设计典雅大方。
|
關於作者: |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有《大复集》。其诗作今留存有1600多首,取法汉唐,充实丰富。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亦有怡情山水之作,适性任真。兹编多选取其艺术性强、能体现其创作主张、能反映其生平重要交往活动的诗作,注释以疏通词句、讲明事典和阐发诗艺为主,简明严谨,扼要易解。
|
目錄:
|
前言
古诗乐府
中林之棘
明妃引
塘上行
梁甫吟
行路难四首
秋江词
种瓠词
双雁篇并序
五言古诗
武陵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选五
怀化驿芭蕉
清平令
城南妇行
泊云阳江头玩月
涿鹿道中
五平五仄体
发京邑四首
还至别业四首
水曲纳凉
杂诗二首
六子诗六首并序
十七夜月二首
捣衣
拟古诗十八首选五
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
立春日作二首
除夕述哀四首
游西山二首
观春雪
赠梁宗烈二首
悼亡三首
赠李献吉三首
答献吉二首
赠望之四首
过吕仲木宅同吕道夫、马君卿
断绝词
赠君采效何逊作四首
江行
古怨诗五章
饮酒
游洪法寺塔园土山
送崔氏四首
赠君采
青石崖栈
寄粹夫四首
七言古诗
津市打鱼歌
偏桥行
盘江行
黄陵庙
大梁行
观涨
听琴篇
孤雁篇
白雪篇
寄李空同
岁晏行
胡生行
归来篇
长歌行赠旺兄
汉将篇
冬雨叹三首
怀旧吟赠阮世隆
官仓行
古峰画梅歌
古松歌
长安大道行
昔游篇
五马行
忆昔行
忆昔行并序
田子行
醉歌赠子容使湖南便道归省兼讯献吉
相逢行赠孙从一
李大夫行
哭幼女行
桃源图歌
吴伟江山图歌
画马行
点兵行
游猎篇
明月篇并序
玄明宫行
观石鼓歌
子昂画马歌
五言律绝
平溪
镇远三首选一
查城十五夜对月五首选二
江门
峡中
雨霁
鸣蝉
葵
中元夜月
获稻
登楼二首
雨夜似清溪二首
夜
吾州
月二首
九月
九日同马君卿、任宏器登高四首
再别清溪子
别望之
雨夜
十四夜
登坚山寺
怀李献吉二首
雨后次孟望之二首
客至
西郊秋兴十首选六
答望之二首
赠韩亚卿返湖南二首选一
得五清先生消息尚客澧州怅然有怀作诗六首
喜刘朝信过饮三首
寄任宏器
和贾西谷暮春雨后之作
春望
春兴
寺僧留宿
袁挥使别墅次朝信、惟学韵
过先人墓示彭天章二首
登西岩寺二首
独立
樱桃
病马六首
送吕子
送王判之永州
送曹瑞卿谪寻甸二首
九日夜过刘以正别士奇
送顾华玉谪全州
送望之赴汶上二首
怀姊
过子容有怀献吉
寄空同子卜居襄阳
立秋日寄粹夫
寄三子诗并序
得顾华玉全州书兼知望之消息
得王子衡赣榆书
冬夜过饮戴时亮进士
侯郎中、刘主事见过对菊
过君采次韵二首
九月四日刘子见过二首 选一
登塔二首
九日登仁寿寺后山
同张仲修再过刘子
寺中张子言自浙来话
菊庄
初度
苏子游赤壁图
同敬夫游至华阳谷闻歌妙曲
登五丈原谒武侯庙
登楼凤县作
马道骤雷雨复霁
说经台
益门
昭烈庙
上李石楼方伯
雨后溪园即事
子衡在狱感怀二十韵
友竹
八哥
独立
白雪曲十首选二
空屋见桃花
七言律绝
武昌闻边报
岳阳
华容吊楚宫
秦人洞二首
月潭寺二首选一
白帝城
归州
郢中
病后
秋兴八首选二
十二夜月
酬高新甫
九日不见菊次刘朝信韵
生子
无题
感春
怀西涯先生
春兴
杨花
寄胡宗器悼内
谷日
