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留学早规划
》
售價:HK$
76.2
《
文化的演化:民众动机正在重塑世界
》
售價:HK$
88.5
《
布鲁克林有棵树(孩子喜欢的阅读经典读本 基于真实生活的全球经典成长小说 走出成长困境 追逐梦想 人生励志 自我塑造小说)
》
售價:HK$
76.2
《
构建未来教育图景: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
》
售價:HK$
87.4
《
技术统治(未来哲学系列)
》
售價:HK$
53.8
《
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2024年散文精选集三册
》
售價:HK$
127.7
《
全球城市案例研究2023:基于网络的合作与竞争国际经验借鉴
》
售價:HK$
199.4
《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
》
售價:HK$
85.1
|
內容簡介: |
“水土保持林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书作为该课程的配套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林木种子与品质检验、苗木培育、造林立地与树种选择、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混交造林理论与技术、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造林方法、生产建设项目植被营建技术、幼林的抚育管理、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水士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和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本教材紧密结合我国水土保持与植被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已取得的经验与研究成果。
|
目錄:
|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绪论 1
一、水土保持林概述 1
二、水土保持林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学科 2
三、水土保持林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4
章 林木种子与品质检验 7
节 林木结实 7
一、林木发育时期 7
二、林木开始结实年龄 8
三、林木结实周期性 9
第二节 林木种子发育与成熟 10
一、种子发育的一般过程 10
二、种子的成熟 11
第三节 林木良种生产 12
一、林木良种的概念 12
二、种源在造林中的意义 12
三、林木种子区划 13
四、无种子区划的树种种子调拨原则 13
五、林木良种生产基地 14
第四节 林木种实采集、调制与贮藏 17
一、种实采集 17
二、种实调制 19
三、种子贮藏 21
第五节 种子休眠与催芽 26
一、种子休眠 26
二、种子催芽 28
第六节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31
一、种子品质检验的程序 31
二、种子检验相关概念 31
三、种子品质指标测定 31
第二章 苗木培育 34
节 苗圃的建立 34
一、苗圃的类型 34
二、苗圃地的选择 35
三、苗圃区划 36
第二节 苗圃地管理 37
一、土壤耕作 37
二、苗圃施肥 38
三、苗圃的轮作 41
第三节 苗木类型与苗木生长规律 42
一、苗木类型与苗木年龄的表示方法 42
二、苗木的茎根生长 43
三、苗木年生长规律 44
第四节 裸根苗培育 46
一、裸根苗的育苗方式 46
二、播种苗培育 48
三、营养繁殖苗的培育 54
四、移植苗的培育 57
第五节 容器苗培育 59
一、容器育苗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59
二、容器育苗技术 59
第六节 组织培养育苗 62
一、组织培养育苗的概念和特点 62
二、组织培养育苗的理论基础 63
三、组织培养育苗的基本程序及关键技术 63
第七节 苗木出圃与质量评价 65
一、苗木出圃 65
二、苗木质量评价 69
第三章 造林立地与树种选择 74
节 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 74
一、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74
二、立地分类的原则和依据 75
三、主要立地因子分析 77
四、立地类型划分方法和立地质量评价 81
第二节 人工林种类与造林树种选择 88
一、人工林的种类 88
二、造林树种选择 89
第三节 适地适树 98
一、适地适树的意义 98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98
三、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99
四、适地适树方案的确定 100
第四章 造林密度和种植点的配置 102
节 造林密度的意义 102
第二节 造林密度的作用 103
一、造林密度与幼林郁闭的关系 103
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103
三、造林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105
四、造林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 106
五、造林密度对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的影响 106
六、造林密度对林分水土保持作用的影响 107
第三节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与方法 108
一、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108
二、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111
第四节 种植点的配置 112
一、配置的意义 112
二、配置的方式 113
第五章 混交造林理论与技术 116
节 混交林的特点 116
一、混交林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改善立地条件 116
二、树种搭配合理的混交林,能相互促进生长 117
三、混交林能减轻火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117
四、混交林的防护作用大 117
五、混交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118
第二节 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118
一、种间关系的生态学基础 118
二、种间关系的实质 118
三、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119
四、种间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120
第三节 混交林的主要类型 121
