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HK$
49.5
《
巴拉吉预言
》
售價:HK$
74.8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HK$
98.8
《
汉译名著·哲学经典十种
》
售價:HK$
761.2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HK$
61.6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HK$
76.8
《
自伤自恋的精神分析
》
售價:HK$
52.8
《
大宋悬疑录:貔貅刑
》
售價:HK$
74.8
|
編輯推薦: |
★ 专门为青少年读者量身打造的经典读本。
★《下大雨》 入选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端午的鸭蛋》被选入八年级下册的教材
★语言优美、生动、幽默,书写大自然,描摹人间美味,可谓孩子们写作的范文。
★ 难懂的词,加有注释,孩子阅读零障碍。
★ 版本权威,由《汪曾祺全集》编辑者、汪曾祺研究者郭娟老师精心主编。
★封面清新、雅致,内文插图精美,与汪曾祺淡雅的文笔相得益彰。
|
內容簡介: |
《半坡人的古针》是汪曾祺的散文集,从见识、身世、道理三方面选取35篇作品,以或生动自然,或幽默形象的文笔,描写世间百态。他的散文独树一帜,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淡而有味,浑然天成,读他的作品,如同他在与你聊天,宁静、闲适、恬淡。让人在阅读中心灵愉悦、净化和升华。
|
關於作者: |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创作生涯历经半个世纪,跨越两个时代。他前承五四新文化传统、师从沈从文,后启寻根文学回归民族传统的思潮。他的创作,小说、散文、戏剧、文论、新旧体诗等诸体兼备,皆取得很高艺术成就,堪称文体家;又兼及书画,多有题跋,以博雅名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郭娟,文学硕士,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新文学史料》杂志主编,专栏作家。主要作品有文化随笔
|
目錄:
|
一 道理
半坡人的骨针
兵马俑的个性
午门
林肯的鼻子
胡同
蔡德惠
地质系同学
七载云烟
二 身世
我的家乡
对口
我的父亲
我的母亲
大莲姐姐
故乡的元宵
我的小学
踢毽子
小学同学
职业
《职业》自赏
一个暑假
我的初中
看画
悔不当初
无事此静坐
三 见识
开卷有益
写字
写景
对仗平仄
读诗抬杠
诗与数字
童歌小议
词达而已矣
比罚款更好的办法
《水浒》人物的绰号浪子燕青及其他
中学生文学精读:沈从文《边城》
|
內容試閱:
|
不衫不履
联大师生服装各异,但似乎又有一种比较一致的风格。
女生的衣著是比较整洁的。有的有几件华贵的衣服,那是少数军阀商人的小姐。但是她们也只是参加Party时才穿,上课时不会穿得花里胡哨的。一般女生都是一身阴丹士林旗袍,上身套一件红毛衣。低年级的女生爱穿“;工裤”;,—;—;劳动布的长裤,上面有两条很宽的带子,白色或浅花的衬衫。这大概本是北京的女中学生流行的服装,这种风气被贝满等校的女生带到昆明来了。
男同学原来有些西装革履,裤线笔直的,也有穿麂皮夹克的,后来就日渐少了,绝大多数是蓝布衫,长裤。几年下来,衣服破旧,就想各种办法“;弥补”;,如贴一张橡皮膏之类。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这样的疙瘩名士不止一人。
教授的衣服也多残破了。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就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
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当时“;下海”;的,也有。有的学生跑仰光、腊戌,趸卖“;玻璃丝袜”;、“;旁氏口红”;;有一个华侨同学在南屏街开了一家很大的咖啡馆,那是极少数。
采薇
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
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和家乡邮汇尚通,不时可以得到接济,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汽锅鸡、过桥米线、新亚饭店的过油肘子、东月楼的锅贴乌鱼、映时春的油淋鸡、小西门马家牛肉馆的牛肉、厚德福的铁锅蛋、松鹤楼的乳腐肉、“;三六九”;(一家上海面馆)的大排骨面,全都吃了一个遍。
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饵块。当时米线的浇头很多,有焖鸡(其实只是酱油煮的小方块瘦肉,不是鸡)、爨肉(即肉末,音川,云南人不知道为什么爱写这样一个笔画繁多的怪字)、鳝鱼、叶子(油炸肉皮煮软,有的地方叫“;响皮”;,有的地方叫“;假鱼肚”;)。米线上桌,都加很多辣椒,—;—;“;要解馋,辣加咸”;。如果不吃辣,进门就得跟堂倌说:“;免红!”;
到连吃米线、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尔有一碗回锅肉、炒猪血(云南谓之“;旺子”;),常备的菜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的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
1944年,我在黄土坡一个中学教了两个学期。这个中学是联大同学办的,没有固定经费,薪水很少,到后来连一点极少的薪水也发不出来,校长(也是同学)只能设法弄一点米来,让教员能吃上饭。菜,对不起,想不出办法。学校周围有很多野菜,我们就吃野菜。校工老鲁是我们的技术指导。老鲁是山东人,原是个老兵,照他说,可吃的野菜简直太多了,但我们吃得多的是野苋菜(比园种的家苋菜味浓)、灰菜(云南叫做灰藋菜,“;藋”;字见于《庄子》,是个很古的字),还有一种样子像一根鸡毛掸子的扫帚苗。野菜吃得我们真有些面有菜色了。
有一个时期附近小山上柏树林里飞来很多硬壳昆虫,黑色,形状略似金龟子。老鲁说这叫豆壳虫,是可以吃的,好吃!他捉了一些,撕去硬翅,在锅里干爆了,撒了一点花椒盐,就起酒来。在他的示范下,我们也爆了一盘,闭着眼睛尝了尝,果然好吃。有点像盐爆虾,而且有一股柏树叶的清香,—;—;这种昆虫只吃柏树叶,别的树叶不吃。于是我们有了就酒的酒菜和下饭的荤菜。这玩意多得很,一会儿的工夫就能捉一大瓶。
要写一写我在昆明吃过的东西,可以写一大本,撮其大要写了一首打油诗。怕读者看不明白,加了一些注解,诗曰:重升肆里陶杯绿②,
饵块摊头炭火红③。
正义路边养正气④,
小西门外试撩青⑤。
人间至味干巴菌⑥,
世上馋人大学生。
尚有灰藋堪漫吃⑦,
更循柏叶捉昆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