闻河南寇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
晚过君采次韵
得献吉江西书
无题回文
鲥鱼
答刘子纬雨后之作次韵
二月见梅
怀寄边子
望雪
寄康子
石矶
登楼观阁时王令明叔邀张用昭、段德光、王敬夫、康德涵四
子同游二首
辋川
华州作柬桑汝公
东林书院
寄李郎中
秋日杂兴十五首选五
过先墓
吾郡古要害地也,闲居兴怀追咏古迹作诗八首选一
雨中看花七首选二
宝鸡县
|
內容試閱:
|
前言
何景明,字仲默,号白陂,又号大复山人,河南汝宁府信阳州人。他生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八月六日,卒于正德十六年(1521)八月九日,享年三十九岁。
一
何景明虽英年早逝,其生命却充实丰富。他一生充盈着亲情、师恩、友情、节义与忠爱,当然他也怡情山水,适性任真。这一切提供了他诗歌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源泉。
何景明生于下层官吏家庭。祖何鉴,为阴阳学典术,尝代理汝宁明港巡检;父何信,尝任陕西渭源驿丞。可见,父祖辈并无杰出人物,至景明这一代方人才鼎盛。何景明有兄姊五人。兄景韶、景旸皆卢氏母出,景韶举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官至东昌府通判;景旸举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与景明同榜,官至安庆府通判;兄景晖、姊某及景明皆李氏母出,景晖不仕,姊适孟洋。在众兄姊中,何景明与伯兄景韶、姊婿孟洋最情深意笃。何景明十五岁从景韶受《尚书》,十八岁随景韶之巴陵令任所,二十五岁值景韶丧而决意归居,可以说伯兄是他的人生向导。正德四年1509四月父母亡后,何景明最挂念的就是其姊。他尝作《除夕述哀四首》,诗云:所亲半重泉,有姊各一乡。孟洋尝携夫人之官山东,何景明作《送望之赴汶上二首》,诗云:宾朋半海内,弟妹各天涯。驻马临岐处,飘飘独望家。后又作《怀姊》,诗云:那堪骨肉泪,洒向别离时。庭闱欣见汝,千里重予思。这些诗作抒发了浓烈的姐弟之情。弘治十五年(1502)何景明娶张氏,两年后张夫人卒京邸,景明凄然感伤而作《悼亡诗》三首,云:恍然失所在,零泪空滂滂。及继娶王氏,他又作《悼往》,诗云:人生重恩义,况兹比翼乖。何能眷新欢,弃掷故所怀。何景明有儿女各三人,其中一女年幼夭折,他肝肠欲裂,异常悲痛,作《哭幼女行》,诗云:女生一岁眉目扬,笑指兄姊罗成行。镜里娇啼映窗牖,床前学步牵衣裳。春风吹魂魂不住,来从何来去何去?妇人性痴还过伤,奔走叫号如病狂。作诗示妻兼自解,转见人间父母肠。正是对这些亲人的眷恋,构造成何景明诗歌的情感原质。
何景明生长于成化、弘治之世。此时妇寺干政,厂卫横行;流民作乱,边境未绥;灾变频起,饥馑蔓延此种种迹象表明,明代政治已呈衰败趋势。但这毕竟是弊政的开始,明初文治鼎盛之遗恩犹存,何景明能以才质颖异获师贤惠顾。李纪、李翰、林翰、李东阳等人的赏拔与扶助,对他早年成长极为重要。对他们的恩情,何景明始终铭记难忘。他十一岁随父之官,获临洮知府李纪赏识,为延师授《春秋》。对李纪,何景明作《忆昔行》诗,抒发对李氏父子的感念:我年十一十二馀,与子握手相欢娱。严君视我犹视子,日向庭前问诗礼。当正德十年(1515)四月闻李纪讣,何景明为文遣祭,又作墓志铭,语均极恳挚。他十五岁调试汝宁,御使李翰读其文,惊呼奇才奇才,后又亲赴信阳观之。