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清史

書城自編碼: 353616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中國史
作者: 郑天挺,南炳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6392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327.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HK$ 86.9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HK$ 104.5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HK$ 261.8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HK$ 96.8
理论的意义
《 理论的意义 》

售價:HK$ 74.8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悬壶杂记:医林旧事 》

售價:HK$ 52.8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谁之罪?(汉译世界文学5) 》

售價:HK$ 52.8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民国词社沤社研究 》

售價:HK$ 140.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226.8
《中国断代史系列:秦汉史》
+

HK$ 186.3
《元史》
+

HK$ 163.8
《宋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HK$ 221.8
《魏晋南北朝史(中国断代史系列)》
+

HK$ 392.7
《明史(上、下)》
+

HK$ 335.1
《清史探微(120年纪念版)》
編輯推薦:
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南炳文合编的清史研究代表作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断代史系列之《清史》
大家经典 长销不衰
內容簡介:
本书合著名史学家郑天挺所编《上编》与南炳文所编《下编》为一部完整的清史名著,全书自追述满族先世的发展源流及满族的兴起始,迄于鸦片战争前夕。
本书熔铸各位撰稿人的学术见解与研究心得,吸取了清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详实,生动精炼,篇幅适中,兼顾了学术性与普及性,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断代史系列之一种。
全书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结构布局安排合理,尤其是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历史内容设专章专节予以讨论,将时间线索与重要事件相结合眉目清晰,有利于读者研读。二是内容丰富,同时重点突出,善于发掘清史中富有特色的内容,并将之穿插于各个章节,多方面、多角度的记述清代历史上的各种现象。三是在朴素扎实的史实陈述中吸收以往学术成果,并见出独立的学术见解,给读者以意味深长的启迪。
關於作者:
郑天挺(18991981),字毅生,福建长乐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门,1921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作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并于19331950年兼任北大秘书长,于西南联大期间兼任联大总务长。1951年,调至南开大学,先后任历史系主任、副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次年接任执行主席。曾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不仅培养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而且多次作为骨干、具体领导者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关于全国历史教学研究或教材编写等重大活动。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通史参考资料》8册与翦伯赞合编、《史学名著选读》6册、《明清史资料》2册。著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12篇本)、《探微集》、《清史探微》(40篇本)、《清史简述》、《明史讲义》、《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等,主持20世纪二十四史中《明史》之校点工作。

郑天挺(18991981),字毅生,福建长乐人,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门,1921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作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在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并于19331950年兼任北大秘书长,于西南联大期间兼任联大总务长。1951年,调至南开大学,先后任历史系主任、副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次年接任执行主席。曾任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不仅培养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而且多次作为骨干、具体领导者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关于全国历史教学研究或教材编写等重大活动。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通史参考资料》8册与翦伯赞合编、《史学名著选读》6册、《明清史资料》2册。著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12篇本)、《探微集》、《清史探微》(40篇本)、《清史简述》、《明史讲义》、《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等,主持20世纪二十四史中《明史》之校点工作。


