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人类星球:我们如何创造了人类世(企鹅·鹈鹕丛书013)
》
售價:HK$
91.8
《
伏候圣裁:中国古代的君主与政治
》
售價:HK$
98.6
《
艺术图像学研究(第一辑)
》
售價:HK$
188.2
《
摆脱强迫的人生(修订版)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推进城市群发展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先后建设起来,大城市对周边小城市的辐射是多样的,既可能发生虹吸效应影响周边小城市的发展,更可能产生城市群,合理分配资源,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本书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城市群和都市圈的现状,并为后续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建议和意见。
|
內容簡介: |
《空间的聚集:中国的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由中国经济开放论坛提供,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快推进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群发展规划。本书是第六期中国经济开放论坛专题研讨会都市圈、城市群与湾区建设的研讨成果。各位与会专家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分享了精彩观点,梳理了中国都市圈、城市群的形成历史、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现阶段发展成果,为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合理建议,供政界、业界和学界参考。
|
關於作者: |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为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多个国*级人才计划,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各级政府委托重大课题五十余项,发表各类论文近百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群与都市圈经济。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兼职(客座)教授受聘于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现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Asian Economic Papers MIT出版社编辑,《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战略思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已出版《空间的力量》《大国大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多部专著,在本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为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多个国*级人才计划,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各级政府委托重大课题五十余项,发表各类论文近百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群与都市圈经济。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兼职(客座)教授受聘于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多所大学。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现任《经济学(季刊)》副主编,Asian Economic Papers MIT出版社编辑,《世界经济》等期刊编委。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促进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城市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的战略思考。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已出版《空间的力量》《大国大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等多部专著,在本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多篇论文。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潘英丽工作室首席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2007年担任上海市政府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2002-2011年担任中国海运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2011年以来担任招商银行独立董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金融转型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近期主要成果有:《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2010,三卷本)、《十字路口的金融体系: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中英文国际论文集,主编之一,2014)、《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变革与人民币国际化》(2014,三卷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18)。
|
目錄:
|
序
作者简介
总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我们在争论什么? 陆铭
第一篇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问题
第一章 新型城镇化: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第二章 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三章 新城:造城运动为何引向债务负担?
第二篇 城市群、中心城市与都市圈的形成
第四章 中国城市群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第五章 都市圈政策的意义与框架
第六章 我国大都市群产城协同治理的一般分析和框架研究
第七章 区域产业链簇构建与城市区域中的城市协调发展
第八章 大城市有利于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吗?
第三篇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第九章 中国湾区经济的空间结构与规划构想
第十章 上海城市功能疏解与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建设
第十一章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集聚中走向平衡
|
內容試閱:
|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聚集就是生产与生活的一个主要特征。就全球而言,经济活动呈现出空间聚集的趋势,大部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聚集在城市、都市圈与城市群。根据主题为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全球1.5%的土地面积的聚集了世界一半的生产活动。在美国,有2.43亿的人口集中在仅占全国总面积3%的土地上,这部分区域在全球生产效率最高。在日本,3500万人口集中在不足日本总面积4%的东京,财富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在中国,不仅我们耳熟能详的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等城市群在加快发展,上海、北京、广州都市圈也在加快形成。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统计,中国23个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城市群以30%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6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的地域面积为35.9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亿,经济总量19.5万亿元,以占全国126的面积,聚集了全国16的人口,贡献了全国近14的地区生产总值。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快推进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群发展规划。2006年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群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地位愈加明确。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城市群发展与其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起,上升为国家战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城市群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部分城市群规划面积过于庞大 ,城市之间协调成本高昂;政府规划存在拉郎配的现象,各地发展阶段不同,利益诉求不一,导致地区间衔接不够紧密。城市群发展需要内涵的提升,而行政级别不对等使得地区间协调难度增大,城市间的协调很容易沦为相对务虚的清谈,政府规划也容易成为一纸空文。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在更小尺度、有更好合作基础和更多合作诉求的空间区域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更加精准的区域政策。
都市圈或都市区就是一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空间单元。这样的空间聚集区应该是中国新型城镇体系的主体。都市区与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早在1910年美国就出现了大都市区的概念和大都市区建设的实践。大都市区的出现是中心城市不断聚集的结果,中心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使得要素、资源开始向外分散,中心城市与其周围的地区由于不同的分工、协作形成了紧密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成为都市区的基础。其他国家很快学习美国的都市区建设,并根据各自国家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例如加拿大的大都市普查区,英国的标准都市劳动区以及日本的都市区通勤圈和城市就业区等。从上述国家的城市发展规律来看,都市区建设是全球城市发展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城市群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一般来说,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城市群里,至少要包括两个或两上以上的都市圈。例如,长三圈内部联系更加紧密,聚集特征也更为明显。以上海都市圈为例,上海与周边区域一直以来都有良好的互动与合作,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空间结构与通勤联系。尽管如此,与城市群相比,中国的都市圈与都市区建设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017年10月2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城市与区域实验室(CCRL)共同主办的第六期中国经济开放论坛:都市圈、城市群与湾区建设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以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为主题,邀请了清华大学尹稚教授、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冯奎教授、中国社科院倪鹏飞教授、南开大学江曼琦教授、浙江大学陈建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复旦大学万广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与上海财经大学张学良教授等9位专家出席会议并就论坛主题进行演讲,各位专家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都市圈与城市群发展分享了精彩观点,现将各位嘉宾的演讲稿编辑成册公开出版,期待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城市群与都市圈的讨论与学术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