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经典入门(第3版)
》
售價:HK$
142.9
《
无冕之王:齐桓公与齐国崛起
》
售價:HK$
63.8
《
中国涉外法治蓝皮书(2024)
》
售價:HK$
98.0
《
黄庭经详解(全2册)
》
售價:HK$
141.6
《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大系·绘画卷(全十册)
》
售價:HK$
9784.0
《
姑苏繁华图
》
售價:HK$
684.4
《
人的消逝:从原子弹、互联网到人工智能
》
售價:HK$
103.8
《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版)
》
售價:HK$
77.3
|
內容簡介: |
本书透过中国建筑史学家的视角,对19世纪及20世纪西方建筑的演变历程作了系统的描述与阐释,并对百年来西方出现的各种建筑思潮与流派、世界建筑大师、众多名家的建筑理念与建筑创作进行了全面介绍与评析。全书分为世纪之交,变革年代,时代大潮,质疑、探索、嬗变4篇,共38章,图文并茂,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并轻松掌握西方近现代建筑史的相关知识。本书可供建筑院校师生、建筑史和艺术史研究人员及广大建筑师阅读,对建筑史和建筑美学有兴趣的非专业读者亦可从中获益匪浅。
|
目錄:
|
序
前 言
第1篇 世纪之交001
第1章 19世纪西欧和美国建筑发展的社会历史场景002
1.1 西欧和美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003
1.2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004
1.3 科学技术长足进步004
1.4 生产力大跃进005
1.5 城市化和城市新模式005
第2章 19世纪房屋建筑业的变化008
2.1 建筑业经营方式的转变008
2.2 现代专业建筑师的出现013
第3章 19世纪建筑材料、结构科学和施工技术的进步017
3.1 房屋建筑中钢铁结构的采用017
3.2 1851年的伦敦水晶宫021
3.3 水泥和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025
3.4 近代结构科学的发展历程028
3.5 房屋跨度的跃进041
3.6 房屋高度的跃进044
第4章 19世纪末期西方建筑师的变革尝试049
4.1 在历史风格样式的旋涡中049
4.2 突破仿古潮流的尝试051
4.3 19世纪末美国的“芝加哥学派”054
第5章 世纪之交的西方文化新潮流061
5.1 哲学062
5.2 艺术063
5.3 机器美学066
第6章 蜕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西欧建筑创作的新动向067
6.1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建筑创作068
6.2 新艺术派与建筑创作070
6.3 维也纳:瓦格纳与分离派072
6.4 英国建筑师麦金托什074
6.5 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075
6.6 荷兰建筑师贝尔拉格080
6.7 法国建筑师贝亥082
6.8 奥地利建筑师卢斯与建筑装饰问题083
6.9 意大利未来主义与建筑师圣伊里亚085
6.10 德国制造联盟与德国建筑师的动向090
第2篇 变革年代095
第7章 20世纪20年代欧洲建筑活动概况与建筑流派096
7.1 20世纪20年代欧洲建筑活动概况096
7.2 战后初期的各种建筑流派099
第8章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110
8.1 格罗皮乌斯早期的活动110
8.2 包豪斯及其校舍112
8.3 格罗皮乌斯的建筑观点118
第9章 勒·柯布西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21
9.1 《走向新建筑》122
9.2 20世纪20—30年代的代表作品124
9.3 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130
第10章 密斯·凡·德·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32
10.1 关于新建筑的主张132
10.2 1929年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35
第11章 20世纪20—30年代荷兰、英国、瑞典、芬兰和巴西的现代建筑138
11.1 荷兰现代建筑138
11.2 英国现代建筑139
11.3 瑞典现代建筑141
11.4 芬兰现代建筑142
11.5 巴西现代建筑147
第12章 美国建筑文化传统与20世纪30年代的变化150
12.1 20世纪30年代以前建筑风格的保守倾向150
12.2 经济大萧条、新政与建筑156
第13章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论
13.1 赖特早期的建筑作品161
13.2 流水别墅164
13.3 赖特的其他著名作品166
13.4 赖特的有机建筑论169
第14章 纽约帝国州大厦与洛克菲勒中心173
14.1 纽约帝国州大厦173
14.2 洛克菲勒中心175
第15章 CIAM与建筑中的现代主义179
15.1 CIAM179
15.2 建筑中的现代主义180
第3篇 时代大潮185
第1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建筑活动概况186
第17章 现代主义建筑升堂入室的标志189
第18章 密斯·凡·德·罗后期的建筑创作:钢与玻璃的建筑艺术194
第19章 工业化胜利的建筑符号200
第20章 勒·柯布西耶后期的建筑创作206
20.1 建筑风格的微妙变化206
20.2 朗香教堂211
第21章 阿尔瓦·阿尔托与尼迈耶后期的建筑创作216