一、混交林中树种的分类 121
二、混交林的混交类型 121
第四节 混交林的培育 123
一、混交树种的选择 123
二、混交比例 124
三、混交方法 124
四、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调节 126
第六章 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 127
节 造林整地的特点和作用 127
一、造林整地的特点 127
二、造林整地的作用 127
第二节 造林地的清理 130
一、割除清理 130
二、烧除清理 131
三、化学药剂清理 131
第三节 水土保持造林整地工程 131
一、全面整地 131
二、局部整地 132
三、生产建设项目工程扰动地立地改良 135
第四节 整地工程设计 135
一、整地工程设计原则 135
二、坡面造林整地工程设计的有效容积 136
三、降雨集流效果分析 137
四、造林整地技术规格 137
五、整地工程设计标准检验 140
第五节 整地季节 140
一、随整地随造林 141
二、提前整地 141
第七章 造林方法 143
节 植苗造林 143
一、植苗造林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43
二、植苗造林技术要点 143
第二节 播种造林 148
一、播种造林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48
二、人工播种造林 149
三、飞机播种造林技术 150
第三节 分殖造林 152
一、分殖造林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152
二、分殖造林的技术要点 152
第八章.生产建设项目植被营建技术 156
节 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56
一、基本原则和要求 156
二、行业涉林规程或标准 157
三、设计类型 158
第二节 常规绿化 158
一、设计要点 158
二、设计案例 161
第三节 工程绿化 163
一、客土喷播绿化 165
二、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 169
三、植生毯绿化护坡 172
四、生态袋绿化护坡 174
五、桩板挡土绿化护坡 175
六、浆砌石骨架植草护坡 176
七、矿区废弃地植被建设技术 180
第四节 园林式绿化 182
一、总体布设基本要求 182
二、园林式绿化设计 182
三、案例——新郑市黄水河郑韩湿地文化园综合治理工程 187
第九章 幼林的抚育管理 190
节 幼林的检查、验收 190
一、施工作业检查 190
二、幼林检查验收 191
三、造林工程的竣工验收 191
第二节 林地土壤管理 191
一、松土除草与中耕 192
二、林地养分调节 193
三、林地水分调节 197
第三节 林分管理 200
一、间苗和补植 200
二、平茬和除蘖 201
三、林木修枝 201
四、间伐 204
第十章 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 206
节 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206
第二节 规划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207
一、规划设计的原则 207
二、规划设计的任务 207
三、规划与施工设计的内容 208
四、规划设计的工作程序 209
第三节 规划设计的方法步骤 209
一、准备工作 210
二、外业调查 210
三、资料的检查与整理 213
四、规划设计的步骤 214
五、造林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 216
六、规划设计成果的评审与审批程序 225
第十一章 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226
节 水土保持林体系及其配置概述 226
一、水土保持林种类 226
二、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空间配置 227
第二节 坡面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228
一、坡面形状 228
二、坡面水土保持林 229
三、坡面水源涵养林 230
四、护坡薪炭林 231
五、坡面护牧林 233
六、护坡经济林 234
七、坡面农林复合经营 235
第三节 水文网与侵蚀沟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237
一、土质沟道水土保持林 237
二、石质沟道水土保持林 239
第四节 水库河川防护林体系配置 240
一、水库防护林 240
二、河川护岸护滩林 242
第五节 我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245
一、黄土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245
二、南方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246
三、石质和土石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248
四、云贵高原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 249
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 251
节 森林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251
一、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252
二、林下灌草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254
三、枯枝落叶层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255
四、林分截留量和地面净雨量的计算 257
第二节 森林对土壤水文性质的改良作用 258
一、土壤水分入渗 258
二、林地土壤水分贮存 264
三、林地土壤水分动态 265
第三节 森林涵养水源作用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266
一、森林对径流的调节作用 266
二、消减洪峰的作用 269
三、水源涵养作用 270
四、森林改善水质的作用 271
第四节 森林对水蚀的控制作用 273
一、森林对击溅侵蚀的影响 273
二、森林对径流侵蚀的影响 275
三、森林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276
四、森林对泥石流的抑制作用 279
第五节 林木根系固持土体的作用 280
一、树木根系的固土护坡作用 280
二、树木根系固持土体的原理 281
三、影响根系固土作用的因素 281
第六节 森林改良土壤的作用 285
一、林地土壤养分循环 285
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288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290
主要参考文献 2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