南炳文,著名历史学家。河北广宗人。现任南开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古代史博士生导师,廊坊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客座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曾任天津市政协常委、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著有《明史》(上、下册,合著)、《南明史》、《20世纪中国明史研究回顾》、《清史》(上册,合著)等。编有《明史研究备览》(合编)、《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合编)等。译有《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6卷,合译)等。论文集有《明清史蠡测》。古籍整理有《辑校万历起居注》、《校正泰昌天启起居注》等。曾主持国家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明代部分之内容设计。其《明史》获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辑校万历起居注》、《校正泰昌天启起居注》等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
目錄
上编目录
绪论1
第一章满族的祖先10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自然概貌10
第二节明代以前的满族先世12
第三节明代的女真30
第二章努尔哈赤的兴起与后金政权的建立61
第一节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和后金政权的建立61
第二节萨尔浒之战及辽沈地区之战76
第三节满族封建制的确立和发展89
第三章皇太极时期后金清)政权的发展与强大103
第一节皇太极初期的内外政策及第一次侵朝之役103
第二节皇太极对漠南蒙古的统一119
第三节松锦的军事相持与几次深入腹地的斗争128
第四节皇太极的改革与后金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封建化157
第四章清军入关与统一中国178
第一节多尔衮与清兵入关178
第二节清初的统治政策及其对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压迫189
第三节清军入关后各地人民的抗清斗争208
第五章清朝入关后的制度及满洲习俗的演变227
第一节清代的统治机构227
第二节清代的军制234
第三节入关后的八旗制度239
第四节清代的内务府和宦官势力的衰落244
第五节清初满族的风俗及其特色254
第六章康熙时期的政治斗争与经济恢复280
第一节康熙时期的政治斗争280
第二节清代的各类庄田305
第三节清初的垦荒与治河316
第七章清初经营边疆和巩固统一的战争336
第一节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入侵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336
第二节准噶尔部上层分子的叛乱及其平定349
第三节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365
第八章雍正时期的政治和经济378
第一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378
第二节赋役制度的改革400
第三节西南地区改土归流412
第九章清高宗继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22
第一节清高宗继位及其对边疆地区的经营422
第二节清代前期边疆地区的开发和人民生活的提高432
第十章清朝前期封建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增长
443
第一节封建经济的繁荣443
第二节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458
第十一章清朝由盛转衰的开始471
第一节社会矛盾的趋向尖锐和封建统治危机的逐渐出现
471
第二节各族人民起义487
第十二章封建社会日趋衰败的嘉庆、道光时期501
第一节政治经济概况501
第二节嘉道时期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524
第十三章对外关系544
第一节清朝与亚洲各国的关系544
第二节清朝与沙皇俄国的关系566
第三节反对西欧北美殖民者的斗争576
第十四章鸦片战争前清代的文化601
第一节科学和技术601
第二节考据学、史学和地理学618
第三节文学和艺术652
第四节哲学政治思想和宗教675
第五节类书和丛书704
后记712
下编目录
第一章道光朝后期社会的新变动1
第一节鸦片战争1
第二节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变动25
第三节思想界的新动向从夷夏之防到
师夷长技的历史转变41
第二章咸丰朝之内忧与外患上)53
第一节咸丰帝嗣位53
第二节咸丰朝之初政58
第三节咸丰朝军事与经济制度初次变革68
第四节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73
第五节天京内讧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28
第三章咸丰朝之内忧与外患下)141
第一节英法联军之役141
第二节辛酉政变与太后垂帘听政制度确立160
第四章同治中兴上)178
第一节同治帝嗣位178
第二节同治朝政府机构初次变革188
第三节太平天国灭亡与各地起义平息205
第五章同治中兴下)255
第一节洋务思潮的产生与发展255
第二节近代新式军事工业兴起263
第三节中国封建经济结构初步解体281
第四节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与新阶级的产生285
第五节同治帝亲政314
第六章光绪朝社会的急剧变化与重大变革上)330
第一节光绪帝入承大统330
第二节光绪朝边疆告警350
第三节中法战争412
第四节中日甲午战争426
第五节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47
第六节瓜分狂潮的余波459
第七章光绪朝社会的急剧变化与重大变革中)477
第一节光绪朝政府机构重大变革477
第二节光绪朝军事制度重大变革486
第三节光绪朝学制重大变革492
第四节光绪朝司法制度重大变革与法律的制定495
第五节光绪朝经济发展状况498
第八章光绪朝社会的急剧变化与重大变革下)507