21.1 阿尔托的启示216
21.2 尼迈耶——拉丁美洲现代建筑的探索者224
第22章 德国建筑师夏隆228
第23章 意大利建筑工程师奈尔维231
第24章 美国建筑师埃诺·沙里宁235
第25章 美国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240
第26章 华裔美国建筑师贝聿铭245
第27章 悉尼歌剧院与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253
27.1 悉尼歌剧院253
27.2 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256
第4篇 质疑、探索、嬗变261
第28章 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质疑与批评262
第29章 20世纪后期西方社会文化场景269
第30章 美国建筑师雅马萨奇276
30.1 对现代主义建筑观点的温和修正276
30.2 融合古今东西的建筑创作284
30.3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292
30.4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损毁297
第31章 美国建筑师路易·康299
31.1 路易·康的建筑哲学300
31.2 路易·康的建筑作品304
第32章 意大利现代建筑与阿尔多·罗西310
32.1 意大利现代建筑概况310
32.2 阿尔多·罗西的建筑观点与作品313
第33章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318
第34章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的建筑观点与作品322
34.1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及其他322
34.2 文丘里的代表作品332
第35章 查理斯·詹克斯:《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338
第36章 关于后现
|
內容試閱:
|
近现代建筑的进步与发展,速度之快,场面之大,景象之奇,远远超过先前的任何时候。
英语中有三个词与本书有特别的关系,即architecture、building 和construction。三者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英语之外,在德、 法、俄等语种中,也分别有相应的三个词。但在目前的汉语中,我们常 常只用“建筑”一个词兼管那三个意思。大学里的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我们叫建筑系;historical building,我们叫文物建筑;construction company,我们叫建筑公司。用一个“建筑”,对应英语中 以“a”“b”“c”开头的这三个词,虽是简便,但失之含混。究竟如何 为好,兹事体大,有待研讨和约定俗成。本书仍混用“建筑”这个词。 但要说明,本书主要讨论的是architecture,是一本关于西方近现代 architecture的历史书。笔者窃以为,architecture有浓厚的“建筑艺 术”含义,在许多场合,本书中的“建筑”一词相当于“建筑艺术”之 意。据说汉语中“建筑”一词是外来语,并非我国古已有之,究竟怎样译 才好,是可以商榷的。
近现代建筑尤其20世纪建筑,在整个建筑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在这一百年中,建筑有“五大”,即技术大飞跃、功能大提高、观念大转变、设计大进步、艺术大创新。
20世纪以前的建筑发展很缓慢,其形式很稳定。20世纪的一百年则是另一种局面,可以用32个字来形容:
波澜壮阔,突飞猛进;
曲折演变,奇峰迭现;
千姿百态,多元共生;
百家争鸣,综合流行。
20世纪的建筑所以出现此等情景,其先决条件是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大变动。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说,则是由于几千年相沿的传统引导的建筑发展模式被打破,转上自觉创新的轨道的缘故。
西方国家的建筑发展在20世纪起着龙头或引导的作用,这是历史条件决定的。进入21世纪以后,除了西欧和北美以外,世界上有更多的地区在建筑发展上起到引导的作用。20世纪后期的日本现代建筑值得注意,这方面也有不少专著出版,本书则没有包括日本现代建筑。
前面说到建筑一词的问题,其实本书中还有一些模糊的用语。现代建筑、现代派建筑、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主义建筑,后现代建筑等,都不很精确。用语的不精确源于概念的不精确。笔者深感建筑学中有许多这样的不清晰概念,许多事有区别无界线。我很想弄清楚却又做不到,深以为苦,这是要告罪于读者的。
此外,我还要说,写出来的建筑史与已出现的建筑史实并不完全是一码事。建筑史实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建筑史则不然,它是人写的,是人对历史的重构,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因人的意识而转移。我在学堂里讲建筑史多年,别人看来可以年年一样,照本宣科,而实际上,材料、提法和观点,年年有所不同,因为获得的资料、个人的认识和评价都会随时间而出现变化。
我以辩证唯物论为自己工作的向导,又承认现代解释学的许多理论。我所写出的东西无非是自己的解释,因此,本书的内容和观点都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开放性。
家有敝帚,并不享之千金,我欢迎对此书的批评、指教,有机会当加以改正。
吴焕加
于北京清华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