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書城自編碼: 3541960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陈寅恪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448095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8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学术的中心:英法德美 》

售價:HK$ 87.4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

售價:HK$ 77.3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井邑无衣冠 : 地方视野下的唐代精英与社会 》

售價:HK$ 95.2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系统与关键技术从5G NTN到6G的卫星互联网发展 》

售價:HK$ 212.6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妈妈,你好吗?(一封写给妈妈的“控诉”信,日本绘本奖作品) 》

售價:HK$ 42.6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

售價:HK$ 154.6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不同境遇的36岁:无尽与有限+人生半熟 》

售價:HK$ 112.0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小时光 油画棒慢绘零基础教程 》

售價:HK$ 88.5

 

編輯推薦:
★纪念陈寅恪诞辰130周年白金典藏版,简体横排,一字不删,精编精校
★中国中古史研究里程碑式杰作,呈现数百年来宏大的历史布局
★打破旧史学框架的新史学著作,兼具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历时2年依据2011年商务印书馆版本精编严校,特别邀请《南史》《旧五代史》审稿专家审阅,查找大量古籍资料,修订100余处错漏
★冯友兰、季羡林、顾颉刚倾情推荐
內容簡介: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在抗日时期撰写 而成的,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对唐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陈寅恪在梳理、考证、重新诠释史料的基础上,为我们搭建了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政治和历史研究蓝图。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是中国中古史研究中的里程碑式著作。
關於作者:
陈寅恪(18901969)
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毕业于哈佛大学,先后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陈寅恪是一位对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学者。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等诸多领域的精湛研究,均达到很高的境界,具有开拓和奠基的意义。他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目錄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一 叙论
二 礼仪
三 职官
四 刑律
五 音乐
六 兵制
七 财政
八 附论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上篇 统治阶级之氏族及其升降
中篇 政治革命及党派分野
下篇 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媒体评论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亦以陈寅恪先生的贡献为*,他撰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一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册。二书对于唐代政治的来源及其演变均有独到的见解,为近年史学上的两本巨著。顾颉刚
陈寅恪先生用近代史学的方法,研究他所掌握的丰富史料,使中国的历史学远远超过封建时代的水平。他是中国近代史学的创始人,或其中极少数人之一。 冯友兰
先师陈寅恪先生为一代史学大师,学术文章辉耀寰宇,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景仰。陈先生博学多能,泛滥无涯,治学之广是非常惊人的。 季羡林
免费在线读一 叙论