第一节维新思潮发生与发展507
第二节戊戌变法510
第三节义和团运动524
第四节革命思潮发生与发展542
第五节辛亥革命的兴起与发展549
第六节社会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569
第九章同治、光绪朝的中外关系583
第一节政治与经济583
第二节外交588
第三节宗教与教育589
第四节科学技术与新闻出版601
第五节医药卫生与慈善事业610
第十章宣统朝之穷途末路618
第一节宣统帝嗣位618
第二节宣统朝之对外政策630
第三节立宪运动与迟到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加速648
第四节辛亥革命高潮与清王朝灭亡677
第十一章晚清文化上)702
第一节晚清文化概论702
第二节教育与学校722
第三节科学与技术736
第四节哲学、伦理学、佛学与诸子学753
第五节经济学820
第六节历史学与考古学856
第七节舆地学与方志学886
第十二章晚清文化下)897
第一节文学与艺术897
第二节新闻与出版953
第三节图书、档案与博物960
第四节医药卫生与体育972
第五节丛书、类书与工具书981
后记989
新版后记991
內容試閱
绪论
一、 要研究清代的全史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道光年间爆发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由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清朝的历史还包含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的意义。处在这样的重大转折点上的历史地位,使关于清朝历史的研究被分成两段:在关于中国古代史的研究领域里,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历史,被当成研究的下限,而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研究领域里,鸦片战争后的清朝历史则成为其开端。这样的划分是必要的,对于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对于清代全部历史作统一的断代史的研究,同样也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是很必要的。二者应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是不应相互取代的。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性质虽然截然不同,然而事情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的,鸦片战争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由鸦片战争前的完整的封建社会变化而来的。因此,要想彻底了解鸦片战争后的任何事情,弄清其起源,就必须把研究的视野扩展到鸦片战争之前;反过来,要想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任何事情,弄清其影响和意义,也必须把研究的视野延伸到鸦片战争之后。此外,清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具有自己独特的兴起、发展、衰落和灭亡的全过程,它与其他封建王朝的兴衰史相比,除了矛盾的普遍性之外,还有矛盾的特殊性,它是以自己的矛盾特殊性和个性来反映矛盾的普遍性和共性的。这样,为了加深和丰富对封建王朝兴衰规律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必要把鸦片战争前后的清朝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去进行研究。
二、 研究清史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68页。清史是我国整个历史的一部分,清史研究除了一般研究历史的作用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它的意义与作用要更为直接、更为显著。
这主要是由于清代距离我们今天的社会时间较近。清朝之灭亡距今天不过近百年。虽然今天的中国社会绝非清代之可同日而语,但是,今天和清代在具有本质性区别的同时,还有密切联系。今天的一切都是从清代直接、间接演变来的,要想认识今天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样子的,就必须追溯到清代的历史。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例如今天省、地、县的行政划分,与清代省、府、县的设置有密切关联;今天的许多现代化工业部门,其起源乃在清代后期的各种近代工业的开办;清朝灭亡后中国外交关系的变化,其基础正是清代历史上外国帝国主义列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可见,清代的历史与今天息息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进行四化建设,其中很大部分为发扬清朝的积极方面而克服其消极遗留,不研究好清史,将会在一定程度影响今天的四化建设。
研究清史除了具有上述现实意义之外,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清代,已经进入了晚期阶段,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涉,将要逐步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但由于外国侵略势力来到中国后,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阻止了这个发展过程;中国没能向资本主义阶段发展,而是逐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的历史状况,既包括一种社会形态的自然发展过程,又包括一种社会形态在外力干扰下的另一类型的发展进程;对其进行研究,就既能从中体会到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又可探讨出其在外力干扰下的特殊演变规律。这对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理论,显然是很有意义的。
三、 清史研究的发展
