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从工具到实例
》
售價:HK$
88.5
《
村上春树·旅(一本充满村上元素的旅行指南,带你寻访电影《挪威的森林》拍摄地,全彩印刷;200余幅摄影作品)
》
售價:HK$
66.1
《
智能驾驶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与实践
》
售價:HK$
155.7
《
都铎王朝时期英格兰海事法庭研究
》
售價:HK$
87.4
《
中年成长:突破人生瓶颈的心理自助方案
》
售價:HK$
65.0
《
维奥莱塔:一个女人的一生
》
售價:HK$
76.2
《
商业银行担保管理实务全指引
》
售價:HK$
144.5
《
信风万里:17世纪耶稣会中国年信研究(全二册)
》
售價:HK$
178.1
|
編輯推薦: |
本书突出了以下特点:*,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微生物技术及应用虽是专业基础课,但其重要功能在于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本书在讲解理论时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第二,强调行动导向。本书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情景又以任务为驱动,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第三,突出强校联合、工学结合。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全国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由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生物技术、微生物重点专业学科的精英团队共同编写,共享的大江南北各院校的优势资源,并且突出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学校教学与工场现场操作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确保了本书的实用性。
|
內容簡介: |
本书围绕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应用的基础原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具体包括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长极其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在环境治理、食品生产、生物产品生产、药品检测等领域的综合运用等有关内容。全书共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情景又以任务为驱动,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
關於作者: |
孙勇民,女,教授、高级工程师、食品发酵高级技师,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16年天津市最美女教师,曾获第五届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获得天津市食品科技管理突出贡献奖、局级青年突击手、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等荣誉。
|
目錄:
|
学习情境一微生物及相关技术的认知
项目一对微生物的认识
任务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类群
任务二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分类
项目二对微生物学及相关研究的认识
任务一微生物学的研究任务
任务二微生物学的分科依据
项目三微生物的一般特点和作用
项目四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技能训练11微生物实训技术的基本要求
技能训练12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检查
习题
学习情境二微生物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项目一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一细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项目二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一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二霉菌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项目三非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一病毒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任务二亚病毒的形态结构及观察技术
技能训练2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技能训练22油镜的使用及细菌三型的观察
技能训练23革兰氏染色
技能训练24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技能训练25酵母菌的数量测定
技能训练26酵母菌的大小测定
技能训练27霉菌的形态观察
技能训练28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习题
学习情境三微生物的营养成分和培养基制备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与分析
项目二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
目录任务一碳源物质的利用
任务二氮源物质的利用
任务三能源的利用
任务四无机矿物质元素的利用
任务五生长因子的利用
任务六水的利用
项目三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项目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任务一单纯扩散
任务二促进扩散
任务三主动运输
任务四基团转位
项目五培养基的制备技术
任务一配制培养基的基本原则
任务二培养基的分类及其应用
技能训练31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与灭菌
技能训练32培养基的制备
技能训练33高氏Ⅰ号培养基的配制
技能训练34PDA培养基的配制
技能训练35麦芽汁培养基的配制
习题
学习情境四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与技术
项目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与技术
项目三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与应用技术
项目四影响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因素与分析技术
项目五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方法与技术
技能训练41平板菌落计数法
技能训练4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技能训练43氧对微生物的影响
技能训练44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习题
学习情境五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的代谢原理分析
任务一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原理
任务二微生物次级代谢原理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利用
项目二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原理与应用
任务一酶合成的调节原理
任务二酶活性的调节原理
技能训练51糖发酵
技能训练52甲基红试验
技能训练53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试验
习题
学习情境六微生物的遗传原理与育种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任务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任务二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存在方式
项目二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原理和基因重组技术
任务一基因突变原理与技术
任务二基因重组原理与技术
项目三微生物的菌种选育技术
