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时刻人文·富与穷:英国政治经济学思想史(1750—1834)
》
售價:HK$
107.8
《
影像中的侦查学:刑侦警务类节目研究
》
售價:HK$
52.8
《
俄国社会阶层与历史变迁(1700—1900)
》
售價:HK$
96.8
《
博弈与平衡:奥格斯堡城市宗教改革研究(1518-1537)
》
售價:HK$
118.8
《
古代中国与南亚文明论丛
》
售價:HK$
60.5
《
法医冷知识——尸体是一本无声的书,推理破案必知的92个冷知识 法医门徒 著
》
售價:HK$
65.8
《
东方园子: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应用 园冶 禅庭 东方美学 造园 庭院造景施工 国风 作庭记 景观设计
》
售價:HK$
316.8
《
Hygge Home(为什么我只想待在家)
》
售價:HK$
96.8
|
編輯推薦: |
本书的出版具有多方面意义。一是提供了展示上海城市品格、文化形象的工具和载体。本书通过收录、展示、解读上海建筑,弘扬城市品格,展示城市形象,是对党和国家重视文化建设、重视历史遗存、重视城市发展的政策的呼应。二是提供了便于大众阅读、能够供外来宾客了解上海的建筑读物。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形象展现上海城市建筑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生动讲述建筑蕴含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故事,挖掘阐述建筑承载激发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三是集合了沪上建筑、城市历史等专业领域的代表性专家力量,是学术积累与大众面向的结合。本书写作团队成员为高校的建筑专业学者、都市文化研究者,以及从事建筑与城市写作的作家等,文字兼顾学术性、普及性和可读性,力争有机容纳、融合历史内涵和故事。总体而言,本书是一部兼具知识性、可读性、审美性的建筑主题读物。
|
內容簡介: |
建筑可阅读,建筑本身是有故事的,要把故事留下来,自然要把建筑的肌理保护好;建筑身上的故事不应该养在深闺人未识,理应是被尽可能多的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的。这些年,上海在推进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大力推进历史建筑对外开放,打造街区漫步等城市微旅游产品,并致力塑造更多可亲近、能共享的公共空间,在历史文脉保护中诠释人民立场。同时,把可阅读的思路贯穿到新建建筑的设计、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品质,致力打造更多的城市精品。
建筑的故事,背后也是上海故事、中国故事。记录故事、讲述故事、传播故事,需要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主体共同努力,需要付出热心与情怀。《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遴选了56处能充分体现上海城市品格,体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改革开放崭新形象的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跨越不同时代,兼顾了城市建筑与其他建筑、西式建筑与中式建筑、外国设计师作品与本土设计师作品等不同的类型风格,包含了全市范围内重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以及一些独具特色的建筑。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时代意义,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打造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读书和伴手礼。
|
關於作者: |
宗明,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红十字会会长,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负责卫生健康、医疗保障、文化旅游、涉台事务、妇儿委、孙宋文管委等工作。
|
目錄:
|
春申古风
松江唐经幢
松江方塔
龙华塔和龙华寺
嘉定孔庙
普济桥
真如寺大殿
豫园
中西交汇
外滩建筑群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上海科学会堂
工部局旧址
上海邮政总局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上生新所
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
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
沪江大学近代建筑
徐家汇天主堂
佘山天主教堂
圣三一基督教堂
摩西会堂旧址
新乐路东正教堂
都会映象
大上海计划公共建筑群
大世界游乐场
上海音乐厅
大光明电影院
美琪大戏院
国际饭店
原四大公司
1933老场坊
上海造币厂
杨树浦水厂
梧桐深处
中共一大会址
渔阳里
步高里
涌泉坊
新康花园
武康大楼
锦江饭店
上海中山故居
上海宋庆龄故居
周公馆
中福会少年宫
长宁区少年宫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马勒别墅
原沙逊别墅
上海汾阳花园酒店
海上华章
上海展览中心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海大剧院
金茂大厦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世博文化中心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
內容試閱:
|
出版前言
寻找城市的魅力,建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窗口。人们常常把建筑视作印刻城市文化特征与时代风格的一个载体、一个见证。什么样的城市,孕育了什么样的建筑。同样,什么样的建筑,也塑造了什么样的城市。某种意义上,建筑就是城市本身。阅读一座建筑、阅读一片街区、阅读一段城市建筑发展史,就是在阅读这座城市。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在黄浦江畔提出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人民性,赋予了上海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新使命,为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思想起点谋划推进城市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市委第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要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城市。要以软实力提升彰显人民城市精神品格,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不断彰显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让人在城市也能诗意地栖居。