李唐传世将三百年,而杨隋享国为日至短,两朝之典章制度传授因袭几无不同,故可视为一体,并举合论,此不待烦言而解者。独其典章制度之资料今日得以依据以讨论者,仅传世之旧籍。而其文颇多重复,近岁虽有新出遗文,足资补证,然其关系,重要者实亦至少。故欲为详确创获之研究甚非易事。夫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北逾大汉,南暨交趾,东至日本,西极中亚,而迄鲜通论其渊源流变之专书,则吾国史学之缺憾也。兹综合旧籍所载及新出遗文之有关隋唐两朝制度者,分析其因子,推论其源流,成此一书,聊供初学之参考,匪敢言能补正前贤之阙失也。
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所谓(北)魏、(北)齐之源者,凡江左承袭汉、魏、西晋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自东晋至南齐其间所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模仿采用,传至北齐成一大结集者是也。其在旧史往往以汉魏制度目之,实则其流变所及,不止限于汉魏,而东晋南朝前半期俱包括在内。旧史又或以山东目之者,则以山东之地指北齐言,凡北齐承袭元魏所采用东晋南朝前半期之文物制度皆属于此范围也。又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北)魏、(北)齐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斯则前人所未深措意,而今日不可不详论者也。所谓梁陈之源者,凡梁代继承创作陈氏因袭无改之制度,迄杨隋统一中国吸收采用,而传之于李唐者,易言之,即南朝后半期内其文物制度之变迁发展乃王肃等输入之所不及,故魏孝文及其子孙未能采用,而北齐之一大结集中遂无此因素者也。旧史所称之梁制实可兼该陈制,盖陈之继梁,其典章制度多因仍不改,其事旧史言之详矣。所谓(西)魏、周之源者,凡西魏、北周之创作有异于山东及江左之旧制,或阴为六镇鲜卑之野俗,或远承魏、(西)晋之遗风,若就地域言之,乃关陇区内保存之旧时汉族文化,以适应鲜卑六镇势力之环境,而产生之混合品。所有旧史中关陇之新创设及依托《周官》诸制度皆属此类,其影响及于隋唐制度者,实较微末。故在三源之中,此(西)魏、周之源远不如其他二源之重要。然后世史家以隋唐继承(西)魏、周之遗业,遂不能辨析名实真伪,往往于李唐之法制误认为(西)魏、周之遗物,如府兵制即其一例也。
此书本为供初学读史者参考而作,其体裁若与旧史附丽,则于事尤便,故分别事类,序次先后,约略参酌隋唐史志及《通典》《唐会要》诸书,而稍为增省分合,庶几不致尽易旧籍之规模,亦可表见新知之创获,博识通人幸勿以童牛角马见责也。一 叙论
李唐传世将三百年,而杨隋享国为日至短,两朝之典章制度传授因袭几无不同,故可视为一体,并举合论,此不待烦言而解者。独其典章制度之资料今日得以依据以讨论者,仅传世之旧籍。而其文颇多重复,近岁虽有新出遗文,足资补证,然其关系,重要者实亦至少。故欲为详确创获之研究甚非易事。夫隋唐两朝为吾国中古极盛之世,其文物制度流传广播,北逾大汉,南暨交趾,东至日本,西极中亚,而迄鲜通论其渊源流变之专书,则吾国史学之缺憾也。兹综合旧籍所载及新出遗文之有关隋唐两朝制度者,分析其因子,推论其源流,成此一书,聊供初学之参考,匪敢言能补正前贤之阙失也。
隋唐之制度虽极广博纷复,然究析其因素,不出三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所谓(北)魏、(北)齐之源者,凡江左承袭汉、魏、西晋之礼乐政刑典章文物,自东晋至南齐其间所发展变迁,而为北魏孝文帝及其子孙模仿采用,传至北齐成一大结集者是也。其在旧史往往以汉魏制度目之,实则其流变所及,不止限于汉魏,而东晋南朝前半期俱包括在内。旧史又或以山东目之者,则以山东之地指北齐言,凡北齐承袭元魏所采用东晋南朝前半期之文物制度皆属于此范围也。又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输入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北)魏、(北)齐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斯则前人所未深措意,而今日不可不详论者也。所谓梁陈之源者,凡梁代继承创作陈氏因袭无改之制度,迄杨隋统一中国吸收采用,而传之于李唐者,易言之,即南朝后半期内其文物制度之变迁发展乃王肃等输入之所不及,故魏孝文及其子孙未能采用,而北齐之一大结集中遂无此因素者也。旧史所称之梁制实可兼该陈制,盖陈之继梁,其典章制度多因仍不改,其事旧史言之详矣。所谓(西)魏、周之源者,凡西魏、北周之创作有异于山东及江左之旧制,或阴为六镇鲜卑之野俗,或远承魏、(西)晋之遗风,若就地域言之,乃关陇区内保存之旧时汉族文化,以适应鲜卑六镇势力之环境,而产生之混合品。所有旧史中关陇之新创设及依托《周官》诸制度皆属此类,其影响及于隋唐制度者,实较微末。故在三源之中,此(西)魏、周之源远不如其他二源之重要。然后世史家以隋唐继承(西)魏、周之遗业,遂不能辨析名实真伪,往往于李唐之法制误认为(西)魏、周之遗物,如府兵制即其一例也。
此书本为供初学读史者参考而作,其体裁若与旧史附丽,则于事尤便,故分别事类,序次先后,约略参酌隋唐史志及《通典》《唐会要》诸书,而稍为增省分合,庶几不致尽易旧籍之规模,亦可表见新知之创获,博识通人幸勿以童牛角马见责也。
又此书微仿天竺佛教释经论之例,首章备致详悉,后章则多所阙略(见僧祐书《三藏记集》一○《僧叡大智度论》序及《大智度论记》。寅恪案:鸠摩罗什译经虽有删烦,然于《大智度论》实未十分略九,盖天竺箸述体例固如是也,后人于此殊多误解,以其事非本书范围,故不详论)。故于前《礼仪章》已论证者,如三源中诸人之家世地域等,则于后诸章不复详及,实则后章所讨论仍与之有关也。谨附识于《叙论》之末,以见此书之体制焉。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