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三神之战:罗马,波斯与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
售價:HK$
80.6
《
法国通史(全六卷)
》
售價:HK$
985.6
《
慢慢变富66招
》
售價:HK$
53.8
《
战国竹书复原综论
》
售價:HK$
98.6
《
走出内心的深渊:快节奏人群心理疾病与健康指南(原书第3版)
》
售價:HK$
77.3
《
如何成为一家千亿公司
》
售價:HK$
76.2
《
趋势跟踪: 汤姆·巴索的交易谋略
》
售價:HK$
77.3
《
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电影原著)
》
售價:HK$
54.9
|
編輯推薦: |
1.感受象征主义艺术大师克里姆特一生的梦想与悲欢
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了克里姆特坎坷但传奇的一生,并以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为例,探讨克里姆特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力图通过这位画家的作品向读者展现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质与风采。
2.200余幅克里姆特代表作品,洞察艺术家的精神内涵与风格转变
每个艺术家不只有代表作,他在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与内在是变化的,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心理转变息息相关。全面多样的作品令读者领略克里姆特不同时期的艺术。
3.附赠别册,由点及面地介绍欧克里姆特所处时代的艺术风潮
在处于变革、动荡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场波澜壮阔的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席卷了世纪之交的欧美。包括克里姆特的优秀艺术家们让那个时代的艺术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宽视野,全面立体地看待艺术家与那个时代。
|
內容簡介: |
克里姆特的艺术可以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也纳的一个缩影:动荡、变革、绚烂而短暂。他的作品有象征主义绘画的诗意表达和哲理,并富有装饰趣味,其作品中金碧辉煌的装饰元素和神秘唯美的特质令无数人为之迷醉。
克里姆特是奥地利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对绘画艺术和招贴设计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本书介绍了克里姆特的艺术生涯,书中近200幅经典作品令读者领略克里姆特的梦想与悲欢,感受他的艺术之魂。
另附别册《绚丽之梦:世纪之交的新艺术运动》,介绍了书中克里姆特所处那个时代著名而影响深远的新艺术运动,列举了世界各国在这个艺术运动中涌现的代表艺术家及其作品。这些艺术家们与书中的克里姆特一样,在那个波澜壮阔的世纪之交和动荡而充满创新的时代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共同构筑出那个时代的艺术缩影。
|
關於作者: |
徐采韵
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18至19世纪欧洲艺术,参与编写书籍《西方经典绘画200图(肖像画)》,发表过许多艺术史相关论文和作品。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梦始之地
第二章神圣之春与装饰风格
第三章梦想与现实的冲撞
第四章致命诱惑与黄金色的梦
第五章与缪斯共度的时光
第六章寂静的尾声
前言将艺术献给它所在的时代,将自由献给它所在的艺术。在19 世纪末的维也纳艺术思潮中,来自维也纳分离派的这句宣言显得格外响亮。和其他的政治家、音乐家以及文学家一样,维也纳的艺术家们也投身于命运的洪流中,渴望艺术能把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带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作为分离派的创始人之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为政府和人民服务的青春理想开启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却以自闭隐居为自己的艺术人生收尾。啊,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你同时是有远见的画家、现代哲学家、现代诗人。诗人阿尔滕伯格曾写下这段诗句,当你作画时,你会童话般地蜕变为最现代的人。克里姆特被视作19 世纪末的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人生历程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独特精神。画家最后悲剧式的结局正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历史学家、美术史家布克哈特曾说过:所谓历史,就是一个时代从另一个时代中发现的、值得关注的东西。