对李翰,何景明作《上李石楼方伯》诗,感念座师的知遇之恩,盛赞他的道德、文章与政事,以他代表士大夫人格理想。何景明进入京城文坛,最初有赖李东阳接引。李东阳也以文衡自任,乐于推毂激赏后进;因之,何景明辈羽翼未丰之时,常预阁臣领导的诗文倡和。对李东阳,何景明一贯礼敬,永怀感念。当正德初刘瑾用事,李东阳潜移默御,保全善类,因遭气节之士非议。及至刘瑾伏诛,李东阳不自安,乃上书辞官。何景明归居闻讯,遥寄《怀西涯先生》诗,云归去朝廷公望重,老来湖海路行难,对恩公表达深切的理解。及正德六年(1511)还朝,何景明又有《上李西涯书》,劝止恩公引疾求退,以挚诚来表示信赖,云:恐终有以负明公,敢忘其狂昧,布肠腹,惟明公采览,无缪于古大臣出处之义。正是对这些师贤的感念,奠定了何景明诗歌的人格基形。
何景明交友有多重圈属。在京都郎署文学圈之外,他还领导着信阳作家群。其成员有姊婿孟洋、郏县王尚、信阳戴冠、樊鹏、华容孙继芳及其子宜等人。这个作家群组织松散,没有明确的结社意向,主要是追随何景明行动。当何景明与李梦阳交契时,他们也参与前七子的活动,如王尚跻身何景明《六子诗》,与李梦阳、边贡、康海等并列。及何景明与李梦阳交恶后,他们紧密聚结在何一边,如孟洋以姊婿更兼密友,支持景明最为有力。何景明在京交游广泛,除与郎署作家频繁唱和,还获茶陵派储巏等人叹赏。而他跟郎署作家交往,以与李梦阳交谊最投契。李何两人声气应求,不仅文学上共倡学古,而且政治上相互援助。何景明特重这份友情,尝作《赠李献吉三首》,称李梦阳为知心朋友。又有《六子诗李户部梦阳》,盛赞李子振大雅,超驾百世前。正德七年(1512),李梦阳在江西任上吃狱,何景明上书杨一清乞情。李梦阳称他为赤心朋友,何景明作《得献吉江西书》诗,以偕隐山中相回应:他年淮水能相访,桐柏山中共结庐。李何如此深厚的交谊,不仅震撼彼此的心灵,而且引发文坛热切关注。因为,郎署作家的核心是前七子,而前七子的核心就是李何。何景明与李梦阳交契之际,还同其他郎官友好交往。这包括前七子其馀成员,如边贡、康海、王九思、徐祯卿、王廷相等;还有其他学人与作家,如崔铣、吕柟、何瑭和薛蕙等人。何景明与友朋聚首京城短暂,从弘治十五年成进士,至正德二年(1507)归居,前后大约只六七年,其间他归娶近一年,出使滇南又一年。至正德六年他回朝前后,边贡、李梦阳、王廷相均外任,康海、王九思等人早归隐。因而他与友朋欢聚时少,遥诉思念之苦更多,尝感叹十年岐路各苍茫(《怀寄边子》)。幸好此时他新识薛蕙,神交而谓我颇同流(《过君采次韵二首》)。及至正德十三年(1518)七月,何景明出任陕西提学副使,又有机缘与康、王等重聚,其狂喜之情无复名状:五陵冠剑豪游地,犹是长安旧酒徒。(《登楼观阁时王令明叔邀张用昭、段德光、王敬夫、康德涵四子同游二首》)至于同崔、吕等人的交游,则是李何分异之后〔1〕,何景明交友的新取向。盖此时他更重经术世务,特别倾慕关中儒学;因而珍视吕柟为同心友(《过吕仲木宅同吕道夫、马君卿》),称赞崔铣有恒德,可永副平生慕(《送崔氏四首》之四。正是对这些友朋的信赖,激励着何景明诗歌的不懈追求。