任务一自发突变与育种技术
任务二诱变育种技术
任务三基因工程与工业菌种改良技术
项目四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复壮技术
任务一菌种的衰退原理与复壮技术
任务二菌种的保藏技术
技能训练61微生物接种技术
技能训练62微生物纯种的分离、纯化技术
技能训练63新菌种的分离筛选技术土壤中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技能训练64紫外线诱变育种绘制存活率
曲线和突变率曲线
技能训练65细菌质粒DNA的提取
技能训练66菌种保藏技术
习题
学习情境七微生物的生态特点及其应用技术
项目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特点
项目二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项目三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项目四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技能训练71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技能训练72水中微生物的检测
技能训练73调味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习题
学习情境八免疫学基础认识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项目一免疫学的基本认识
任务一免疫的基本概念
任务二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任务三免疫的机制类型
项目二抗原的基本认识
任务一抗原的概念
任务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任务三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任务四抗原的分类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任务五免疫佐剂的类型认识
项目三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认识以及抗体应用技术
任务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
任务二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任务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任务四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
任务五人工抗体的制备
项目四补体系统的认识
任务一补体的概念及其相关认识
任务二补体的激活途径
任务三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项目五细胞因子的认识
任务一细胞因子的概念和作用特点
任务二细胞因子的种类
任务三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作用
项目六免疫应答的认识
任务一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任务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任务三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过程
项目七超敏反应的认识及其相关应用技术
任务一Ⅰ型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其医学应用
任务二Ⅱ型超敏反应及其医学应用
任务三Ⅲ型超敏反应及其医学应用
任务四Ⅳ型超敏反应及其医学应用
项目八免疫学检测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任务一抗原与抗体反应特点的认识
任务二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类型
项目九免疫学在药学中的实际应用
任务一免疫诊断的认识与应用
任务二免疫预防的认识与应用
任务三免疫治疗的认识与应用
技能训练81抗人红细胞免疫血清的制备
技能训练82直接凝集试验
技能训练83双向免疫扩散试验
技能训练8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习题
学习情境九微生物技术综合应用
项目一微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综合应用
任务一沙门氏菌的检验
任务二志贺氏菌的检验
任务三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
任务四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项目二微生物技术在生物产品生产中的综合应用
任务一酒精发酵
任务二柠檬酸发酵
任务三柠檬酸的提取柠檬酸钙的制备
项目三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综合应用
任务一水质的细菌学检查
任务二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及生物相的观察
任务三富营养化湖泊中藻类数量的测定
任务四菌种的驯化
习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微生物技术及应用是生物、食品、医药和环境等大类专业的必修课。本书主要介绍如何运用微生物资源生产发酵产品以及防治有害微生物,包括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菌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发酵工艺及其控制,微生物在生物、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微生物免疫学相关技术等,为全面学习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知识奠定基础。
本书围绕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职业教育新理念的指导下,阐述了微生物技术及应用的基础原理与实践操作技能等,具体包括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及调控技术,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在环境治理、食品生产、生物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综合运用等有关内容。本书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微生物技术及应用虽是专业基础课,但其重要功能在于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本书在讲解理论时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二,强调行动导向。本书设计了九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又以任务为驱动,具有显著的职业教育教材的特点,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第三,突出强校联合、工学结合。本书第一版经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由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生物技术、微生物重点专业学科的精英团队共同编写,共享大江南北各院校的优势资源,突出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点,力求学校教学与工厂现场操作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确保了本书的实用性。本书再版时,综合各用书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使教材特色更加鲜明。
本书由孙勇民、张新红担任主编,王立晖任常务副主编,3人组成核心编写组负责大纲编写、任务分配、统一稿件、修改完善等一系列工作。具体编写分工如下:学习情境一由王立晖、陈珊、杨爽编写,学习情境二由王志勇、范琳编写,学习情境三由孙勇民、殷海松编写,学习情境四由徐春华、许勤虎编写,学习情境五由郭建慧、曹震伟编写,学习情境六由张新红、韩艳霞编写,学习情境七由高爽编写,学习情境八由魏瑜编写,学习情境九由王伟青、刘润叶编写。在本书初版编写、再版修订过程中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作者所在院校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并借鉴了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较紧,加之编者水平的限制,书中可能尚存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