我国古代有悠久的修史传统,清朝建立后继承了这种传统,当时不仅大规模地开展了对于清朝以前各代历史的撰写或改写,而且用很大的精力探讨当代史。所以,关于清朝历史的研究,早在清朝存在之日即已开始。一方面许多学者,根据自己的条件,编写出了一些著作,如《东华录》、《圣武记》、《碑传集》、《国朝耆献类征》等;另一方面政府设有国史馆等专门的修史机构,编纂出了更多的本朝史书,诸如历朝实录、《大清会典》、多种方略和纪略、国史馆国史列传等。这些著作记述了一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影响的人物的事迹和各种典章制度的规定与演变,为人们了解清代的历史提供了资料。但是,私人所修有闻见上的局限性,并且在当时文字狱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作者撰写时又不能不有所顾忌;至于官修史书,政治上的忌讳就更为繁多,其实录的纂修皆曾一改再改,便充分说明了这类著作的不甚可靠。翻开清修当代史,不管私撰还是官修,无论短篇抑或巨著,无不充塞着对清朝统治者阿谀奉承、歌功颂德之词;一般封建史书的阶级局限性在这里在所难免更是不言而喻。所以,清修当代史在今天来说,有其创建之功,贡献不可泯灭,但不可全信。以上可以算做关于清史研究的第一阶段。
清朝灭亡后,政治上的一些禁忌解除,因而清史研究之风空前兴盛。自1911年清朝灭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以划为关于清史研究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出版了不少关于清史的著作,如汪荣宝、许国英撰有《清史讲义》、吴曾祺撰有《清史纲要》、刘法曾撰有《清史纂要》、黄鸿寿撰有《清史纪事本末》、许国英撰有《清鉴易知录》、金兆丰撰有《清史大纲》、印鸾章撰有《清鉴纲目》等。在上述清史著作中,许多是从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而编写的,其观点已冲出了封建史学的藩篱,标榜民族革命,对清朝的黑暗和腐朽痛加揭露。这是应予肯定的。但是,在这些书里混入了大量流传甚广但却不符实际的奇闻异说,混淆了是非,有失史学的严肃性。在这一阶段里的史学研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是《清史稿》的编纂、萧一山《清代通史》的出版、孟森及其他一些人的辛勤努力,和清朝档案的初步整理。
《清史稿》是关于清代全史的唯一纪传体史书。1914年,北洋军阀政府设立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开始《清史稿》的编纂。先后参加编写工作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到1927年大体完稿。此书根据清朝国史馆所修的国史、清代列朝实录、会典和一些档案撰成,把大量资料汇集起来,并作了整理,这便给后人提供了一部详细而有系统的关于清代史事的素材,因而在研究清史时,很有参考价值。但是,此书的编者中有许多清朝遗老,他们编写此书时虽已身处民国,而立场观点却是站在清朝统治者一边。除了一般的封建史书的唯心观点外,书中处处为清朝统治者辩护,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则公然诬蔑攻击。全书修撰历时只有十几年,极为仓猝,修成后也未作统一的修订,参加编写的人也不全是对历史研究有素的学者,因此这部书在内容上存在问题甚多。如目录即有与内容不相一致之处,时间不清之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一个人竟作两传。而其取材排斥私人著述,均以官书为准,而对于清朝的大量档案由于时代的局限也未能充分利用。总之,《清史稿》是一部有一定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有严重问题的史籍,它是清亡后用封建主义观点编写的清代史籍的代表作。
萧一山的《清代通史》是一部用章节体撰写的清代史籍。作者在1923年首次出版这部书时只有二十二岁。1961年至1963年,他把这部书增订为五册出版,共计四百二十万字。它本是一部断代史,但名称却作通史。这里的通史不是指通贯古今,而是指包括清代历史的各个方面,犹如全史,是与专史相对立的概念。这部书集当时有关清史著作的大成,内容相当丰富,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思想观点有些是错误的,在史料的抉择上也有不当之处。
孟森于1937年去世,他曾长期担任大学教授,对明清史钻研极深。关于清史的著作,除《清史讲义》外,还有《明元清系通纪》、《八旗制度考实》、《清史列传汇编》、《心史丛刊》及《清初三大疑案考实》等。他反对对历史捕风捉影、追求奇闻异说,主张广泛搜集资料、进行认真的考证。由于他的学风踏实,治学孜孜不倦,所著史书和论文,把清史上的许多隐幽不清的事实搞清了真相。其中,尤其是清朝统治者所极力隐讳的清朝先世史,被原原本本披露于世;辛亥革命前后有关著作中所误收的有关清朝皇室的不实传闻,也一一得到了纠正。孟森的成绩,不仅使他成为有名的清史专家,而且为研究清史开拓了门径。他生前和身后,有不少清史研究者深受其影响,赞赏和效法他的态度与方法,从而使当时的清史研究中认真核实史料、去伪存真的作风形成风气,推动了清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不过。孟森毕竟是一个旧学者,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真相可以搞清,而对于揭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客观规律方面则难以要求了。
为了在施政时参考祖宗成法,也为了积累编写国史的资料,清朝统治者对文书档案的保管相当注意,在其二百多年的统治中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档案。这是研究清史最丰富、最宝贵的材料。清末,由于库房需要翻修,秘藏于紫禁城中的档案开始佚出,流散民间。在清朝灭亡后,由于反动政府的腐败,佚出大内的档案曾险些被当成造纸原料,后来又成为辗转易手的商品,最后分散到许多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和私人的手中。一些有识之士,对于这些档案的价值有深刻的了解,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仅从造纸商的手中挽救出了濒临粉身碎骨的档案,而且对佚出大内的以及仍旧保存在紫禁城中的档案作了初步整理。当时经过整理而出版的档案史料有《文献丛编》、《史料旬刊》、《清代文字狱档》、《顺治元年内外官署奏疏》、《崇祯存实疏抄》、《明清史料》、《史料丛编》、《清史料拾零》等。这些整理工作,存在许多缺点,如有些原来满汉合璧的文件被拆开了,有些分类存在欠斟酌之处,还有的在整理中不是从档案的客观情况出发确定整理先后和整理办法,而是从自己的研究兴趣出发,或者单纯重视文物价值,对内容的重要与否注意不够。但这些缺点并不能掩盖这件工作的深远意义。除了为清史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之外,这些整理活动还起了示范作用,引起了人们对清史研究中档案作用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初步整理档案是这一阶段中清史研究方面最应注意的成果之一,对以后的清史研究有战略意义。