何景明通经术,尊德性,尚节义,鄙荣利。他虽然不生养于关中,但向慕关中儒学传统,礼敬倡复关学的杨一清,并仰仗之为精神领袖,因而习得关学文化气质。正是秉承这种气质,他才能劲节刚毅,忠直敢谏,不畏强暴,恰似关学创始人张载之德盛貌严,刚劲敢为(《二程遗书》卷十程颐语)。及至督学关中,他奋力弘扬关学,以经术世务教导诸生,修订学程,激励士气,作成人才。他还创经说数十条,欲与四川提学王廷相约境上之会,期数月之讲。他又著《何子》十二篇、《内篇》二十五篇等,旨在阐明性理,通达世务。正因何景明儒行醇厚,故其节义凛然之事,常为后世史家称道:(1)正德初,刘瑾弄权。何景明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柄政毋挠,语气极为激烈。(2)李梦阳被刘瑾逮系之后,众莫敢为直。何景明上书阁老李东阳,又与康海划策,终免李梦阳一死。(3)正德六年,何景明复官京师,名声日著。正德帝义子钱宁欲交欢,以古画索何景明题。何景明以名笔不可污,留经年而终还之。(4)正德九年(1514)正月,乾清宫灾,何景明应诏言事,谓人事不修,天变将复作,又诋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语极剀切,人为之心寒。(5)正德十三年,何景明任陕西提学副使。锦衣指挥廖鹏弟銮横行关中,其参随遇三司不下马。何景明拘执而鞭挞之。(以上参见《明史何景明传》)此数事当世震撼士林,后世传为佳话。特别令人钦佩的是,何景明在与李梦阳交恶后,仍未放弃对李的道义担当。虽然他对这段交情有悔恨,尝自省苟非同根生,缠绵安得固。深言匪由衷,白首为所误(《送崔氏四首》之四);但当得知李梦阳处困厄中,他仍义无反顾地积极救助。正德十四年(1519),清查宁王朱宸濠叛乱案,连带出李梦阳撰《阳春书院记》事。嫉恨李梦阳者欲置之死。何景明上书杨一清等,为之讼冤而免其死。而更令人感佩的是,何景明在临终弥留之际,嘱墓文必出李梦阳手。他或许清楚李未必肯作文,却仍向李发出道义约请,此胸襟是多么宽博坦荡。正是对关学节义的认同,涵养出何景明诗歌的浩然正气。
何景明举弘治十五年进士,年方二十就得志,自当胸怀高远,忠君图报。但他因不喜私谒,未能例改庶吉士,初仕就遭受了挫折,两年后始授中书舍人。此后政治情势恶化,实不容志士舒展胸抱;因而,他忠爱之情就凄然失落,转而化为忧愤时事、讽切弊政和哀叹民瘼。延至弘治十八年五月,他奉孝宗帝哀诏使云南,获得入仕以来首次委任。他行至武昌,闻西北边警,忧虑一时边将当关少,六月王师出塞难。先帝恩深能养士,请缨谁为系楼兰。(《武昌闻边报》)他行经武陵险山恶水,念及汉代伏波将军,唯恐不能完成王命,因作《武陵》诗:伏波有遗响,吟馀转凄恻,流露对前途的凄茫感。他来到清平县,见县令困苦之状,而作《清平令》诗,表达对下吏的同情。他还有《城南妇行》诗,借一位寡妇的口吻,叙说盗匪侵掠和官军平叛前后的不幸遭遇,用卑弱者的声音,揭露边鄙不绥、盗匪猖獗、官军贪私、民不聊生的现实,控诉统治者无乃乖天常。何景明此行经年,至正德元年五月还朝,恰当宦官刘瑾乱政。何景明不安于位,乃于次年辞官归居。他此举虽为全身远害,但并未放弃现实关怀。他在归居乡园期间,有机会体察民病,关心下层的疾苦。如他曾作《官仓行》诗,对照描写饥民之惨痛:富家得粟堆如丘,大车槛槛服两牛。乡间饿夫立墙下,稍欲近前遭吏骂。又作《冬雨叹三首》,对乡民的困顿深表沉痛:乡中饿叟纳官赋,白头赤脚行中路;我里四邻久已出,到今不知死何乡。正德六年何景明还京任职,有缘闻睹国朝种种弊政,并作诗进行深切的讽喻:正德帝昏聩荒唐,好微服出巡,致使朝政废弛,人心惶恐,他作《游猎篇》予以讽谏,诗称腐儒为郎不扈从,愿奏相如谏猎篇;边防将士饥寒困顿,而京中贵幸贪图享乐,他作《点兵行》予以抨击,诗云高马肥肉留京都,可怜此兵击匈奴;中原一带匪盗猖獗,君昏将弱,民失其所,他作《闻河南寇》予以讽切,诗云今日至尊忧不细,几时诸将捷音同;正德帝宠幸宦官近臣,疏远朝中大小臣工,他作《鲥鱼》予以讥刺,诗云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正是这些饱含忠爱之作,标举着何景明诗歌的讽喻之义。
