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我读巴芒:永恒的价值
》
售價:HK$
132.2
《
你漏财了:9种逆向思维算清人生这本账
》
售價:HK$
55.8
《
我们终将老去:认识生命的第二阶段(比利时的“理查德·道金斯”,一位行为生物学家的老年有用论
》
售價:HK$
91.8
《
谁是窃书之人 日本文坛新锐作家深绿野分著 无限流×悬疑×幻想小说
》
售價:HK$
55.8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第3版
》
售價:HK$
110.9
《
8秒按压告别疼痛
》
售價:HK$
87.4
《
津巴多时间心理学:挣脱束缚、改写命运的6种时间观
》
售價:HK$
77.3
《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
售價:HK$
177.0
|
內容簡介: |
本书通过详细的影视作品精读来透视全球化时代跨文化影视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与文化寻根。全书分为情归何处、家国情怀和文化涤荡三个部分,从情感表达到意识形态编码再到文化分析,运用本体研究、美学分析和文化研究的方法,综合研读跨文化语境下当代影视作品的内涵。在作品选取上,本书往非英语、第三世界国家的影视作品倾斜,力图呈现多元化的当代影视景观,在对于现实的不同切入和表述中透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归属、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寻找并试图重建身份的历程。对于身处全球化浪潮并在急剧转型的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身份必定要经历一个从破碎走向重建的过程。
|
關於作者: |
崔军,男,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电影学博士学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九三社员,戏剧影视学学术硕士导师和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学位硕士导师,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在《文艺研究》、《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目,主持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另主持多项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成果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次、三等奖1次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
目錄:
|
上篇 情归何处
交叠的历史景片:《外欲》
民族主义的文化断想:《撞墙》
当代电影中的最后一分钟追赶:《廊桥遗梦》
当斯芬克斯遇上伊莎贝拉:《伊莎贝拉》
《纽约,我爱你》之舒淇篇
生命的颜色:《不可不信缘》
成长的感觉:《初恋的滋味》
人生的滋味:《爱得过火》
青春的政治与爱情宣言:《野芦苇》
人性之光:《城市之光》
中篇 家国情怀
神话叙事种族寓言性别政治:《肖申克的救赎》
现实的激情变奏:《牛贵祥告状》
何处为家:《会飞的乌龟》
生活是值得期待的:《伯尔尼的奇迹》
历史的另一种注视:《浩劫》
差异视点下的自我流放: 《坎大哈》
欲走还留的殖民梦魇:《现代启示录》
错位的历史景观:《太极旗飘扬》
东方的生活智慧:《东京物语》
下篇 文化涤荡
国族语境下追寻母题的叙事差异
以《雨人》和《中央车站》为例
从逃离到抗争:《心灵厨房》
怀疑主义的人性追寻:《影子武士》
情感与死亡的东方书写:《八月照相馆》
简淡的东方情怀:《青木瓜的滋味》
东方侠义的镜像书写:《座头市》
失重的讽刺:《樱桃的滋味》
后现代寓言的影像写作:《迷墙》
陈英雄的隐秘情感
陈英雄的越南三部曲
改革开放后中国西部的影像流变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言 观念思辨与论题聚焦的影评汇聚
周星
周星,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影协理论与评论学会副会长。
本书著者崔军是我的毕业博士生,在大学任教与做研究多年,越来越显示出理论研究的特色。从本书就可以看出其对学理性把控的优势。本书以电影评论为主,细细读之便能发现他擅长超越创作的理论梳理和辨析。影片分析读解有多种方法,概而言之分为鉴赏性读解与抽绎性读解两种,前者注重对创作对象的分析、把握、赏鉴,后者则直击理论对象,抽取之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换言之,前者是关于影片的常态写作,注意阐释性分析,后者更注重聚焦性分析,即对理论性焦点问题的理论思辨更为重视。所以至少在他和我之间读解影片就有不同的走向。影片读解中最重要的两种方式都有其必要性,偏向于思辨聚焦和偏向于阐释鉴赏都是二度创作,都依存于写作者的喜好和习惯。我的影片读解通常是对一个具体影片的叙事逻辑、情节内容、人物构造等做具象的分析。这有其长处,但感性的鉴赏分析,如果能引申出更多的隐藏在后面的见地的话,那自己就会满足了。但崔军和我显然有别。我很欣赏他走的另一条路,即他不是对影片从头至尾的整体叙事框架进行分析,而是对影片透露的文化意味、哲学思辨的聚焦点进行深入探讨。他做的是一种文化鉴赏的分析,也许有时候只及一点不及其余,但是他的出发点并非对影片做整体上的面面俱到的分析,而是抓住要点,以一种锐利的透视眼光,用一种文化理论的方式和对不同影片表现的异同点的比照来进行分析分解。显然,他的影片读解更带有文化认知的意味。比如他分析《伊莎贝拉》(Isabella)的文字伫立在命运路口的斯芬克斯在死亡和乱伦之间主宰着人类的方向,于是有了诉说母子忘年情谊的伤感哀婉的《红颜》,有了关于姐弟之间因为失父和欲望而起的平静而悲悯的《夏天的滋味》,有了小康父子在现代生活中被异化的窒息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