四、 新中国成立后的清史研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整个历史研究进入了新阶段,清史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不同于以前任何时期的第三阶段。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清史研究的队伍日益扩大,所取得的成果空前辉煌,面貌焕然一新。
利用马列主义作指导,是新中国成立后清史研究不同于以往的根本性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前,特别是其最后的二十年之中,随着马列主义的传入和日益深入人心,已经有一些先进的史学工作者开始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进行清史研究,但数量甚少;主要的发展时期则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后清史研究的主流,已不再是无关紧要的烦琐考证,更不再是随心所欲地宣扬道听途说的奇闻,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成了最主要的研究课题,揭示社会发展规律、谴责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宣传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成了最主要的研究目的。自此,原来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清史研究,被改变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而进行,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清史的著作和论文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其中关于清后期的论文著作尤多,可说是成千上万;对于清朝前期和中期的研究,论文也有几千篇之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更迎来了研究大发展的春天。原已十分兴盛的清后期研究更加兴盛,关于清前期和中期的研究则大大加强,研究队伍空前扩大,新的研究机构纷纷建立。以专门刊物而论也有数种问世,如《清史论丛》、《清史研究集》、《清史研究通讯》以及《近代史研究》等,就是其中发行比较广泛的几种。在清史研究蓬勃发展的基础上,关于清史的学术讨论会不断召开,有的会议还是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会的频繁举行,既是清史研究空前活跃的反映,也有利于学者的切磋交流,反过来又有力地推动着清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对于清朝档案的整理,解放后也有进一步加强。1951年,故宫博物院根据需要,改所属文献馆为档案馆,将其原来负责的宫廷历史文物,移交院内其他部门,使档案馆成为专门收集和保管明清档案(其中主要是清代档案)的专业部门。这个档案馆的名称和从属后来几经改变,现在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其作为明清档案专业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则始终如一。随着这个专业机构的建立,分散在国内各地各部门的明清档案四百多万件陆续集中起来,加上原故宫文献馆时期保存的五百多万件,全馆档案储量达到九百多万件。对于这些档案,逐渐作了一些清理。专题档案的编辑和出版也做了不少工作,诸如《义和团档案史料》、《宋景诗档案史料》、《戊戌变法档案史料》、《清代地震档案史料》、《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李煦奏折》、《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天地会》等。这种专题档案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在1978年之后也呈现了日益发展之势。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些清代档案被运到了台湾,最近三十多年中,这些档案也作了一些选编和公布。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清史研究工作,成绩虽然很大,而就现有资料和客观需要来看,这项工作还应做得更广泛深入。一方面,尚未整理或尚未充分整理的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以及文集、方志以至外文资料,需要下大力进行彻底清理;另一方面,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俗、阶级、民族、外交等各方面的专门史,需要分别作出更深入的研究。此外,不断地总结专史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对整个清代全史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叙述,也将是经常摆在清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任务。
五、 关于本书的编写
本书是一部上起清代先世,下至辛亥革命,包括整个有清一代的历史。全书分两编,上编和下编的分界是鸦片战争。
本书编写本是为了应高等学校教学之需,为之提供一种分量适中的选修课教材。因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除了注意保持自身的特色外,在史实的叙述和观点的阐发上,力求全面可靠和系统。
我们在编写这部书的时候,除了以郑天挺的《探微集》《清史简述》及其其他论著作为基本依据之外,还就我们所知,努力将研究清史的成果吸收进来,根据我们的理解,进行系统的叙述。
本书为了眉目清楚,有利于充分表现清代历史的发展线索,在编写时基本上以本代各朝逐一安排章节依次加以叙述。有关本书的具体编写经过在后记中有说明,这里就不再涉及了。

撰于1987年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