何景明一生忠爱为怀,但当君昏臣暗、宦官擅权,他不仅报国无门,反而遭打击排抑。因而他幽愤愁闷,常作诗宣泄郁垒。他创作了大量的祖杜诗,追摹杜诗沉郁顿挫风调。此为一面,另一面是,何景明也企图摆脱困扰,渴望清静;因而他爱恋自然,向往归田。他在使滇往返途中,观览湘西、云贵、三峡的奇异山川。一路山水风物变迁,他的感受随着变改,而所作诗也风调随变。如《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用新的艺术感受,描绘山水之幽奇,抒写旅途之艰险,随行兴感,寓目辄书。再如《秦人洞二首》,惊叹桃源洞的自然美景,向往秦人清净避俗的生活,诗云:云锁洞门何处问,花开溪路几人迷;家移洞里难知姓,水到人间易问津。又如《黄陵庙》诗,描写黄陵峡的浩阔和行舟的惊险,令人心悸骨折,荡气回肠。他在归居乡园期间,钟爱家乡的一山一水,品味田园的宁静闲适,享受亲人团聚的欢乐,写了许多田园山水诗,如《还至别业四首》、《观涨》、《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游西山二首》、《获稻》等。如《客至》,描写闲居潇散,颇有意趣:野外逢迎少,柴门落叶稠。人闲不扫室,客到始梳头。且为烹茶坐,还因看竹留。登临如有兴,更上水边楼。还有一首《水曲纳凉》,抒写归居心境,尤为别致:月夜清玩,漱流消烦,优游俯仰,怡情荡志,物我双遣,回归自然。此情不能自已,便放浪起来:虽无朋侪和,兴言自成歌。娱乐当及时,千秋岂复多。此外,何景明还偶通道旨和禅趣,达观人生,适性任真。如《鸣蝉》:清心吾爱尔,长日自悲吟。偶通观物理,幽意坐来深。此援引齐物论旨,感通万物,得观物理,以消烦忧。再如《寺僧留宿》:留宿频经夜,虚空断俗缘。独吟依野衲,不寐听山泉。水月人间地,香灯象外天。何时谢城郭,来此共安禅?此援引禅家机趣,触境生兴,厌恶尘俗,向往禅境。此类山水闲适任真之作,呈现出何景明诗歌的清丽俊逸。
二
弘治十五年春,何景明赴京应礼部试,举康海同榜进士第三甲。他旋即请假归娶,次年携夫人至京,造访李梦阳、边贡而语合,因而得预京中名流,名列前七子、十才子。
此时文学的发展情势是,文柄由馆阁移于郎署。明正统朝以后,君臣倡和的盛况已不多见,文学侍从衰落,馆阁词臣失宠。成化年间,万贵妃乱政,万安擅权,馆阁词臣遭受排抑,渐失领导风雅职能。更严重的是,馆阁词臣出现分异。比如李东阳善诗,门下多词客。阁老刘健忌之,每闻人学诗则叱曰:就作到李、杜,只是酒徒。(《诗家直说》卷二)又如杨一清将其《石淙类稿》嘱李梦阳评点,意欲与李东阳相颉颃。李梦阳领会其意,乃称杨诗笔可与李并驾。(《列朝诗集》丙集杨一清条)而词臣一旦分异,就会争主文盟,导致文柄不一。从此文柄旁落,失坠不振。更因正德朝以后,刘瑾等残酷打击馆阁词臣,文学侍从凋敝,文柄再无回归馆阁之可能。这就从政治生活层面,为郎署作家崛起让出空间。