这句话用来形容19 世纪末期的维也纳再恰当不过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在19 世纪末期突然迸发出惊人的思想光芒, 不同的领域的革新如火如荼地进行,以至于在心理学、艺术史、音乐和哲学上出现了被后世称作维也纳学派的一批人。这些人以Die Jungen自居,这个德语词的意思是青年一代,最先出现在政治领域,之后传播到文学界与文艺界。将艺术献给它所在的时代,将自由献给它所在的艺术。在19 世纪末的维也纳艺术思潮中,来自维也纳分离派的这句宣言显得格外响亮。和其他的政治家、音乐家以及文学家一样,维也纳的艺术家们也投身于命运的洪流中,渴望艺术能把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带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作为分离派的创始人之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为政府和人民服务的青春理想开启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却以自闭隐居为自己的艺术人生收尾。啊,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你同时是有远见的画家、现代哲学家、现代诗人。诗人阿尔滕伯格曾写下这段诗句,当你作画时,你会童话般地蜕变为最现代的人。克里姆特被视作19 世纪末的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人生历程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独特精神。画家最后悲剧式的结局正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历史学家、美术史家布克哈特曾说过:所谓历史,就是一个时代从另一个时代中发现的、值得关注的东西。这句话用来形容19 世纪末期的维也纳再恰当不过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在19 世纪末期突然迸发出惊人的思想光芒, 不同的领域的革新如火如荼地进行,以至于在心理学、艺术史、音乐和哲学上出现了被后世称作维也纳学派的一批人。这些人以DieJungen自居,这个德语词的意思是青年一代,最先出现在政治领域,之后传播到文学界与文艺界。
维也纳新一代的青年们要站起身来反抗旧的文化传统,用一种俄狄浦斯式的方式来革新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城市。他们在古典文化的滋养下成长,却要变革从小生活的文化环境。史蒂芬茨威格、阿诺尔德勋伯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埃贡席勒这些杰出的代表人物都生活在这座城市。新的维也纳就在思想的光辉中诞生了。当然,这个时期维也纳文化的繁荣也多半归功于政治上的变革。
维也纳,奥匈帝国的首都,在自由派上台之前一直处于哈布斯堡皇族的统治之下。玛丽亚特蕾西亚统治下的巴洛克式皇族风格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譬如维也纳城内城的皇宫和教堂。而她的继承者约瑟夫二世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都致力于以改革的形式来尝试缝补濒临破碎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然而,在1859 年与拿破仑三世的战争失利之后,弗兰茨约瑟夫面对政府倒台的困境,不得已同意自由派的立宪要求,从此奥地利走上了君主立宪道路。由于连年的战争失利与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弗朗茨最终同意于1867 年将奥地利帝国改组成奥地利- 匈牙利二元帝国。
皇帝同意立宪后,权力便落在了自由主义者手中,其执政的这几十年是维也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茨威格在他的著作中念念不忘的昨日世界。这是一个感伤又唯美的时代,中产阶级的趣味主导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审美倾向。他们喜爱的是与传统理性科学文化相对立的内心感受。这种向内探索的形式催生了弗洛伊德这样的哲学大师,也形成了分离派那种极具装饰性的风格。一切都是唯美又虚无的,这座城市仿佛身处摇篮里,沉浸在一种浮夸而惬意的氛围之中。
奥地利的资产阶级不同于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靠革命或者暴力的手段夺权,它还依赖于旧贵族的势力,由于这种软弱性,自由主义者不得不尝试和旧贵族融合,还得把皇帝视为他们的庇护者来保证政令的施行。这种与贵族同化的做法在其他国家是不多见的,而在维也纳却显得出奇的自然。而最好的同化方式便是文化与艺术,尤其是艺术。修建剧院复兴传统民族戏剧,新出现的艺术流派也受到了皇室的赞助。从下层到上层,政治观念上的分歧竟然能在相近的审美观中得以弥合,可能这是只能在世纪末的维也纳看到的奇观了。
也许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支持艺术只是一种同化贵族的手段,而最后他们就在艺术中逃避越来越危险的社会现实。当资产阶级的政权摇摇欲坠时,艺术就发挥了类似于宗教的作用,给人以短暂的心理安慰。霍夫曼斯塔尔指出人们这种对艺术的喜爱与他们的焦虑心理有关。许多人对此已心知肚明,他这么说道。
所有人都沉溺于感官享受之中,身心惬意而命运堪悲,这就是世纪末维也纳的基调。批评家赫尔曼布洛赫把这种状况称为快乐的世界末日,在灯光璀璨的酒会上,在金碧辉煌的歌剧院里,在和谐优雅的华尔兹伴奏中,这个貌似美好的时代走向了终结。1914 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与妻子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