历史建筑承载历史记忆,彰显城市底蕴。上海,素来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讲述着不同的故事,处处积淀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处处彰显着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处处承载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特质。李强书记指出,上海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听故事、品生活,找个地方静静发呆。上海要学会讲故事,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历史建筑、历史街区,故事要讲活,要让人可阅读。我们阅读梧桐树下老洋房、老弄堂里石库门,阅读一处处名人故里、历史遗存,阅读从昔日工业锈带变身的今日生活秀带,阅读数百年甚至两千年前就留下的亭台楼阁桥寺塔,阅读被视作改革开放经典象征的东方明珠、陆家嘴三件套,阅读嵌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地标我们阅读的是一个个独具美感的建筑空间,更是背后一座城市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进步史、创新史。不同的建筑从不同侧面,提示着上海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地位与身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孕育、梦想启航的地方,红色基因、红色血脉,百年传承不息;这是一座具有鲜明社会主义性质、富于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大都市,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是中国拥抱世界的前沿,也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这是一座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城市,是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这是一座地处江南中心地带、承载江南文化衣钵的城市,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枕水而居的千年传统,至今还留有鲜明的印记,也成为城市的底色;这更是一座时时领风气之先、始终奋进新时代、立志创造新奇迹的城市,从不断刷新的上海高度、上海速度里,能读到中国的高度、中国的速度、中国的温度;这终究是一座人民的城市,传奇般的建筑空间终究来自人民的智慧与双手,它们也终究是属于人民的财富与记忆。
建筑可阅读,建筑本身是有故事的,要把故事留下来,自然要把建筑的肌理保护好;建筑身上的故事不应该养在深闺人未识,理应是被尽可能多的人读到、听到、看到、体验到的。这些年,上海在推进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投入大量资金、资源、人力,开展了一系列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活化工程,在空间上修旧如旧,在功能上活化利用,把故事讲起来,让建筑活起来,并立足整体风貌保护,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长远眼光、延续城市文脉。城市更新,不仅要尽最大可能保留保存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使之可阅读、可展示,也要充分考虑民生功能、公共服务的留存拓展,让空间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好彰显城市魅力。因此,大力推进历史建筑对外开放,打造街区漫步等城市微旅游产品,并致力塑造更多可亲近、能共享的公共空间,在历史文脉保护中诠释人民立场。同时,把可阅读的思路贯穿到新建建筑的设计、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品质,致力打造更多的城市精品。要让五湖四海的人向往这座城市、汇聚到这座城市,在成就自己梦想的同时,造就一座伟大的城市。
建筑的故事,背后也是上海故事、中国故事。记录故事、讲述故事、传播故事,需要城市治理方方面面的主体共同努力,需要付出热心与情怀。现在这部《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就是努力的一部分。
2019年12月,根据李强书记关于加强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工作的指示精神,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主持启动《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一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并担任主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城市推广中心共同组织、联手打造,上海建筑规划、文物保护、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界等领域一批著名学者专家共同参与。全书遴选了56处能充分体现上海城市品格,体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改革开放崭新形象的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跨越不同时代,兼顾了城市建筑与其他建筑、西式建筑与中式建筑、外国设计师作品与本土设计师作品等不同的类型风格,包含了全市范围内重要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以及一些独具特色的建筑。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各建筑保护与管理单位积极支持,多位长期从事城市历史和建筑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长期从事城市影像记录的摄影师热情投入,就内容文字和图片素材反复打磨,为图文并茂地呈现建筑可阅读提供了质量保证。
世界那么大,是不是先到上海来看看?希望读者能透过这部书,打开上海城市建筑这部大书,走进上海这座人民城市,在这里阅读上海、读懂上海,在这里体验上海、爱上上海。
2020年7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