与文柄旁落相呼应,馆阁文学亦肤弱无骨,靡敝至极。针对这股痿弱的文风,李梦阳抨击柄文者承弊袭常,方工雕浮靡丽之词,取媚时眼。(《空同集》卷四十七《陵溪先生墓志铭》)又委曲批评茶陵派迭韵竟侈连篇之陋习。(《空同集》卷六十二《与徐氏论文书》)故四库馆臣称: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作。愈久愈弊,陈陈相因,遂至缓冗沓,千篇一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空同集》)文学风气既已如此,如何排除流弊、扭转归正,就成为郎署作家的使命。这期间,弘治十五年、十八年(1505)两科进士加入郎署,其中有康海、何景明等人,而康海的到来最为关键。康海为诸生时,为文脱去近习,上追汉魏,早被提学杨一清激赏。及至十五年春试,他的制策被孝宗列置第一。正是倚仗皇帝的褒扬,康海率先挑战李东阳。当别人仍仿习李东阳时,康海却独不之仿,并与关中籍作家结社,在文学上与阁老分立。(《渼陂集渼陂续集康公神道碑》)
何景明就是乘此情势,进入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坛,参与明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他与李梦阳等共结文盟,倡言学古,力挽痿弱文风。对此情节,明史馆臣描述曰:弘、正之间,李东阳出入宋元,溯流唐代,擅声馆阁。而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明之诗文于斯一变。〔2〕(《明史文苑传序》)而其所学之古,主要是指宋元以来的关中儒学传统和汉唐时期的中原文学传统。
关中儒学在明中叶曾一度复兴,而激扬者就是关学重镇杨一清。弘治七年至十五年间,杨一清提督陕西学政,创办正学书院,教导关中才彦,以复兴关学为己任。经他擢拔的后学,有李梦阳、康海等文坛主将,有吕柟、马理等儒学名家。何景明虽不曾从学于杨,却也视之为精神领袖。李何辈也果能弘扬关学传统,反对以理抑情,注重气节;反对寻章摘句,重视躬行。如王廷相倡气本论,用以矫正程朱官学的理本论,还人的情性以应有地位,隐然支持着李梦阳真诗乃在民间说。(《空同集》卷五十一《弘德集自序》)
他们倡言文必先秦两汉,诗必汉魏盛唐〔3〕,也是着眼于中原传统。中原是周秦、汉魏、盛唐文学的中心区域,师法先秦两汉文和汉魏盛唐诗,就是从文学上绪承中原传统。他们认为,先秦诗文之高古、秦汉散文之质实、汉魏诗歌之悲慨、盛唐诗歌之雄浑,正是中原文学传统的精粹,是历代文学中格调最高者。以诗歌学古例之,何景明有现身说法:景明学歌行、近体有取于(李、杜)二家,旁及唐初、盛唐诸人。而古作必从汉、魏求之。虽迄今一未有得,而执以自信,弗敢有夺。(《大复集》卷三十四《海叟集序》)
何景明虽与人共倡学古,却并没有消泯艺术个性。其诗歌创作的鲜明个性,阐明在李何论辩三书中。〔4〕与李梦阳诗歌创作相比,何景明艺术个性表现为:
(一)何景明虽不反对摹仿古人,但更看重独立创造。对此,明史馆臣评曰:梦阳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明史何景明传》)其实在理论上,何景明既讲摹仿,也讲创造。何景明说: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以有求似,仆之愚也。又说:曹、刘、阮、陆,下及李、杜,异曲同工,各擅其时,并称能言,何也?辞有高下,皆能拟议以成其变化也。(《大复集》卷三十二《与李空同论诗书》)所谓以有、求似、拟议,表明何并不排斥摹仿。但他又说:若必例其同曲夫然后取,则既主曹、刘、阮、陆矣,李、杜即不得更登诗坛,何以谓千载独步也?(《与李空同论诗书》)此即主张不必拘守古人,摹仿古人是为了独立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