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纲鉴易知录 (文白对照 全8册)(历史学家张宏儒主编,学者张德信、骈宇骞 出版家李岩等名家精心白话翻译)

書城自編碼: 354961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古籍整理
作者: 吴乘权[清]等撰,张宏儒等注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12667815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52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时刻人文·信用的承诺与风险:一个被遗忘的犹太金融传说与欧洲商业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103.0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同与不同:50个中国孤独症孩子的故事 》

售價:HK$ 66.1
开宝九年
《 开宝九年 》

售價:HK$ 54.9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摄影构图法则:让画面从无序到有序 》

售價:HK$ 110.9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含施特劳斯与科耶夫通信集) 》

售價:HK$ 109.8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

售價:HK$ 109.8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传播与流动:移民、手机与集装箱(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

售價:HK$ 109.8
大唐诡异录
《 大唐诡异录 》

售價:HK$ 55.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337.9
《容斋随笔(全5册)(文白对照,全注全译,国学经典,南宋笔记小》
+

HK$ 142.6
《长短经 全3册(全本全注全译)》
+

HK$ 179.5
《虞初新志(首个全本全注全译版;《口技》《核舟记》等名篇多处选》
+

HK$ 127.6
《礼记(全2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

HK$ 181.8
《智囊全集》
+

HK$ 49.7
《楚辞(全本全注全译 谦德国学文库经典名著)》
編輯推薦:
独具特色的典藏版:
贯通古今、简明实用的编年体通史
这部从传说中的盘古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简明实用的编年体史书,问世以后,不仅多次刊刻,还被翻译成外文,远播海外。
采用珍贵底本精心校勘
本书原文以清代尺木堂原刻本、扫叶山房石印本等为底本多次点校,校对严谨、版本精良。
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
本书在保持原作风貌的基础上,做了流畅精准的白话译文,没有古文基础的读者也能读懂。为阅读方便起见,本书采用左右文白对照的排版形式,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阅读体验。
设计经典,排版舒适
本书装帧设计雅致、简洁,内文排版字大行疏,排版舒适,是一套兼具收藏和阅读的优良版本。
內容簡介:
作为《古文观止》的编撰者,吴乘权酷爱读史,却常苦于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之外,难以觅一部繁简适宜、雅俗共赏的通史著作,洵为憾事!时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吴乘权受到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的忘年挚友周之炯(静专)、周之灿(星若)辑录的《纲目全编》的启迪,便相约二人共同编辑一部自古迄今的简明编年体史籍。他们相互砥砺,爬梳剔抉,不间祁寒暑雨,穷六载之心力,终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完成了凡107卷180万言的《纲鉴易知录》。镂版行世后,好评如潮。
關於作者:
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因足疾无缘科举。累官两广总督的伯父吴兴祚延师课子,吴乘权得以伴读左右。好学敏求的吴乘权颇获伯父欢心,尝称其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古文观止》吴兴祚序)。尔后,吴乘权终生以授馆为业。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乘权率侄辈吴调侯选注明代以前的名流散文222篇,萃为一书梓行,这就是风靡海内的《古文观止》。
目錄
第一册

纲鉴易知录卷一 三皇纪........................................................................... 2
五帝纪............................................................................ 6
夏纪................................................................................. 34
纲鉴易知录卷二 夏纪................................................................................ 44
商纪................................................................................. 52
周纪................................................................................. 78
纲卷易知录卷三 周纪................................................................................ 88
纲鉴易知录卷四 周纪................................................................................ 132
纲鉴易知录卷五 周纪................................................................................ 190
纲鉴易知录卷六 周纪................................................................................ 216
纲鉴易知录卷七 周纪................................................................................ 264
秦纪................................................................................. 286
后秦纪............................................................................ 290
纲鉴易知录卷八 后秦纪........................................................................... 306
纲鉴易知录卷九 汉纪................................................................................ 344
纲鉴易知录卷十 汉纪................................................................................ 384
纲鉴易知录卷十一 汉纪........................................................................... 424
纲鉴易知录卷十二 汉纪........................................................................... 472
纲鉴易知录卷十三 汉纪........................................................................... 512
纲鉴易知录卷十四 汉纪........................................................................... 558
纲鉴易知录卷十五 汉纪........................................................................... 614

