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
《证券分析》前传:格雷厄姆投资思想与证券分析方法
》
售價:HK$
134.3
《
当我点击时,算法在想什么?
》
售價:HK$
78.2
《
服务的细节136:提高成交率的50个销售技巧
》
售價:HK$
65.0
|
內容簡介: |
《单身男子》是著名英裔美国小说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的代表作,2009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获多项国际大奖。小说细致入微地描绘了1962年的洛杉矶,一位失去挚爱的单身男人在一天之中的生活。
男主角乔治是位大学教授,他一方面沉浸在失去恋人的痛苦中,另一方面又以冷酷如照相机的目光扫视周遭,假装一切如常,行尸走肉般上班、授课、赴宴、探病、搭讪,扮演着一个体面的正常人角色,内心却已掀起惊涛骇浪。伊舍伍德以克制而不乏戏谑的笔法,勾勒出整个六十年代初期美国社会保守、伪善、令人窒息的氛围,书写人们被固化的社会角色压抑的情感,内心与外在的断裂,尤其是不受社会接纳的边缘群体的内心世界。
|
關於作者: |
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1986)
英裔美国作家。一九二九年随好友诗人奥登前往柏林,在当地待了四年,恰好见证了纳粹在德国的兴起。一九四六年获得美国国籍,余生定居美国。其作品带有浓郁的自传色彩,以细腻优美的文笔及对人性独特的洞见,构成绝妙的社会寓言。代表作《单身男子》被改编为电影并获多项国际大奖。《别了,柏林》和《诺里斯先生换火车》合称为《柏林故事集》,被美国国家图书馆与《时代》杂志评入二十世纪一百部最佳英语小说。曾与奥登合写日记《战地行纪》,记载一九三八年周游中国的见闻。美国著名剧作家、小说家和散文家戈尔维达尔称伊舍伍德为最好的英语散文作家。
|
內容試閱:
|
前言
我与克里斯托弗 伊舍伍德曾见过一次。那时候我才二十岁,刚开始在洛杉矶闯荡。我有个很好的朋友和大卫 霍克尼住在一起,而后者和伊舍伍德关系很好。在一九八〇年前后的那段时间,因为离我家不远,我常在比弗利山庄一带厮混。我求过朋友好多次,请他介绍我和伊舍伍德认识。
伊舍伍德是他们那一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个二十年代的背叛者,背弃了传统保守的教养,投身于三十年代初柏林引人侧目的享乐主义生活,并在六十年代成为文学和民权运动中的同志偶像。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看起来家庭美满,和长期伴侣一起生活在圣莫尼卡峡谷一带。他代表着一种可能,即同时拥有艺术和爱情、经受住种种风险获得安稳生活的可能。一年前我十九岁的时候,读过《单身男子》。伊舍伍德于一九六四年完成此书,一部关于痛苦以及人之羁绊之美的小说。但那时我的生活经历还不够,无法领会作者经过四十多年的精神探索,对灵魂的洞悉有多深。当时我只是喜欢上了故事的主角乔治,那位英国男子,坚忍、智慧之下藏着一颗破碎的心。
某天,大卫 霍克尼问我朋友和我要不要一起去西好莱坞的画廊开幕式。他提到他会见到克里斯和唐克里斯托弗 伊舍伍德和他年轻的伴侣,美国画家唐 巴查迪。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我知道伊舍伍德喜欢有魅力的年轻人,于是信心满满地认为自己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成为一生挚友。当我们到达画廊时,我远远看见了伊舍伍德。彼时七十六岁的他有一种迷人的能量:上一刻像男生一样热情洋溢,倏忽间又如僧人般陷入沉思。我充满敬畏。
终于,我被引见给了伊舍伍德,但他完全没被我吸引。我显然高估了自己的魅力。我们只是握了个手,我说我是他的超级粉丝,然后他就转身跟和夫人一起来的演员文森特 普赖斯说话去了。我在巴查迪那里的待遇好得多。要等多年后,我将《单身男子》改编、执导,推向大银幕时,我们才熟络起来,而他已经完全不记得我们曾见过。
尽管我没能给伊舍伍德留下什么印象,他的作品却对我有深远的影响。匆匆一见之后,我更加痴迷于他的文字,几乎读了他所有的作品,也重读了我最爱的《单身男子》。老实说,我当时不仅喜欢上了男主角乔治,还喜欢上了伊舍伍德。他的声音清晰地在作品中回响,极富洞见,至今仍在对我言说。
当我年近五十再重读《单身男子》时,小说带给我的是比十九岁时更深层的感动。那时我正经历自己的内部危机,就像小说中的乔治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而这部伊舍伍德在日记中自认说出了真相(见一九六四年九月七日的日记记录),同时也被公认为是其代表作的小说,对我个人而言,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意义。我发现这就是我一直以来为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所寻找的主题故事。
所以在三年半的时间里,我和当初匆匆一见的作者有了一层特别的联系。伊舍伍德于一九八六年过世,但在我竭力将小说转化为电影的过程中,他的形象一直盘桓在我脑海里。为了沾染他的福气,我还偷偷将伊舍伍德的东西用在了电影里面。他和巴查迪家里的画被挂在电影里乔治家的墙上。巴查迪本人也穿着伊舍伍德标志性的红袜子出现在了电影里,红袜子既是幸运符,也是一种致敬。
有时候,我们会花一周时间,用一百种方法去拍电影中的一幕,我会想作者是不是也能看到这其中的辛苦。我知道伊舍伍德和我一样,是一个痴迷于细节的处女座,我们的生日实际上就差一天。我想,至少我对完美的追求会让他高兴。
《单身男子》让我对伊舍伍德先锋的、不合成规的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正因为他对生存、写作和爱有深刻的渴望,他的文字才如此透彻,如此鲜活。
汤姆 福特
二○一二年于伦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