內容試閱:
|
将艺术献给它所在的时代,将自由献给它所在的艺术。在19 世纪末的维也纳艺术思潮中,来自维也纳分离派的这句宣言显得格外响亮。和其他的政治家、音乐家以及文学家一样,维也纳的艺术家们也投身于命运的洪流中,渴望艺术能把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带上一条全新的道路。
作为分离派的创始人之一,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以为政府和人民服务的青春理想开启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却以自闭隐居为自己的艺术人生收尾。啊,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你同时是有远见的画家、现代哲学家、现代诗人。诗人阿尔滕伯格曾写下这段诗句,当你作画时,你会童话般地蜕变为最现代的人。克里姆特被视作19 世纪末的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人生历程也淋漓尽致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独特精神。画家最后悲剧式的结局正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写照,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历史学家、美术史家布克哈特曾说过:所谓历史,就是一个时代从另一个时代中发现的、值得关注的东西。这句话用来形容19 世纪末期的维也纳再恰当不过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在19 世纪末期突然迸发出惊人的思想光芒, 不同的领域的革新如火如荼地进行,以至于在心理学、艺术史、音乐和哲学上出现了被后世称作维也纳学派的一批人。这些人以DieJungen自居,这个德语词的意思是青年一代,最先出现在政治领域,之后传播到文学界与文艺界。
维也纳新一代的青年们要站起身来反抗旧的文化传统,用一种俄狄浦斯式的方式来革新这座已有千年历史的城市。他们在古典文化的滋养下成长,却要变革从小生活的文化环境。史蒂芬茨威格、阿诺尔德勋伯格、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埃贡席勒这些杰出的代表人物都生活在这座城市。新的维也纳就在思想的光辉中诞生了。当然,这个时期维也纳文化的繁荣也多半归功于政治上的变革。
维也纳,奥匈帝国的首都,在自由派上台之前一直处于哈布斯堡皇族的统治之下。玛丽亚特蕾西亚统治下的巴洛克式皇族风格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譬如维也纳城内城的皇宫和教堂。而她的继承者约瑟夫二世与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都致力于以改革的形式来尝试缝补濒临破碎的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然而,在1859 年与拿破仑三世的战争失利之后,弗兰茨约瑟夫面对政府倒台的困境,不得已同意自由派的立宪要求,从此奥地利走上了君主立宪道路。由于连年的战争失利与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弗朗茨最终同意于1867 年将奥地利帝国改组成奥地利- 匈牙利二元帝国。
皇帝同意立宪后,权力便落在了自由主义者手中,其执政的这几十年是维也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茨威格在他的著作中念念不忘的昨日世界。这是一个感伤又唯美的时代,中产阶级的趣味主导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审美倾向。他们喜爱的是与传统理性科学文化相对立的内心感受。这种向内探索的形式催生了弗洛伊德这样的哲学大师,也形成了分离派那种极具装饰性的风格。一切都是唯美又虚无的,这座城市仿佛身处摇篮里,沉浸在一种浮夸而惬意的氛围之中。
奥地利的资产阶级不同于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靠革命或者暴力的手段夺权,它还依赖于旧贵族的势力,由于这种软弱性,自由主义者不得不尝试和旧贵族融合,还得把皇帝视为他们的庇护者来保证政令的施行。这种与贵族同化的做法在其他国家是不多见的,而在维也纳却显得出奇的自然。而最好的同化方式便是文化与艺术,尤其是艺术。修建剧院复兴传统民族戏剧,新出现的艺术流派也受到了皇室的赞助。从下层到上层,政治观念上的分歧竟然能在相近的审美观中得以弥合,可能这是只能在世纪末的维也纳看到的奇观了。
也许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支持艺术只是一种同化贵族的手段,而最后他们就在艺术中逃避越来越危险的社会现实。当资产阶级的政权摇摇欲坠时,艺术就发挥了类似于宗教的作用,给人以短暂的心理安慰。霍夫曼斯塔尔指出人们这种对艺术的喜爱与他们的焦虑心理有关。许多人对此已心知肚明,他这么说道。
所有人都沉溺于感官享受之中,身心惬意而命运堪悲,这就是世纪末维也纳的基调。批评家赫尔曼布洛赫把这种状况称为快乐的世界末日,在灯光璀璨的酒会上,在金碧辉煌的歌剧院里,在和谐优雅的华尔兹伴奏中,这个貌似美好的时代走向了终结。1914 年,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与妻子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正式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