第二册

纲鉴易知录卷十六 汉纪........................................................................... 654
纲鉴易知录卷十七 汉纪........................................................................... 698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 汉纪........................................................................... 746
纲鉴易知录卷十九 汉纪(附王莽)...................................................... 790
东汉纪........................................................................ 824
纲鉴易知录卷二十 东汉纪...................................................................... 834
纲鉴易知录卷二一 东汉纪....................................................................... 884
纲鉴易知录卷二二 东汉纪....................................................................... 922
纲鉴易知录卷二三 东汉纪....................................................................... 968
纲鉴易知录卷二四 东汉纪....................................................................... 1012
纲鉴易知录卷二五 东汉纪....................................................................... 1056
纲鉴易知录卷二六 东汉纪....................................................................... 1104
纲鉴易知录卷二七 东汉纪....................................................................... 1146
后汉纪(附魏吴二僭国)..................................... 1162
纲鉴易知录卷二八 后汉纪....................................................................... 1190
纲鉴易知录卷二九 后汉纪....................................................................... 1238
晋纪............................................................................ 1256
內容試閱
前 言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圣哲先贤遗存后世的史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然而,在学业繁剧、百科胪陈的今天,读者倘若不加抉择,好比入海算沙,“穷年不能究其辞,没世不能通其义”。尤其是中国的史书,卷帙浩繁,一部“二十四史”,对一般人来说,是很难通读一遍的。即便是《资治通鉴》,一般人也未必能够通读。因此,自宋以后,便诞生了一种“纲鉴体”史书,采用朱熹所作《资治通鉴纲目》的形式,前面有纲,后面有目,纲是历代史事的提纲,目是对历代史事较详细的记述,以这种形式记录历代兴废、制度沿革、人物事件等。如明代袁了凡、王凤洲《纲鉴合编》,清代叶沄《纲鉴会编》等,而这其中广为流传的,则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等编辑的《纲鉴易知录》。这部从传说中的盘古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简明实用的编年体史书,问世以后,不仅多次刊刻,还被翻译成外文,远播海外。
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早年因足疾无缘科举。累官两广总督的伯父吴兴祚延师课子,吴乘权得以伴读左右。好学敏求的吴乘权颇获伯父欢心,尝称其“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古文观止》吴兴祚序)。尔后,吴乘权终生以授馆为业。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吴乘权率侄辈吴调侯选注明代以前的名流散文222篇,萃为一书梓行,这就是风靡海内的《古文观止》。
吴乘权酷爱读史,却常苦于在令人望而生畏的鸿篇巨制之外,难以觅一部繁简适宜、雅俗共赏的通史著作,洵为憾事!时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吴乘权受到“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的忘年挚友周之炯(静专)、周之灿(星若)辑录的《纲目全编》的启迪,便相约二人共同编辑一部自古迄今的简明编年体史籍。他们相互砥砺,爬梳剔抉,不间祁寒暑雨,穷六载之心力,终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完成了凡107卷180万言的《纲鉴易知录》。镂版行世后,好评如潮。
综观《纲鉴易知录》全书,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一、芟繁举要,简明易知。
我国向以文史载籍卷帙浩繁著称于世。姑且不论不知从何说起的“二十四史”,但言北宋司马光领衔编纂的《资治通鉴》,虽经“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依旧不易卒读,鲜为人问津,竟至编者无奈地发出“修《通鉴》成,惟王胜之借一读;他人读未尽一纸,已欠伸思睡”(引自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之叹!吴乘权正是以缓解学者“读未终篇,辄生厌倦”为先务,遍览历代旧史,择定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宋末元初金履祥的《通鉴前编》、南宋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明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和明末清初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为蓝本,分泾别渭,删繁就简;去芜取菁,详大略细;编年纪事,端绪井然。举凡上自盘古、下终明末数千年的治乱兴替,人事代谢,灾异祥瑞,纳贡受降,靡不具焉。吴乘权在“发凡”中说:“《通鉴》固须全读,但……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势不得不删。然信手删去,尽失头绪,如何看得明白。兹则细加斟酌,事之源委,人之始末,起伏照应,明若观火。”如此看来,书名“易知”,是颇为妥贴的。
二、提纲挈领,创立“纪”“编”。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纪录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编年体通史,“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编年类》)。南宋时,朱熹根据《资治通鉴》改写成《资治通鉴纲目》,采用纲目全列的编年纪事体裁。前面的“纲”是历代史实的提纲,文字精简扼要,具有标题的作用;后面的“目”是对“纲”所举史事的详述。用纲挈目,藉示褒贬。迨至明、清,人们用这种体例编写史书者甚多,并且常常于“纲目”“通鉴”各摘一字成“纲鉴”,以冠书名,譬如明王世贞的《纲鉴会纂》、清顾锡畴的《纲鉴正史约》等,不一而足。这就是“纲鉴”一词的由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