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牛津立法研究手册
》
售價:HK$
358.6
《
制度为什么重要: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人文社科悦读坊)
》
售價:HK$
63.8
《
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第2版)
》
售價:HK$
74.8
《
啊哈!原来如此(中译本修订版)
》
售價:HK$
63.8
《
部分识别入门——计量经济学的创新性方法
》
售價:HK$
75.9
《
东野圭吾:变身(来一场真正的烧脑 如果移植了别人的脑子,那是否还是我自己)
》
售價:HK$
64.9
《
推荐连接万物
》
售價:HK$
63.8
《
严复与福泽谕吉启蒙思想比较(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HK$
165.0
|
內容簡介: |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本书是一本由专家系统解读、面向大众的上海城市品格内涵及其形成过程的文化普及性读物。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鲜明的品格。全书解读了什么是城市品格、上海城市品格的三纲八目以及开放、创新、包容之间的关系;分开放,开启活力源泉创新,激发不竭动力包容,厚植温暖情怀三大板块,分别梳理了上海城市品格形成的历史脉络,总结了上海城市品格的特点,并通过经典案例,有力地说明了上海城市品格在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仍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意义。上海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就是靠主动拥抱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始终致力创新,以创新追求卓越;注重吸纳包容,以包容聚合力量。上海城市品格从萌发到生长,从锤炼到铸就,已渗透进上海市民的气质,融入了上海市民的血脉。上海城市品格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一起,是解读上海过去发展的无形密码,也是推动上海未来发展的深层力量,更是国家和人民对这座城市不变的期待。
|
關於作者: |
熊月之,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文史馆研究馆员,著有《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海人解析》《冯桂芬评传》等,主编《上海通史》。
|
目錄:
|
序言王荣华
引言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品格
1.什么是城市品格
2.上海城市品格特质
3.如何塑造城市品格
开放,开启活力之源
一、历史形成
1.聚力同舟 通达梦想
2.探索勇气 开放胆魄
3.江海通津 以港兴市
4.缤纷舞台 淬炼品格
5.连通全球 共生共赢
二、特点阐述
1.国策 改革开放引领大胆试,大胆闯
2.优势:传统积淀夯实开放高地
3.作为:海纳百川催化领头羊效应
4.超越: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提升功能
三、经典案例
1.中西方文化汇通第一人
2.陆家嘴崛起垂直金融街
3.金博会搭建平台和桥梁
创新,激发不竭动力
一、历史形成
1. 见贤思齐 发展工商
2. 勇立潮头 争当一流
3. 错位发颤 智慧竞争
4. 红色文化 闳深雄奇
二、特点阐述
1.集中优势 组合创新
2.顶层设计 持续创新
3.制度创新 凸显特色
4.开发浦东 综合创新
三、经典案例
1. 从楼外楼到大世界
2. 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
3. 建设洋山深水港
包容,厚植温暖情怀
一、历史形成
1.五方杂处 各得其所
2.扶危济贫 守望相助
3.支援全国 倾情奉献
4.4050工程 释放爱心
二、特点阐述
1.上海人拎得清:自律与自信
2.最早出发的队伍:文明与守法
3.城市的情怀与温度:共享与共治
4.从后卫到前锋:转型与担当
三、经典案例
1.跨越时空的西迁精神
2.从织女到空嫂
3.一网通办:上海政务服务金字招牌
结语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王荣华
开放、创新、包容是上海最鲜明的城市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当前,正处于改革开放攻坚阶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上海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阔步前进的时刻,我读到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及上海通志馆主编、上海城市史专家熊月之教授撰写的《上海城市品格读本》,非常高兴。熊教授从事上海史研究已有四十多年,厚积薄发,将这本新书写得非常精彩。
品格,原指人的品性格调,后被引申指文学艺术的品性。城市是人群的集聚地,城市的品格集中体现城市里这群人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将枕江滨海、中西交汇、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城市品格提炼概括为开放、创新、包容六个字,高屋建瓴,意义深远。
如何解读上海的城市品格?熊教授在《上海城市品格读本》里将其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结为三纲九目。三纲就是开放、创新、包容,九目是通畅无碍、多元竞争、自律法治、崇尚科学、向善向美、精进无疆、尊重差异、守望相助、美人之美。全书力图从城市哲学的视角,围绕开放、创新、包容,分析上海城市品格的形成原因。
这本书写得好,首先是提炼了新观点、新认识,并持之有据。
比如,书中说:开放,是城市活力之源。上海因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
自明代徐光启以来,上海得开明风气之先。1843年上海开埠,加快了近代化发展步伐,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都市,成为远东最大的都市之一。1949年起,上海积极发展经济,将十里洋场改造为人民生活安定、秩序良好的新上海。1978年改革开放后,上海大胆试、大胆闯,以浦东开发开放为契机,从后卫变成前锋,肩负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重任。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面临城市老化严重、生活居住条件恶化的困难局面。上海市委、市政府组织专家和市民讨论城市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开发浦东的规划构想。
1990年1月,邓小平同志听取关于开发浦东设想的汇报后,非常支持,他提醒道:浦东开发晚了,但还来得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应该赶快给中央报。邓小平认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在他的引领下,有了浦东的开发开放,让上海变成改革开放的前锋。
其次,这本书史料翔实,史论融合,故事有意味。
书中写道: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在创新方面,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者,上海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新。
例如,1988年,上海首次向外商出让土地使用权。通过公开招标,将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26号地块1.3万平方米土地的50年使用权,以人民币1.041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日本孙氏企业有限公司。利用土地资源吸引外商投资,为上海推行建设项目有偿使用土地积累了经验。土地批租,符合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上海敢试敢闯,这是一种可贵的制度创新。1987年颁布的《上海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办法》,很快就在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得到落实。这个上海首次向外商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故事,就让人感到意味深长。
第三,这本书用有力的事实打破了一些人认为上海人小气的偏见。书里概括:包容,厚植温暖情怀。上海是全国人的小家,全国是上海人的大家。上海有本地人,但更多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上海也一直承担着服务全国的重任。从1950年到1958年,上海动员支援内地的劳动者有150多万人,为内地培养艺徒13万人。计划经济时代,上海上交国家的财政收入,占全国六分之一以上。1979年以来,上海积极支援新疆、西藏、云南、贵州,为边远地区普及教育、提升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
再回望历史,1955年,当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布局需要,决定将在上海的交通大学迁往西安。交大70%以上的老师、80%以上的学生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大西北,仅一年,一所高等学府就在渭河之滨拔地而起。这是一次空间转移,更是一次精神淬炼。2005年底,西迁精神被概括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这就是上海人的担当和奉献。可见,开放、创新、包容,铸成了上海城市的品格和灵魂。
《上海城市品格读本》是第一本介绍上海城市品格的书。这本书权威性和创新性兼顾。聚焦品格,高低结合、远近结合,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且图文并茂。它总揽上海的历史和现实,融会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写得通俗易懂,有新意,有深度,史料鲜活,具有时代性。感谢熊教授,能够为青少年、为读者提供一份丰盛的精神食粮,一个好的史志读本,加深人们对家乡的认知、青少年对上海的认同。通过阅读这本书,能让青少年了解上海品格形成的原因,更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为家乡美好祖国强盛做贡献。
总之,这本书正气、大气,还有灵气,让我有一种冲动,要向上海的青少年推荐这本书,向上海市民推荐这本书。这本书讲城市品格,更是在讲文化。文化是根本,文化自信是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的力量。这本书通篇贯穿的,就是文化根本。我们通过出版《上海城市品格读本》,让广大读者来了解上海故事、上海精神、上海品格、上海文化。
是为序。
(作者为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